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核磁共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字數:
1,954 個字
閱讀時間:
5 分鐘內

自我介紹

嗨大家好我是宸佑,今年15歲,大約在3年前,確診生長板滑脫症,並在半年後,轉變為股骨頭壞死,生長板滑脫症顧名思義生長板滑脫,位置為髖關節的生長板,大部分原因為,過重使得生長板無法承受重量,導致滑脫,不過我的體重也不重,所以原因不明,中醫說可能是骨盆傾斜又激烈運動導致而成的,不過目前沒有任何的研究能夠證實這件事情。
在一年前,醫生幫我把生長板推會正確的位置上,目前正在不斷的訓練肌肉,我的右腳肌力不太夠。
不過現在15歲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從X光圖上來看,我有脊椎側彎...,角度大約39度左右,位於一個臨界值,目前預計透過穿背架來做一些喬正及維持。
2021年12月9日今天回診 我的生長板沒出現什麼大問題,持續保持就好了,而我的脊椎卻出現了問題,發現我有脊椎側彎,而且好像從以前就有一點了,原因不明。

MRI經驗

科普一下MRI是什麼?

維基百科的解釋是這樣的磁共振成像 ,又稱自旋成像,臺灣又稱磁振造影,香港又稱磁力共振掃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據所釋放的能量在物質內部不同結構環境中不同的衰減,通過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所發射出的電磁波,即可得知構成這一物體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據此可以繪製成物體內部的結構圖像。
我的理解就是我們的身體有一個東西叫做氫,他會受到磁力的影響,我們會將一個低能態的原子,變成高能態,在回到平衡後,原子會發出電磁波,我們可以檢測這些電磁波,來得到我們身體體內的數據。

檢查前

為了查明脊椎側彎的原因,我去照了MRI,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必須將衣服換上,內褲留著,口罩上面的鐵條要抽掉,因為MRI會發熱,它可能會燙到我,完成後,就要進MRI檢查室,進去後,那位醫生告訴我,會有點吵喔,並且拿了耳塞給我,我努力將他塞進耳朵中,他竟跟我說,你塞的再緊,都還是很吵,然後我躺到檢查床上去,他又在我耳朵旁邊塞入兩個厚厚的毛巾,心想:幹,無言真的不能再無言了,我腦袋裡一片空白,深刻體會到「未知」的恐懼。
醫生在我左手拇指放上了一個測血氧的儀器,右手讓我握著一個像球的東西,在自己胸悶到很不舒服時,可以壓它,在身上則有一層棉被。

檢查中過程

接著我就被推進那個大大的MRI檢查器中,我好像有一點幽閉恐懼症,我進去時有一點恐懼,因為上面的牆壁貼的好近,開始時,MRI會發出像是敲擊機器的聲音,叩叩叩後,一直嗶嗶嗶嗶,真的很吵,不過我發現可以把他當音樂在聽,而在裡面檢查的過程,我的心情真的不是緊張就是在緊張的路上,第一點是因為我不想太鬆懈下來,我怕這樣會讓我對時間的感覺,過快,我就邊想著魔術方塊,邊聽著那吵死人嗶嗶聲,隨著溫度的升高,第二點是我第一次做這種檢查,第三點則是我真的很害怕這種長時間的檢查,我怕我動到一下,就要全部重來,第四點就是那個空間真的蠻小,有點像電影中被困在棺材裡,床的溫度慢慢的上升了,我感受到了一點胸悶,我嚇到了,我思考著,沒有很不舒服,但是持續下去會不會產生後遺症呢?我帶著這個疑問,到最後五分鐘,我壓下去了!!(奮力一搏)

按鈕的意外事件

我發現那根本不用按那個按鈕,醫生進來問我哪裡不舒服,我跟他說,胸悶,他回我有很不舒服嗎?我心想:幹,早知道就不出去了,無言又是一個讓我無言到極致的操作,不過他也告訴我剩下五分鐘囉,並且幫我把棉被拿起來,進去後,我蠻開心的,因為只剩下五分鐘,不過我知道我不能鬆懈,所以我強迫自己,進入緊張的狀態,並且利用數數的方式,念到300,我知道我一定算得比較慢,這樣就可以有一個,我還沒有算完就結束的感覺,不會變成不是五分鐘嗎?怎麼還那麼很久,果然我數到200時,檢查就結束了!

