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後一段~關於安寧療護......

更新於 2023/04/1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死亡還分病死,意外死,自殺,當中病死及意外死可能自己無法決定,但唯獨自殺是最讓人難過的行為。
在醫院裡常常看見疾病末期的病人為了即將來臨的死亡而畏懼不已,家人在陪伴等待病人死亡的過程更是矛盾與焦急。
我們的單位裡曾經出現久病厭世的病人,預定住院治療卻不假外出、自殺身亡,也有簽署了拒急救同意書後卻反悔的家屬;可以說是,這些人對於死亡的準備還不夠?
如果我是病人,我可能會因為不曉得死後,“我”究竟會變成什麼?
如果真的有靈魂,那“我的靈魂”又會到哪裡去呢?
如果我是家屬,我也會擔心,逝去的親人真的去了極樂西方?
還是其實極樂西方只是一個虛構的想像,我是不是要救他呢?
放手讓他離開,對他真的比較好,或者對彼此而言,“不救他”只是提早結束這段病痛的折磨。
曾經在醫院裡,聽到一個病人告訴我,為什麼不給生病的人選擇安樂死的機會?
既然都是人生最末,再拖下去也只是多添痛苦,而且病也好不起來!
一直痛,痛,痛,一天到晚都在痛,給了很多止痛藥卻還是痛。

慢性的疼痛折磨是一種酷刑,也許它和古代的凌遲無異,只是沒那麼痛,但時間卻相對拖得很長,但對於病人而言,兩者大約是同種殘酷!
一刀了結了,給人一個痛快可能會是好事一件。

我想,不是因為痛而想結束生命,是明知不會好,卻還在拖的心理因素在作崇吧!看著自己一
天天敗壞下去,最後喘不過氣,生命結束。
真的是很恐怖的事,因為,無可奈何啊!
人活著,真的有太多的無可奈何!
只不過剛好碰上對手是死神的話,真的大羅神仙也無法救。
安寧療護的宗旨,在提供對於末期病人及其家屬的身、心、靈照顧。
常常讓病人感到生不如死的疼痛問題,臨終病人約85%會出現疼痛的問題,尤其在骨髂轉移的病人身上,疼痛以致翻身困難,約90%的病人出現全身疲累感,上述兩項因素都將使病人長期臥床,然而長期臥床又會引起其他合併症;於心理,病人失去對自己身體的控制感導致無力、無望;於生理,慢性疼痛使得病人每活一分鐘就覺痛苦萬分;於靈性,這同等凌遲的酷刑常讓病人心生罪惡感,認定自己一定是上輩子或這輩子做了什麼壞事才會得到這樣的病。
入門課題,第一在學習處理病患疼痛的問題。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告訴我們,首先需滿足生理的需求,的確在身體痛苦時,什麼心靈照護連提都可以不用提!這適用在任何人種,病人及家屬都是需要被滿足的對象範圍內。
對於嗎啡的使用,我們生活的社會似乎有種“就是在吸毒”的刻版印象。
曾經在上疼痛控制課程時,講師說到病人的想法,的確有人會因為這種想法而拒用嗎啡,寧願讓自己痛個半死,痛到什麼生存意志都被磨滅,最後痛苦的死去,然後在他人及其家屬的心中造成不小的震撼。我想可能因為如此,大家一聽到死亡才會覺得這麼害怕吧!害怕自己也會這般痛苦的死掉。
在此,適度良好的溝通解釋就扮演了很好的角色!
人對於不了解的東西,總會很容易就把它聯想到詭譎恐怖的地方,例如:鬼。
誰也不知道死掉了到底是什麼樣的體會,但是至少要讓病人有個可以前往的地方,或是極樂西方,又或者天堂,這端乎信仰,因為宗教已為眾人畫出一塊烏托邦!病人在自己的想像中預設了死後的生活,家屬也較能輕鬆的放手;當然,這都是在病人的生理症狀得到良好控制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辦到的事情。
雖然沒真正待過安寧病房,但在專科的學習和初級,進階安寧課程裡,感覺到安寧病房的醫護人員都是將每個病人當作親人般照顧,醫病關係的分界線似乎變得模糊,但卻又不會抵觸醫療精神,這是我覺得最敬佩的地方!
常常在會自己的病人去世的那一刻,尤其是較熟識的個案,就在病房哭得一把鼻淚一把眼淚,很難抽離那個情緒點。
以前在學校,總是聽說護士不應該流淚,會顯得這樣一點都不專業;其實我很排斥這個說法,初到臨床時,真的面對在我面前斷氣的病人時,聽到家屬哭泣,我整個人其實都顫抖不已!和學姐一起替他換衣服,眼淚也一直掉下來,幸好床簾是圍上的,不然不是顯得我太“菜鳥”了嗎?
曾經有過投入安寧療護的念頭,不過我的個性顯然非常不適合,所以放棄了,卻想沒過安寧的課程裡竟然會有為醫療人員設想的地方,誰說我們不能哭泣?
適度的宣泄是正常的,誰都不是無血、無淚的人,只有真正找到情緒的出口,才能繼續這個工作下去,我想這是我最需要學習的地方。
最後致上,我曾為我的末期病人寫下的詩──
“別離”
嚴肅地 等待生命結束前的奇蹟
告訴他 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那裡是否 有他一生期許的東西
或者 他已不需思考 只要前去

