綠島最蒼白的角落,駐紮燕子洞的第十三中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那天走近「第十三中隊」時,天空飄下細雨,像是長留在此地的愁緒。

第十三中隊,本名「台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公墓」,是用來埋葬白色恐怖年代因政治因素被關押到綠島,並在服刑過程中意外身亡又未等到家屬領取遺體的受刑人。而彼時的綠島監獄共設3個大隊,下有12個中隊,因此受刑人間便以「第十三中隊」的代稱紀念彼此的情感以及牢友未能等到獲釋的遺憾,意指往生者並未離去,只是被編列到另一個中隊。

raw-image

當年的綠島交通設施極為簡陋,為了便於入葬,第十三中隊的墓區便就近設在監獄旁,從山莊轉角處的小廟旁走進一段泥土小路,不消5分鐘便會看到出現在右手邊山坡的墓區。有別於台灣本島常見的公墓,第十三中隊僅以兩座刻著「台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公墓」字樣的石碑象徵入口,墓碑與墓堆更不整齊地散落於坡地上,淒零的景象比任何言語都更直接傳達出當年受刑人的下場,荒涼,且無人能問津。

但仔細端詳墓區裡的墓碑,會發現這裡除了受刑人外,也埋下了當年死在綠島的官兵,像是離入口不遠處的兩座紀念碑,分別篆刻了「周故處長文彬」與「孫故副處長連崑」的名諱,都是掌管著受刑人去留的威權角色。兩造同歸一處黃土的景象不禁讓人感到有些諷刺,當年在生時可能因立場各異而敵我分明,但走到人生盡頭卻相伴長眠,若他們泉下有知,會是如何感想?

raw-image

過了第十三中隊的墓區繼續往下走,會經過一片有著許多小水漥的礁岩淺灘,盡頭是一個深邃雄偉的海蝕洞,那是綠島近年名聲鵲起的網美景點,燕子洞。

但在壯美的外觀之下,燕子洞卻也乘載著同樣蕭瑟的記憶,即第十三中隊的「入隊簽到區」。

從「燕子洞」往外望,會發現雄偉的洞窟搭配奇特的地勢,洞口宛若一個巨大的丹鳳眼,但洞穴內部也因此少有機會直接受陽光照射。天然的陰涼環境,讓過去的獄方總習慣將身故的受刑人遺體暫放於此處保存等待家屬領取或下葬,而在洞穴正中央的泥土平台,據說便是當時放置遺體的地方。

但這個平台當年除了放置遺體外,還另有個矛盾的用途,便是作為受刑人排練戲劇演出的克難舞台。因為當年的政府除了強制受刑人從事勞役外,也善用這些人的專長改善島民的生活條件,而其中之一的項目便是逢年過節派他們演出戲劇給島民觀賞。

當坐在平台上小憩,從丹鳳眼狀的洞口向外望,不禁想著那些年受刑人們在排戲時,不可能沒意識到腳下土地曾躺過共患難的牢友,他們是用怎樣的心情面對這個空間?甚至還年復一年地排練著各種戲碼?

raw-image

離開燕子洞,回程再度經過第十三中隊,一時起心爬上墓區的頂端,回首望去,眼前是如今綠島當地最自豪的美景,綠地奇岩,海天一色。我忍不住雙手合十,發自內心祈禱黃土下的前輩們在這片大海年復一年的陪伴後,心中那一生也嘔不完的委屈已被撫平。

