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媒泰勒.亨利:死後人生》——死別的痛是哪種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最近剛看完《靈媒泰勒.亨利:死後人生》。本來以為這是獵奇、靈異類的節目,沒想到跟想像的不太一樣,意外覺得非常好看,忍不住一集接一集,而且每一集都好催淚。

死別,之所以令人悲痛,是因為除了想念之外,還有許多複雜而強烈的情緒,持續糾纏著生者。

比如,一念及死者,便想到死亡那一刻對方是多麼孤單害怕,或者可能受到的身心磨難,悲傷來自於這無止境不斷重播的心疼與心碎。

還有就是自責與悔恨,「早知道當時不讓他出門就好了」「我為什麼不帶他去更大的醫院?……」而這個罪過,生者自願束手就擒,甘心背負它。雖然背著很難過,但是不背似乎就更是寸步不能往前行。悲痛之中,是暗藏著一次又一次戕割自己的自殘之痛。

而當泰勒傳遞死者的訊息,說他死的時候沒有感覺到痛苦,說他現在很好,或者「她希望你不要因為這樣自責,他現在沒有痛苦」之後,生者即刻淚崩,而且我們可以從他們臉上看得出來,那是長久以來,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自己獲得終極釋放的表情。

可以想像,過去一定有許多人用各種方式安慰或勸告過他們,或者他們自己也十分努力試圖用各種方法治癒自己的心,但恐怕都難以達到這樣的作用。

甚至其中有個案例,是有個死去的媽媽主動找上泰勒,請他對她的女兒說抱歉,說她生前對女兒種種行為是自己當時不成熟,現在靈魂層次的她全懂了,而她很高興看到女兒成為一個比自己更好的媽媽,沒有受她影響。而這女兒大感震驚,她說,媽媽過世時她哭了,因為她覺得這下她再也不可能得到一個道歉,當她意外聽到靈媒泰勒傳遞媽媽的訊息,她又哭了,這次是釋放是喜極而泣。我想那一刻她的生命被改寫了,某處黑暗被照亮,從此迎接不同版本的人生。

這個節目讓我深刻感受到,雖然我們都知道應該要愛自己、相信自己的價值、不要拿別人的錯來傷害自己,但是——不可否認,很多時候,直接來自當事人的認可、道歉與釋放,仍然是最快速有效的療癒與和解。