檢查結束

我好開心,被推出來時,我順便問了醫生MRI的原理,也讓我想到,好像MRI對身體是無害的樣子,跟醫生閒聊了一點點後,我就出去了,終於解脫了,好開心,就這樣我出來後開心的與我媽和我爸分享上面故事。
下面還有東西,不要忘了看看,不只是圖片啦。
MRI的真面目
發布文章的時間: 每週四(期待一下)
下面是Telgram頻道的連結(一定會有人問為什麼不用FB,其實就是不想用,沒有特別的原因,就是偏好使用Telegram。)
Telegram下載連結
下面是IG名字,歡迎追蹤
lin950316_trip
IG下載連結
好啦未來會將FB加入! 😈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41內容數
不知道各位看醫生前的心情如何? 我是有陰影,每次看醫生前我都超級緊張的啦,不過我知道這是源自於我小時候的經驗,但是隨著年紀的成長,我逐漸克服了,我猜也有很多跟我有相同的困擾,所以我出了這篇專題,幫助你們更了解自己,減少緊張感,這種方式其實並不只能用在看醫生前,我覺得也許也可以用在比賽前、考試前等情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曾受脊柱側彎困擾 醫學博士Dr. Yan創研獨家醫學技術幫助同路人 撰文:謝德勤 出版:2024-07-17 17:13           更新:2024-07-17 17:31 雖然脊椎側彎十分普遍,但其嚴重程度被大眾低估,其中醫學博士吳錞銦(Dr. Yan)年輕時曾深受其困擾,更
Thumbnail
✨為什麼會進行回溯? 從小,我從小就很討厭鐵磨鐵的聲音,而且總覺得脖子涼涼的很可能被砍,常常得用手護脖子才安心。 長大後已經好很多了,不過前陣子,某天,要去游泳的路上,突然覺得右邊脖子有被刀片凌遲的感受。 自從有這個感受之後一兩週,只要看
Thumbnail
精神因感到壓力而長期處於緊張和焦慮狀態,會導致肌肉繃緊,進而影響身體健康,是心理影響了生理。作者分享自己性格容易緊張,令肩膊的肌肉時常拉緊,因而導致疼痛和影響了手臂的活動能力,並答應自己會依從醫生的拜託,學習放鬆自己。
Thumbnail
優娜說他手麻,MRI顯示頸椎第五到七節空間狹窄,壓迫神經,看過幾個醫師,有的建議開刀,有的說可開可不開,試試保守治療,有共識的是,要千萬小心橫向的外力,避免造成進一步神經的壓迫,可能會有神經損傷。 第一話 身為一個經常在姐家蹭吃蹭喝的物理治療師,當然是義不容辭的出診,也順便再蹭幾杯現磨咖
來簡單紀錄下我確診思覺失調一年多左右的心得,因為翻遍網路上的文章大部分人都很少分享診斷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或是心情等等,大部分都在分享長效針有多好多棒,一定要持續打針等官方的說法。
早就知道我是重度腦麻的爸媽,在聽完我活不過五歲之後,驅魔、撒鹽、受洗、各式各樣求神拜佛都試試看。試圖逃避這個殘酷的事實。
Thumbnail
這次來求診的病友是一位年輕媽媽,平時除了要照顧孩子,還需要長時間坐著使用電腦工作,所以經常覺得顳顎關節緊繃而且肩頸疼痛!過去她長期在復健科接受治療,但一直沒有明顯改善,甚至有疼痛範圍不斷擴大的趨勢,所以這次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永川醫院嘗試『乾針治療』。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描述了自己在加護病房中的經歷,包括在做腦部MRI前的情境,以及在醫院中的各種護理過程和心情起伏。
Thumbnail
曾經因為胸腔伴隨著呼吸疼痛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而做了很多胸腔檢查,卻被醫院告知你沒事的狀況嗎?又或是你曾經左胸腔跟手臂內側疼痛,懷疑自己是心臟有問題,而去做心臟檢查也沒問題?懷著自己會不會突然要躺進醫院的心,長時間下來卻也健康生活嗎? 以肌肉來看,闊背肌問題可能會
