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東海岸發生大地震,續引起海嘯Tsunami衝擊福島核電站。受災死亡人數高達一萬8000人。
之後月餘吾乘長榮飛機由加拿大赴台,半夜機上醒來看電腦確認正途經日本上空,位於本州東岸由仙台至成田的中途。拉開側窗百葉只見明月當空,一片幽幽銀光照著大地,薄霧間見有城鎮夜半街上人車全無,屋舍就像建築模型般的不真實。
這莫不是福島地區嗎?居民撤離,人畜不留,一派靈異世界。約飛10分鐘至成田上空始見有城市的活動!
福島周遭14個縣約占全國1/4
接下來10年,漸漸受核幅射影響,日本福島周遭14個縣約占全國1/4範圍。北至仙台,西到產越光米的新瀉,南到東京、成田、橫濱。
日本受核輻射影響最大的地方是福島縣,其次是群馬縣、栃木縣、茨城縣、宮城縣、山形縣、新潟縣、長野縣、山梨縣、琦玉縣、東京都、千葉縣、仙台市。範圍內農產品、蔬、果、牛奶、海產莫不樣樣涉及。該地區產品價格顯著下落,日本國內民眾亦在採購時詳看產地而作取捨。總之同一樣食品如價格明顯便宜,就更要詳看其產地!
近年,日本政府鑑於福島核電廠儲存空間已達飽和,更有準備將有汙染的核廢水,按計劃逐年排入大海。此舉引發國際抗議,連其本國漁民亦大聲反對,數年後,原本標榜產自日本附近海域的優質高價魚生「沙西米」,就要成為「殺死你」了!
小女工作關係經常由加拿大飛日本,順手帶回不少日食!
經觀察日本當地餐廳所選食材,必定就地取材且無規定必須標示食材產地,成田、羽田機場用餐就難免觸及核食。相對大阪、北海道出產的東西可能安全些!
採買時食材按產地名對照地圖,就發現有新潟米制的酒、琦玉的麵包、千葉的牛奶、茨城的納豆,都屬核食。
也有不少成品食物如便利店中的加工食物(如成田7-11店的草莓三明治超好吃)、麵包等就看不出原料出處。有些酒也只註明「國產酒」或寫made in Japan。
在當地料理店點生魚片最好叫貴一點的Toro這類由遠洋捕回來的鮪魚、金鎗魚。近海的金目鯛、海膽、生蠔、赤貝就盡量避免吧!
亞洲有些大城市的精品日料店以往皆標榜當日空運日本魚生,以後真不知如何推廣矣!
日本空運食材的料理記錄
近年由日本空運帶回食材、自己料理記錄。
#納豆和風義麵
義大利生產的細麵是用玄米(糙米是也)、蕎麥和鷹嘴豆製成。拌九州熊谷的納豆(不是核區原來著名的茨城納豆)醬,此和風義麵略鹹,滴上幾滴義大利 Balsamic陳醋,撒上紫菜絲吃起來味道就是不一般。配飲義大利豬屁股Frico發泡紅酒。
#北海道麥子製的方麵包
用來自炊法式吐司中間夾日本黑胡麻醬、蘇格蘭薑汁橙味醬。
再淋上加拿大楓漿。
遠勝巴黎街頭法式吐司。
配飲極燙的神戶咖啡。
#蟹蒸豆腐肉餅
北海道產大豆做的絹豆腐拌以加拿大黑毛豬肉糜、再撒上冬菜(必須是天津的),上面覆加拿大珍寶蟹大火蒸20分鐘。
配日本帶回中國蕎頭。
安心飲名古屋附近福井縣出「梵」純米大吟釀。
日本玄米茶收關。
#瀨戶內海(大阪與四國間內海)大三島蜜柑
圖/那三個日文唸出就是「蜜柑」二字。圖片由顧小崙提供
#長崎中華麵,採用炸過的麵,更香。
#日本咖哩味勝印度咖哩,奈良出品。
圖/廣島出的黑芝麻醬(左圖)、奈良出的日式咖哩(右圖)。圖片由顧小崙提供
#日本掛式即沖咖啡,神戶出品。
#Royce巧克力,北海道牛奶作原料。
#紫菜,九州有名。
#豆豉Miso,長野出產。
#胡麻醬(芝麻醬唐朝稱法),廣島的。
#黑芝麻豆腐,福井產的safe!一塊98日元,滋嫩滑舌口感像台灣麻吉,超值!
圖/黑芝麻豆腐口感飄逸(左圖)、巧克力中的賓士Royce黑巧克力,用料講究牛奶採用北海道的(右圖)。圖片由顧小崙提供
#日本米
在美加可購到的日本米,皆種植在美國的日本種的米。真正日本米基本不賣出國。新潟的越光米就是名種米、但現亦陷在災區。想買日本米只有退而求次買北海道的。回來做壽司!
有不少名牌清酒八海山、久保田都是用越光米釀的。看來再過些年只有喝琉球的地瓜酒了。
圖/外銷包裝的玄米茶只註明日本出產、沒寫產地名(左圖)、細膩如絹的北海道豆腐(右圖)。圖片由顧小崙提供
初中同學1945初出生於廣島、經歷過原子彈一劫,初一與我們一班是1957年,當時頭髮已落盡膚色泛白。高中就英年早逝。
長崎、廣島受美國核彈影響至今已逾77年幅射,週期已過大半。沒想到10年前是自己的管理失誤又蒙核災。
多識別核食、福食
所謂核食、福食只有多加識別,應用知識、常識自求多福矣!
基本東京以東半個本州,福島為中心直徑300公里皆在核害區內。
區內東側有海產,如牡蠣、海膽、鯛魚。
西側新瀉是優質越光米產地,多家清酒廠八海山,久保田設制酒廠於此。
東京附近千葉農業區出的蔬果牛奶,山梨縣的水果,梨柿桃葡萄都得小心。
茨城納豆出名,現最好改買第二名的九州納豆。
相對而言,本州西半部、四國、九州及北方的北海道比較放心!!
餐廳食材及加工食品又是另一層的問題,消費者必須更謹慎,不可貪便宜。總之要多唸唸地理啦!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為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