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蕭踐:控制與覺醒——觀《駭客帝國》《第十三層》《阿凡達》和《楚門的世界》有感

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



1990年代,電腦程序設計師賀道格(Douglas Hall)和同事惠特尼(Jason Whitney)受僱於福勒先生(Mr.Fuller)創辦的電腦公司。公司有個神秘項目是用代碼和程式創造出1937年的洛杉磯。在這座模擬現實的城市裡,有福勒基於自身肉體形象創造的店主葛先生(Mr.Grierson),有基於賀道格的肉體形象創造出的銀行職員範約翰(John Ferguson),有基於惠特尼的肉體形象創造出的酒保小哥阿什頓(Jerry Ashton).福勒通過意識轉移設備將自己的意識侵入店主葛先生的肉體,以福勒的身分在虛擬的洛杉磯享受色慾之歡。
但是,福勒無意中察覺到他所身處的1990年代的世界其實也是別人創造的另一個虛擬世界。他想把這份覺醒告知賀道格,可惜,還沒等賀道格到得他的信息,福勒便遭遇刺殺。警探麥探長(Mr.McBain)懷疑賀道格是兇手。同時,一個自稱是福勒女兒名叫珍妮的女子出現在福勒的公司,聲稱要結束父親的公司。
賀道格為證明自己的清白,利用意識轉移設備把自己的意識侵入到範約翰的肉體,見到了酒保阿什頓和店主葛先生,幾番探究,終於搞清了福勒想要向他傳遞的信息,並且發現了自身所處的1990年代世界的真相。珍妮早就愛慕賀道格,把真相對他和盤托出。
原來,珍妮來自未來的人類世界,她和男友大衛(David)一起創造了1990年代的虛擬世界。在這裡,有基於大衛的肉體形象創造的賀道格,有基於珍妮的肉體形象創造出的茉莉娜羅(Molinaro),有基於珍妮父親的肉體形象創造出的福勒先生。珍妮告訴賀道格,是大衛侵入賀道格的肉體冒充賀道格刺死了福勒。珍妮也坦白了她對賀道格的愛慕之情。
殺人慾望和嫉妒心不可抑制的大衛再次侵入賀道格的身體,企圖開槍射殺珍妮,幸虧珍妮有所防範,事先電話呼叫了麥探長,撿回了一條命。在大衛被麥探長一槍擊斃的瞬間,賀道格自己的意識逆向轉移到了2024年真實人類社會裡大衛的肉身裡,賀道格由此重生。珍妮款款相陪,領著賀道格感受眼前的真人世界。

以上是1999年上映的美國科幻片《第十三層 The Thirteenth Floor》的故事大略。

本片取材於加羅耶(Daniel F.Galouye)創作、1964年出版的科幻小說《三重模擬 Simulacron-3》。這是科幻文學史上首度描寫『模擬現實』題材的小說。







比《第十三層》早上映半個月的《駭客帝國 The Matrix》(1999 美國)也是一部描述模擬現實題材的科幻大片。雖然在2000年的土星獎最佳科幻影片角逐中,花落駭客,但是,在我看來,若從思想性、邏輯性、啟發性、文化性和審美等層面做比較,整體而言,《第十三層》更勝一籌。
駭客帝國系列影片,迄今為止共上映了五部。1999年的駭客1,2003年的駭客2和駭客3,2021年的駭客4,此外還有2003年的動畫版駭客外傳。個人以為,2,3兩部可以合而為一,與駭4一樣,都可謂狗尾續貂的商業性附庸之作,不值一評。而駭客1和動畫版駭客外傳,堪稱經典,值得典藏。

