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養”,我想說的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明天,甚至下一秒,我就死亡。寶貝,我希望你可以繼續往你的未來前進,無須停下!
人生的無常,我常想如果對於“教養”這個課題,給一個註解,會是什麼呢?
孩子如果是生命的一個延續,我能提供他什麼呢?
在面對無法決定要如何對待孩子的時候,第一個會反問自己:有沒有生命或是其他重大傷害的危險?如果只是跌倒、皮外小傷,就放飛讓他奔跑,就算是跌倒也是需要練習!但是,遇到下坡或是馬路,我會和他解釋「這裡不是適合奔跑的地方!有些可以預知的危險,是可以避免的。」
第二個:現在要幫忙孩子的事情,他長大以後,是他自己必須處理的嗎?例如:吃飯!不管娘家媽媽、還是婆家公婆,長輩愛孫,我都能理解!所以,在自己家,當孩子自己想用手抓食物的時候,我就開始擦地板了(嗚嗚)現在,滿三歲,練習備菜,飯前他可以拿碗筷、端菜上桌、自行吃飯,另外也開始讓他吃完飯之後,練習洗碗、擦桌子、整理地板。
要相信孩子做得到,相信日後即便是不在父母身邊,他仍然有能力把自己照顧好。當父母相信他的時候,孩子也會相信自己是有力量的!
如果,老鷹捨不得放下小鷹學飛,小鷹如何有強韌的翅膀?小鷹要如何乘著瞬息萬變氣流,飛向更高、更遠的天際呢?
沒有突然就會做這種事,只有練習,放手去做,才會做!能力是需要努力的。
所謂的天份,我認為就像是一種天然資源,總有耗盡的一天,用完之後,孩子能剩下什麼呢?
有個猶太故事,有對父母問他們的孩子們說:「孩子們,如果家裡發生火災,你們會選擇拿家裡什麼東西逃跑呢?」
「錢財!」
「書本!」
孩子們此起彼落地搶答,他們的父母和他們說:「孩子,最重要是你的智慧!有形的資產,容易被搶奪或是損壞,只有智慧會一直陪伴你。」
關於教養,我思考的是:「我能不能讓孩子擁有成就他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呢?
孩子會長大,父母會老,時間是如此的公平對待每個人。
伊索寓言裡有個《小偷與母親》,故事是一個小偷被判處死刑,在行刑之前,給了他一個願望,小偷說希望和母親說話。當他的母親到他的面前,他和母親說:「母親,請您靠近一些,我沒力氣大聲說話了。」當他的母親靠近他的嘴邊,小偷突然地張口,猛然用嘴巴撕裂他母親的耳朵。圍觀群眾嚇呼失聲,小偷泣訴道:「從我偷小的東西的時候,妳從不責罰我,不教導這是錯誤的,導致我現在要被處死,妳有罪!」
試問,小偷的母親不愛她的兒子嗎?我想她是很愛、很愛的,只是,哪裡錯了?
兩個故事,不都是在說“教養”嗎?
茶,喝完了。下次聊什麼呢?待我想想...
延伸閱讀:
跌倒,是需要練習的
猶太媽媽給孩子的3把金鑰匙:生存力、意志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avatar-img
0會員
7內容數
「孩子,勇敢展開你的手臂擁抱這個寬闊的世界吧!」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身為媽咪會想和寶貝分享什麼呢? 關於親子教育、親子共讀,還有和孩子討論聊天的話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Thumbnail
如果我不放棄自己,可不可以,你也先別放棄自己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孩子不是父母所擁有,不能被自私的剝奪生命。父母應該更多地理解和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減少他們的壓力和焦慮。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如運動、呼吸練習、冥想、良好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社交關係和培養興趣愛好來幫助孩子減壓。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一   如果不給兒童提供幫助,如果忽視他的環境,那他的精神生命將會處於持續的危險之中。 小心得:要給孩子提供能夠操作教具,練習專注、獨立、秩序,及協調的環境,這樣他就會往正常化前進,否則不僅是浪費生命,還會造成負面性格的養成。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Thumbnail
如果我不放棄自己,可不可以,你也先別放棄自己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孩子不是父母所擁有,不能被自私的剝奪生命。父母應該更多地理解和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減少他們的壓力和焦慮。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如運動、呼吸練習、冥想、良好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社交關係和培養興趣愛好來幫助孩子減壓。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一   如果不給兒童提供幫助,如果忽視他的環境,那他的精神生命將會處於持續的危險之中。 小心得:要給孩子提供能夠操作教具,練習專注、獨立、秩序,及協調的環境,這樣他就會往正常化前進,否則不僅是浪費生命,還會造成負面性格的養成。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