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立憲制的失敗
清末民初,清朝經歷多場敗仗,不得不對外開放,此時腐敗的清政府,與列強的如日中天形成鮮明對比,民眾紛紛要求效法,於是當時光緒和康有為在慈禧同意下開始變法,然而推得太急太快,所牽涉既得利益太多太廣,最後無疾而終,這就是中國最早想改國體的構想-虛君共和。後來,慈禧深知帝制已走不通,又想起了改革,同樣是虛君共和,即君主立憲,然而推動太慢,而此時另一股勢力,思想掘起,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要走美國的總統共和制。慈禧病逝後,為了讓清朝苟延殘喘,權貴們搞起了表面功夫,意圖敷衍百姓,卻沒有實質推動改革,對權利的執着由此可見。
但君主立憲制仍未壽終正寢,孫中山革命成功後,又讓位袁世凱,後來輾轉,袁世凱稱帝,重返君主立憲,不得民心,孫中山啟動二次北伐。事實上,君主立憲的路可能相對適合中國人,畢竟為奴五千年,對於皇室有敬仰,這就是橡皮圖章的作用,然而適合是適合,卻大不可行,就中國人的民族性而言,皇室很有可能發展成像泰國、西班牙一般,而難以走出像日本跟英國的路,英國有騎士精神,日本有武士道精神,而中國只有阿Q精神,儒家的階級觀念,在某程度上已不合時宜。
錯誤的制度
但不論走君主立憲,還是總統共和,都總比現在的政制要好,正因為中國人的差不多精神,把別人的功課拿來抄寫,都能把意思本末倒置,本該下放的權利,變得更集中,本來擁有實權的議會,變成橡皮圖章,結果人民繼續被壓榨,解放在何處?思想沒有,行為沒有,言論更沒有。英國人永遠選擇了正確的路,在改革與革命之間選擇和平的改革,而中國人永遠走了錯誤的路,暴力的革命以致生靈塗炭,中共再不改革,就等着被革命。在我眼裏,中華人民共和國不過是中國眾多朝代之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歷史鐵律,走紅色權貴資本主義,真正壓榨工人的政權,違背社會主義根本,走君主專制,只要等經濟衰頹,就是被革命之時。
毛蔣之爭
中國人在毛澤東與蔣介石中,再次選擇了更差的那個。我不敢假設蔣介石掌權要比毛澤東好很多,但從性格上來看,似乎又是冥冥中注定,中國人要靠向錯誤一方,雖然兩者皆為獨裁,但蔣畢竟是基督徒,而毛是無神論者,底線由此而來。最著名的事跡,蔣介石阻止了核彈打廈門計劃,不論出於何種原因,中國人始終避過一劫,反觀毛在上位後並沒有權力約束,絕對權力帶來絕對腐敗,他的狂妄更讓中國人血流成河,視人命如草芥的行為,叫人心寒。國共內戰的結果是注定的,國民黨的內鬥基因,現在我們都可以一探究竟,任何一點利益可分配時,這群人就只懂爭個你死我活,而共產黨卻懂得利用這點,挑撥階級間的鬥爭,毛澤東由此生出《矛盾論》,於是當時民眾對於國民黨深感不滿,並轉投甜言蜜語的共產黨,失民心,失天下,國民黨落得敗走下場,也不能怪當時的知識份子,雖然現在看來中國人再次選錯方向就是了。
總結
中華民族真是可悲,當世上多數人民都站起來時,中國人還在跪,而不自知,自欺欺人,竄改歷史,不反思,只有繼續跪,跪累了就躺,能躺多久?不論是清末,還是國共內戰,中國人都走錯了路,説不定以後又要走走俄羅斯的路,碰碰釘子,跟普世價值背道而馳,違反時代潮流,要遭天誅地滅的。人說多難興邦,中國只有多災多難,沒有興邦,興邦不僅是有錢,而是心靈上富足。一代又一代,復興何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