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言讀書】讀王鼎鈞《世事與棋》有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為了應付工作的風風火火,想要靜靜看一本大書,似乎略顯困難,不過,還是希望能對自己守諾,達成一年120本的閱讀。
出於偷吃步的心態,信手拿起隨筆短篇,權充一點閱讀量。
其實,一開始閱讀王鼎鈞先生這本《世事與棋》,我是沒有時空意識的。直到作者評論時事時,動輒「省政府應如何如何」、投書建言學校颱風假應以「廣播」通知,非常之上一代,才回頭查這本書的出版日期。
書是民國58年出版的,是50年前的書了,好久喔。
即便中間相隔了50年,世間事或已千變萬幻,今非昔比了,廣播年代早換成網路光纖,但是何等人為何等事在何等情況下流血拚命,似乎依舊沒有改變。
有些東西,現在讀起來,還是甚有意思。

論「決心誤會」

比如說,論「決心誤會」這件事。
書中這麼寫的:
誤會本應出於無心,所以誤會可以經由解釋而化除,或隨時間而消失。所以誤會雖為人與人之間所常有,而促進諒解亦為人與人之間所恆能。但人受成見、意氣驅役,故意把某事某物假定得很壞,不求證,不聽辯解,不理會任何足以推翻此一假定的發展,眾醒獨醉,萬變不變,行於外者雖似一種誤會,誠於內者卻是一種故意,即「決心」的「誤會」。
套在今日,網軍小粉紅大外宣大內宣的,約莫也是鐵了心決心誤會,無法溝通。

