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化投資 feat.原子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失望之谷與興奮之巔】

raw-image
失望之谷

我最近看了很有感觸的一本書。但這本書其實不是在講投資理財。這本書叫《原子習慣》

raw-image

但說不是,也是有相關。我覺得是更深層的人性設定。這本書主要在宣導如何透過導正「習慣」這件事,進而幫助你改變人生。

關於投資理財這點,一開頭在書中第38頁裡提到潛伏之力的停滯期這件事就讓我很有感觸。

raw-image

持續使用指數化投資領域進行財富累積超過五年的朋友,對上面這張圖就應該很有感觸。

在幾年前指數化投資人的財富累積速度落後坊間主動投資達人時,應該有不少人對於指數化投資是否還有效開始存疑。

因為許多人對於財富累積的評估是線性的,但事實是,要跟上線性成長目標,需要一段很長的停滯期。這段停滯期,不只報酬成長緩慢,投資人還要堅持不懈的持續投入資金。這是一種考驗,而且這考驗來自於旁人的質疑,也來自於對自己的懷疑。

看不到突破泥土衝向天際的時刻,卻還要奮力向上。有多少人會在最後迎向陽光之前選擇退後。

書中給這過程一個很棒的名稱,叫做:《失望之谷》

指數化投資人總會面臨到一個窘境,大盤指數報酬積弱不振,然後自己又無法加速投入資金。沒有高報酬率幫助提升資產,又沒有多餘資金可以在這裡加速投入。

這種雙殺般的折磨,是這兩年才開始投入指數化投資的朋友所無法領受的感觸。

興奮之巔

2019年後才開始進行指數化投資的朋友真的很幸運,趕上了【超額報酬】的時期。

為什麼我會說這段時期是超額報酬時期呢?如果你回頭看過去二百多年的股市年化報酬率,就會知道現在動輒十幾%的年報酬率其實是遠高於股票的歷史年化報酬率。

換句話說,現在是超漲的狀態。而且不會是一個常態。

投資人現在正處在一個潛伏之力開始爆發的高成長期,也就是報酬率高於線性成長的區間。

書裡沒有講到這個情況,但我自己把這種狀況稱為「興奮之巔」。

raw-image
系統的偏離

指數化投資人都知道【均值回歸】這個理論,漲多的會修正回歸均值,跌深的會回補到均值。也就是說以長期來看,雖然這過程是漲漲跌跌的,但指數化投資人的財富年化成長率會接近理想中的線性成長率。

可是現在呢?或許很多人並沒有發現自己已經偏離了"航道"。為什麼會這樣說?

假設我們預估投入的本金再乘以年報酬率,就可以知道資產每年會成長多少。在做預估的時候,這條資產成長曲線是呈線性成長的。因為我們無法預測未來的市場變化,所以會以這樣一條理想資產成長曲線來作為追求目標。

raw-image

可是在這兩年你會發現一件事,你很容易滿足資產成長的幅度。不是很貼近理想值,就是有明顯的超越。

明明投入的資金沒有特別多,但是你卻得到了預期的成長幅度。再不然就是投入的資金足夠,可是因為高報酬率,所以資產成長幅度遠高於預期成長率。

這都是超額報酬率彌補了「失望之谷」所導致的現象。

raw-image

這時候投資人很容易陷入迷思,不是沉溺於現在的高報酬,而減少投入的金額。再不然就是把個人的預期資產成長曲線往上調。

或是因為貪圖短期的高報酬表現,所以在高報酬階段,超量投入資金。

但這是一種迷思,因為【後照鏡效應】所產生的迷思。投資人會不斷尋求證據去合理化這樣的短期效應。藉以重新規劃資產成長曲線,以求可以更早完成財富"目標"。

raw-image

其實這就是《原子習慣》書中所提的一個重要觀念,人們把「目標設定」看得比「系統修正」還重要。

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忽視短期的目標,進行投資系統調整、維持。以追求系統的長遠發展。

投資人不應該去思考這樣的短期效應是否合理,而是要忽略這件事的存在。

過度注重短期報酬表現,在未來投資組合的報酬表現不如你的預期時,就很容易讓你的投資系統崩潰。

系統的調整

那麼指數化投資人應該怎麼做呢?

其實也是不脫我們過去所知道的作法。「廣泛資產配置」+「資產配置間的再平衡」。

你的投資組合其實就是你的財富成長系統。你調整各類資產的配置、各類資產互相之間比例的再平衡,其實就是不斷的在做系統修正。

在股市報酬高漲的年代,並不是調高預期資產成長率,而是透過配置其他附相關或無相關的資產類別,來自我修正、讓資產成長速度回歸均值。

有這麼一句話:「出來跑、遲早要還」。既然是這樣,為什麼要讓市場來修理你,逼你回歸均值呢?