Thumbnail
這份研究分享了使用AI進行醫療研究的流程,介紹了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的定位、重要性,以及如何應用MRI和AI協助進行影像判讀進而降低患者痛楚。研究使用兩種卷積神經網絡進行深度學習模型的設計與訓練以預測TFCC損傷的機率。最後得出結論MRNet 框架較能夠檢測TFCC損傷並協助醫師準確診斷。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曾受脊柱側彎困擾 醫學博士Dr. Yan創研獨家醫學技術幫助同路人 撰文:謝德勤 出版:2024-07-17 17:13           更新:2024-07-17 17:31 雖然脊椎側彎十分普遍,但其嚴重程度被大眾低估,其中醫學博士吳錞銦(Dr. Yan)年輕時曾深受其困擾,更
Thumbnail
✨為什麼會進行回溯? 從小,我從小就很討厭鐵磨鐵的聲音,而且總覺得脖子涼涼的很可能被砍,常常得用手護脖子才安心。 長大後已經好很多了,不過前陣子,某天,要去游泳的路上,突然覺得右邊脖子有被刀片凌遲的感受。 自從有這個感受之後一兩週,只要看
Thumbnail
精神因感到壓力而長期處於緊張和焦慮狀態,會導致肌肉繃緊,進而影響身體健康,是心理影響了生理。作者分享自己性格容易緊張,令肩膊的肌肉時常拉緊,因而導致疼痛和影響了手臂的活動能力,並答應自己會依從醫生的拜託,學習放鬆自己。
Thumbnail
優娜說他手麻,MRI顯示頸椎第五到七節空間狹窄,壓迫神經,看過幾個醫師,有的建議開刀,有的說可開可不開,試試保守治療,有共識的是,要千萬小心橫向的外力,避免造成進一步神經的壓迫,可能會有神經損傷。 第一話 身為一個經常在姐家蹭吃蹭喝的物理治療師,當然是義不容辭的出診,也順便再蹭幾杯現磨咖
來簡單紀錄下我確診思覺失調一年多左右的心得,因為翻遍網路上的文章大部分人都很少分享診斷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或是心情等等,大部分都在分享長效針有多好多棒,一定要持續打針等官方的說法。
早就知道我是重度腦麻的爸媽,在聽完我活不過五歲之後,驅魔、撒鹽、受洗、各式各樣求神拜佛都試試看。試圖逃避這個殘酷的事實。
Thumbnail
這次來求診的病友是一位年輕媽媽,平時除了要照顧孩子,還需要長時間坐著使用電腦工作,所以經常覺得顳顎關節緊繃而且肩頸疼痛!過去她長期在復健科接受治療,但一直沒有明顯改善,甚至有疼痛範圍不斷擴大的趨勢,所以這次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永川醫院嘗試『乾針治療』。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描述了自己在加護病房中的經歷,包括在做腦部MRI前的情境,以及在醫院中的各種護理過程和心情起伏。
Thumbnail
曾經因為胸腔伴隨著呼吸疼痛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而做了很多胸腔檢查,卻被醫院告知你沒事的狀況嗎?又或是你曾經左胸腔跟手臂內側疼痛,懷疑自己是心臟有問題,而去做心臟檢查也沒問題?懷著自己會不會突然要躺進醫院的心,長時間下來卻也健康生活嗎? 以肌肉來看,闊背肌問題可能會
Thumbnail
這份研究分享了使用AI進行醫療研究的流程,介紹了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的定位、重要性,以及如何應用MRI和AI協助進行影像判讀進而降低患者痛楚。研究使用兩種卷積神經網絡進行深度學習模型的設計與訓練以預測TFCC損傷的機率。最後得出結論MRNet 框架較能夠檢測TFCC損傷並協助醫師準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