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你、 不像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圓圓的大眼睛、堅挺的小鼻子、微彎的嘴角弧線。
寶貝,你就像我的 2.0 版本,
而我想給你,最好版本的世界。
—————————————————
近期寫母嬰文案的部分片段
你曾想過某些幸福文字背後
可能來自某位撰筆者對美好的揣想,或他正追尋一段自我療癒的旅程嗎?
他試圖從體貼他者的心情,補償曾經缺失但有跡可循的愛
過去常常想到自己=爸媽
想著每一個人其實都是爸媽的一部分
例如:
你的眼睛像媽媽,你纖長的手指像爸爸
你靈活的肢體像爸爸,你流暢的文筆像媽媽
你易哀傷的感性像媽媽,你把心事悶在心裡像爸爸
你不能處理他人情緒像爸爸,你習慣性在關係中逃避像媽媽
你脾氣一來歇斯底里像爸爸,你透過哭泣示弱就像媽媽
想起有人說過,孩子會逐漸走向爸媽走來時的模樣,重蹈爸媽的遺憾
我已見你們在這個世界的修練,那能擁有力量逃過那樣的命運嗎?

爸、媽,我很幸運可以像你們,但有時候,也會不想像你們
已近 30 的我,接下來能從你們的版本裡除錯、更新
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嗎?
avatar-img
2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gel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是密密麻麻的中性物品堆疊而成的。 物品曾代表你的靈魂,你有一天也會成為它的靈魂。 人與物品一起走入黑色虛空,看似經歷同樣的命運, 物品還是物品,那你呢?你去哪了?
人是密密麻麻的中性物品堆疊而成的。 物品曾代表你的靈魂,你有一天也會成為它的靈魂。 人與物品一起走入黑色虛空,看似經歷同樣的命運, 物品還是物品,那你呢?你去哪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曾體驗過,你跟朋友在談論同一個人時,而對方口中描述的人,跟你認知中的人卻全然不同?這樣的覺察是來自於生活中尤感而發的小啟發,某次我拜訪了父親的一位朋友,在聊天過程中,他所描述的父親跟我所認知中的父親完全截然不同。
善良小歌妹聽到內在聲音:我只是想看原作者怎樣演化我,次生父親如果不愛我,我的效應就沒有了。你有思考過次生父親是一個傻瓜,他為什要你這個次生女兒?聽到這裡,這難道才是真實的我?不!這不是真實的我,是原作者在搞怪。我說:他要我這個女兒是因為他要化解次生愛情,他的傻瓜政策可以一行。 善良小歌妹聽到內在聲
次生女兒說:次生父親為何要演化愛情給我看?你是不是一個好人?你知道我和你一樣是追求完美的人,你要做那麼大的事業,我要和你一起做。你是不是認為我不能?我是愛你的,請相信我們可以。你知不知道你是個怎麼樣的人?你是一個傻瓜,這個世紀還有誰會做這種事情,我看到了可以放手嗎? 次生女兒說:當我們大家都變大,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Thumbnail
有時候,我會覺得她們倆不是我女兒,而是我的閨蜜。 我們總可以吱吱喳喳地聊個不停,不管內容有多無厘頭, 當然也常常互相向對方傾訴內心的喜怒哀樂。 我們有著對彼此的關心,那是這世上很難得的真意。 我們有著對彼此的眷戀,那也是永恆不變的真情。 當我很極力地去在乎她們的感受時,其實她們也很盡力地在呵護著我。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在人際關係中,尋找自身的位置,像下棋那樣,將自己安放在自在的空間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
Thumbnail
最近我很常問我先生,「你覺得我長得像我媽媽嗎?」「你覺得是什麼時候最像呢?」睡著時、笑起時、放空時...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曾體驗過,你跟朋友在談論同一個人時,而對方口中描述的人,跟你認知中的人卻全然不同?這樣的覺察是來自於生活中尤感而發的小啟發,某次我拜訪了父親的一位朋友,在聊天過程中,他所描述的父親跟我所認知中的父親完全截然不同。
善良小歌妹聽到內在聲音:我只是想看原作者怎樣演化我,次生父親如果不愛我,我的效應就沒有了。你有思考過次生父親是一個傻瓜,他為什要你這個次生女兒?聽到這裡,這難道才是真實的我?不!這不是真實的我,是原作者在搞怪。我說:他要我這個女兒是因為他要化解次生愛情,他的傻瓜政策可以一行。 善良小歌妹聽到內在聲
次生女兒說:次生父親為何要演化愛情給我看?你是不是一個好人?你知道我和你一樣是追求完美的人,你要做那麼大的事業,我要和你一起做。你是不是認為我不能?我是愛你的,請相信我們可以。你知不知道你是個怎麼樣的人?你是一個傻瓜,這個世紀還有誰會做這種事情,我看到了可以放手嗎? 次生女兒說:當我們大家都變大,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Thumbnail
有時候,我會覺得她們倆不是我女兒,而是我的閨蜜。 我們總可以吱吱喳喳地聊個不停,不管內容有多無厘頭, 當然也常常互相向對方傾訴內心的喜怒哀樂。 我們有著對彼此的關心,那是這世上很難得的真意。 我們有著對彼此的眷戀,那也是永恆不變的真情。 當我很極力地去在乎她們的感受時,其實她們也很盡力地在呵護著我。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在人際關係中,尋找自身的位置,像下棋那樣,將自己安放在自在的空間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
Thumbnail
最近我很常問我先生,「你覺得我長得像我媽媽嗎?」「你覺得是什麼時候最像呢?」睡著時、笑起時、放空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