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留不住的白髮」談面對(祖)父母老去或生病的心態調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都害怕父母的白髮,希望永遠都有爸媽陪伴

  小時候看爸媽像山像海一樣高大寬廣,爸爸寬大的肩膀、媽媽溫暖的手,可以為我們遮風擋雨,解決一切問題,長大過程中爸媽耳提面命的提醒我們「該吃飯」、「該讀書」、「該睡覺」!心裡覺得好嘮叨好煩喔!幹嘛管我這麼多啦!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
  成年後,看著錶看著鐘,回頭提醒爸媽:「該吃飯了」、「該吃藥了」、「該休息了」。突然發現爸爸的肩好像變小了,綠油油的青山變成雪白富士山,媽媽的手雖然還是那麼暖,但有點變形不再那麼纖麗,而看向鏡子裡的自己,活脫脫像當年的爸爸、媽媽一樣。
  爸媽老得好快,快得讓人還來不及長大,似乎才剛認識沒多久就要準備好「說再見」,而不論是父母、祖父母、每位親人,我們人生中都必須面對「分離」。
  面對分離,我們心中最大的第一個恐懼往往是:「爸媽要死掉了,只剩下我自己一個人,那未來的日子,我該怎麼辦才好...?」

死亡帶來的「不安全感」與無意義感最磨人

  看著(祖)父母逐漸老去,我們都意識到總有一天會與「死亡」相遇,對於他們的離開感到未知與擔心,失去一個「重要而習慣存在的人」是什麼樣未知的感覺。
  許多心理治療學派都有提到分離(separation)概念,我們在剛出生的時候很脆弱,需要依賴著爸媽才能存活下來,心靈層面與媽爸很親近像是共生(symbiosis),而若由祖父母為主要照顧者也一樣,我們下意識將照顧我們長大的人視為「自己」的一部分,所以當他們要永遠離開我們時,會感受到很大的「不安全感」與「無意義感」,尤其關係越親近,越需要更多時間學習如何去適應「分離後的生活」。
  「不安全感」象徵我們失去一部分的自己,比方說(祖)父母喜歡的食物、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生活中有很多一起建構的回憶,如果小時候媽媽常叫我們要喝牛奶,媽媽自己也喜歡喝牛奶,我們每次喝牛奶或看到牛奶時時都會想到媽媽,「把牛奶與媽媽連結在一起」,牛奶給我們一種像媽媽陪在身邊安心的感覺。
  而若媽媽離世了,我們在心靈上少了一個可以依賴的人,牛奶、各種與媽媽有關的所有生活習慣,都開始在我們生命中改變或消失,每次看到牛奶的安心感可能變成懷念或是感傷,會不斷被提醒這種不再能依賴媽媽的感受,「那罐牛奶再也沒有媽媽的味道了…」。。
  「無意義感」則源自我們失去一部分對自己的認識,例如我不再是媽媽的兒女了,我失去一個生命的重要角色或是一個信念,比方說媽媽離世後,我可能不再能當個「撒嬌的女兒」,我不再能為了達到媽媽的期望而努力。
  我內心那些想撒嬌的、想依賴的、想討拍的特質都沒有地方放,也沒有一個人能讓我得到心靈上的肯定,覺得我活著是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這些責任全部會回歸自己身上,為了整體它們,我們會思考「我是誰?」,原本內在對自己的價值認同會感到混亂,尤其關係越親近,共生越是緊密,對生命「無意義感」會被放更大。
  人的生命意義是一起建構,失去會令人漸漸想不起來自己是誰?而當身邊完全沒有重要的人時,會沒有任何人記得自己名字,那是一件多麽寂寞而孤獨的事。

