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帶來希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午休時間,我終於開啟了那買了許久的書『真相製造....」

沒錯,他的書名很長,我記不起來也寫不完。

第一篇是講比利時的聖戰媽媽,她的19歲兒子透過臉書被洗腦、被徵招。

在她發現自己的兒子不見是跑去敘利亞參加"聖戰",然後被通知"光榮"戰死後,這位媽媽決定她要去瞭解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然後要怎麼阻止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而這,是屬於這位母親的聖戰,她說每救一個人,就是救回了一切他的兒子。

書中,講到了這一世代(1980後出生)的人,與上一世代(1940-1980)的世代差異。先不講觀念思考方式等等,我想聊的是"希望"。

所謂上一個世代的人,例如我的父親、我的母親,在台灣的經濟起飛,他們看到的是許多的希望,當然年輕時的他們一定是比現在的我們辛苦的,但他們知道努力就有希望成功,而且是蠻有希望、蠻能接近所謂的"成功"。

然而我這個世代,出生後,衣食無虞。但高房價、薪水總是比不上通膨。想做喜歡的事,但仍容易受到上一世代的思想影響,不太敢做賺不了錢的工作,所以喜歡的事、所謂的夢想,就成了空想,成了只是夢想。

然後依社會期待,又或是家中期待進入會所謂"比較能賺錢"的科系學習,再朦朦懂懂的依著科系進入到社會工作,不知不覺,沒了熱情,下班後的放鬆時間就是在戲劇中感受夢想。

有點扯遠了。但相同的是,這比利時媽媽的兒子,因為是穆斯林,在那個反恐的時代,穆斯林被歧視,成為了弱勢。再加上世代對於"希望"感受度的不同,ISIS趁虛而入的告訴這些"孩子們"加入聖戰,阿拉會安排好一些的想法。

當然,我們可以說這對母子的互相瞭解、溝通是不是出了問題。我相信每個家庭都會有他們所謂的"問題",暫且不論這方面的問題。但弱勢、看不到希望,確實會影響孩子們走上不同的道路。

看完了這篇文章,心裡是有些許激動的。也許是跟著咪咪一起做關於校園教育的活動,雖然我只是兼著做,但很能理解那種孩子們的無力、被迫、看不到未來,所以沉浸在虛擬世界、遊戲的感受。