※ 歡迎追蹤IG:Jed08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浮的沙龍
63會員
77內容數
再近,沒出門都很遠;再遠,出門就開始變近。 旅行不用趁年輕、不用辭職、不用花光存款、不用鼓起勇氣,只要挽起背包,踏出門就行。
林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09
「磅!」一聲槍響,在部落不遠的山林間響徹雲霄,這是布農族獵人的歸來預告,也是射耳祭啟動的號角。射耳祭(Malahtangia),是布農族部落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也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傳統祭儀。而「射耳」兩字聽來威風,內容卻是充滿溫馨……
Thumbnail
2023/06/09
「磅!」一聲槍響,在部落不遠的山林間響徹雲霄,這是布農族獵人的歸來預告,也是射耳祭啟動的號角。射耳祭(Malahtangia),是布農族部落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也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傳統祭儀。而「射耳」兩字聽來威風,內容卻是充滿溫馨……
Thumbnail
2023/03/19
當聖貝被拋進會場時,所有的部落男子瞬間撲向眼前的地面,動作稍慢的更直接壓上搶先進場的族人身上,在混亂中拱起一團人肉堆,當時覺得如果台灣想組美式足球隊,應該首選拉阿魯哇族……
Thumbnail
2023/03/19
當聖貝被拋進會場時,所有的部落男子瞬間撲向眼前的地面,動作稍慢的更直接壓上搶先進場的族人身上,在混亂中拱起一團人肉堆,當時覺得如果台灣想組美式足球隊,應該首選拉阿魯哇族……
Thumbnail
2023/03/11
撒奇萊雅族的火神祭是個年輕卻刻滿傷痕,試圖療癒族群的創生祭典,但做為漢人的後代,每當想到這個祭儀背後的血淚記憶,心中總感刺痛難耐……
Thumbnail
2023/03/11
撒奇萊雅族的火神祭是個年輕卻刻滿傷痕,試圖療癒族群的創生祭典,但做為漢人的後代,每當想到這個祭儀背後的血淚記憶,心中總感刺痛難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二戰期間,日軍在台灣各地共設立了十五個戰俘營,收押的戰俘多達四三五○人。 第一戰俘營在金瓜石,現已整建為「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我在臉書介紹過)。 第二戰俘營在霧峰,日前回台中時,特地到霧峰尋找。 戰俘營位於現在霧峰舊正的水利規劃試驗所內,顯然是早已拆除,只在一堵圍牆下立了一座淺墨綠色的石碑
Thumbnail
二戰期間,日軍在台灣各地共設立了十五個戰俘營,收押的戰俘多達四三五○人。 第一戰俘營在金瓜石,現已整建為「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我在臉書介紹過)。 第二戰俘營在霧峰,日前回台中時,特地到霧峰尋找。 戰俘營位於現在霧峰舊正的水利規劃試驗所內,顯然是早已拆除,只在一堵圍牆下立了一座淺墨綠色的石碑
Thumbnail
今天是九三軍人節,每年的此刻就可以在臉書看見大叔們曬出當年小鮮肉的照片,個個英姿煥發、氣宇軒昂,話當年的勇猛絕對說不完。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的軍人紀念日,用來表彰過往拋頭顱、灑熱血,為國為民衝鋒陷陣,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感謝之意。今日我也不免俗的陷入回憶,成功嶺、衛武營、金門,想當年啊…
Thumbnail
今天是九三軍人節,每年的此刻就可以在臉書看見大叔們曬出當年小鮮肉的照片,個個英姿煥發、氣宇軒昂,話當年的勇猛絕對說不完。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的軍人紀念日,用來表彰過往拋頭顱、灑熱血,為國為民衝鋒陷陣,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感謝之意。今日我也不免俗的陷入回憶,成功嶺、衛武營、金門,想當年啊…
Thumbnail
活在當代社會,早已習慣自己擁有生命安全、財產、自由等人權,直到撒籽小編近日前往綠島旅行,透過這塊土地了解過往承載著許多不公義的故事,才再次意識自己身處現代的幸福。 就讓我們一起透過2023年的綠島人權藝術季,聆聽人權、歷史與藝術的迴聲~
Thumbnail
活在當代社會,早已習慣自己擁有生命安全、財產、自由等人權,直到撒籽小編近日前往綠島旅行,透過這塊土地了解過往承載著許多不公義的故事,才再次意識自己身處現代的幸福。 就讓我們一起透過2023年的綠島人權藝術季,聆聽人權、歷史與藝術的迴聲~
Thumbnail
薄霧輕寒的早晨我走向南方 鑽出凹子底捷運站滿目陽光 穿過蒲葵大道YY等在盡頭 公園漫步交錯著日照與蔭涼 說此區當年重劃經歷的滄桑 塞翁失馬不會只見市街繁忙 坐上輕軌龍貓美術館喝咖啡 來趟懷舊之旅西子灣看夕陽 壽山的老兵如今已找不到槍 落日海濱誰曾攜伴在此徜徉 獨坐岩礁白衣少女脫下口罩 蒼老的鏡頭中霎
Thumbnail
薄霧輕寒的早晨我走向南方 鑽出凹子底捷運站滿目陽光 穿過蒲葵大道YY等在盡頭 公園漫步交錯著日照與蔭涼 說此區當年重劃經歷的滄桑 塞翁失馬不會只見市街繁忙 坐上輕軌龍貓美術館喝咖啡 來趟懷舊之旅西子灣看夕陽 壽山的老兵如今已找不到槍 落日海濱誰曾攜伴在此徜徉 獨坐岩礁白衣少女脫下口罩 蒼老的鏡頭中霎
Thumbnail
那天走近「第十三中隊」時,天空飄下了細雨,像是長留在此地的愁緒。我忍不住雙手合十,發自內心祈禱黃土下前輩們有靈,在這片大海年復一年的陪伴後,心中那一生也嘔不完的委屈已被撫平……
Thumbnail
那天走近「第十三中隊」時,天空飄下了細雨,像是長留在此地的愁緒。我忍不住雙手合十,發自內心祈禱黃土下前輩們有靈,在這片大海年復一年的陪伴後,心中那一生也嘔不完的委屈已被撫平……
Thumbnail
不義遺址作為文化資產的一部分,這些觸及死亡、傷痛;挑戰國家威權,暴力,與殖民歷史記憶的所謂「暗黑遺產」(Dark Heritage)/「艱難遺產」(Difficult Heritage)的調查、整理與研究,涉及文資保存的理想與實際,則是更為複雜的議題。
Thumbnail
不義遺址作為文化資產的一部分,這些觸及死亡、傷痛;挑戰國家威權,暴力,與殖民歷史記憶的所謂「暗黑遺產」(Dark Heritage)/「艱難遺產」(Difficult Heritage)的調查、整理與研究,涉及文資保存的理想與實際,則是更為複雜的議題。
Thumbnail
歲月蒼涼,心中有暖              記「金門三日遊」 有一位國小同學的先生任職於旅行社,上次聚餐時,就提到要辦一團「金門三日遊」,終於在4月24日成行,一行同學及眷屬共24人成團,雖然我們在民國46年入小學時就認識至今,已經64年了,悠悠歲月,變的是每個人都成熟老成,白髮蒼蒼,不變的是彼此
Thumbnail
歲月蒼涼,心中有暖              記「金門三日遊」 有一位國小同學的先生任職於旅行社,上次聚餐時,就提到要辦一團「金門三日遊」,終於在4月24日成行,一行同學及眷屬共24人成團,雖然我們在民國46年入小學時就認識至今,已經64年了,悠悠歲月,變的是每個人都成熟老成,白髮蒼蒼,不變的是彼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