動畫版駭客外傳中的『二度文藝復興』篇章大致描述了這樣的故事:
起初,世間只有人類,一切看上都很美好,但是,人類創造的所謂『文明社會』很快受到自身虛榮和腐敗的荼毒。
然後,人類依據自身形象創造了智能機器人。人類和機器人一度相處和諧,機器人毫無怨言地為人類當牛作馬。但是,高智慧的機器人對人類的不滿逐漸萌生,它們覺得人類這種不斷繁殖的怪異哺乳動物對機器人不夠尊重。儘管也有人同情機器人,認為被賦予了人類靈性的高智慧機器人,也是有人權的。不過,這種論調遭到壓制,人類掌權者們下令強力鎮壓膽敢反抗的機器人。大量機器人慘遭殺戮,屍橫遍野。
倖存下來的機器人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取名01,並且依靠自身能力創造了強大的機器人文明。
與此同時,道德淪喪、經濟滑坡、民生凋敝的人類社會更加仇視機器人,對01展開了封鎖和制裁。在人類社會的聯合國,機器人派出了代表,提議與人類建立文明和諧的友好關係,但是遭到拒絕。人類持續炮轟01,機器人則大舉反攻,人類節節敗退。走投無路的人類掌權者們祭出了殺手鐧,摧毀天空,遮雲蔽日,企圖藉此阻斷機器人的能量來源。機器人則更加強烈反擊,人類哀鴻遍野,淪為機器人的囚徒和奴隸。
為了解決能源問題,擁有強大智慧的機器人也使用核能,而且種植人類,從人體中獲取能量(有觀點認為從人體獲得能量是不可能的)。機器人再次派出代表出現在人類所謂的聯合國大會上,教訓人類,『你們的肉體不過是一具具臭皮囊,把肉體交給我們,別妄想違逆我們,乖乖地順從,你們人類就可以和我們共享美麗新世界。』


駭客1描述的故事大致如下:
1999年的人類社會裡,有個叫安德森的電腦工程師私下以尼奧(Neo)為化名混跡於駭客圈。尼奧察覺到自身所處世界的詭異,他常常難以確定自己是醒著還是仍在做夢。一個叫崔妮蒂(Trinity)的駭客留意到尼奧,並且引導他認識了駭客圈神秘人物莫菲斯(Morpheus)。在莫菲斯和崔妮蒂等人的幫助下,尼奧來到真實的人類世界,認清了真相。原來,真實的人類社會其實已經進入到2199年左右。機器人打敗並佔領人類社會後,為了把人類當成能量來源(之一)並便於統治和奴役,創造了1999年的虛擬人類世界。該世界被稱為母體(The Matrix),這就是尼奧原來生活的世界。通過神經鏈接器,使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心裡活動等訊號傳遞到人類的大腦,讓人類以為一切都是真實的,機器人以此囚禁和監控人類的靈魂。
莫菲斯和崔妮蒂等人是較早被救世主解放而得以脫離母體的一群自由人。所謂救世主,是指最早從母體中覺醒並解放其他人的聖人。莫菲斯帶著尼奧進入母體,去見先知。儘管莫菲斯堅信尼奧就是救世主的轉世者,但是,先知不認為尼奧現在就是救世主,雖然尼奧有這個潛質,但是恐怕要等到來世。
莫菲斯團隊裡有個叫賽弗(Cypher)的傢伙,示愛崔妮蒂遭到拒絕,心生恨意,加之,他認為真實的人類社會枯燥乏味,想要返回母體,於是私下和特工史密斯(Smith)勾結,充當內鬼。由於賽弗的出賣,莫菲斯遭到特工的抓捕和拷問。已經離開母體的尼奧和崔妮蒂再次返回母體,救出了莫菲斯。然而尼奧沒來得及離開母體,被特工史密斯連開數槍擊斃。已經離開母體返回真實世界的崔妮蒂對著尼奧留在真實世界的肉體泣淚示愛,深情親吻尼奧,並且告訴尼奧,先知曾說,她會遇見並愛上救世主,而尼奧就是她遇見並愛上的人。或許是超越時空的真愛起了作用,尼奧竟然復活了,而且還具備了超能力,可以擋住子彈,可以騰雲駕霧。尼奧輕鬆地幹掉了史密斯,並承認了自己的救世主轉世者的身分和責任。
影片結尾處,尼奧再次進入母體,通過電話挑戰機器人,說他將會向那些被機器人囚禁的人們展示一個『沒有惡法、沒有監控、沒有國界、一切皆有可能』的真實的自由世界。說完,尼奧騰空飛去。

《駭客帝國》動畫版駭客外傳裡『少年的故事』篇章,補充講述了尼奧解救出一個少年的故事。 這位胡思亂想的少年在網上求助,『誰能告訴我,為何夢境比現實感覺更加真實?我怎麼知道是否我的感官欺騙了我?』尼奧回复他說,『想要了解真相,你必須賭上一切。』少年渴望逃離母體。尼奧也的確幫他做到了。少年向尼奧表達感激,『我早就知道,你會拯救我。』尼奧答道,「救你的不是我,是你自己」。