論「當權皆惡」

另外,論「當權皆惡」。作者這樣寫:
「當權皆惡」一語能夠成立,還有一個原因:升斗細民的道德觀和當權者的道德觀有不同處,當權者『理所當然』的事,細民則期期以為不可。這裡清夜捫心,自問無愧,那裡街談巷議,攻擊得體無完膚。你說,究竟誰應該改變?
想想司法就好了,這廂搖旗吶喊驅逐恐龍,那廂搖頭嗟嘆法盲亂社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法律或許是嚴肅的,但法律事件裡的人與事,卻都是活生生的。 除了談「法」以外,更多時候是瞭解「人性」。 這裡是兩位執業律師的內心劇場,透過對話呈現庭內與庭外的人生百態。 許惠菁 律師 / 許健鈴 律師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 Tel:02-2959-6686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非常臨時地接下這個案子,在開庭前的前2個小時,才見到我的當事人。 一個聚眾鬥毆的案子。 當事人是一個年紀20初頭的大學生,有著近190公分的身高,孔武有力,滿頭的金髮蠻不在乎地炸開來,在檢察署外頭,靜靜地抽煙。
有一種工作是這樣的: 夫妻你濃我濃,情到深處時,沒人會想到你。去峇里島,沒你的份!吃燭光大餐,你閃邊去吧! 但夫妻反目成仇,覆水難收時,把你貢做神仙,早則燒香祝禱,晚也頂禮膜拜,盼就盼你能大顯神通,把那剪不斷理還亂的事通通解決!
案件已繫屬在第二審一段時間了,這日,與客戶石恭平討論如何提出更有利於我方的證據以說服法官。 不讓石恭平提出證物致獲敗訴,就是「顯失公平」,依照這個邏輯推演下去,石恭平若敗訴,可想見的就是「司法不公」了!
非常臨時地接下這個案子,在開庭前的前2個小時,才見到我的當事人。 一個聚眾鬥毆的案子。 當事人是一個年紀20初頭的大學生,有著近190公分的身高,孔武有力,滿頭的金髮蠻不在乎地炸開來,在檢察署外頭,靜靜地抽煙。
有一種工作是這樣的: 夫妻你濃我濃,情到深處時,沒人會想到你。去峇里島,沒你的份!吃燭光大餐,你閃邊去吧! 但夫妻反目成仇,覆水難收時,把你貢做神仙,早則燒香祝禱,晚也頂禮膜拜,盼就盼你能大顯神通,把那剪不斷理還亂的事通通解決!
案件已繫屬在第二審一段時間了,這日,與客戶石恭平討論如何提出更有利於我方的證據以說服法官。 不讓石恭平提出證物致獲敗訴,就是「顯失公平」,依照這個邏輯推演下去,石恭平若敗訴,可想見的就是「司法不公」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因為錯誤的決定而事後感到懊悔不已?或是你堅信自己已經做出最佳的決策,卻被旁人指出做事不經大腦思考? 倘若你時常發生以上的情況,那或許要試著了解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我們總認為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及作出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基於思考後才決定,但《終局思維》這本書的作者夏恩卻指出其實很有可能我們
世界各國都有監察權(Ombudsman監察使)附屬於國會(或行政部門),而不是獨立機關。 我就是研究這個的。 昨天林濁水(民進黨新潮流動腦的人)的觀點。 和我一樣,我們是就戒嚴時代長大的,見到許多不民主、不合理的制度,覺得不以為然。
這一篇要寫如何走出原生世界?原生世界就是不知善、不知惡、不知真、不知假。第一就是要好好的工作,解決人的需要,只是命運寫下我們的工作,因此可以走出原生世界也是有它的規定性的。總統不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為他們要統領三軍,必要時還要兵戎相見,他們的枷鎖是滿滿的,這是必要性的。 讀書人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
Thumbnail
  最近讀了九歌出版的新書《論重複》,印象中上一次買書是好幾年前了,大概也是為了讀書會買的。難得畢業之後還有機會參加哲學讀書會,況且書也不貴,很快就下訂取貨了。結果,這是一本翻譯差強人意的書,非常生氣,覺得曾經認真對待這本譯作的自己被當成傻子耍,同時也非常沮喪,對於台灣出版業。
Thumbnail
每次要讀老師的書我都戰戰兢兢,這種越喜歡就越緊張的心情很難說明,而且我總是不能一次就讀懂。 今年收到時報的邀請,遇到這本《這個動盪的世界》,是老師親自走過20世紀末世界變化的當下,用雙眼親證當年的巨變所記下的文字。好想知道,當時處在變化的中心,作為一名台灣人,他怎麼看這些變化對於自身的影響。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裡仁第四)。 黨,類別。人的過錯,有不同類別。有大錯有小錯;有原則性過錯和一般過錯;有主觀性錯誤,壞心辦壞事;有客觀性錯誤,好心辦壞事或無心之錯。等等。   此話可有兩種解釋。一說,人的過錯,各種各樣。通過對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最近又重讀《勘誤表》。 寫「又」,是因為研究所時老師帶幾個學生讀,後來入伍時身上帶的幾本書中就有《勘誤表》,另一本是陳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因為錯誤的決定而事後感到懊悔不已?或是你堅信自己已經做出最佳的決策,卻被旁人指出做事不經大腦思考? 倘若你時常發生以上的情況,那或許要試著了解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我們總認為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及作出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基於思考後才決定,但《終局思維》這本書的作者夏恩卻指出其實很有可能我們
世界各國都有監察權(Ombudsman監察使)附屬於國會(或行政部門),而不是獨立機關。 我就是研究這個的。 昨天林濁水(民進黨新潮流動腦的人)的觀點。 和我一樣,我們是就戒嚴時代長大的,見到許多不民主、不合理的制度,覺得不以為然。
這一篇要寫如何走出原生世界?原生世界就是不知善、不知惡、不知真、不知假。第一就是要好好的工作,解決人的需要,只是命運寫下我們的工作,因此可以走出原生世界也是有它的規定性的。總統不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為他們要統領三軍,必要時還要兵戎相見,他們的枷鎖是滿滿的,這是必要性的。 讀書人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
Thumbnail
  最近讀了九歌出版的新書《論重複》,印象中上一次買書是好幾年前了,大概也是為了讀書會買的。難得畢業之後還有機會參加哲學讀書會,況且書也不貴,很快就下訂取貨了。結果,這是一本翻譯差強人意的書,非常生氣,覺得曾經認真對待這本譯作的自己被當成傻子耍,同時也非常沮喪,對於台灣出版業。
Thumbnail
每次要讀老師的書我都戰戰兢兢,這種越喜歡就越緊張的心情很難說明,而且我總是不能一次就讀懂。 今年收到時報的邀請,遇到這本《這個動盪的世界》,是老師親自走過20世紀末世界變化的當下,用雙眼親證當年的巨變所記下的文字。好想知道,當時處在變化的中心,作為一名台灣人,他怎麼看這些變化對於自身的影響。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裡仁第四)。 黨,類別。人的過錯,有不同類別。有大錯有小錯;有原則性過錯和一般過錯;有主觀性錯誤,壞心辦壞事;有客觀性錯誤,好心辦壞事或無心之錯。等等。   此話可有兩種解釋。一說,人的過錯,各種各樣。通過對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最近又重讀《勘誤表》。 寫「又」,是因為研究所時老師帶幾個學生讀,後來入伍時身上帶的幾本書中就有《勘誤表》,另一本是陳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論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