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就是只做好自己份內的事?「見識」才是墊高專業及市場價值的關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見識的意義】

圖片取自網路
《漢典》對「見識」的詞語解釋:
1. 指明智地、正確地作出判斷及認識的能力。見識產生於人的才智,也產生於他的天性與心地。
2. 廣泛接觸事物,擴大見聞。

【專業是王道,而且術業有專攻?】

W:「一段30分鐘的影片,在你們公司網站上被觀看一次大概能賺多少廣告費?」
工程師:「我是工程師,賺多少錢我沒想過,不知道。」
W:「那你們公司產品的廣告點擊率是多少?」
工程師:「這個和具體的內容頻道有關,也和使用者群有關,和插片的製作也有關。」
上述工程師背景是網路影視領域的資深工作者。對話的起源,是這位資深工程師向W詢問自己的職業發展,而W為了瞭解工程師的情況以及工作水準,向他提問了以上問題。
以上對話節錄自書籍《見識》第209頁片段,W指的是作者吳軍 博士。
各位,這段對話,如果你是W,你覺得這位工程師的回答,有沒有什麼問題?
或許從一個想要找到適用人才老闆或人資、想了解這位工程師專業背景以及未來可塑性的諮詢師、甚至是工程師同行,看問題的角度都不盡相同。尤其是同行,可能覺得這回答不是再合理不過了嗎
作者吳軍以希望人才成為管理者的角度,指出這位工程師的幾處錯誤;而我,無論作為關心個人職涯未來的諮詢師角度、亦或身為資深職場人,若聽到一個在某領域已經很有資歷的工作者,面對提問做了以上回答,同感覺得,實在有很多值得討論的空間:

1. 「專業」就是”只”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嗎?

在顧問公司幫企業做人才診斷時,對這問題就已經很有感。職場人在工作有了一定資歷時,接下來通常面臨的就是兩條路:管理職的晉升,或者成為該領域的技術專才。尤其是「師」字輩的工作類型更明顯,例如工程師、會計師這類職業。
資深員工的晉升路徑 by 艾莎解結
並不是所有人都想成為主管,這點倒不是問題,但如果選擇要在自己領域成為專業人士,必須說,這類人通常有個很大的誤區:我只要在自己的專業上努力鑽研就好、就夠忙,其他部門在做的事,到底干我什麼事?
舉例:當工程師的,通常就是專心寫程式或搞技術,不想過問世事、懶得處理人際關係;做業務的,只在乎自己的銷售成績,對於行銷宣傳的成效、產品研發過程,沒興趣也不想知道,產品賣不好就很自然的認為是其他部門出了問題。
而隨著跨界、跨領域、跨能致勝這類名詞的崛起,大家就開始慌亂,覺得是我要去學個跟自己本業無關的東西來增加競爭力。
有沒有想過:回歸到本業岡位,想要為自己升職加薪、或單純增加自己的價值、提升市場競爭力,其實需要做的沒那麼複雜。往往就是除了縱向的專業鑽研之外,再多加對橫向相關領域的理解。
你愈了解其他相關部門在做什麼,對於公司產品的掌握、工作流程的優化、甚至是市場趨勢,就會比別人多了大局思維。而一個人之所以被稱為「專家」,往往不只是他的技術有多精湛,要知道,很多技術或專業,到了一定的程度,可被識別出來的差距就愈來愈不明顯了。此時,個人展現出來的格局、思維深廣度、職場sense,對產業鏈的整體大局觀,才是他有別於同行,能體現價值的最大差別。

2.在回答問題前,有沒有聽懂對方想要問什麼?

而工程師的第二個回答,我相當有既視感。在職場上,很常聽到人這樣回答問題。通常聽到這種回答,我會覺得對方的狀態是這樣的:
  • 自己也不清楚正確答案,但又不想正面承認,於是講了一個不出錯的含糊答案,用來唬弄同樣不了解狀況的人。
  • 自己是一個要求完美或準確數據、或內心分工很明確的人。因為不確定準確數字,不想隨便回答,於是就先這樣回。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回應,有回等於沒回。而且,還隱含著一絲「你問錯人了,你該去了解XXXXXX的數據再來問我」的傲慢。老實說,問者如果是你老闆或顧客,甚至同事,這種回應就足以讓人印象不好了。不過,這樣的回答倒也顯示出答者對於廣告點擊率還是有基本sense的,只是,沒有再繼續拓展下去,就可惜了。
如果你是上述第二種要求精準的人,作者也提到怎樣回應比較適切:就算一時無法知道準確數字是什麼,但此時你該先判斷問你的人目的為何?無論老闆或顧客,除非是正式場合,否則問這問題,通常只是想了解整體概況,藉以判斷是否值得繼續發展這項技術。你可以回答出一個範圍就好。比方說是1.5%~3%左右。

