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特教老師致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的日常之一是與遠方的老師或是孩子對話。底下的對話讓今天去台中被審查累了一天的我感到很溫暖,所以特意記下來。對話有點長與亂,稍稍編輯過。
師:『雖然我是資優班教師,但是其實我的碩士學位是研究學障學生的閱讀理解,所以其實對於學障學生應用科技提升學習表現也很關心(我碩士已經唸完了,現在沒有論文的壓力拉,純粹是自己的思考,我還是放不下身障的孩子,哈哈)』
阿聞:『通用設計指的是??』
師:『我應該講精準一點,全方位學習設計』
阿聞:『這與差異化或個別化學習的不同是?』
師:『提供多元的學習目標、策略、形式(多元表徵),同時也提供多元的評量方式、學習表現(多元評量),以及多元參與(這會發生在課堂中),比較細微的不同在於他在學習前就準備好調整與多元彈性,比較算是差異化學習或個別化學習的概念底下,針對學習所進行的具體調整設計,像均一教育平台提供圖像、影片就有多元表徵的概念。』
阿聞:『老師,這可是要做很多年的喔!』
師:『我今天也有問過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的老師,目前想先從現有的平台來作一些調整或作為輔助。』
阿聞:『對的。從學科開始是個很好的起點。』
師:『是的,我知道沒有那麼容易的,不過,總要開始,科技的變化與時代的演進也很快速,相信總會有交集的。』
阿聞:『一般孩子可以大略分,聽覺型與視覺型,或圖像型與文字型,或思考型與行動型,或小肌肉型與大肌肉型,是嗎?』
師:『哈哈哈,是!老師說得很精準。我們學障的還是略分為 輸入型困難與輸出型困難, 專業上可能稱為 閱讀理解障礙與書寫表達障礙。學科多半對文字型的有利。』
阿聞:『要家長與老師有耐心慢慢等待,與時時想辦法調整,我覺得要找到一個通用的方式幾乎不可能,老師可以造福個位數個孩子就功德無量了。』
師:『哈哈哈哈,是,急不得,不能也不用衝量。』
阿聞:『輕微閱讀障礙的,我遇過一個,我讓他從電腦畫圖開始,現在很棒,閱讀也有進步了,考試雖然還是不行,但是可以讀一般算有難度的書了。』
師:『我期待的也是生活上的,因為大考中心一般給學障孩子的考試服務,大約還是「報讀」。』
阿聞:『我覺得我花了快五年把這一兩個孩子帶起來,就已經成就感非凡了。還好家長很信任我。』
師:『對於「聽理解」有障礙的孩子,報讀其實也沒有太大的用處,這個孩子真的遇到貴人。』
阿聞:『如果孩子還小,等他大一點,成大的管道會大很多,其他的學校應該也是,應該有這樣的孩子可以發揮的空間,所以我認為不必太執著大考,讓他們正常努力學習該屬於他們的就可以了。』
師:『我想我發了個小願了。』
阿聞:『老師,這是大願啊!如果有興趣,這是要集合很多不同專長的人一起來努力,我建議可以從幾個比較小的目標開始做起。』
師:『PTWA可以幫忙嗎?』
阿聞:『老師願意做,真是求之不得,是我們的榮幸啊!老師可以想想要從哪裡開始,先從我們有辦法做到的地方先支持您做看看。但是先說好,這真的是要做很多年的呀!』
師:『沒問題的!』
叫我第一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傳統文化給「老師」二字的束縛與壓力蠻大的,明明領沒多少錢,不管是外界與自己,卻有一種要每個老師都非比肩至聖先師不可的想法,當然也還要是「聖之時者」,意思是要跟上時代,以最近的事件來看,就是要能「體察」「體會」「體諒」「體貼」學生的心。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認為世間所謂的"愛"所帶來的傷害可能遠比想像的要大得多,尤其是自以為是,理所當然的那種愛。 例如,"我是你的父親,所以你就必須要無條件愛我",或是"我是你的老師,所以你必須要照單全收我所教的",等等。 尊重通常會贏得愛,沒有尊重的愛很快就會腐爛。
每週有一次跟孩子獨處,聽她講學校的事很是開心,D也談到學校課程的安排上她的看法。以下我用舉例的是為免對某些課有針對性,所以我還是用資訊系的程式設計課程的安排為例。 所以在適當時間點,應該要用專案來培養學生能寫比較大的程式的能力,不然就會一直停在只能解題的程度,嚴格說這就不算是會寫程式了。
我認識的學生中有幾位考運不好,很是徬徨,勸這樣年紀的學生不要徬徨是沒用的。尤其這話出自一個考運很好的人口中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我想說的比較是面對家長與老師。 這社會充斥所謂一試定終身,排名才是最重要的,念錯系以後就完了等等話語,但是已經是大人的你們應該都知道這些都不是真理。
傳統文化給「老師」二字的束縛與壓力蠻大的,明明領沒多少錢,不管是外界與自己,卻有一種要每個老師都非比肩至聖先師不可的想法,當然也還要是「聖之時者」,意思是要跟上時代,以最近的事件來看,就是要能「體察」「體會」「體諒」「體貼」學生的心。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認為世間所謂的"愛"所帶來的傷害可能遠比想像的要大得多,尤其是自以為是,理所當然的那種愛。 例如,"我是你的父親,所以你就必須要無條件愛我",或是"我是你的老師,所以你必須要照單全收我所教的",等等。 尊重通常會贏得愛,沒有尊重的愛很快就會腐爛。