從生命意義中,為彼此的關係重生

  想降低分離的傷痛其實沒有捷徑,意義心理治療法(logotherapy)是面對哀傷失落有效舒緩方式,鼓勵重新建立對自己的認識,把死亡帶來的哀傷轉換成對彼此生命的祝福,來詮釋兩個人的存在意義。
  比方說媽媽離世後,在喝牛奶時總是感到思念,無法脫離失落難過的心情,「牛奶」所代表的意義在過去是媽媽給的愛,一種能讓我們安心與依賴的「安全感」;而現在媽媽已經離開但心中仍需要「安全感」,我們必須鼓起勇氣回到現實生活中落地,把對媽媽的緬懷的力氣轉化成尋找「由自己給自己安全感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從自我成長中提升自我價值感,另一面開始把牛奶等於「媽媽給的安全感區分開來」,知道媽媽是媽媽,我是我,兩個人是分開的獨立個體,兩人因為相遇而補足彼此的生命,卻也因為分離的痛苦,讓我們從中尋找到使自己心靈更完整的方法,為過去那份密不可分的賦予新意義:「媽媽的離開是一個屬於她生命的完整,而我在她離開的不捨中,是我開始尋找自己的契機」。
  意義治療法強調如何在我們的認知上,重新賦予生命的意義,牛奶不再是依賴媽媽給的愛,而是我們自己哺育自己的全新配方奶,在保存媽媽母愛的同時,也成為自己的媽媽。也如客體關係所提及「一段真正健康的關係不僅僅是共生,而是能夠良好分離後,發展為獨立的個體(自己)」。

