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光專欄》疫情來襲時,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疫情再次來襲,好不容易歸於平靜的生活,隨著海外的確診數上升,悄悄地在臺灣境內揚起一陣討論。原以為活在平行時空的我們,不自覺的慣性與鬆懈,也從近日的個位數確診數,到千位、再到翻倍。而震驚全台的,是首例兩歲兒童的染疫驟逝,無疑打臉臺灣一直以來的「理所當然」,而就在此時,雲林也出現了讓所有新手爸媽為之驚慌的龍鳳胎新生兒確診。在一個以農牧業為主的縣市,除了嬰幼兒,再來就是高風險族群長照與高齡長者,陸續反映在重點聚落與醫院機構,考驗地方政府的應變狀況,與一般民眾的自律能力。

raw-image

前段時間,因疫情幾波的攻勢,導致餐飲服務業接連歇業,在過年前打開地方求才令與104人力銀行,發現原本在雲林相關中餐廚師已經非常難求。歷經疫情洗禮,許多廚師索性轉職,大多認為廚師工作沒有保障,且面對高工時高壓的工作環境,很難在這個講求生活品質與工作成就感的年代,取得家庭與自我滿足的需求。實際狀況卻不盡然,因為在雲林非都市的地區,有能力或年輕的廚師,多半都會往餐廳發展;而留在鄉下的地方廚師,多為屆齡半退休狀態回鄉,或者在品行習慣上與經濟方面有難言之隱,較難容於以食安為優先、工作以SOP流程管理化為主的飯店、餐飲系統,因此,除了少數有職涯與財務規劃的廚師之外,多數會將廚房的壞習慣與財務糾紛帶到餐廳裡。無論是無名的電話來電詢問某某是否任職、抑或銀行打來預扣薪資,以上種種元素,導致雲林地方有經驗的年長廚師,成為疫情下第一批被淘汰的人,而這些師傅從年輕時就未完成學業,人生幾乎投入給餐飲,面對臨時的失業狀況,頓時驚慌失措,而廚房內就出現斷層。年輕的二廚與廚工,沒有學習的目標,疫情上班日的一天打漁七天曬網,「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老實說,對我們自己都沒有說服力了,何況是在經濟壓力下首當其衝的餐飲業年輕人,自然會認為這個行業沒有保障。打開104後台清晰可見,要從設定條件下撈出適合的人選,不是下的關鍵字不精準,而是根本裡面沒有人可以撈。

隨著斗六新工業區的開放,許多朝九晚五或是夜班加成的勞務型工作,對這些年輕人招手。上班工時與餐飲服務業一樣,但是可以機械式魚貫工作,不用特別思考與適應,就能領到可能比原本更高的薪資;且有別於餐飲週末節日禁休,有更充裕的時間及安排,能和家人情人出外遊玩,面對先前的生活無法被滿足,換個跑道,似乎迎刃而解。同樣的問題,逐步出現在雲林的各個傳統性產業,農漁牧首當其衝,餐飲、泥作、油漆等勞物型工作,也跟其他產業一樣陸續出現缺工。更可怕的是,疫情關係,許多重工業與需要密集性勞作的工廠和產業,也因為外籍移工無法申請或入境,導致大量生產線停產或撤出;這些工作是連高薪、準時下班,都不太有人願意做的工作,其中一樣,即是雲林目前面臨的最大隱憂。老年人口居多的我們,頓時出現許多長照與長者的照護人員,而疫情的接連爆發,有可能導致我們措手不及,而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raw-image

臺灣一直是東南亞國家嚮往的民主與自由的寶島,過去兩年多的疫情,也一直是全球的模範生,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在疫情肆虐全世界的同時,我們擁有比別人更多時間去做準備,也有機會參考鄰近國家如韓國、日本、香港等的疫調和疫控學習與精進。不過在現階段還看不出我們這段時間以來的準備,是否足夠因應下一波的病毒攻勢,但可以提前做好的是,在此無法控制之前,大家建立防疫共識,也同時做好心理建設,能以同理心、積極的作為,提醒自己也關注他人,為確診數設下防線,早日脫離百工待業的困境;將政府與民間的心力,慢慢從疫情轉移回來,投注在這段時間我們可能錯過的生活美好事物,從工作中找到認同感、從生活中找到新目標、從家人相處中感受溫暖、從朋友相處中感受攜手前行的動力,可以專注在自己所擅長與熱愛的事物,去享受生活對我們的意義。


