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做復健送藥布這件事......|那些隱藏在健保復健下的黑暗(一)

關於做復健送藥布這件事......|那些隱藏在健保復健下的黑暗(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看過貝克之前文章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儀器治療」是物理治療裡最無效,而且浪費時間的項目

這裡想要探討的是為什麼既使如此,健保診所、醫院依舊人滿為患呢?


有做過健保復建的朋友是否曾經收到過禮物呢?

藥膏、貼布、鈣片……甚至震動槍按摩、徒手按摩等等

常常是要求病人做滿幾次復建或者新病人才拿的到,

而往往有這項政策的診所或醫院都能吸引大量病人聚集

這些其實都是商人的計謀


在我工作的診所這樣的制度是行之有年

尤其前陣子疫情關係導致病人數下滑,送的東西更多也更加頻繁

其實那些商人醫生在經營這樣的「公司」時會針對病人來診的頻率、類別等等換算成許多數據

依此來督促各院所病人數「節節高升

比方說:看完醫生只做一次復建的比例、復健有做滿6次的比例、一個月做超過16次的比例……等等

而這些活動所贈送的目標群也會跟著每間院所的「弱項」做調整

像最近的活動就是

「做復健該療程第3次就可免費體驗筋膜放鬆槍3分鐘,限當天早上8點到下午5點半」

可想而知我們診所的「只做一次復健比例」比較高,

而且在早上到下午這個時段人數過少

這就是這些禮物背後的意義

看到這裡,或許會有人想,這樣不就吸引一些為了拿禮物才來做復健的人嗎


沒錯,在這美其名為「醫療」的場所,實質上根本不在乎你的手痛不痛,而是你要不要拿出錢來



恐怖的是真的有很多人是這樣被吸引過來的

有時候我們更換了活動內容,讓一些本來能拿到禮物的病人拿不到或者要做更多次,就開始有人說話了

「阿這次怎麼沒有?」

「蝦密啊,阿那我來這麼多次要幹嘛?」


或許病人自己相比用可以用50塊換到很多獎品這件事來說,治療有沒有效果根本無所謂吧



也許也有人認為,就送個東西而已沒這麼嚴重吧!

我有的拿你也有的賺,不是個雙贏的局面嗎?

其實,根據醫療法第61條第一項規定「禁止之不正當方法」

醫療機構禁止以下列不正當方法招攬病人。

(一) 公開宣稱就醫即贈送各種形式之禮品、折扣、彩券、健康禮券、醫療服務,或於醫療機構 慶祝活動贈送免費兌換券等情形。

(二) 以多層次傳銷或仲介之方式。

(三) 未經主管機關核備,擅自派員外出辦理義診、巡迴醫療、健康檢查或勞工健檢等情形。

(四) 宣傳優惠付款方式,如:無息貸款、分期付款、低自備款、治療完成後再繳費等。

違反前項規定者,依醫療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處罰::5-25 萬 元罰緩


也就是說,這樣的歪風確確實實是違法的,但為什麼還是這麼多院所在做,沒有被人檢舉呢

除了各院所治療師不懂法律、視而不見、奴性過強……等等因素

病人是根本不可能檢舉的,畢竟有東西拿有甚麼不好

這是從健保體制下一脈相傳的貪婪

會這樣規定,

其實就是不要讓一些根本只是為了拿禮物來做復健的人浪費健保資源


健保連年虧損是眾所皆知的事,政府不斷在想辦法填補空洞

卻還是有這樣多的「犯人」在共謀

你甚至可以想像,健保在不久的將來完全消失

讓一些真正需要醫療卻付不出保險費的人們也跟著在世上消失

兇手卻是這些賺錢賺飽飽的商人還有同樣貪婪的那些「病人」


貝克在這裡還是要呼籲大家,健保復健就如同我之前的文章說的一樣

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但絕不可以以這樣醜陋噁心的方式存在

更何況是違法的

所以貝克會在這裡告訴大家正確的觀念

讓你能自己照顧自己

如果真的不行

每次多花點錢去換專業

好的快也完全,

絕對比天天用50塊換99%的獎品跟1%療效來助長歪風值得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 
《 收藏🧐、訂閱💰、喜歡💓、5拍👏 》
並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喔!

📜點擊連結看更多:物治貝克首頁

📜追蹤、訂閱專題:貝克的物治衝鋒槍

📜尋找貝克分靈體:

Matters / Potato media / Liker social / 方格子 / 痞客邦

avatar-img
物治貝克的沙龍
86會員
129內容數
我是貝克,我是物理治療師。 在現行台灣的健保制度下 無論是甚麼星座的治療師最後一定會在個性欄裡面寫上「厭世」兩個字, 久而久之,內心那把炙熱的夢想之火就漸漸熄滅, 「行『師』走肉」就成了每天上班前會上的buff 。 但在這裡,希望能讓你們看到物理治療的真面目 , 然後了解、體諒,甚至喜歡上這門專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物治貝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診所界,「骨科」跟「復健科」是有很大區別的: 骨科基本是骨科、神經科醫師執業,開立轉介的通常只有「物理治療」; 但如果由復健科醫師開立,則「所有復健治療都能開立」—物理、職能、語聽。 這樣有甚麼區別呢? 這表示一個進入診所的病人能被「撥幾層皮」, 當然,這是指「健保點值」而言: 就是: 所以,
去到診所復健 在經過一成不便且快到常常忘記有進診間的看診流程後 通常會由醫師或者治療師開立復健療程 通常既使由治療師開立療程也很大程度會受限於醫師的「建議」 所以內容基本上掌控在醫師手裡 首先,健保在給付復健療程的依據是治療的「複雜程度」 越複雜給付越高 當然必須給予的治療也越多 你說哪個好?
相信有在關注貝克文章的居民都知道 台灣現行的醫療法規之下 物理治療師是被歸屬在醫師底下的醫療人員 他們所做的治療都要經過醫師的診斷、轉介 雖然物理治療師會的專業及技術不只跑電療、拿熱敷、綁拉腰拉脖子等等請個工讀生就會做的事 但是在醫師的專權下,物理治療師只能會這些 就算有能力開設物理治療所
在診所界,「骨科」跟「復健科」是有很大區別的: 骨科基本是骨科、神經科醫師執業,開立轉介的通常只有「物理治療」; 但如果由復健科醫師開立,則「所有復健治療都能開立」—物理、職能、語聽。 這樣有甚麼區別呢? 這表示一個進入診所的病人能被「撥幾層皮」, 當然,這是指「健保點值」而言: 就是: 所以,
去到診所復健 在經過一成不便且快到常常忘記有進診間的看診流程後 通常會由醫師或者治療師開立復健療程 通常既使由治療師開立療程也很大程度會受限於醫師的「建議」 所以內容基本上掌控在醫師手裡 首先,健保在給付復健療程的依據是治療的「複雜程度」 越複雜給付越高 當然必須給予的治療也越多 你說哪個好?
相信有在關注貝克文章的居民都知道 台灣現行的醫療法規之下 物理治療師是被歸屬在醫師底下的醫療人員 他們所做的治療都要經過醫師的診斷、轉介 雖然物理治療師會的專業及技術不只跑電療、拿熱敷、綁拉腰拉脖子等等請個工讀生就會做的事 但是在醫師的專權下,物理治療師只能會這些 就算有能力開設物理治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