【想要表現專業,懂得回答問題也很重要】


而這樣的回答建議,我發現自己平時就很常用。
像我做職涯諮詢,因為一向有記錄自己諮詢人數的習慣,所以一問我的話,我可以很快答出來。
另外,像衍申題:Z世代第一份工作不想上班,想要從事自由工作的比例有多高? 問題邏輯就像吳軍問的第二個問題一樣,雖然做職涯諮詢一般不會精細到能統計各行各業的人數比例,但若對自己工作足夠上心的話,我仍有辦法告訴你一個大概的比例:100個來諮詢的Z世代當中,大約3-5人左右。
而不是回答:我的專業是針對每個個案作職涯上的諮詢與建議,人數統計不在我的專業範圍內。
比較一下兩者的差別:雖然第二個回答理論上來講沒錯,但聽起來,就沒那麼…怎麼說,令人信服了,不是嗎?
常聽到在職場上,有人感嘆懷才不遇、有人覺得老闆/顧客機車,看不到自己的價值,或升職加薪都沒有自己的份。
📌關於懷才不遇的討論,請看這篇
當然,遇到這種狀況,也不見得一定都是本身的問題。只不過,在傷春悲秋、意難平之前,你真的先檢視過自己了嗎?
這本書《見識》封面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分享給大家。
你最終能走多遠,取決於見識。 by 艾莎解結
~~~~~~~~~~~~~~~~~~~~~~~~~~~~~~~~~~~~~~~~~~
🌹我是艾莎解結-跨界生涯規劃顧問。經歷職涯的追尋與轉彎,目前愈來愈接近自己想要的人生,也正在協助人人走向想要的人生。
「全力以赴在人生軌道奔跑,不是為追求別人定義的成功,而是為自己想要的自由。」_艾莎解結-TBFG_To Be Free Group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有話想說,歡迎分享、留言交流
💌每個文字相遇的緣分,都是禮物。
/歡迎追蹤粉專及方格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對「工作」的想法是什麼?想要了解萬惡的職場世界嗎? 想知道身為資深職場工作人,在外商及知名本土企業走跳,看盡職場百態之後,對於業務、行銷、客服領域的解讀,以及職場亂象的八卦嗎?艾莎解結以本身心理學背景和始終不滅的文青性格,與你分享職場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不是大缺工趨勢逼著企業、個人不得不去重新省思,我們還要被一個人「幾歲就該做什麼」、「幾歲了就不能怎樣」這種偏見綑綁多久?
對的老闆,石頭都有機會磨成玉; 錯的老闆,鑽石可能也會變黑碳。
工作環境會陶塑你的工作性格,難以改變的,是一個人的核心價值觀和本質。
巴菲特在午餐中分享的,不是投資的智慧,而是人生的智慧;不是成功該做什麼,而是成功不該做什麼。
在職場上工作,會發現最容易憂鬱、焦慮、尋求協助的人,往往不是混吃等死、或擅於鑽營的那類人,而是明明認真工作,老實善良,卻總是被上司、同事陰、吃定,或搶走功勞的人。
如果不是大缺工趨勢逼著企業、個人不得不去重新省思,我們還要被一個人「幾歲就該做什麼」、「幾歲了就不能怎樣」這種偏見綑綁多久?
對的老闆,石頭都有機會磨成玉; 錯的老闆,鑽石可能也會變黑碳。
工作環境會陶塑你的工作性格,難以改變的,是一個人的核心價值觀和本質。
巴菲特在午餐中分享的,不是投資的智慧,而是人生的智慧;不是成功該做什麼,而是成功不該做什麼。
在職場上工作,會發現最容易憂鬱、焦慮、尋求協助的人,往往不是混吃等死、或擅於鑽營的那類人,而是明明認真工作,老實善良,卻總是被上司、同事陰、吃定,或搶走功勞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程師在如何有效提升自己,強調不僅僅是多coding,而是要對程式碼有更深層的理解。隨著職涯發展,工程師需要從單純的技術執行者轉變為團隊領導者,具備解決複雜問題和與他人有效溝通的能力。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企業內專才與通才的區別。專才在某一領域有深厚專業知識,起步快但風險高,因技術變遷可能被取代。通才具多方面知識,適應力強,後期管理潛力大,但起點低,需持續學習與堅持。建議成為專業型通才,同時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以應對未來挑戰。
Thumbnail
業務與研發之間的溝通是職場一大挑戰,常因認知差異產生誤解,影響工作氣氛與專案進度。 透過本文提出的三點提醒,設定對應方案來打破專業壁壘,就能建立起有效的跨部門合作關係。
Thumbnail
職場中有句話常被人提起:“先懂做人,才能做事。”這句話看似簡單,卻蘊含了深刻的智慧。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主題,並通過一個真實的故事,讓大家更深入地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Thumbnail
在職場上,除了專業技能和工作能力,懂做人是否真的那麼重要呢?許多人可能會認為只要工作能力強,業績突出,做人技巧就不是那麼關鍵。但現實往往並非如此。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在職場上懂做人會這麼重要。
Thumbnail
成為資深工程師的道路,需要具備多方面的專業能力。避免成為「碼農」,必須學習資深工程師必備的5大能力,並透過不同的職涯道路規劃,實現個人與專業度的成長。
Thumbnail
