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於自我,活出真實的自己!面對情感剝削者,勇敢設立界線!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忠於自我,不再自我欺騙

在價值觀兩極化加劇的情況下,由此所產生的副作用,似乎也在人際關係中顯現了出來。認真對待每一件事的人,被視作「認真鬼、努力鬼、年輕的老頭、無趣」等,遭到嫌棄和厭惡,這種用不成熟的態度來看待他人努力的現象,在社會上正逐漸地增加。而當中最嚴重的問題,莫過於認真和努力的人,也開始漸漸失去立足之地。
圖/Pixabay
因為做事腳踏實地、努力不懈而在職場上受認可的荷靜,雖然經常被同事質疑:「為什麼連那樣的事都是你在做?」但她總說自己樂於在工作中學習。荷靜的態度積極,於是總有很多問題想向前輩們請教,有時也會需要一些建議。長期下來,比起身邊的同事們,荷靜自然而然與前輩們相處起來更加輕鬆,在同事之間也就遭到相對性的孤立。
在茶水間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打鬧、嬉笑的同事們,只要看到荷靜出現就會默默散去,面對這樣的同事,她不禁陷入苦惱:「我在職場上哪邊做錯了嗎?」、「我的個性有什麼問題嗎?」

因為態度勢利,所以也只能活得斤斤計較

「無趣=缺乏魅力的人」,這樣的標籤來自於不想認可與自己不同的人,是用「二分法」思考所導致的結果。熱衷於二分法的人為了讓自己歸屬於「甲方」,於是製造出稱為「乙方」的敵人。隨著歸屬的欲望愈來愈強烈,對「乙方」的敵意也會愈來愈濃厚。因此,他們以中二病、老古板、渣男、媽蟲、愛現鬼、好命鬼等標籤來稱呼所有被視為敵人的對象,並且展開無差別的攻擊。
已經牢牢站穩腳步、或者被大家認為前途一片光明的人,不會去折磨那些比自己不足的人。不,應該說是連欺負他們的時間都沒有。一般都是處於中段階層、位置不上不下的人,為了不讓自己的不安暴露於人前,才會去刁難和嫉妒那些被認為處境比自己差的人。這類人會以他人的不幸為跳板,炫耀自己的存在,用別人的悲劇當作墊腳石來確認自身的優越。
這類型的人即使表示自己歸屬於「甲方」,但是當詢問他們是否在歸屬感或安定感上獲得滿足時,卻又不是那麼一回事,只是仇人「乙方」一直相對增加而已,即便有時他們也會需要討厭的「乙方」協助。
圖/Pixabay
情況演變至此,擔心自己在別人眼中是否過於勢利的人也急遽增加。然而,一味地追求他人認可,以致於忽略自己內心的渴求,這樣的態度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勢利與否並不會成為問題。
某位三十多歲的來談者,在讀書會上遇到一位話特別多、嗓門又大的女性。
俗話說討人厭的人專挑令人厭惡的事情做,對方的表現不知道有多誇張,讓她忍不住覺得對方應該要去參加嬉鬧型的聚會,而不是出席讀書會。
某一天,那位令人看都不想看一眼的女子,穿著一件與熟齡女性較搭的襯衫出現在讀書會上,那副模樣不禁讓人心想:「果然什麼人就穿什麼衣服呢。」
不料過沒多久,那件襯衫被認出是某個時尚領導品牌新上市的當季商品。
來談者表示,從那一刻開始,原本看起來俗氣不堪的花紋瞬間變得高級,在聚會上她絲毫看不見人的存在,映入眼簾的一直是那件花襯衫。對於自己的這副模樣,她想著:「雖然不認識該品牌,但一得知價格我就馬上有反應,果然我的想法還是很勢利。該怎麼辦才好呢?抱著勢利的態度,就只能活得斤斤計較了吧⋯⋯」
她露出苦澀的表情,說自己第一次主動與那個令人討厭的女性對視,就算對方的幽默毫無邏輯可言,自己也跟著開懷大笑。

想要與眾不同的熾熱渴望——差別化

過去是否也有某個時代,像現在一樣毫無顧忌地流露出對金錢的野心、對物質的欲望呢?人類基本的衣食住問題獲得解決、安全得到保障,並且在社會上站穩腳步後,就會進入追求與眾不同的階段。
因此,人們對於優秀的資歷、精品包和名牌手錶、賓士和奧迪、江南地區的大廈等流露出渴望,這是相當自然的現象。不能將想炫耀、獲得認可,或者是想變成富翁的心態,斷定成是世俗或勢利的表現。
圖/Pixabay
單單從「房屋」這個概念來看也是如此。對某些人來說,房屋不過是遮風避雨的實用空間;但對有些人而言,房屋是增進資產最有利的武器。
因為與自己的想法不同,就斷定對方世俗或勢利,這種「二分法」的視角相當危險。因為這種解讀角度,形同於否定想要獲得物質補償的一連串行為和過程,是「努力嫌惡主義」的基礎。
嘲弄認真對待每一件事的人無趣,或是將渴望追求成功的人貶低為趨炎附勢,這樣的視角之所以危險,其中還存在另一個理由:某人如果受到周圍人們的這般嘲笑,很可能會將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看成不過是「含著土湯匙的奮鬥」。
在二十幾歲的年紀,幽默感、富有個性的風格、多樣的知識等會讓人大放異彩,但是進入三十歲之後,情況就會變得不同。對自己的分內之事全力以赴,這樣的努力不僅會散發出光芒,也會成就較高的生產效率。因此,千萬不要看輕自己、減少「認真的態度」或降低「努力的姿態」。
在如今的時代,很難單靠個人努力就得以提高身分地位。出身一般大學、就職失敗、經歷短暫等,很多時候,這些理由都會讓自身的努力化為泡影。然而,並非自己一路走來的所有時間也會一併消散。《哈利波特》(HarryPotter)的作者J.K.羅琳(J.K.Rowling)曾說過:「失敗為我摒除了那些不重要的事物,我不再自我欺騙,而是忠於自我,讓自己全心專注在寫作上面。」
現在,對我們而言最需要的就是:「停止一切不屬於我的事物,追求忠於自我的時間」。