然後投資人也應該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中,調整修正你的投資系統去符合你真實人生的需求。避免因為無法抵抗人生的風險,所以讓你辛苦建立起來的投資系統毀於一旦。

結論

所以我過去常建議投資朋友不要刻意去設定什麼達成年領幾%或是資產達到幾千萬,就可以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的人生財務目標。

因為這樣的方式很容易將自己的投資系統弱化,最後卻無法達成預期目標。當你只看著那個目標,但遙不可及。更多的可能就是偏離航道,抄捷徑。

我很推崇《原子習慣》裡面的核心觀念:「透過習慣的細微改變,累積出巨大的成就。」

指數化投資人就是應該不斷的微調、修正自己的投資系統,讓自己可以維持在一個正確的航道之上。這樣,你也不必因為目標太巨大而很難以企及,讓自己進退維谷。

請記得,建立一個可以長久維持的投資系統,會比你看著別人成功的巨大目標來得有意義許多。也才是保證你可以得到預期目標的正確做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關於指數化投資的補充說明的沙龍
288會員
96內容數
讀書心得
2024/03/03
非常感謝謝文憲的極憲人生 憲哥舉辦這場活動。這場講座肯定可以作為臺灣作家未來舉辦相關活動的示範,如果未來還有第二場的機會,你一定要來參加。
2024/03/03
非常感謝謝文憲的極憲人生 憲哥舉辦這場活動。這場講座肯定可以作為臺灣作家未來舉辦相關活動的示範,如果未來還有第二場的機會,你一定要來參加。
2024/01/10
愛有一个人,彼个就是我 愛有兩个人,就是你佮我
Thumbnail
2024/01/10
愛有一个人,彼个就是我 愛有兩个人,就是你佮我
Thumbnail
2023/08/16
常常有人說指數化投資人就是傲慢、不懂得學習別人的長處。 沒有,這絕對不是真的。因為我星期天下午才跟三十幾位同學一起參加理財陪跑教練Alice的 #財務健康評估與報表製作工作坊 課程。而且是全程參與,不是那種露個面就閃人的過水活動。
Thumbnail
2023/08/16
常常有人說指數化投資人就是傲慢、不懂得學習別人的長處。 沒有,這絕對不是真的。因為我星期天下午才跟三十幾位同學一起參加理財陪跑教練Alice的 #財務健康評估與報表製作工作坊 課程。而且是全程參與,不是那種露個面就閃人的過水活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今天要推薦一本值得花心思閱讀的指數化投資書籍,這本書是由遠流出版社出版,理財館長與狂徒合著的新作,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扎實,不但相當完整的解釋了投資觀念,書裡也是引經據典,提供相當多的數據資料佐證。 這本書的知識相當豐富,如果要仔細介紹,我應該會寫超過一萬字吧,所以我簡單介紹一下內容,並提幾個我覺得值得
Thumbnail
今天要推薦一本值得花心思閱讀的指數化投資書籍,這本書是由遠流出版社出版,理財館長與狂徒合著的新作,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扎實,不但相當完整的解釋了投資觀念,書裡也是引經據典,提供相當多的數據資料佐證。 這本書的知識相當豐富,如果要仔細介紹,我應該會寫超過一萬字吧,所以我簡單介紹一下內容,並提幾個我覺得值得
Thumbnail
從去年到今年去了好幾間大學的社課分享指數化投資和市值型ETF的原理。 基本上同學們對被動投資的概念完全不清楚。 也不知道投資績效要和市場平均相比才行。 更不知道在進入投資世界時,其實有兩條路可以走! 我相信許多人在踏入市場時,誰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到最後我發現與其講一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 我乾脆廢話
Thumbnail
從去年到今年去了好幾間大學的社課分享指數化投資和市值型ETF的原理。 基本上同學們對被動投資的概念完全不清楚。 也不知道投資績效要和市場平均相比才行。 更不知道在進入投資世界時,其實有兩條路可以走! 我相信許多人在踏入市場時,誰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到最後我發現與其講一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 我乾脆廢話
Thumbnail
今天介紹一本不是講投資理財的書《投資交易心理戰》,他比較像是一本自我審視的心理學書籍,但是應用在投資交易市場。 不只是操作個股或選擇權買賣的投資人,就連操作模式很固定的指數型投資人也需要面對投資心理壓力,相信近幾年享受過股市大漲的投資新手,面對近期股市下跌的新階段也是心裡很煎熬吧。 我相信很多人會開
Thumbnail