專案經理與工程師在工作上面對的挑戰和需求截然不同。專案經理需具備溝通、督促、認知及行政等四種核心能力,以便成功轉型。文章中舉例以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這四種能力的重要性,並強調從工程師升遷為專案經理並非易事,需要不斷學習與努力。
Thumbnail
什麼叫專業,如果這都不算愛(X)更正,如果這都不算專業,還有什麼是專業? 所謂專業,並不是有證照、一定要專科畢業、甚至不一定需要老師教。(當然,我姐有很多證照,還有開班授課,工作室牆上也掛滿證照。我去她家白吃白住好幾次都是親眼看過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因為明白自己的不足而不斷進修學習和精進。除
Thumbnail
當代社會人們常迷失自我,忘記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本文探討工程師職涯教練Yi姐從工程師到創業路上的心路歷程和從認識自己的不喜歡開始,學習如何運用敏捷迭代的策略尋找人生的北極星目標。同時探討了人脈經營、敏捷迭代尋找方向、適應新變化和思考人生的觀點。最後提倡尋找能持續投入且符合個人價值的工作才是最關鍵的。
Thumbnail
在選大學校系,甚至是選擇職業的時候,大家通常都會關注產業前景跟工作報酬,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你的熱情在何處?如果沒有熱情,連持續學習該領域都顯得困難,又要怎麼做到在產業中競爭呢?不是別人做的工作看上去好就是好,自己過得好與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也無須和他人比較。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程師在如何有效提升自己,強調不僅僅是多coding,而是要對程式碼有更深層的理解。隨著職涯發展,工程師需要從單純的技術執行者轉變為團隊領導者,具備解決複雜問題和與他人有效溝通的能力。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企業內專才與通才的區別。專才在某一領域有深厚專業知識,起步快但風險高,因技術變遷可能被取代。通才具多方面知識,適應力強,後期管理潛力大,但起點低,需持續學習與堅持。建議成為專業型通才,同時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以應對未來挑戰。
Thumbnail
業務與研發之間的溝通是職場一大挑戰,常因認知差異產生誤解,影響工作氣氛與專案進度。 透過本文提出的三點提醒,設定對應方案來打破專業壁壘,就能建立起有效的跨部門合作關係。
Thumbnail
職場中有句話常被人提起:“先懂做人,才能做事。”這句話看似簡單,卻蘊含了深刻的智慧。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主題,並通過一個真實的故事,讓大家更深入地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Thumbnail
在職場上,除了專業技能和工作能力,懂做人是否真的那麼重要呢?許多人可能會認為只要工作能力強,業績突出,做人技巧就不是那麼關鍵。但現實往往並非如此。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在職場上懂做人會這麼重要。
Thumbnail
成為資深工程師的道路,需要具備多方面的專業能力。避免成為「碼農」,必須學習資深工程師必備的5大能力,並透過不同的職涯道路規劃,實現個人與專業度的成長。
Thumbnail
專案經理與工程師在工作上面對的挑戰和需求截然不同。專案經理需具備溝通、督促、認知及行政等四種核心能力,以便成功轉型。文章中舉例以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這四種能力的重要性,並強調從工程師升遷為專案經理並非易事,需要不斷學習與努力。
Thumbnail
什麼叫專業,如果這都不算愛(X)更正,如果這都不算專業,還有什麼是專業? 所謂專業,並不是有證照、一定要專科畢業、甚至不一定需要老師教。(當然,我姐有很多證照,還有開班授課,工作室牆上也掛滿證照。我去她家白吃白住好幾次都是親眼看過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因為明白自己的不足而不斷進修學習和精進。除
Thumbnail
當代社會人們常迷失自我,忘記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本文探討工程師職涯教練Yi姐從工程師到創業路上的心路歷程和從認識自己的不喜歡開始,學習如何運用敏捷迭代的策略尋找人生的北極星目標。同時探討了人脈經營、敏捷迭代尋找方向、適應新變化和思考人生的觀點。最後提倡尋找能持續投入且符合個人價值的工作才是最關鍵的。
Thumbnail
在選大學校系,甚至是選擇職業的時候,大家通常都會關注產業前景跟工作報酬,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你的熱情在何處?如果沒有熱情,連持續學習該領域都顯得困難,又要怎麼做到在產業中競爭呢?不是別人做的工作看上去好就是好,自己過得好與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也無須和他人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