欣然接受被冷落的感覺

「不是我的、不可能屬於我的、不想費心將之變成我的」,荷靜最終也決定與那些同事們明確劃清界線。也許對她的同事們來說,荷靜的表現看起來像在對上司阿諛奉承,只是完成一點工作就誇誇其談。
即便如此,荷靜還是欣然接受自己所選的疏離感,果斷地待人處事。每當自己出現時,同事們就會像灰塵一樣四散,看著這樣的同事們,雖然偶爾還是會覺得被冷落或受到屈辱,但她並未因此動搖。
「我討厭卑鄙的行為,同流合汙也不適合我。」
若想過好社會生活,就要懂得培養區分「同流合汙」和「齊心協力」的眼光。
圖/Pixabay
同流合汙指的是因為不良目的,彼此狼狽為奸的行動;齊心協力則是指兩個人以上,一起共度某些經驗或生活的行為。而區分這兩種行為的標準,就在於「自我疏離」的情感,意即為了迎合他人喜好,忽視自己真正感受時所產生的情緒。
在應該輕鬆享受的聚會上,為了不失去某人的關注,刻意過份地大笑或嬉鬧,或是突然沉默不語等,以類似方式展現出與自己平時大相逕庭的面貌時,就有必要思考一下是否正陷入「自我疏離」。如果自我疏離的情緒相當強烈,這樣的相聚就是「同流合汙」,反之則為「齊心協力」。
比起不做違心之事時所感受到的孤立感,為了不失去某人的關心而與其同流合汙,這種隨波逐流的態度,會對自尊心造成更致命的傷害。如果是真正同心協力的關係,就不會有需要忽視自我的狀況發生,也沒有必要費盡心力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絕不能因為虛假的關係而喪失自我,與其在這種關係上絞盡腦汁,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在家睡個午覺。
    1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忠於自我慾望 | 解開內心枷鎖忠我|直播6/15 pm8:30 在前幾周和朋友們聊到『感受自我』以及『突破心中制約』的議題, 繼而使我提出『凡事要忠於自我』的概念。
    Thumbnail
    avatar
    ZJJasper |格鬥 X 健身 X 思維|
    2024-06-14
    忠於自我.追求自由|談李察.巴哈《天地一沙鷗》的主題意涵#李察.巴哈藉由「理想 ∕ 現實」、「自由 ∕ 束縛」、「民主 ∕ 專制」的對立,深化了批判性,使《天地一沙鷗》充滿饒富深思的象徵意義,很值得用心品賞。 (一)勵志的寓言故事 美國小說家李察.巴哈(Richard David Bach,1936-)《天地一沙鷗》,是勵志的寓言故事,寓哲理於平淡之
    Thumbnail
    avatar
    仰望自己的天星
    2024-05-20
    avatar
    我要認真生活ヽ(`Д´)ノ
    2024-01-23
    忠於自我靈魂的叛教者:讀詹姆斯.喬伊斯的《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只要你/妳她在追求成長,對世界有疑惑,對自己身體和慾望非常敏感,是可以從喬伊斯/史蒂芬身上得到共鳴的。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裝著代達洛斯的翅膀,時不時想衝破社會和權威的壓制,當史蒂芬選擇了最孤獨的自我放逐時,我們也當自問:真正的我在哪裡,是怎麼走過來的?已經走了多遠?
    Thumbnail
    avatar
    歪帽旅人的閱讀旅程
    2023-07-03
    20220111催眠故事--需靠外物才有的自信都不具備力量,真正的「自信」其實是來自於對自己的了解!很多時候,當我們願意花點時間去檢視過去時,就能發現自己總會莫名其妙的有著固定的模式,這些模式的形成,除了成長過程的經歷外,也有不少是來自己靈魂的記憶
    Thumbnail
    avatar
    Elsa
    2022-01-11
    面對自我,活得真實真實的自我無法永遠隱藏 remember to follow your heart
    Thumbnail
    avatar
    Sophie Noemi
    2022-01-08
    我想永遠成為莎岡,忠於自己的活著 等等,我不確定這個活動是「我變成某個人的一天」或是「我變成某個人的“某”一天」?我想變成法國作家弗朗索瓦絲·莎岡(Françoise Sagan),當然不要只有一天,她的人生好精彩,每一段都想體會。 但你看完這篇文章,可能會覺得我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我要追隨莎岡,當然包括她的虛無主義。
    Thumbnail
    avatar
    Chin
    2021-10-02
    自我和解|該做的我都做了,為什麼還是不快樂?-- 轉身接住自己,對自我真實才能真正的快樂 和解療癒體驗課 「為什麼我該做的都做了卻落到這番地步?   」 那天一位學員來個案  她一向都是笑口常開的  每個人總是能夠被她正能量給感染  腦筋好、反應快、會讀書   但她卻無法感受真正的快樂  為什麼一個一直笑口常開的人卻不快樂呢? 快樂其實有層次  當你必須要「刻意找尋快樂」
    Thumbnail
    avatar
    Hsin老師|和解療癒
    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