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續聊】《透過自主學習尋找自我價值》 呂映萱 專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其實體制內外沒有好壞,只有覺得自己比較合適哪裡。」

初步踏入自學,映萱其實是因為母親先行讓哥哥進行之後才開始了自學的生活。從國小至高中這12年來的個人自學生活中,也曾經體驗過一小段體制內環境,雖說體驗的時間幅度偏小,但從小在映萱的生活中便沒有框架,也造就了往後更傾向於自學的學習型態。

小幅度的體驗體制內生活,或認識了體制內的高中生朋友,這些都讓映萱覺得即便不在體制外就學,體制內的生活也能夠很精彩,而在學習道路中,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為何而做的心情。

聊到自學企畫書的撰寫,國小國中一路都是由母親帶領著映萱將申請企劃書完成,安排了許多課外活動、與其他自學生家庭共學,這是她到高中以前的生活。

即便能跟體制外的學生不同,擁有更多時間朝著自己的喜好發展學習,但國中時期的映萱開始發覺「自己像是一直在做安排好的事」,而到了國三,映萱開始著手自己寫自學申請企畫書,逐漸的加發覺自己內心所想要的事物。

「國三到高一的時期是個轉捩點,那時真正了解自己能夠做到更多事情,這個轉變讓我有了更多勇氣。」

不安於現狀的映萱在升上高中的時期,感受到了自己其實能夠有勇氣去嘗試更多的事物,同時也加入了《啄木鳥全人發展協會》擔任學習志工,離開都市的台北,到了新環境的花蓮,在那裏她感受到她對於「土地」的熱愛。

「當地的人文文化並不是自己最喜歡的部分,我最喜歡的是那個能夠真正觸碰到的土地。」

對於土地本身的熱情,映萱認為每個地區的空氣、形成樣貌,不只是因為有人而豐富,在擔任學習志工的時間,她開始了解了花蓮這塊土地,更因此發覺自己想朝著文創發展的道路前進。

除了擔任《啄木鳥全人發展協會》的學習志工,映萱也在自學期間和其他自學夥伴們一同創辦了《因為我們年輕小誌》,從2019年開始映萱在《因為我們年輕小誌》出版了許多關於實驗教育的實體刊物,在實行自我的文創道路同時也將實驗教育推廣到其他人的手中。

自學畢業一年後的映萱透過特殊選材申請上了「東華大學縱谷跨越學士學位學程」。她坦言自學至今因為透過了這樣的教育模式更加了認識自己,擁有了與自己相處的時間,不僅如此她也提到,自身性格本身較為內向,若在體制內生活為了拚升學考試而唸書,強迫自己去學習自身不擅長的事物,現在的她可能會變得更加自卑。

「認識自己是最重要的事。」

自學讓映萱誠實的面對自己,了解自己擅長與不擅長之處,透過認識自我也更加肯定未來的方向。

曾遇過國中時期的「自學撞牆期」,也經歷高中逐漸尋找到自我的轉變,但茫然一直存在於每個身命的階段。映萱坦言到,國中對於自身該何去何從的焦慮雖然消失了,但在高中即將畢業之際,她也同樣的感受到了許多自學生都有的「大學焦慮」,總會有旁人關心問她未來是否要念大學,漸漸地形成了些許的焦慮感。

不過申請上111學年特殊選才的映萱並不是因為他人的關心而去行動,正因為進行了與自己的思辨,與許多人們交流後,發覺自身與花蓮的連結相近,進而申請了東華大學的特殊選才。

即將進入大學的映萱,帶著透過自學所經歷的種種,依然對於自學有相當的想法與連結,期待未來進入大學生活後,將自己所學的事物發揮在更多地方,同時在未來也能對自學給予更多協助,讓更多人能碰觸到自學這樣不同的學習道路。


來賓介紹

呂映萱

學歷
國小至高中12年個人自學
111學年特殊選才正取「東華大學縱谷跨越學士學位學程」

經歷

2021《公視 誰來晚餐——我自學 很美麗 不哀愁》受邀拍攝訪談
2021《因WAY我們年輕小誌微型展覽》共同策展人
2021《社團法人花蓮縣啄木鳥全人發展協會》學習志工
2021《我在迷霧裡失憶——自學生畢業歌》共同詞曲創作/演唱 ,街聲畢業歌比賽高中組 佳作
2020《奔墨雕文——張蓬潔藝術家個展》實習工讀生
2020《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實習工讀生
2019《因為我們年輕小誌》共同創辦人