深沈的呼吸 寂寞 聽不見耳語
閣不上的眼流了淚 死亡已侵襲

永恆的別離 只在這轉瞬 之間
請別以悲傷 阻擋了他應去的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5會員
313內容數
寫作時間很久,網路文章不管是看見”村上槿兒”或”小槿”的作品(我以前的筆名和暱稱),都是出自我的創作!唯一寫過的同人誌是東邦系列!我喜歡一邊聽歌一邊寫作!如果你(妳)喜歡我的文章的話請幫我按愛心或留言!謝謝到訪也歡迎贊助打賞!另外也歡迎到我的個人痞客邦(海月狂想)看看其他文章創作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也許看了這本書、感受了老教授墨瑞的溫暖,你會找到自己這一生無論如何迷路,都能再繼續往前走的北極星。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當我開始要跟大家介紹我是小冬瓜的時候,代表郭憲鴻已經死亡,因為我要符合小冬瓜的人設跟期待。」冬瓜行旅的社長郭憲鴻(小冬瓜)說。 「小冬瓜」的父親「冬瓜」曾是台北知名的殯葬專家兼電視名人,他成功戒除毒癮,從艋舺大哥改頭換面,甚至出版了一本書。雖然郭憲鴻從小陪父親在殯葬現場服務,對這個行業並不排斥,
Thumbnail
今晚很幸運可以聽到小冬瓜, 社長的分享。 之前有個機會讀到小冬瓜的書, 感動不已。 從小對殯葬業充滿興趣跟好奇, 也嚮往能往這個方向走, 很可惜家人不是很支持。 在那個年代也顯少有這樣的資訊,但現在不同了! 可以很快速透過不同管道, 對殯葬業更多的瞭解。 在躺
Thumbnail
在第一集的分享文章裡面就有提到,覺得日本能夠把一些比較低調卻又很重要的職業以漫畫來呈現,讓讀者用較輕鬆的方式理解各行各業的職場生活,真的是很棒,所以看到這本漫畫第二集出版感到非常驚喜。
Thumbnail
與人進行溝通時,你有觀察過自己是「說」比較多,還是「先聽」對方說比較多呢?學習先把話語權讓給對方,並在關鍵時刻展現自己,有時反而更能提高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同時也能讓自已安心地待在你所處的地方,而自信有時就來自於一種自在的狀態,讓我與你分享。 你認為的自信是? 在人才濟濟的地方,別急著展現自己
Thumbnail
剛剛在民生社區停好車,下車之後一陣涼爽的風和落葉飄過讓我瞬間有一種不在台北的感覺。 一直以來都覺得這個社區有一種不一樣的氛圍,可能也因為自己不常來吧,所以這樣的感覺在我每次來的時候都會出現,其實滿喜歡的。也曾經很隨意的找過租屋網看看有沒有這附近的房子,但一看到那個租金和房價就直接關掉視窗告訴自己不要
Thumbnail
人生最後一段路怎麼走?在病床上用盡最後力氣與生命拉扯;還是選擇珍惜自己身邊所擁有的一切?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往往缺少了一堂重要的課程是了解何謂死亡,對於長一輩的人來說,「死亡」是個敏感且忌諱的詞,彷彿提及,就會帶來厄運,甚至迎來更壞的後果,而這樣的傳統觀念往往在我們面對重要親人離世前,無意識的加重病