每週有一次跟孩子獨處,聽她講學校的事很是開心,D也談到學校課程的安排上她的看法。以下我用舉例的是為免對某些課有針對性,所以我還是用資訊系的程式設計課程的安排為例。 所以在適當時間點,應該要用專案來培養學生能寫比較大的程式的能力,不然就會一直停在只能解題的程度,嚴格說這就不算是會寫程式了。
我認識的學生中有幾位考運不好,很是徬徨,勸這樣年紀的學生不要徬徨是沒用的。尤其這話出自一個考運很好的人口中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我想說的比較是面對家長與老師。 這社會充斥所謂一試定終身,排名才是最重要的,念錯系以後就完了等等話語,但是已經是大人的你們應該都知道這些都不是真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最近的腦麻協會共榮遊戲體驗活動帶領時,我在活動中空檔和班導稍微聊一下,班導對我說:「我覺得我們一般人對於特殊生已經很努力在包容了,我有時候會覺得,為什麼都是一般生在包容特殊生?這樣其實也很不公平呀。我剛剛也把我的想法跟輔導老師分享。」我聽完導師的分享,沒有問輔導老師怎麼回答,我和導師說:......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認識海君老師對小語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如何幫助小語突破認字與書寫的困難,以及發現其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特殊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更需要創意和靈活性。這篇文章看見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和無限可能。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Thumbnail
信義主任以差異化教學設計,細心描述孩子的差異,並採取差異化分組、專屬的學習單等方式,帶領孩子以自主學習的方式成長。課堂中的挑戰與不完美,讓孩子在舒適圈外成長,體貼與成長同時展現。此篇文章充滿感動與教育概念。
學習障礙者面臨著閱讀、記憶、理解等困難,需要社會更多理解與支持。本文探討學習障礙的特徵、困難以及社會對學障生的偏見,呼籲尊重不同的個體,關注弱勢群體,並介紹相關社會政策。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帳號以獲得更多相關訊息。
今天是第一次嘗試和計畫內的其他老師們一起評估小朋友,對我來說是蠻新奇的經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最近的腦麻協會共榮遊戲體驗活動帶領時,我在活動中空檔和班導稍微聊一下,班導對我說:「我覺得我們一般人對於特殊生已經很努力在包容了,我有時候會覺得,為什麼都是一般生在包容特殊生?這樣其實也很不公平呀。我剛剛也把我的想法跟輔導老師分享。」我聽完導師的分享,沒有問輔導老師怎麼回答,我和導師說:......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認識海君老師對小語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如何幫助小語突破認字與書寫的困難,以及發現其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特殊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更需要創意和靈活性。這篇文章看見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和無限可能。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Thumbnail
信義主任以差異化教學設計,細心描述孩子的差異,並採取差異化分組、專屬的學習單等方式,帶領孩子以自主學習的方式成長。課堂中的挑戰與不完美,讓孩子在舒適圈外成長,體貼與成長同時展現。此篇文章充滿感動與教育概念。
學習障礙者面臨著閱讀、記憶、理解等困難,需要社會更多理解與支持。本文探討學習障礙的特徵、困難以及社會對學障生的偏見,呼籲尊重不同的個體,關注弱勢群體,並介紹相關社會政策。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帳號以獲得更多相關訊息。
今天是第一次嘗試和計畫內的其他老師們一起評估小朋友,對我來說是蠻新奇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