採訪/文稿:聚起來!Tiffan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聚起來!Chu Chi Lai!的沙龍
17會員
19內容數
聚起來!Chu Chi Lai!創辦人 陳震宇,以自己為主軸來聊聊團隊至今的旅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從台北移居瑞芳生活,是為了找回自己本來面目的出走。 作者盤整地方的人事物資源,試圖發展不同的走讀路徑,讓孩子們有機會透過瑞芳的異地異事與異人,探索自己。學習不只是書本或是課堂中,甚至不必要在都市裡,擁有山河海礦漁農的大瑞芳,可以建構出一個陪伴孩子的另類教室。 撰文.照片提供=施岑宜 ---
Thumbnail
我從台北移居瑞芳生活,是為了找回自己本來面目的出走。 作者盤整地方的人事物資源,試圖發展不同的走讀路徑,讓孩子們有機會透過瑞芳的異地異事與異人,探索自己。學習不只是書本或是課堂中,甚至不必要在都市裡,擁有山河海礦漁農的大瑞芳,可以建構出一個陪伴孩子的另類教室。 撰文.照片提供=施岑宜 ---
Thumbnail
「城市中的資源不平均,也讓我們產生了新的學習想法。」 「孩子開始踏上自學之路前一直都有接觸相關資訊,而與女兒們的溝通使我們更加緊密。」 「一個人的基本,就是獨立自主。」這是詣琦與太太的一體共識。 「其實不論家長或是孩子都會產生焦慮,但溝通即為解決焦慮的方法,陪伴彼此一同面對焦慮怪獸。」 來賓介紹
Thumbnail
「城市中的資源不平均,也讓我們產生了新的學習想法。」 「孩子開始踏上自學之路前一直都有接觸相關資訊,而與女兒們的溝通使我們更加緊密。」 「一個人的基本,就是獨立自主。」這是詣琦與太太的一體共識。 「其實不論家長或是孩子都會產生焦慮,但溝通即為解決焦慮的方法,陪伴彼此一同面對焦慮怪獸。」 來賓介紹
Thumbnail
「其實體制內外沒有好壞,只有覺得自己比較合適哪裡。」 初步踏入自學,映萱其實是因為母親先行讓哥哥進行之後才開始了自學的生活。從國小至高中這12年來的個人自學生活中,也曾經體驗過一小段體制內環境,雖說體驗的時間幅度偏小,但從小在映萱的生活中便沒有框架,也造就了往後更傾向於自學的學習型態。
Thumbnail
「其實體制內外沒有好壞,只有覺得自己比較合適哪裡。」 初步踏入自學,映萱其實是因為母親先行讓哥哥進行之後才開始了自學的生活。從國小至高中這12年來的個人自學生活中,也曾經體驗過一小段體制內環境,雖說體驗的時間幅度偏小,但從小在映萱的生活中便沒有框架,也造就了往後更傾向於自學的學習型態。
Thumbnail
《學習的理由》是部相當特殊的紀錄片,導演楊逸帆從 2009 年開始,將攝影機對準和他同樣就讀於宜蘭人文國中的同學,影片的最後三分之一,則是導演決定參與基測,親自面對考試的紀錄。看完影片後,我比較大的疑惑是:人文國中所想要達成的「自主學習」,真的存在嗎?
Thumbnail
《學習的理由》是部相當特殊的紀錄片,導演楊逸帆從 2009 年開始,將攝影機對準和他同樣就讀於宜蘭人文國中的同學,影片的最後三分之一,則是導演決定參與基測,親自面對考試的紀錄。看完影片後,我比較大的疑惑是:人文國中所想要達成的「自主學習」,真的存在嗎?
Thumbnail
自己創作多年以來,有時常想起當初確定的決定。 起初的自己還是依循著家長所說的,「讀書還是唯一的道路。」、「考試要考得好」、「不要一直都在玩」等等的建議。但不同的選擇下,家長不免充滿疑慮,而同時也遭遇到許多疑問與困難。 而選擇最困難的是,沒有人可以告知您的方向,只能依循著內心的羅盤指引目標。 最後..
Thumbnail
自己創作多年以來,有時常想起當初確定的決定。 起初的自己還是依循著家長所說的,「讀書還是唯一的道路。」、「考試要考得好」、「不要一直都在玩」等等的建議。但不同的選擇下,家長不免充滿疑慮,而同時也遭遇到許多疑問與困難。 而選擇最困難的是,沒有人可以告知您的方向,只能依循著內心的羅盤指引目標。 最後..
Thumbnail
