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筆記【神之山巔】【Le Sommet des Dieux】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步行、攀登、持續攀登,不斷追求更高處,為了什麼?
法語動畫電影,帕特里克英貝特(Patrick Imbert)執導的首部動畫長片,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獏的同名連載小說《眾神的山嶺》(神々の山嶺)和日本漫畫家谷口治郎與其合作的同名連載漫畫版本《神之山嶺》。
1993年,山岳攝影師深町誠攀登聖母峰失敗倖存,同伴卻命喪高山,渾沌度日、意志消沉的他,在尼泊爾加德滿都黑市意外發現一台老式相機,該相機屬於挑戰聖母峰卻失蹤的著名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George Mallory),馬洛里與同伴歐文挑戰攀登聖母峰,卻在過程中失蹤,他們究竟有沒有登上峰頂?一直以來是個無解的謎團。深町誠回到日本後,找到日本備受敬重卻下落不明的登山高手羽生丈二,跟著他從日本再度回到了尼泊爾踏上世界高峰,期望解開馬洛里失蹤之謎,找到人生的意義,。
整體而言,除了日本人講法語的違和感之外,這部動畫電影道出登山者面臨的身心挑戰與煎熬,亦呈現喜馬拉雅山的壯闊與難登,而山岳畫面的美感更是令人屏息。
電影開頭提問:「步行、攀登、持續攀登,不斷追求更高處,為了什麼?」,電影中羽生丈二說道:「我不知道那是什麼,當我意識到自己不能沒有它的時候,我就不再尋找答案了。有些人會追尋人生的意義,我不會。只有不斷地登山,我才感覺真切活著,所以我爬到了最後。」
真實傳奇人物馬洛里當年曾被問及為什麼要攀登世界最高峰,他的回答是:「因為它就在那裡」。
為什麼要爬得更高?
為什麼要成為第一?
為什麼要賭上性命?
為什麼要做徒勞無功的事?
或許正如電影結尾所言:「我現在明白了,不需要有理由,對某些人而言,山不是目標,而是道路,山頂則是階梯,登上階梯後,就只能繼續前進」。
#神之山巔
#LeSommetdesDieux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電影筆記
#電影筆記 #movie #電影 #映画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電影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movie/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60會員
2.1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Best friend forever(battery life may vary). 當社群媒體按讚數及點閱率成為王道,一發生什麼事立刻po上網,然而網路上的互動,究竟是真還是假?只想八卦、好奇,還是真心關心?值得省思。
★他原本的樣子是最好的。 美國動畫電影,為「尖叫旅社」系列第四部電影,安迪山柏格、賽琳娜、大衛史派德、史提夫布希密、凱薩琳哈恩等原班配音人馬回歸獻聲,前三部負責德古拉配音的亞當桑德勒此次沒參與,改由布萊恩赫爾擔當。
★成就超級英雄的不是超能力,而是勇氣,還有智慧。 冰原歷險記系列不愧是經典動畫電影,每一部續集都是觀眾的共同記憶,不同種族的動物們從原本的誤解到攜手合作、相互照應,並成為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超過20年的歷程,果真是回憶殺啊。
結合精彩的音樂、舞蹈,以及繽紛的視覺饗宴,即使是成人也能對情節感到心有戚戚焉。 像是即便是最強壯的成員也有脆弱的一面;符合大眾期待的完美形象,但其實內心並不想要;聽信謠言去認識其他人,可能只是認識假象;看似一無是處的平凡人,卻是凝聚家族的救星等。因為不完美,所以才有無限可能。
★Best friend forever(battery life may vary). 當社群媒體按讚數及點閱率成為王道,一發生什麼事立刻po上網,然而網路上的互動,究竟是真還是假?只想八卦、好奇,還是真心關心?值得省思。
