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本正能量的繪本。它記錄著一個女孩探尋世界面貌的過程,沿途沒有互助合作的動物朋友,沒有能實現願望的魔法,沒有幸福快樂的結局,但理想的幻滅後,她也許能找到屬於自己對世界的詮釋。
故事大綱
在尚未變成大人之前,你也有過一段爭扎和反抗的時期嗎?我有過。這冊繪本便收錄了我那段迷茫的時光,透過書中女孩的視野,試圖摸索成人世界規則、理解社會運轉的過程。
以女孩在起床後的感嘆作為開場,緊接著卻像墜入夢境一般,展開虛實不分的奇幻旅程。跟隨女孩的腳步一同探索,在這奇妙的世界中,充滿著自相矛盾的說法,光怪陸離的規則,住在這裡的人們卻以微妙的平衡,悠然自得的生活著;隨著沿途的經歷,女孩的認知也逐漸錯亂……
創作初衷
這本繪本的誕生,源自於將近十年前的一堂繪本創作課。任課老師指定的作業「交一本繪本」,對於使用媒材、尺寸大小、敘事結構等形式規範上全都沒有要求,只規定於期末的最後一堂課繳交成品。在毫無規則與限制下,我製作了這本有些厭世的繪本「瘋狂世界」。
當時才剛成年的我對於許多事情懷抱疑惑,在這半大不小的青春期,儘管身體的年齡隨著年月增長,心理的年齡卻跟不上外界的變化;這些困惑變成我的心結,將滿腹的牢騷化作文字與圖畫記錄下來,這本繪本如同我的叛逆青春記事本。
主題
貫穿書中的女孩可以視作我當時的精神投射,她眼中光怪陸離的世界,便是真實世界中,我百思不解的各種現實。據當時的老師所說,我是「眼中有火的人」,看起來對世界有很多不滿與憤恨。
有的悲傷是不想被拯救的,因為那是本質性的,他知道那跟世上流行的任何一種快樂都無關,也不是自身多愁善感所致,而是在悲觀中保持希望,是這樣過分的積極因而悲傷,這是我唯一懂愛的方式,知道這世界要走去哪裡,但仍對它保持希望,是我唯一理解的愛。-馬欣《當代寂寞考》
隔了這麼多年再審視這件作品,已不再擁有當時的熱血,但仍能透過書頁,感受到曾經的熊熊炙熱。那份熱是一種偏執的理想主義吧,在那時的我心中有一個平等友愛的烏托邦,期望不公不義之事能消弭。隨著年齡漸增,才明白現實的正義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分法。
所以,儘管這本繪本談論了各種各樣的面向主題,但都是屬於個人色彩濃重的心情紀錄,藉著書中女孩的探險,讓我心中無法與人交流的想法得到抒發;那是她所理解的現實,也是她所想像的真相。
製作執行
媒材與繪製
繪製的工具是Prismacolor的油性色鉛條及輝伯的水性色鉛筆。
我對於畫面有很強的控制欲,喜歡確保作品繪製的當下即是完成,偏好用硬筆類的媒材,比如針筆、色鉛筆、色鉛條等,這些材料較不會有顏料類創作時產生的「時差」。
色鉛筆淡薄的色澤,可以慢慢的疊加控制色調濃度,也能交疊不同色系去豐富視覺。在色彩的運用上選擇較鮮豔與明亮的色系,以營造一種虛幻的烏托邦氛圍,而主角的配色則以比較簡樸的白衣和棕髮,強調出她與外在世界的格格不入。
裝幀
當時窮學生的我雖然嚮往精緻的精裝書,考量預算不足,便研究了幾篇自製手工書的文章,並開始執行手工精裝書的計畫。封面的紙質我選用了比較厚實、帶有顆粒的水彩紙,中間以牛奶板作加厚。包邊裁切完成後,才以拼貼的方式做封面的畫面編排。
視覺象徵
女孩
「女孩」這個形象的定位上,帶有「未成熟、感性、纖細」的特質,這段時期我特別常畫小女孩,透過不同的創作呈現女孩們豐富而細膩的心理。最初創作書中這位女孩時,並沒有特別的性格塑造,服裝也以簡單的無袖白洋裝為主,希望她如同人海中的Nobody,處於這世界卻如同一位異鄉人。
女孩的造型上,唯一比較特殊的大概是她的髮型,為了暗示出她內心的矛盾和衝突,以不對稱的馬尾與辮子做髮型設計。
疏離
疏離感是一種很幽微的體悟,即便身處於人群中,身旁不乏陪伴,但總有層隔閡阻擋於你們之間,那道認知體悟或價值觀念上的差異並非小小的隙縫,更像是一道叉路口,你們做了不同的選擇,便只能各走各路。
畫面中女孩總無法融入群體,也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拿著鏡子或放大鏡不斷嘗試檢視自己與外界,卻仍無法獲得解答。
眼睛
女孩在故事中一直以面無表情的觀察者姿態出現,而眼睛的元素是我在構圖時,下意識的描繪重點。在不同的情境中,女孩的眼睛會以不同程度的變形來呈現她內心的波動和掙扎。
她的雙眼始終睜得大大的,像是我對於自己的期許,無論世界的暗面多麼令人難以承受,都不該將目光避開,唯有看見這些缺口,才能映照出現實的輪廓,甚至帶來改變的可能。
完整內頁分享
後記
直到最近重新閱讀這本繪本,我才逐漸理解,那股青春期的怒火,源自於對大人世界的敵視,是對理想幻滅的不滿,亦是對自己力量渺小的憤恨。我的作品向來不是正能量的小品,甚至是帶著批判性、厭世感的角度去描繪世界,或許這便是我嘗試與世界和解的方式。
只有當我不再時時刻刻期待自己完整無缺,我才能夠不再害怕世界,我才能夠時時刻刻使自己成為手捧烈焰的人,能夠凝視過去,為它灼傷流淚,卻毫不後悔。--柯裕棻《恍惚的慢版》
每件作品對我都是一段成長經歷的彙整,通常完成作品後,就告別這段時光,繼續探索新的題材跟媒材。對於曾經不成熟的思想、畫風,總感到羞恥而不願回顧,塵封於收納櫃深處。「原來我曾經這麼痛過啊!」、「原來我當時是這樣看待外界的啊。」這次整理繪本的分享,便是抱持著恥感與緬懷的複雜心境下完成的。
我的青春期高燒在歲月的洗禮下逐漸冷卻,透過創作紀錄心境的做法卻延續了下來。我想,我始終期望透過創作開啟一個對話的空間,即便是在最封閉的那段時期,也在等待與外界產生微小共鳴的片刻。
故事的結局呼應了開頭「獻給我瘋狂人生中的正常人」,她終於在漫長旅程後找到了歸屬。
曾經的我,認為「知己」是遙不可及的,覺得自己被世界給孤立。所幸,如同書中的歷險,在成長過程的碰撞,與外界的交流互動中,我仍遇見許多共鳴的交織,以及思維的轉變。偶爾,我還是會覺得這個世界有點奇怪,但這些對立的聲音、衝撞的觀點,讓我們永遠能挖掘更多不一樣的答案,有機會遇見知己,有可能產生抗衡,也有和解的可能,並構築出如此多元與包容的世界。
✨🪐✨✨
如果喜歡我的作品,歡迎以愛心與拍手5下作為鼓勵。你的支持能讓這間房間持續產出更多的圖文創作,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