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夜焦慮

更新於 2021/07/0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午夜夢迴,所有憂鬱、悲傷、焦慮的魂,全都跑出來,人就開始憂思。
(離校前拍的學校:明燈指引我心的概念?)
常常會想「寫作,究竟是在寫什麼呢?」想來想去就是「寫自己」、「與自己和解」、「放下對世界的成見,拋下因世界的惡,所留下的傷痕」再再以毫不畏懼的臉孔,和世界抗衡,保持熱愛生命的心,為自己的選擇,付出、努力,避免傷害人,然而光是照顧好自己就是一件難事,何況顧及更多事情呢?
有時想起認真付出過的一切,不免嘲弄自己一番「這樣認真,何苦?」然而每每想到,崎嶇不過是沿途風景,又短暫消除內心的不安,總得繼續走下去,才能知道自己的能耐究竟有多少?在結局的盡頭說「我來,我活,我愛過。」
(生機盎然)
大概就是我對生活的一些體悟,可能是散文、極短篇,隨筆,或是小說。 生活就是創作,創作就是生活,又該如何在這其中:「斷虛實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最大的敵人,大概就是自己了。不論是偶爾不想太累,想放過自己的瞬間;或是嘗試數次之後,不知何年何月,才會迎來到頭的終點,在過渡期、碰撞期自我懷疑,而衍生的焦慮或是某種程度想自我毀滅的厭惡,都再再讓人看見「敵人,就是自己。」 昨天上〈莊子〉的課時,老師提到「夢」和「淺意識」之間的關聯,並分享自己曾做過
人最大的敵人,大概就是自己了。不論是偶爾不想太累,想放過自己的瞬間;或是嘗試數次之後,不知何年何月,才會迎來到頭的終點,在過渡期、碰撞期自我懷疑,而衍生的焦慮或是某種程度想自我毀滅的厭惡,都再再讓人看見「敵人,就是自己。」 昨天上〈莊子〉的課時,老師提到「夢」和「淺意識」之間的關聯,並分享自己曾做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最近身體出現了免疫力低下才會出現的毛病,上網爬了爬文,發現大部分的原因不外乎是壓力太大、休息不足導致,我開始思考著是不是我生理或心理上其實已經超過負荷但我卻沒察覺? 為了想要快點好起來,我嘗試著做以下幾件事來和我的焦慮相處....
Thumbnail
最近真的發掘自己越來越資訊焦慮,每天疲於應付一些網路資訊就讓我疲累不堪,以致其他更重要的事都沒有力氣做,我總會想: 難道只能每天被資訊追著跑嗎? 有沒有甚麼方式能不要被資訊壓迫。後來我看了唐鳳的其中一支影片中有提到: 把手機開成勿擾模式及在打開手機或電腦時先確定自己要搜尋什麼,後來我真的嘗試看看,發
Thumbnail
在拜讀《不節食的美好生活提案》這本書前,我與食物的關係一直都還滿糟的,我曾歷經厭食、暴食等飲食失調的症狀,而這一切這還要從我很小的時候說起: 從小我的身形就一直發育的比同年齡的小孩快⋯⋯
Thumbnail
真正意識到自己心中有許多錯綜復雜的焦慮時,大概是我23歲的時候了。 那個時候的我,短短畢業不到半年就換到第三份工作,在那之前的第一份、第二份工作,我大概都只撐了一個半月,也許是不喜歡當時的工作環境,又或者無法適應整個不友善的就業環境。
Thumbnail
知識對我來說是一把雙面刃,知道得越多事情可以理解得更透徹,但知道得越多往往讓人更焦慮,這感覺很矛盾,但矛盾本身好像就是知識的特點。有人嘲笑知識焦慮是一種中產階級的自作多情,不過說來也是有趣,自作多情應該是人類本性裡的基因,相信自己是天選之人也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而能安穩地活著
Thumbnail
近期電影院興起了懷舊熱潮,許多年少看過的電影、動畫陸續數位修復重新上映,有許多的經典可以讓大家選擇,今天分享的是《藍色恐懼》,這是一個多層重疊的故事動線,讓人搞不清楚是幻覺還是真實,甚至會看得很迷惘,但這正是這部電影要帶出的藍色恐懼,一種憂鬱又令人分裂的恐懼。
我知道它來了,從腳底板悄悄透了過來~~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最近身體出現了免疫力低下才會出現的毛病,上網爬了爬文,發現大部分的原因不外乎是壓力太大、休息不足導致,我開始思考著是不是我生理或心理上其實已經超過負荷但我卻沒察覺? 為了想要快點好起來,我嘗試著做以下幾件事來和我的焦慮相處....
Thumbnail
最近真的發掘自己越來越資訊焦慮,每天疲於應付一些網路資訊就讓我疲累不堪,以致其他更重要的事都沒有力氣做,我總會想: 難道只能每天被資訊追著跑嗎? 有沒有甚麼方式能不要被資訊壓迫。後來我看了唐鳳的其中一支影片中有提到: 把手機開成勿擾模式及在打開手機或電腦時先確定自己要搜尋什麼,後來我真的嘗試看看,發
Thumbnail
在拜讀《不節食的美好生活提案》這本書前,我與食物的關係一直都還滿糟的,我曾歷經厭食、暴食等飲食失調的症狀,而這一切這還要從我很小的時候說起: 從小我的身形就一直發育的比同年齡的小孩快⋯⋯
Thumbnail
真正意識到自己心中有許多錯綜復雜的焦慮時,大概是我23歲的時候了。 那個時候的我,短短畢業不到半年就換到第三份工作,在那之前的第一份、第二份工作,我大概都只撐了一個半月,也許是不喜歡當時的工作環境,又或者無法適應整個不友善的就業環境。
Thumbnail
知識對我來說是一把雙面刃,知道得越多事情可以理解得更透徹,但知道得越多往往讓人更焦慮,這感覺很矛盾,但矛盾本身好像就是知識的特點。有人嘲笑知識焦慮是一種中產階級的自作多情,不過說來也是有趣,自作多情應該是人類本性裡的基因,相信自己是天選之人也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而能安穩地活著
Thumbnail
近期電影院興起了懷舊熱潮,許多年少看過的電影、動畫陸續數位修復重新上映,有許多的經典可以讓大家選擇,今天分享的是《藍色恐懼》,這是一個多層重疊的故事動線,讓人搞不清楚是幻覺還是真實,甚至會看得很迷惘,但這正是這部電影要帶出的藍色恐懼,一種憂鬱又令人分裂的恐懼。
我知道它來了,從腳底板悄悄透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