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父母的老後,我們都是新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剛拿到GED學歷證明,便收到家母健康出現警訊的消息。我們的生命中,總是伴隨著憂喜和無常,無論我們如何掙扎、願不願意。
台灣和美國,那是地理上無法克服的距離,掛下電話後的我,一邊償還考前累積的「家務債」,一邊梳理著自己還能夠付出什麼?想了很久,家事都做完了,還是沒有答案。
Dominik Lange on Unsplash
沒有經濟自主權,就算知道母親的心願,能做的也很有限。叮囑即時就醫、攝取充分營養這些事情,很像被蚊子叮咬過後若有似無的癢,為的也只是減輕無法隨侍在側的不安罷了。
記得幾週前家母來電,為了兒女皆不在身邊而哽咽,我也只能傾聽安慰。還能做什麼呢?既無法承諾歸期,亦無法給予擁抱。傾聽與安慰,是在地理限制上,唯一可以做的最慷慨的付出。
Sigmund null on Unsplash
面對父母的老後,我只是新手,一樣慌亂、同樣心煩。嚴厲催促就醫的背後,是害怕、還有恐懼,這分擔憂最終成了責備,撕扯著內心,終於於再次掛下電話後,使我無助落淚。
我知道,父母也在面對老後,身體機能的退化、時不時的病痛來襲、害怕成為無能之人⋯⋯他們必須同時承受身體和心理的變化,一邊又想著守護和付出,希望自己是有用之人,在我們眼中便成了逞強。
Pedro Kummel on Unsplash
幾天來的壓力,使睡眠品質本就不好的我更難安寢,隨之而來的偏頭痛和耳鳴也持續了幾日,無法正常生活。我明白,是時候該調整了,調整心中那個抗拒面對「父母老後」的念頭,說的具體點,是害怕面對「死滅」的意念。
佩瑪・丘卓在《不被情緒綁架:擺脫你的慣性與恐懼》如是說:「我們長久以來一直受習性的推動,把生命視為理所當然。然後,我們自己或摯愛的人出了意外或罹患重病,那時就好像把原本蓋住眼睛的眼罩拿開,我們突然看見自己做了那麼多毫無意義的事,依戀著那麼多如此虛無的物件。」
事實上是,我們日日夜夜都在老去,也都在失去。突然想起《魔法滿屋》一首叫做We Don't Talk About Bruno的曲目,我們不說死、不說老、不說離別、不說惡夢,就怕成真。但事實上,這些我們極力避開的事物,根本就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面對父母老後,就跟生小孩一樣,永遠也沒有「準備好的那一天」。許多回憶會翻攪、怨啊愛的在打架,但終究還是必須面對心中害怕失去、趨樂避苦的脆弱。這份脆弱使人痛苦,卻也讓我們更能同理相同處境的人們,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個人。
我還是擔心也充滿憂慮,只願自己可以用比較從容的方式看待父母的老後,支持他們想要的老後,參與他們的老後,也陪伴他們的老後!

📚當情緒低落時,不妨閱讀這本書:
不被情緒綁架:擺脫你的慣性與恐懼》(Taking the Leap: Freeing Ourselves from Old Habits and Fears)/佩瑪・丘卓(Pema Chödrön)/心靈工坊
avatar-img
64會員
128內容數
美國生活去,任何「第一次」都是印記,都很珍貴。 那些忐忑的、興奮的、不安的、新鮮的、大開眼界的, 還是需要留下那麼一筆紀錄的,是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謝伊太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二十年了!從父親興致沖沖半夜帶著全家到台南市「南都戲院」(舊址:台南市中西區友愛街138號)觀看二輪電影,竟已經過了二十年,而舊戲院建築也已經拆除,物換星移下,我們長大了,父母已過耳順,各自的生命都翻了幾轉。
鄉愁兩字,不像某時間季節好發的流行病,反而比較像是一年四季都纏身的「老症頭」。一首歌、一段文字、一張照片都能把你吸進回憶的旋渦,根本防不慎防。
我永遠記得那天,他的背影被黃昏的夕陽染上一層光暈,我目送著,直到再也看不見為止.....
小孩的世界其實沒有大人認為的單純,他們知道的真相遠超過大人企圖隱瞞的;他們遇到的煩惱亦遠多於大人理解的。
二十年了!從父親興致沖沖半夜帶著全家到台南市「南都戲院」(舊址:台南市中西區友愛街138號)觀看二輪電影,竟已經過了二十年,而舊戲院建築也已經拆除,物換星移下,我們長大了,父母已過耳順,各自的生命都翻了幾轉。
鄉愁兩字,不像某時間季節好發的流行病,反而比較像是一年四季都纏身的「老症頭」。一首歌、一段文字、一張照片都能把你吸進回憶的旋渦,根本防不慎防。
我永遠記得那天,他的背影被黃昏的夕陽染上一層光暈,我目送著,直到再也看不見為止.....
小孩的世界其實沒有大人認為的單純,他們知道的真相遠超過大人企圖隱瞞的;他們遇到的煩惱亦遠多於大人理解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Thumbnail
「等你二十歲了,我就會死。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母親這麼說以後,已經過了幾個月。對於還是小學生的我來說,這句話實在是太沉重了,根本無法消化。半夜突然醒來,確認母親是否還活著成為我的日常。每次都要確認她是否在呼吸,心臟是否在跳動,直到確定無誤才能安心入睡。聽到母親的鼾聲,我才能安心地睡去。母親已經不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這是一封給孩子的信,分享我們對未來的思考和期許,當我們進入老年並需要照料時,請不要把我們接到你們的小家庭住,即使我們有這樣的要求。這樣做對於我們的自尊和尊嚴來說並不好。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Thumbnail
「等你二十歲了,我就會死。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母親這麼說以後,已經過了幾個月。對於還是小學生的我來說,這句話實在是太沉重了,根本無法消化。半夜突然醒來,確認母親是否還活著成為我的日常。每次都要確認她是否在呼吸,心臟是否在跳動,直到確定無誤才能安心入睡。聽到母親的鼾聲,我才能安心地睡去。母親已經不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這是一封給孩子的信,分享我們對未來的思考和期許,當我們進入老年並需要照料時,請不要把我們接到你們的小家庭住,即使我們有這樣的要求。這樣做對於我們的自尊和尊嚴來說並不好。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