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時間,我終於開啟了那買了許久的書『真相製造....」
沒錯,他的書名很長,我記不起來也寫不完。
第一篇是講比利時的聖戰媽媽,她的19歲兒子透過臉書被洗腦、被徵招。
在她發現自己的兒子不見是跑去敘利亞參加"聖戰",然後被通知"光榮"戰死後,這位媽媽決定她要去瞭解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然後要怎麼阻止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而這,是屬於這位母親的聖戰,她說每救一個人,就是救回了一切他的兒子。
書中,講到了這一世代(1980後出生)的人,與上一世代(1940-1980)的世代差異。先不講觀念思考方式等等,我想聊的是"希望"。
所謂上一個世代的人,例如我的父親、我的母親,在台灣的經濟起飛,他們看到的是許多的希望,當然年輕時的他們一定是比現在的我們辛苦的,但他們知道努力就有希望成功,而且是蠻有希望、蠻能接近所謂的"成功"。
然而我這個世代,出生後,衣食無虞。但高房價、薪水總是比不上通膨。想做喜歡的事,但仍容易受到上一世代的思想影響,不太敢做賺不了錢的工作,所以喜歡的事、所謂的夢想,就成了空想,成了只是夢想。
然後依社會期待,又或是家中期待進入會所謂"比較能賺錢"的科系學習,再朦朦懂懂的依著科系進入到社會工作,不知不覺,沒了熱情,下班後的放鬆時間就是在戲劇中感受夢想。
有點扯遠了。但相同的是,這比利時媽媽的兒子,因為是穆斯林,在那個反恐的時代,穆斯林被歧視,成為了弱勢。再加上世代對於"希望"感受度的不同,ISIS趁虛而入的告訴這些"孩子們"加入聖戰,阿拉會安排好一些的想法。
當然,我們可以說這對母子的互相瞭解、溝通是不是出了問題。我相信每個家庭都會有他們所謂的"問題",暫且不論這方面的問題。但弱勢、看不到希望,確實會影響孩子們走上不同的道路。
看完了這篇文章,心裡是有些許激動的。也許是跟著咪咪一起做關於校園教育的活動,雖然我只是兼著做,但很能理解那種孩子們的無力、被迫、看不到未來,所以沉浸在虛擬世界、遊戲的感受。
是咪咪,幫我開啟一扇露著曙光的窗,讓我可以一窺這些孩子的內心世界,甚至為他們做些什麼。#20220407
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