分離使彼此的存在更有意義

  生命充滿無法避免的遺憾,每個人都在必然的分離中感到恐懼與害怕,這是很正常的反應,我們都希望一輩子能依賴父母,期待能永遠有個為我們遮風避雨的地方,不想獨自勇敢面對世界的殘酷,尤其越是親近的關係越不容易割捨,但正也因為這樣的黏膩親密,讓我們意識到「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屬於自己意義」的重要性。
  當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去挑戰「找自己」的艱辛時,在分離到來時,會有能量把哀傷轉化為祝福,意識到人生都必須面對分離,但「相愛歷程」仍在彼此心中,盈滿生命的意義而完整。
圖:蔡博堯 心理師
文:蔡博堯 心理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9會員
35內容數
心裡話很珍貴,慢慢地說、緩緩地說,好好的說,傳達給我們身邊重要的人,更是說給自己。共同探索人們心裡的酸甜苦辣,一起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博堯諮商心理師 的其他內容
為什麼婚前是有肩膀的好男人 婚後生了小孩後,先生也跟著變成大孩子? 許多事情都要親力親為 不求神隊友,只求少一個大孩子 忙碌的生活讓自己越來越像「黃臉婆」 我也想好好讓自己休息一下喔...該怎麼辦呢? 一起來看看,產後失夫 為什麼有了孩子之後,丈夫就變成另一個大孩子
從小到大都不允許自己犯錯 似乎沒有考到100分就無法放過自己 「完美主義」的魔咒總是在身邊 生活中的事永遠忙不完 越是用心覺得越累 明明知道快累倒了 想放鬆卻還是很擔心會不會給別人添麻煩 最後又變成每件事都親力親為 這種矛盾又疲憊的心情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明明知道家人間要彼此相愛,但相處時卻總是有股說不出的火大!? 面對家人小孩、男女朋友、老公老婆時,不知道為什麼理智線特別容易斷掉 我平時脾氣還不錯啊!怎麼會變成這樣! 不喜歡這樣發脾氣的自己... 心理師跟你分享 為什麼我們面對越親近的人時,特別容易炸掉
你身邊也有巨嬰朋友嗎? 為什麼總是需要別人照顧,從來沒發現自己像個孩子 生活上食衣住行都依賴他人幫忙 回到家總是躺著玩手機,什麼也都不肯幫忙 想溝通時,好像全世界都在逼他一樣,覺得自己受盡委屈! 神奇的是,自己都知道不好卻也沒輒 讓「巨嬰」越養越肥~~ 到底這樣的巨嬰是怎樣的心理 又該如何解套呢?
如何陪伴「憂鬱症」?掌握三大要點,讓我們不慌張又有效! 在心理治療工作上遇到很多諮詢:「心理師,我朋(親)友常常憂鬱,甚至有輕生想法,我該怎麼幫忙他?」。 第一點:辨識「憂鬱狀態」與遇到想自殺該怎麼辦 第二點:「找對方法懶人包」,適當陪伴與資源連結 第三點:幫忙當事人接地氣_量力而為防止復發
為什麼總是無法懂我的感受? 「他總是自以為是!」 「我最不喜歡他的態度,很差很討人厭!」 「為什麼都沒辦法懂我的感覺?」。 不自覺把「過往」家庭經驗帶到「現在」伴侶關係中 如果過去很痛苦,拿回責任能讓自己舒服一點 給自己一些嘗試的機會,就能感覺到對方改變
為什麼婚前是有肩膀的好男人 婚後生了小孩後,先生也跟著變成大孩子? 許多事情都要親力親為 不求神隊友,只求少一個大孩子 忙碌的生活讓自己越來越像「黃臉婆」 我也想好好讓自己休息一下喔...該怎麼辦呢? 一起來看看,產後失夫 為什麼有了孩子之後,丈夫就變成另一個大孩子
從小到大都不允許自己犯錯 似乎沒有考到100分就無法放過自己 「完美主義」的魔咒總是在身邊 生活中的事永遠忙不完 越是用心覺得越累 明明知道快累倒了 想放鬆卻還是很擔心會不會給別人添麻煩 最後又變成每件事都親力親為 這種矛盾又疲憊的心情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明明知道家人間要彼此相愛,但相處時卻總是有股說不出的火大!? 面對家人小孩、男女朋友、老公老婆時,不知道為什麼理智線特別容易斷掉 我平時脾氣還不錯啊!怎麼會變成這樣! 不喜歡這樣發脾氣的自己... 心理師跟你分享 為什麼我們面對越親近的人時,特別容易炸掉
你身邊也有巨嬰朋友嗎? 為什麼總是需要別人照顧,從來沒發現自己像個孩子 生活上食衣住行都依賴他人幫忙 回到家總是躺著玩手機,什麼也都不肯幫忙 想溝通時,好像全世界都在逼他一樣,覺得自己受盡委屈! 神奇的是,自己都知道不好卻也沒輒 讓「巨嬰」越養越肥~~ 到底這樣的巨嬰是怎樣的心理 又該如何解套呢?
如何陪伴「憂鬱症」?掌握三大要點,讓我們不慌張又有效! 在心理治療工作上遇到很多諮詢:「心理師,我朋(親)友常常憂鬱,甚至有輕生想法,我該怎麼幫忙他?」。 第一點:辨識「憂鬱狀態」與遇到想自殺該怎麼辦 第二點:「找對方法懶人包」,適當陪伴與資源連結 第三點:幫忙當事人接地氣_量力而為防止復發
為什麼總是無法懂我的感受? 「他總是自以為是!」 「我最不喜歡他的態度,很差很討人厭!」 「為什麼都沒辦法懂我的感覺?」。 不自覺把「過往」家庭經驗帶到「現在」伴侶關係中 如果過去很痛苦,拿回責任能讓自己舒服一點 給自己一些嘗試的機會,就能感覺到對方改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有一種餓,叫做父母覺得你餓;有一種冷,叫做父母覺得你冷。很多人因為受不了這種嘮叨,很年輕時就用各種理由,自己搬出去住了!而後守著一盞孤燈,沒有人沒話生話的跟你講話,沒有人在乎你會不會餓?還是冷不冷!這樣的日子,有比較好嗎? 應該是大陸傳過來的催淚文吧:父母俱在,尚知來處,父母雙亡,只剩歸途。沒有人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有一天朋友跟我聊爸媽年紀到且開始老化 有天他回家吃飯發現媽媽煮菜時變得脾氣不好就跟媽媽說不要煮了去外面吃 但是媽媽說食材都買好了只是早上沒睡好,漸漸他觀察爸媽的頭髮已經都半白 也最近聽到媽媽說腰酸背痛才去醫院做檢查回來 他說回想這半年爸媽都是膝蓋及肌力的問題 她跟媽媽說以後晚餐請人送餐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有一種餓,叫做父母覺得你餓;有一種冷,叫做父母覺得你冷。很多人因為受不了這種嘮叨,很年輕時就用各種理由,自己搬出去住了!而後守著一盞孤燈,沒有人沒話生話的跟你講話,沒有人在乎你會不會餓?還是冷不冷!這樣的日子,有比較好嗎? 應該是大陸傳過來的催淚文吧:父母俱在,尚知來處,父母雙亡,只剩歸途。沒有人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有一天朋友跟我聊爸媽年紀到且開始老化 有天他回家吃飯發現媽媽煮菜時變得脾氣不好就跟媽媽說不要煮了去外面吃 但是媽媽說食材都買好了只是早上沒睡好,漸漸他觀察爸媽的頭髮已經都半白 也最近聽到媽媽說腰酸背痛才去醫院做檢查回來 他說回想這半年爸媽都是膝蓋及肌力的問題 她跟媽媽說以後晚餐請人送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