是咪咪,幫我開啟一扇露著曙光的窗,讓我可以一窺這些孩子的內心世界,甚至為他們做些什麼。#20220407

支持作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icky Yu的沙龍
7會員
26內容數
遇見死亡 將會看到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是什麼讓我們選擇不斷前進? 是對於人生的期待與希望; 還是對於自我認同與超越的渴求; 或是內心對於不被愛與接納的恐懼?
Thumbnail
是什麼讓我們選擇不斷前進? 是對於人生的期待與希望; 還是對於自我認同與超越的渴求; 或是內心對於不被愛與接納的恐懼?
Thumbnail
來到學校的這位媽媽的眼神是如此的堅定,對未來教育的想像如此清晰,但背後他經歷了離婚,經歷了獨自撫養孩子的轉變,而當我問著孩子一些簡單的問題時 ...
Thumbnail
來到學校的這位媽媽的眼神是如此的堅定,對未來教育的想像如此清晰,但背後他經歷了離婚,經歷了獨自撫養孩子的轉變,而當我問著孩子一些簡單的問題時 ...
Thumbnail
教育讓我們擁有脫離貧窮的求生技能,及做出符合我們核心價值的明智選擇
Thumbnail
教育讓我們擁有脫離貧窮的求生技能,及做出符合我們核心價值的明智選擇
Thumbnail
阿崴閱讀-世界不會變好,但你可以 又是一本親子類的書,但別於教養理論或實務。這本書談的是一個創意導演以父親角度寫給女兒的30封信。每個主題獨立,容易閱讀,同樣身為人父讀來也是感觸良多。沒有教條式的說理,有的是那種因親子關係延伸產生對社會議題的關心以及如何留下一個對下一代相對好的環境.....
Thumbnail
阿崴閱讀-世界不會變好,但你可以 又是一本親子類的書,但別於教養理論或實務。這本書談的是一個創意導演以父親角度寫給女兒的30封信。每個主題獨立,容易閱讀,同樣身為人父讀來也是感觸良多。沒有教條式的說理,有的是那種因親子關係延伸產生對社會議題的關心以及如何留下一個對下一代相對好的環境.....
Thumbnail
謝謝知悅文化的邀請,我很早就知道Repeat要出書,看到書封的時候,心陡然了一拍。很喜歡這個書名。像在這條路上行走到第四年的時候,再度被提醒自己啟程的初心。和解,才是我一路前行的最大目的。
Thumbnail
謝謝知悅文化的邀請,我很早就知道Repeat要出書,看到書封的時候,心陡然了一拍。很喜歡這個書名。像在這條路上行走到第四年的時候,再度被提醒自己啟程的初心。和解,才是我一路前行的最大目的。
Thumbnail
我看完之後,是覺得對「教養」這件事感覺好像沒有傳言中的那麼恐怖了,因為就像藍教授開宗明義說的,反正不管怎麼做,都會出現「非預期結果」 反而看完會覺得,只要經濟資本、文化資本、陪伴時間,這三個條件有夠,好像也不會出多大問題
Thumbnail
我看完之後,是覺得對「教養」這件事感覺好像沒有傳言中的那麼恐怖了,因為就像藍教授開宗明義說的,反正不管怎麼做,都會出現「非預期結果」 反而看完會覺得,只要經濟資本、文化資本、陪伴時間,這三個條件有夠,好像也不會出多大問題
Thumbnail
如果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機會」來練習,你會如何創造機會呢? 我的累,一個六歲的男孩能懂嗎,能因著理解而有所成長嗎?
Thumbnail
如果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機會」來練習,你會如何創造機會呢? 我的累,一個六歲的男孩能懂嗎,能因著理解而有所成長嗎?
Thumbnail
成長後深刻的體會到,面對想要徹底被掩蓋的事實,不只是隱瞞,還要加上各式各樣的謊言一起弄假成真,最後潛移默化的把非真相的事實「深植人心」,這樣的想法也會不斷地被擴散,真相的到來之際,推倒高牆的同時就會產生更大的阻力,而當年的我們長大之後,有的人因為閱讀與學習、重新建立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開始學會明辨是非
Thumbnail
成長後深刻的體會到,面對想要徹底被掩蓋的事實,不只是隱瞞,還要加上各式各樣的謊言一起弄假成真,最後潛移默化的把非真相的事實「深植人心」,這樣的想法也會不斷地被擴散,真相的到來之際,推倒高牆的同時就會產生更大的阻力,而當年的我們長大之後,有的人因為閱讀與學習、重新建立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開始學會明辨是非
Thumbnail
本書的作者,用自己與母親的故事,告訴我們創傷如何在代間傳遞,以及這個傳遞如何被停止下來。 當受過嚴重創傷的父母無法適當回應孩子的需求,各式各樣的張力便無聲無息又極其殘酷地在孩子內在堆積。孩子在身體、情緒、思考、靈魂各個層面的渴求,不斷升起又不斷死去,無法累積出自己的存在。此時,虛弱空洞的孩子無論如何
Thumbnail
本書的作者,用自己與母親的故事,告訴我們創傷如何在代間傳遞,以及這個傳遞如何被停止下來。 當受過嚴重創傷的父母無法適當回應孩子的需求,各式各樣的張力便無聲無息又極其殘酷地在孩子內在堆積。孩子在身體、情緒、思考、靈魂各個層面的渴求,不斷升起又不斷死去,無法累積出自己的存在。此時,虛弱空洞的孩子無論如何
Thumbnail
久居異國本身也是一個很科幻的經歷,看到瑞典學生的自主,聽他們直呼我的名字,時常讓我感到 「奇幻 」 ,然而回想起自己坐在補習班的塑膠桌椅行列中,花去父母大筆鈔票,讓老師把知識搗得稀爛,進行有效餵食。臺上有的老師身著軍服,有的老師吶喊「孩子,台大的陽光好燦爛!」,我差點分不清哪個是真實,哪個是幻境。
Thumbnail
久居異國本身也是一個很科幻的經歷,看到瑞典學生的自主,聽他們直呼我的名字,時常讓我感到 「奇幻 」 ,然而回想起自己坐在補習班的塑膠桌椅行列中,花去父母大筆鈔票,讓老師把知識搗得稀爛,進行有效餵食。臺上有的老師身著軍服,有的老師吶喊「孩子,台大的陽光好燦爛!」,我差點分不清哪個是真實,哪個是幻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