★他原本的樣子是最好的。 美國動畫電影,為「尖叫旅社」系列第四部電影,安迪山柏格、賽琳娜、大衛史派德、史提夫布希密、凱薩琳哈恩等原班配音人馬回歸獻聲,前三部負責德古拉配音的亞當桑德勒此次沒參與,改由布萊恩赫爾擔當。
★成就超級英雄的不是超能力,而是勇氣,還有智慧。 冰原歷險記系列不愧是經典動畫電影,每一部續集都是觀眾的共同記憶,不同種族的動物們從原本的誤解到攜手合作、相互照應,並成為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超過20年的歷程,果真是回憶殺啊。
結合精彩的音樂、舞蹈,以及繽紛的視覺饗宴,即使是成人也能對情節感到心有戚戚焉。 像是即便是最強壯的成員也有脆弱的一面;符合大眾期待的完美形象,但其實內心並不想要;聽信謠言去認識其他人,可能只是認識假象;看似一無是處的平凡人,卻是凝聚家族的救星等。因為不完美,所以才有無限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為山就在那裡~登山家喬治。馬洛里 「我們往往要走到別無選擇的境地,才肯放棄」~安慰不如果斷行為,因得到安慰的是靈魂,而不是生命本身 「登頂不是互相比試,是每個人和山的對決,但遺言總是屬於山的」~面對自己的「聖母峰」,有人選擇退縮,有人堅持到底,但最終謙遜與智慧才是生存之道 上山、下山、都是愛
Thumbnail
幾天前看了一步紀錄片「 行走天際」,描寫一對高空極限運動的情侶檔,冒險挑戰世界各地著名摩天大樓的故事。 劇情中有對夢想的堅持、追求與關係中面對的種種挑戰。 而整個結局都放在最後的攀登目標,馬來西亞第一高(全世界排名第二)的摩天大樓。 這幾天出發來到馬來西亞,第一天入住的飯店房間一開
沒有雪巴人,何來登峰樂 前言 陳維滄的第一個極境之旅是到尼泊爾,因為他想「親睹聖母峰之美」。他參加的是跋山攝影的健行隊伍,先搭直昇機到魯克拉機場,然後健行前往聖母峰基地營(並沒有要登頂,只是想要"目睹")來回一百公里,需時十二到十五天。海拔高度從二千五百公尺攀升到五千五百公尺。最大特色是有數不清
Thumbnail
那可是吉力馬札羅啊 實話說, 除了在Garmin的挑戰上看過這個名字, 我原本連它在哪都不知道, 卻在某天上網時忽然看到這個行程: Seven Summits、地球上人類可徒步前往的最高處之一、Safari...這幾個關鍵字之於我, 就像"限量"對一般人一樣充滿致命的吸引力。依著我DNA內建的衝動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Thumbnail
  當我們問他人為何登山時?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因為山就在那裡。」那麼,海同樣在那為什麼不是去航海、球在那為什麼不是去打球、樹在那為什麼不是去爬樹?這看似沒回答的回答,背後是什麼樣的邏輯?《心向群山》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 1976-)是位英國的自然(旅遊
09/24/2014 聖母峰之死是一本翻譯原文小說,Into thin air的聖母峰攀登的真實故事。   為什麼要爬山? 因為要into thin air。   書中描述著攀登聖母峰的在1996年時,是當時有史以來最大的山難事件。 共有十二人在聖母峰上喪生。 (這個不該被稱為紀錄的
Thumbnail
「為什麼要登山?」     英國著名的登山家馬諾里攀登聖母峰後,記者們問他這個問題。他回答:「因為山在那裡!」     這句傳誦世界的名言,相信台灣大多數家長是不認同的,若是孩子以這個不像答案的答案回答父母的質疑,一定會被罵,認為這是狡辯,是藉口。     除了反對孩子登山,我們也禁止他們接近
Thumbnail
故事以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述說主角(韓國著名登山家)嚴弘吉,在登上海拔8,848米的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頂峰前所發生的一點一滴,故事中有著他與他帶領的登山隊隊員們的驚險與感人故事。 最近看了金針菇登頂玉山,突然想到這部非常感動人心的真實改編電影,於是寫下此篇。