人生情境中,考驗四面八方而來,事實上這兩種救贖法則,我們都很需要。與當事人和解,與自己和解,是兩種功力,有辦法獲得其中一種就很棒了,絕佳當然仍是兩者兼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半熟大人身心地圖/米娜的沙龍
21會員
29內容數
2022/08/03
曾經看過一段藝術家的影片,介紹她所做的一個行動藝術,讓我印象深刻。這位藝術家因為母親過世,開始對於死亡有很多感觸。於是她在自家附近一個廢棄空屋做了一面留言牆,題目是「在我死之前,我要____」整面牆像考券一樣,重複列出這一個問題。附近的鄰居,可以自由地來這裡填空,寫下自己的遺願。
Thumbnail
2022/08/03
曾經看過一段藝術家的影片,介紹她所做的一個行動藝術,讓我印象深刻。這位藝術家因為母親過世,開始對於死亡有很多感觸。於是她在自家附近一個廢棄空屋做了一面留言牆,題目是「在我死之前,我要____」整面牆像考券一樣,重複列出這一個問題。附近的鄰居,可以自由地來這裡填空,寫下自己的遺願。
Thumbnail
2022/07/20
「好像應該要減肥」「好像應該要運動」「好想把韓文學得更好」......每天忙於手上應該要做的事之餘,腦中是否同時也充滿許多願望等待完成,卻遲遲沒有進展? 為什麼明明想做的事,卻一直做不到呢? 最近看到一個學者的說法,讓我恍然大悟。 原來,人很容易會因為某件事情做起來沒有明顯成果,而選擇乾脆不要做。
Thumbnail
2022/07/20
「好像應該要減肥」「好像應該要運動」「好想把韓文學得更好」......每天忙於手上應該要做的事之餘,腦中是否同時也充滿許多願望等待完成,卻遲遲沒有進展? 為什麼明明想做的事,卻一直做不到呢? 最近看到一個學者的說法,讓我恍然大悟。 原來,人很容易會因為某件事情做起來沒有明顯成果,而選擇乾脆不要做。
Thumbnail
2022/07/18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啊?」 「就老樣子,一樣忙啊!」 這樣的問答,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忙碌,似乎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不可避免的負擔。我們的生活忙於工作;而我們在工作上則忙於會議、溝通、等待、執行任務、解決問題。 1.彰顯地位 2.對抗不確定性 3.麻痹自己
Thumbnail
2022/07/18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啊?」 「就老樣子,一樣忙啊!」 這樣的問答,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忙碌,似乎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不可避免的負擔。我們的生活忙於工作;而我們在工作上則忙於會議、溝通、等待、執行任務、解決問題。 1.彰顯地位 2.對抗不確定性 3.麻痹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好萊塢知名靈媒」泰勒.亨利,十歲時因預視了祖母即將離世的訊息,進而發現自己擁有與另一個世界溝通的能力。本書希望透過許多逝者與生者交流的通靈故事,向大眾傳達:死亡不等於離別,逝者只是透過另一種形式存在,希望在世的人能夠跨越悲傷...
Thumbnail
「好萊塢知名靈媒」泰勒.亨利,十歲時因預視了祖母即將離世的訊息,進而發現自己擁有與另一個世界溝通的能力。本書希望透過許多逝者與生者交流的通靈故事,向大眾傳達:死亡不等於離別,逝者只是透過另一種形式存在,希望在世的人能夠跨越悲傷...
Thumbnail
前些日子媽媽離世,整個人陷入難以消化的巨大悲傷中。那時在限動上問有沒有推薦親人去世可以看的書,收到許多回饋。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本在情緒墜谷時接住我的好書。希望能給遇到類似狀況的人一點力量!
Thumbnail
前些日子媽媽離世,整個人陷入難以消化的巨大悲傷中。那時在限動上問有沒有推薦親人去世可以看的書,收到許多回饋。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本在情緒墜谷時接住我的好書。希望能給遇到類似狀況的人一點力量!
Thumbnail
「那一種疼痛是可以忍受的?」 這是近四十年前讀醫學院時,捧讀的內科學聖經哈里遜內科學時(到現在我的女兒讀的仍然是這本聖經,只是更新不知道幾十版了),其中有關疼痛的那章節第一段的第一句話。 答案很有趣,「只有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疼痛是可以忍受的。」 在這麼嚴肅的教科書中出現這個像是腦筋急轉彎的問答並
Thumbnail
「那一種疼痛是可以忍受的?」 這是近四十年前讀醫學院時,捧讀的內科學聖經哈里遜內科學時(到現在我的女兒讀的仍然是這本聖經,只是更新不知道幾十版了),其中有關疼痛的那章節第一段的第一句話。 答案很有趣,「只有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疼痛是可以忍受的。」 在這麼嚴肅的教科書中出現這個像是腦筋急轉彎的問答並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在Netflix看《靈媒泰勒·亨利:死後人生》(Life After Death With Tyler Henry)之前,其實我從未聽過Tyler Henry這個靈媒,當然也不知道他在荷里活有多紅。 有一次看見有人介紹這影集,因為我一向對靈媒和死後世界十分有興趣,所以很自然的開來看。
Thumbnail
在Netflix看《靈媒泰勒·亨利:死後人生》(Life After Death With Tyler Henry)之前,其實我從未聽過Tyler Henry這個靈媒,當然也不知道他在荷里活有多紅。 有一次看見有人介紹這影集,因為我一向對靈媒和死後世界十分有興趣,所以很自然的開來看。
Thumbnail
最近剛看完《靈媒泰勒.亨利:死後人生》。本來以為這是獵奇、靈異類的節目,沒想到跟想像的不太一樣,意外覺得非常好看,忍不住一集接一集,而且每一集都好催淚。 死別,之所以令人悲痛,是因為除了想念之外,還有許多複雜而強烈的情緒,持續糾纏著生者。
Thumbnail
最近剛看完《靈媒泰勒.亨利:死後人生》。本來以為這是獵奇、靈異類的節目,沒想到跟想像的不太一樣,意外覺得非常好看,忍不住一集接一集,而且每一集都好催淚。 死別,之所以令人悲痛,是因為除了想念之外,還有許多複雜而強烈的情緒,持續糾纏著生者。
Thumbnail
當軟弱的自我開始逐漸成熟與強壯時,便是一種「超個人」狀態。而人就在這個高高低低的螺旋當中緩慢前進,壯大靈魂的韌性與生命力,以完成自我的個體化歷程。 這位長時間處於混亂動盪的心理學家對於生死的看法是什麼?榮格認為:「為了保持生活的圓滿和完整,需要有歡樂和痛苦之間的平衡。」 死,不忍離別… 探問 追詢
Thumbnail
當軟弱的自我開始逐漸成熟與強壯時,便是一種「超個人」狀態。而人就在這個高高低低的螺旋當中緩慢前進,壯大靈魂的韌性與生命力,以完成自我的個體化歷程。 這位長時間處於混亂動盪的心理學家對於生死的看法是什麼?榮格認為:「為了保持生活的圓滿和完整,需要有歡樂和痛苦之間的平衡。」 死,不忍離別… 探問 追詢
Thumbnail
這不是一本教我們什麼是哀悼SOP的書,而是陪著我們一起哀悼,一起好好說再見的書。這本書讓我們學習著,怎麼用慈悲的心來陪伴自己。
Thumbnail
這不是一本教我們什麼是哀悼SOP的書,而是陪著我們一起哀悼,一起好好說再見的書。這本書讓我們學習著,怎麼用慈悲的心來陪伴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