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書]我們快樂的向前走《內在小孩》

2021/07/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也笑了,因為我以為我在作夢。大人有時候也會做孩子氣的夢,我們甚至覺得奇怪,自己怎麼會做這樣的夢。」
——雅努什.柯札克《當我再次是個孩子》
《內在小孩》,親子天下出版,2021.6
還沒拿到書時,對這本書充滿了高度好奇。因為讀了一些關於心理學上所謂的「內在小孩」的概念,尤其是關於童年時沒被愛夠、沒被滿足的創傷,很難想像,作者用繪本,會如何來呈現這麼深沉、無助的「內在小孩」狀態呢?

最純粹的童心

直到翻開書後,看見書裡眾多可愛活潑的圖像,才發現是我想太多了,「內在小孩」的概念其實不需要侷限在大人的童年創傷裡,它也可以指涉我們童年時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它是尚未跌出樂園的天真狀態,它是清代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寫的「閒情記趣」,把成群的蚊子「作青雲白鶴觀⋯⋯怡然稱快」、興起童稚的正義感把「癩蛤蟆,鞭數十,趨之別院」;它也是散文家琦君念念不忘的「兒時不再」,唱歌給蜘蛛聽、擔心天冷時螞蟻會不會打噴嚏的童趣。所以與其說是返回童年,不如說是從童年時一直留存在我們心底的「童心」,那個以最純真最純粹的心意,面對世間萬物的心理狀態。
書裡用以描繪內在小孩的方式,也很直接有力,基本上以人像為主軸,幾乎沒有風景或任何襯底,所以與其說是繪本,反倒更像像插畫。利用簡單的文字引導,讓讀者從簡單的畫風裏就可以領略內在小孩和大人的關係。
每個人身體裡都有一個內在小孩
每個大人的身體中都畫一個跟她(他)很像的小孩,大人是色彩的,穿著、膚色或髮色,但內在小孩都是白色的,多數時候都是一樣動作、一樣表情,但在某些特殊時候,她(他)會比大人表現得更激動,例如大人面露悲傷時她已經哭了起來,憤怒時其實他是痛哭失聲,有時用雙手支撐你交叉在胸前的手臂表達力量,有時候眼睛閃露光芒表現出我愛你⋯⋯作者用畫強調了「內在小孩」其實一直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不管你做什麼,怎麼做,他(她)都與你同在,支持/表現那個在現實裡、也許不敢全面展露出來的我自己。
因此書上寫「這是一本幫助孩子理解『變成大人會如何』的書。」,反而變成一種趣味的雙關語了。翻到書背,就會發現它既是對生理年齡的「孩子」說話,也是對著所有的大人、身體裡的那個「內在小孩」說話。

內在小孩的如影隨行

透過「孩子」的眼睛,大人看起來都是壓力很大、很忙、感覺無聊的人。然而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大人在某些時候,會變得有點不一樣,例如隨音樂起舞的時候姿勢拙拙的很好笑、想要新玩具(他們說那是夢幻逸品)時眼睛發光、或是談起戀愛時說話會變成娃娃音,甚至面對恐懼(例如貓?!)的事物時,就會變得像小孩一樣害怕。繪本告訴「孩子」,那種變成孩子氣的樣子,其實就是存在於大人身體裡的「內在小孩」。甚至年紀愈大,「內在小孩」愈常跑出來。
內在小孩跑出來的樣子
長大看起來並不有趣,是嗎?書上並沒有給答案,它只是循著發現「內在小孩」的軌跡,試著詮釋長大後有些東西改變了,例如壓力變大、例如必須工作、例如總是很忙,但是因為內在小孩一直都在,所以有些東西不會改變,那些關於童年裡重要的事物,其實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中間有個跨頁,很動情地說明了這個從小孩過渡到大人的階段:左邊書頁裡畫了一個花瓶,瓶裡插著二朵花,向左的花垂頭了,向右的則不但垂頭還殞落幾片花瓣,彷彿說著童年時光已經流逝的樣貌。右邊書頁則畫上一個黃色畫框,裡頭一個男孩坐在鞦韆上,眼光低垂,然而卻又用著餘光在輕瞄對頁的瓶花,懷念的神情似乎藏不住:
童年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時光,你體會到的事物,永遠不會遺忘。
即使過程中曾有落寞或惆悵,但那是一輩子攜帶著的禮物,它塑造了現在(或未來)我的「大人」樣子,沒有童年,就不會有變成大人樣貌的我。甚至可以再仔細觀察一下,長大後的你是不是還是覺得妹妹很煩、還有你是不是發起脾氣來也跟小時候一模一樣?內在小孩和我們相依相偎的方式,幾乎就是只要你呼喚她(他),他們就在。
大人常說,沒有誰是不孤獨的,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不同思維的產物。然而也沒有人會是孤獨的,因為內在小孩永遠都如影隨行。當我們看著某些老人時,發現他們不再需要現實社會的角色跟盔甲時,竟然很多人都變回孩子時的輕鬆狀態了。
因為有他們的存在,大人才會變得更有趣
這樣的旅程很有趣,也證明了所有人身體裡都住著他們的內在小孩。我想,作者在書裡特別提醒了我們,與其愁苦著臉生活,甚至讓孩子害怕成為我們這樣的大人,不如多花點心思,照顧好自己的內在小孩,一起快樂的向前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繪本、圖像小說、漫畫的深度閱讀起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