今天介紹一本不是講投資理財的書《投資交易心理戰》,他比較像是一本自我審視的心理學書籍,但是應用在投資交易市場。 不只是操作個股或選擇權買賣的投資人,就連操作模式很固定的指數型投資人也需要面對投資心理壓力,相信近幾年享受過股市大漲的投資新手,面對近期股市下跌的新階段也是心裡很煎熬吧。 我相信很多人會開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一年投資5分鐘:打造每月3萬被動收入,免看盤、不選股的最強小資理財法 作者: 陳逸朴(小資YP) 出版日期:2021/12/29 選書原因: 台股破萬點之後 首本指數化投資入門書籍 比起因為台股熱門而衍生五花八門卻不知道是不是因為QE而受惠 指數化投資從伯格廣為人知以來至今始終有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一年投資5分鐘:打造每月3萬被動收入,免看盤、不選股的最強小資理財法 作者: 陳逸朴(小資YP) 出版日期:2021/12/29 選書原因: 台股破萬點之後 首本指數化投資入門書籍 比起因為台股熱門而衍生五花八門卻不知道是不是因為QE而受惠 指數化投資從伯格廣為人知以來至今始終有
Thumbnail
在投資馬拉松的賽道上,閱讀投資經典書籍是關鍵補給,投資人的好朋友,從各學派的投資哲學中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悅讀補給」系列文章內容包括本書重點彙整,再加上阿福的心得解讀,提供投資朋友參考。
Thumbnail
在投資馬拉松的賽道上,閱讀投資經典書籍是關鍵補給,投資人的好朋友,從各學派的投資哲學中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悅讀補給」系列文章內容包括本書重點彙整,再加上阿福的心得解讀,提供投資朋友參考。
Thumbnail
我在2007年開始投資股市時,學了一些技術線型分析的方法,2009年後又學了價值投資與財報分析。雖然認同價值投資,選好想投資的標的時,還是會不由自主的用K線與其他技術指標找低檔買進點,兩種方法同時運用,已經學過的東西真的很難忘掉。 現在俄羅斯好像要與烏克蘭開戰了,股票投資要如何因應。
Thumbnail
我在2007年開始投資股市時,學了一些技術線型分析的方法,2009年後又學了價值投資與財報分析。雖然認同價值投資,選好想投資的標的時,還是會不由自主的用K線與其他技術指標找低檔買進點,兩種方法同時運用,已經學過的東西真的很難忘掉。 現在俄羅斯好像要與烏克蘭開戰了,股票投資要如何因應。
Thumbnail
你對你的投資了解多少?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ETF的指數化投資,也有不少人正在用這套方法來累積資產,但未必每個人都真的理解其優缺點、限制、與風險。 碰到FED準備要升息,股市開始下跌,就開始問是不是應該要減少持股了。過幾年股市又開始飆漲,又會問是不是不需要持有債券了,我的備用金可不可以進場加碼。
Thumbnail
你對你的投資了解多少?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ETF的指數化投資,也有不少人正在用這套方法來累積資產,但未必每個人都真的理解其優缺點、限制、與風險。 碰到FED準備要升息,股市開始下跌,就開始問是不是應該要減少持股了。過幾年股市又開始飆漲,又會問是不是不需要持有債券了,我的備用金可不可以進場加碼。
Thumbnail
【認同指數化投資】 你是一個怎樣的投資人? 在《原子習慣》的【基本原理】篇章裡講到「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 這裡面提到三個層次的改變,最外層是改變結果,中間為改變過程,最內層是改變身分認同。結果是你得到什麼,過程是你做了什麼,身分認同則是你相信什麼。 具體怎麼做?
Thumbnail
【認同指數化投資】 你是一個怎樣的投資人? 在《原子習慣》的【基本原理】篇章裡講到「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 這裡面提到三個層次的改變,最外層是改變結果,中間為改變過程,最內層是改變身分認同。結果是你得到什麼,過程是你做了什麼,身分認同則是你相信什麼。 具體怎麼做?
Thumbnail
【失望之谷與興奮之巔】 失望之谷 我最近看了很有感觸的一本書。但這本書其實不是在講投資理財。這本書叫《原子習慣》 但說不是,也是有相關。我覺得是更深層的人性設定。這本書主要在宣導如何透過導正「習慣」這件事,進而幫助你改變人生。 書中給這過程一個很棒的名稱,叫做:《失望之谷》 興奮之巔 系統的偏離
Thumbnail
【失望之谷與興奮之巔】 失望之谷 我最近看了很有感觸的一本書。但這本書其實不是在講投資理財。這本書叫《原子習慣》 但說不是,也是有相關。我覺得是更深層的人性設定。這本書主要在宣導如何透過導正「習慣」這件事,進而幫助你改變人生。 書中給這過程一個很棒的名稱,叫做:《失望之谷》 興奮之巔 系統的偏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