在離這很遠的地方 有一片海灘 孤獨的人他就在海上 撐著船帆 2016年第一次聽到徐佳瑩唱的「莉莉安」, 後來才知道她只是翻唱,就跟當初聽到「演員」時一樣。 宋冬野的聲音無疑是沉穩的,就像海邊的大岩石, 那年有機會獨自旅行搭機前往北京訪友, 旅途中的緊張興奮與期待,至今仍懷念, 還記得在香港轉機時,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也許看了這本書、感受了老教授墨瑞的溫暖,你會找到自己這一生無論如何迷路,都能再繼續往前走的北極星。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當我開始要跟大家介紹我是小冬瓜的時候,代表郭憲鴻已經死亡,因為我要符合小冬瓜的人設跟期待。」冬瓜行旅的社長郭憲鴻(小冬瓜)說。 「小冬瓜」的父親「冬瓜」曾是台北知名的殯葬專家兼電視名人,他成功戒除毒癮,從艋舺大哥改頭換面,甚至出版了一本書。雖然郭憲鴻從小陪父親在殯葬現場服務,對這個行業並不排斥,
Thumbnail
今晚很幸運可以聽到小冬瓜, 社長的分享。 之前有個機會讀到小冬瓜的書, 感動不已。 從小對殯葬業充滿興趣跟好奇, 也嚮往能往這個方向走, 很可惜家人不是很支持。 在那個年代也顯少有這樣的資訊,但現在不同了! 可以很快速透過不同管道, 對殯葬業更多的瞭解。 在躺
Thumbnail
在第一集的分享文章裡面就有提到,覺得日本能夠把一些比較低調卻又很重要的職業以漫畫來呈現,讓讀者用較輕鬆的方式理解各行各業的職場生活,真的是很棒,所以看到這本漫畫第二集出版感到非常驚喜。
Thumbnail
與人進行溝通時,你有觀察過自己是「說」比較多,還是「先聽」對方說比較多呢?學習先把話語權讓給對方,並在關鍵時刻展現自己,有時反而更能提高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同時也能讓自已安心地待在你所處的地方,而自信有時就來自於一種自在的狀態,讓我與你分享。 你認為的自信是? 在人才濟濟的地方,別急著展現自己
Thumbnail
剛剛在民生社區停好車,下車之後一陣涼爽的風和落葉飄過讓我瞬間有一種不在台北的感覺。 一直以來都覺得這個社區有一種不一樣的氛圍,可能也因為自己不常來吧,所以這樣的感覺在我每次來的時候都會出現,其實滿喜歡的。也曾經很隨意的找過租屋網看看有沒有這附近的房子,但一看到那個租金和房價就直接關掉視窗告訴自己不要
Thumbnail
人生最後一段路怎麼走?在病床上用盡最後力氣與生命拉扯;還是選擇珍惜自己身邊所擁有的一切?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往往缺少了一堂重要的課程是了解何謂死亡,對於長一輩的人來說,「死亡」是個敏感且忌諱的詞,彷彿提及,就會帶來厄運,甚至迎來更壞的後果,而這樣的傳統觀念往往在我們面對重要親人離世前,無意識的加重病
在離這很遠的地方 有一片海灘 孤獨的人他就在海上 撐著船帆 2016年第一次聽到徐佳瑩唱的「莉莉安」, 後來才知道她只是翻唱,就跟當初聽到「演員」時一樣。 宋冬野的聲音無疑是沉穩的,就像海邊的大岩石, 那年有機會獨自旅行搭機前往北京訪友, 旅途中的緊張興奮與期待,至今仍懷念, 還記得在香港轉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