Thumbnail
在倫敦讀書工作,沒有山,所以唯有去蘇格蘭或威爾斯,去歐洲旅行,當然要去阿爾卑斯山,之後去北美洲的洛磯山, 最後是澳洲的藍山,希望將來有一天可以去中東的西乃山,還有土耳其的阿拉拉特山,不過今天要寫的是阿爾卑山脈的白朗峰 (Mont Blanc)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為山就在那裡~登山家喬治。馬洛里 「我們往往要走到別無選擇的境地,才肯放棄」~安慰不如果斷行為,因得到安慰的是靈魂,而不是生命本身 「登頂不是互相比試,是每個人和山的對決,但遺言總是屬於山的」~面對自己的「聖母峰」,有人選擇退縮,有人堅持到底,但最終謙遜與智慧才是生存之道 上山、下山、都是愛
Thumbnail
幾天前看了一步紀錄片「 行走天際」,描寫一對高空極限運動的情侶檔,冒險挑戰世界各地著名摩天大樓的故事。 劇情中有對夢想的堅持、追求與關係中面對的種種挑戰。 而整個結局都放在最後的攀登目標,馬來西亞第一高(全世界排名第二)的摩天大樓。 這幾天出發來到馬來西亞,第一天入住的飯店房間一開
沒有雪巴人,何來登峰樂 前言 陳維滄的第一個極境之旅是到尼泊爾,因為他想「親睹聖母峰之美」。他參加的是跋山攝影的健行隊伍,先搭直昇機到魯克拉機場,然後健行前往聖母峰基地營(並沒有要登頂,只是想要"目睹")來回一百公里,需時十二到十五天。海拔高度從二千五百公尺攀升到五千五百公尺。最大特色是有數不清
Thumbnail
那可是吉力馬札羅啊 實話說, 除了在Garmin的挑戰上看過這個名字, 我原本連它在哪都不知道, 卻在某天上網時忽然看到這個行程: Seven Summits、地球上人類可徒步前往的最高處之一、Safari...這幾個關鍵字之於我, 就像"限量"對一般人一樣充滿致命的吸引力。依著我DNA內建的衝動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Thumbnail
  當我們問他人為何登山時?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因為山就在那裡。」那麼,海同樣在那為什麼不是去航海、球在那為什麼不是去打球、樹在那為什麼不是去爬樹?這看似沒回答的回答,背後是什麼樣的邏輯?《心向群山》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 1976-)是位英國的自然(旅遊
09/24/2014 聖母峰之死是一本翻譯原文小說,Into thin air的聖母峰攀登的真實故事。   為什麼要爬山? 因為要into thin air。   書中描述著攀登聖母峰的在1996年時,是當時有史以來最大的山難事件。 共有十二人在聖母峰上喪生。 (這個不該被稱為紀錄的
Thumbnail
「為什麼要登山?」     英國著名的登山家馬諾里攀登聖母峰後,記者們問他這個問題。他回答:「因為山在那裡!」     這句傳誦世界的名言,相信台灣大多數家長是不認同的,若是孩子以這個不像答案的答案回答父母的質疑,一定會被罵,認為這是狡辯,是藉口。     除了反對孩子登山,我們也禁止他們接近
Thumbnail
故事以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述說主角(韓國著名登山家)嚴弘吉,在登上海拔8,848米的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頂峰前所發生的一點一滴,故事中有著他與他帶領的登山隊隊員們的驚險與感人故事。 最近看了金針菇登頂玉山,突然想到這部非常感動人心的真實改編電影,於是寫下此篇。
Thumbnail
在倫敦讀書工作,沒有山,所以唯有去蘇格蘭或威爾斯,去歐洲旅行,當然要去阿爾卑斯山,之後去北美洲的洛磯山, 最後是澳洲的藍山,希望將來有一天可以去中東的西乃山,還有土耳其的阿拉拉特山,不過今天要寫的是阿爾卑山脈的白朗峰 (Mont Bla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