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天生有「紅豆腿」,腿上有多到數不清的紅點,我也有認識的人從小深受其擾。剛好在讀新聞時,看到某網頁置入一則以網友的口吻宣稱治癒毛囊角化症並分享治療法的廣告,其中藏了一般中文使用者無法注意到的貓膩,大概只能問懂日文的人才會察覺到!
是分享還是打廣告?
天底下通常沒有那麼完美的事,所以我點開廣告時並沒有馬上看內文,而是直接拉到網頁下半部,出現了某某醫師的聯絡資訊,果然如我預想並不是一篇經驗分享文,而是為特定人物寫的文宣。
再回頭看內文,前半部只描述這幾件事:
- 我有紅豆腿很困擾,好羨慕別人的美腿。
- 不要輕信網路的偏方,而造成過度清潔以及過度傷害肌膚。
- 請尋求專業醫師。
- 點名某專業醫師。
對,前半部全都是廢話,重點是點名某醫師而已,暗示你要找這位醫師才有效用。
再看看該醫師的介紹,她有中文名,是非常菜市場名的兩個字,未列出姓氏。有放一張她穿醫師袍的美照,說她是北海道某醫學研究所(正式名稱就不揭露了,也不知是否是捏造的)皮膚科醫師,好評率高達九成九,幾乎是高得令人難以置信。話說,你有聽過醫師的評價可以高到近100%的嗎?這麼完美的個人檔案我反而不敢領教。這是第一個貓膩。
底下還有插入幾位網友的臉書留言與證詞。這個環節倒是設計得挺細膩,看起來真的很像臉書官方的內嵌頁面。你可以在這介面上給他們的留言按讚和取消讚、回覆留言,甚至舉報違規,但問題是我都還沒登入社群帳號,怎麼有辦法做這些事?
好了,既然不用登入也行,那就試著留一則新的留言看看,寫了「Meh」送出之後,有出現在頁面上了,留言的帳號變成「遊客」。嘗試刷新頁面,結果我的留言還有出現繼續在頁面上。再嘗試用另一個不同的網頁瀏覽器觀看這個網頁時,貓膩來了,我的留言不見了,代表這是假的臉書留言介面。
另一個怪奇的現象是,每次刷新同一個頁面,顯示的網友留言總數很不正常,這一次刷新是456則留言,下一次變成269則,再下一次刷新變成416則。這留言數量會自己又伸又縮回去多達近200則,這是哪個異次元空間的臉書?
此外,該介面可以選擇優先列出最新的、置頂的或最舊的網友留言,但我怎麼選,留言介面就是沒有跟著更新,顯示的都是同樣那幾則留言。
還有,該介面的每一位網友留言都有大頭照和姓名,還有他們分享的試用照片,但我點擊他們的名字都無法進入他們的臉書個人頁面,怎麼按都無任何反應。當然更不用說,那些照片雖然都是使用前與後的大腿照比較圖,但使用後的大腿照實在白皙到像外星腿,滑嫩到陶瓷娃娃等級,看似修圖P過頭。
無可救藥的怪日文
最後一個貓膩,只有看懂日文的人才察覺得到。其實台灣有個很怪奇的現象,有時會在產品文宣上標示日文,通常是因為想要與「日本高品質」的印象產生連結。我說很怪奇是因為,要使用日文我是沒什麼意見,但偏偏很常用怪異到很欠批判的外星日文。這對看懂日文的我來說,是極度扣分的事,感覺非常不專業。如果你剛好會日文,以下幾個例子,都是該網頁秀出來的日文,你要有大笑或大怒的心理準備。
看了中譯之後,你應該能體會這句日文哪裡怪奇了。
「小編」是中文,不是日文。不是所有中文漢字都能拿來當作日文漢字蒙混過去。「日誌」這個漢字在這裡的使用方式也是說不出的怪異。整句日文的斷句和中文比照之後也是完全走樣。
這句日文本身的語意很憋扭就不說了,重點是出現了火星文。「凳」到底是什麼鬼日文?
我不會去直言這個網頁的真偽,只對它保持嚴重的質疑。不過寫這篇的用意是要點出一般中文使用者瀏覽網頁產品時沒注意過的面向。不只是這個可疑的網頁,舉凡一般正常的產品網頁、拍賣網站,甚至是某些正牌公司企業的官方網站,都可能出現這些啼笑皆非的日文。
我認為作為一個廠商,如果有必要使用日文,或要與「日本的形象」產生連結,必須要做得夠到位。最起碼的要求,請至少交給懂日文的人為您進行翻譯,讓專業的人協助您,盡量不要連這類的開銷都節省下來。若只是丟給Google翻譯機去翻譯之後再複製貼上,那是一種虛假的日本意象,顯示出對日文的不重視。對某些懂日文的人來說,那是一種不專業的表現、品質上的扣分,甚至可能被認為是假訊息。試想,若一個廠商對自己的產品放上可疑且完全讀不懂的怪日文,還稱自家的產品是高品質,甚至稱該產品是日本進口或日本獨家授權,有哪位懂日文的人敢輕易相信?甚至可能去跟其他原本想購買的朋友勸說,請他們還是別購買比較好。
當然,每家廠商有自身的考量,若篤定某個產品的訴諸對象只是一般中文使用者,自然是不會浪費時間和成本進行專業翻譯。但我想提醒的是,這麼做基本上還是仗著一般國人看不懂外文而便宜行事,這種觀感其實很糟糕,也不符台灣訴求的高品質專業形象。
最後我還是要平衡地說,疫情前我們還能出國旅遊的時候,我也會在日本商店和免稅機場看到怪奇的中文商品介紹,但我當下總是期望日本人在預算和現實因素允許的情況下同樣也能重視中文,否則秀出不懂其意的怪中文,除了被暗自竊笑之外,要怎麼銷售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