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沒有女人的臉》/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出生於1948年,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於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在家接到獲獎的通知電話,說她正在燙衣服,並且補充這筆獎金能讓她買回自由(真是一個十分務實的作者)。瑞典學院給予她的讚言稱她的寫作為多聲線寫作(polyphonic writing),並且是「我們這個時代磨難與勇氣的紀念碑。」[1]最出名的作品是《車諾比的悲鳴》,訪問了車諾比核災的受災者。
作者在本書也採訪多位蘇聯時期曾上前線抵禦德軍,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女性,記錄她們口述的戰爭故事,不論是游擊兵、護士、衛生指導員,她們穿上男用、不合身的軍服軍靴,與敵軍和死神搏鬥。然而戰爭結束,倖存的女兵們收起徽章,不再公開談起她們曾上戰場。
〈木蘭辭〉表揚女孩的忠孝,而本書除了寫女兵們熱血自願上戰場打仗之外,更深入寫女孩回歸日常生活,有人被歧視排擠,有人結婚生兒育女,也有人因此身陷創傷症候群。男人和女人所看見的戰爭是不一樣的嗎?書中有受訪者的丈夫阻止太太如實述說她的故事,堅持要她說如何奮勇殺敵即可。在蘇聯的極權統治下,從作者自我審查刪減內容,到官方刪除的段落,也反映了權力關係影響了關於戰爭的紀錄。
推薦給希望以女性的角度、不同職位背景的敘述,了解戰爭的人。
[1] 參考英國〈衛報〉2015年報導: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5/oct/08/svetlana-alexievich-wins-2015-nobel-prize-in-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