返鄉青年 張光儀 / 2022.04.2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因為我們年輕》WAY小誌的沙龍
22會員
25內容數
2022/08/08
雲林長期以來沒有自己的捐血車?|募款活動 #雲林捐血站 #邀請雲林地方仕紳企業共襄盛舉
Thumbnail
2022/08/08
雲林長期以來沒有自己的捐血車?|募款活動 #雲林捐血站 #邀請雲林地方仕紳企業共襄盛舉
Thumbnail
2022/08/02
「台灣總統」電影試映會 #甘蔗共和國 #全台語國片
Thumbnail
2022/08/02
「台灣總統」電影試映會 #甘蔗共和國 #全台語國片
Thumbnail
2022/06/15
燦爛與焦慮,都是我們的世代;當責與自覺,是學生組織的世代。我們是世界的一千億分之一,但我們都是自己的唯一。
Thumbnail
2022/06/15
燦爛與焦慮,都是我們的世代;當責與自覺,是學生組織的世代。我們是世界的一千億分之一,但我們都是自己的唯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疫情再次來襲,好不容易歸於平靜的生活,隨著海外的確診數上升,悄悄地在臺灣境內揚起一陣討論,原以為活在平行時空的我們,不自覺得慣性與鬆懈,也從近日的個位數確診數,到千位、再到翻倍。 疫情來襲時,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疫情再次來襲,好不容易歸於平靜的生活,隨著海外的確診數上升,悄悄地在臺灣境內揚起一陣討論,原以為活在平行時空的我們,不自覺得慣性與鬆懈,也從近日的個位數確診數,到千位、再到翻倍。 疫情來襲時,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2021年7月27號台灣迎來降二級的微解封,雙北於8月3號才正式開放內用。 歷經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緊縮管控,迎來的微解封,在奧運精彩比賽的背景音樂中,防疫新生活,口罩不離身,隔板能隔起的是一段距離,但隔不了相聚的心。
Thumbnail
2021年7月27號台灣迎來降二級的微解封,雙北於8月3號才正式開放內用。 歷經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緊縮管控,迎來的微解封,在奧運精彩比賽的背景音樂中,防疫新生活,口罩不離身,隔板能隔起的是一段距離,但隔不了相聚的心。
Thumbnail
這樣常態性的生活只會更頻繁,與其改變,那不如試著與疫情共處吧!在疫情期間除了照顧好自己的心情,同時要將自己準備到最好的位置,蹲得越低在未來一定跳得更高,機會絕對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Thumbnail
這樣常態性的生活只會更頻繁,與其改變,那不如試著與疫情共處吧!在疫情期間除了照顧好自己的心情,同時要將自己準備到最好的位置,蹲得越低在未來一定跳得更高,機會絕對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Thumbnail
疫情要好轉了!但下一波將會是一堆年輕人確診,然後「無症狀」帶原回家給家人老人,疫情重來。今天來聊聊「台灣即將會發生什麼事」、以及我依舊會提供幾個「做得到的建議」。
Thumbnail
疫情要好轉了!但下一波將會是一堆年輕人確診,然後「無症狀」帶原回家給家人老人,疫情重來。今天來聊聊「台灣即將會發生什麼事」、以及我依舊會提供幾個「做得到的建議」。
Thumbnail