我記得兩年前,第一次看「學習的理由」這部教育紀錄片時,心中多種複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充滿了感慨:「放棄夢想,難道就是長大?」這句標語深深繞印在我腦海中,它連結到我一直以來對於教育大環境的感受。後來我有幸認識了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楊逸帆」,嚴格來說,他算是我的學長。時隔一段時間,我在youtube上看到
Thumbnail
我記得兩年前,第一次看「學習的理由」這部教育紀錄片時,心中多種複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充滿了感慨:「放棄夢想,難道就是長大?」這句標語深深繞印在我腦海中,它連結到我一直以來對於教育大環境的感受。後來我有幸認識了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楊逸帆」,嚴格來說,他算是我的學長。時隔一段時間,我在youtube上看到
Thumbnail
回顧過去漫漫16年來的學習歷程,從公立小學、國中,一直到如今升上高中二年級,體制內的這條路我似乎走得平穩,依著所有師長家人的期待,從小到大都是他們最喜歡的乖乖牌學生,但其實只有我內心明白,自己從來就不只甘於平穩、庸庸碌碌地在上、下學間等待放學鐘聲響起,我想做一些更特別的事,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而不是
Thumbnail
回顧過去漫漫16年來的學習歷程,從公立小學、國中,一直到如今升上高中二年級,體制內的這條路我似乎走得平穩,依著所有師長家人的期待,從小到大都是他們最喜歡的乖乖牌學生,但其實只有我內心明白,自己從來就不只甘於平穩、庸庸碌碌地在上、下學間等待放學鐘聲響起,我想做一些更特別的事,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而不是
Thumbnail
創新人物誌,全文共長 2300 多字,文字閱讀時間約十五分鐘。適合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睡前的省思與獨處的時間裡,跟講者做個簡單的閱讀互動。本文附上人物專欄另有專訪影片紀錄提供於原文下方。如果你有完整的半個小時,歡迎搭配茶水、坐在桌前聽聽人物故事,喜歡的話拍個手、留言回饋讓故事發聲。
Thumbnail
創新人物誌,全文共長 2300 多字,文字閱讀時間約十五分鐘。適合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睡前的省思與獨處的時間裡,跟講者做個簡單的閱讀互動。本文附上人物專欄另有專訪影片紀錄提供於原文下方。如果你有完整的半個小時,歡迎搭配茶水、坐在桌前聽聽人物故事,喜歡的話拍個手、留言回饋讓故事發聲。
Thumbnail
(原載於《印刻文學生活誌》二○一九年一月號)『我的文青時代』專題 疊一.菩薩說的。 對從小在鄉間冶遊長大的我來說,念書升學其實不是那麼重要,過慣無拘無束的小日子,教室的正經與嚴苛嚴重束縛了我的思維
Thumbnail
(原載於《印刻文學生活誌》二○一九年一月號)『我的文青時代』專題 疊一.菩薩說的。 對從小在鄉間冶遊長大的我來說,念書升學其實不是那麼重要,過慣無拘無束的小日子,教室的正經與嚴苛嚴重束縛了我的思維
Thumbnail
什麼是自學呢?從我聽到這個名詞,到接觸到不同的自學生,到跟他們聊天,「什麼是自學」這個問題,在我腦海裡翻了好幾翻。這個自學,指的不只是實驗教育法裡的自學,不只是不去學校上課,而是,一個人自己如何去學。
Thumbnail
什麼是自學呢?從我聽到這個名詞,到接觸到不同的自學生,到跟他們聊天,「什麼是自學」這個問題,在我腦海裡翻了好幾翻。這個自學,指的不只是實驗教育法裡的自學,不只是不去學校上課,而是,一個人自己如何去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