台灣過去的防疫成功不是靠運氣,只是政府與民間的輕忽卻造成這波急遽升溫的疫情。中央到地方各政府機關前面一年多的準備,疫情猛然加重凸顯出疫苗困境與社會、醫療到教育等諸多環節的不夠周延。防疫驟升至三級之後,少數自私或脫序者的行為不僅浪費社會成本,徒增的風險也讓多數自律配合的民眾被迫分擔。
Thumbnail
台灣過去的防疫成功不是靠運氣,只是政府與民間的輕忽卻造成這波急遽升溫的疫情。中央到地方各政府機關前面一年多的準備,疫情猛然加重凸顯出疫苗困境與社會、醫療到教育等諸多環節的不夠周延。防疫驟升至三級之後,少數自私或脫序者的行為不僅浪費社會成本,徒增的風險也讓多數自律配合的民眾被迫分擔。
Thumbnail
不會網路、沒有朋友,沒人幫忙,這些社會地位上的劣勢,在疫情肆虐下成了一種被檢討的破口,就像前幾日工人因工作沒辦法長期戴口罩而被檢舉,但我們都不是他們,在冷氣房裡全天候戴著口罩不困難,在冷氣房裡做瑜伽做菜可以很優雅,但「非必要不出門」的響亮口號,多少社畜聽了也只能笑笑?
Thumbnail
不會網路、沒有朋友,沒人幫忙,這些社會地位上的劣勢,在疫情肆虐下成了一種被檢討的破口,就像前幾日工人因工作沒辦法長期戴口罩而被檢舉,但我們都不是他們,在冷氣房裡全天候戴著口罩不困難,在冷氣房裡做瑜伽做菜可以很優雅,但「非必要不出門」的響亮口號,多少社畜聽了也只能笑笑?
Thumbnail
本來還好好的在火鍋店上班的我,被這波疫情打得措手不及,雖然剛好也因為有孕需要開始在家休息待產,但是突然直接不能出門的日子真的好不習慣阿~~ 看到外出上班的人們口罩戴到耳朵出現傷口甚至是流血還是必須配戴,外面沒人的地方也不能鬆懈,騎機車口渴想喝口水也會引人側目,甚至出掀了許多很荒唐的新聞,臺灣出現了各
Thumbnail
本來還好好的在火鍋店上班的我,被這波疫情打得措手不及,雖然剛好也因為有孕需要開始在家休息待產,但是突然直接不能出門的日子真的好不習慣阿~~ 看到外出上班的人們口罩戴到耳朵出現傷口甚至是流血還是必須配戴,外面沒人的地方也不能鬆懈,騎機車口渴想喝口水也會引人側目,甚至出掀了許多很荒唐的新聞,臺灣出現了各
Thumbnail
                   【看好了,全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如何在2週內解除3級警戒!】         OMG!我的公司在下午即將停業,不是因為營業額不夠,而是因為疫情拉警報了。我的媽呀~我即將要失業了,該怎麼辦才好?            看似放兩個禮拜的假,但是我身為養身會館的
Thumbnail
                   【看好了,全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如何在2週內解除3級警戒!】         OMG!我的公司在下午即將停業,不是因為營業額不夠,而是因為疫情拉警報了。我的媽呀~我即將要失業了,該怎麼辦才好?            看似放兩個禮拜的假,但是我身為養身會館的
Thumbnail
#臺灣郎的疫情日記(2) 連續幾日的三位數確診人數,沒有明顯降溫的感覺,還是著實令人提心吊膽。 Line的訊息傳來大馬友人的訊息「我們單日6000多人確診,大馬失控了⋯⋯」,我也回覆台灣似乎也正在失控中⋯⋯ 友人回覆了我,你們台灣200多人確診,怎能說失控呢? 我說我們是疫情初級生……
Thumbnail
#臺灣郎的疫情日記(2) 連續幾日的三位數確診人數,沒有明顯降溫的感覺,還是著實令人提心吊膽。 Line的訊息傳來大馬友人的訊息「我們單日6000多人確診,大馬失控了⋯⋯」,我也回覆台灣似乎也正在失控中⋯⋯ 友人回覆了我,你們台灣200多人確診,怎能說失控呢? 我說我們是疫情初級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