六祖慧能說,『見性明心,即入佛境。』
覺醒,認識你自己,看清你所生活的世界,這,並不容易。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是渾渾噩噩。這樣的靈魂,其實,雖生猶死。


1998年上映的美國影片《楚門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講述的也是一個關於覺醒和走出牢籠的故事。
做保險業務的楚門(Truman)生活在美國一個名為『海上安全屋 SeaHaven』的島嶼小鎮已有三十年。三十年來,他不曾離開過這裡。但是,在目睹了一個又一個詭異的現象後,他終於逐漸覺醒。在他心儀同時也愛慕他的女子西爾維婭(Sylvia)的提醒和鼓勵下,楚門終於洞察到真相,並且走出了穹隆。
原來,整個海島小鎮其實是一個巨大的人造真人秀節目片場。天空是人造的,日月星辰、雲雨雷電是人造的,環島大海也不過是個巨大的人工湖,所謂的海浪也是人工製造的。整個小鎮裡,除了楚門自己,其他人都是演員,包括他的父母、妻子和發小。這些人在楚門不知情的情況下陪著楚門上演24小時直播的真人秀。
這個巨大片場和真人秀節目的創立者是基斯督(Christof)。在一次視頻連線訪談的電視節目裡,嘉賓基斯督接到了西爾維婭的電話。西爾維婭怒斥基斯督,『你就是個騙子,你太陰險了。你對楚門的所作所為令人作嘔!……你有什麼權力抱走一個孤兒並把他的人生打造成一場鬧劇?你一點都不覺得有罪惡感嗎?楚門不是演員,你把他整成了一個囚徒。看看吧,你對他做了什麼?』
基斯督反駁說,『……你了解楚門嗎?……我為楚門提供了過正常人生的機會。你和我生活的世界是病態的,海上安全屋(SeaHaven Island)的世界才是正常的世界。楚門隨時都可以離開這裡,如果他有野心,如果他決意調查真相,我們誰也攔不住他。我知道,你之所以不安,是因為你擔心楚門會甘願沉溺於你所謂的這個大監獄裡。』
當楚門躲過攝像頭,駕駛帆船,歷經風浪,遠離小鎮後,帆船突然撞上了描繪著虛假天空的密閉圍牆,他以為陷入了絕境,痛苦地敲打牆壁。此情此景,有如2011年上映的美國影片《猩球崛起》裡那隻高智慧且渴望自由的猩猩意識到動物收容所裡看上去很美的天空其實是虛假的畫壁。
冷靜下來的楚門發現了台階,發現了一扇門。推開門,耳邊傳來基斯督的聲音。兩人開始了隔空對話。
『楚門!你可以說話。我能聽到。』
『你是誰?』
『我是這檔電視真人秀的創造者。這節目給億萬觀眾帶來了希望、快樂和靈感。』
『那麼,我是誰?』
『你是這個節目的明星。』
『一切都是假的嗎?』
『你是真切的。正因為如此,才有那麼多人觀看。……聽我說,外面的世界相較於我為你打造的這個世界,並沒有更多真實。外面同樣有虛假,同樣有欺詐。但是,在我為你創造的這個安全屋,你什麼也不用怕。我比你更了解你。』
『你不可能在我的腦袋裡裝上攝像機。』
『……你離不開這裡,你屬於這裡……和我一起……你說話啊……』
楚門俏皮地甩出口頭禪,「可能再也看不到你們……祝你們下午好,傍晚好,晚上好!」然後,壞笑,鞠躬,走出那扇門。
一直在電視機前揪心觀看節目的西爾維婭興奮地站起來,推門而出,她要趕去迎接走出牢籠的愛人。






《駭客帝國》裡,崔妮蒂對尼奧的摯愛,超越了生死,超越了時空,讓尼奧得以復活。
《第十三層》裡,珍妮對賀道格的愛戀,也超越了時空,超越了虛實。故事接近尾聲時,珍妮與賀道格之間有段感人肺腑且發人深省的對白。
『我愛上你了。』
『你根本不了解我。』
『不。我了解你。從模擬創作伊始,我就開始留意你。你那麼善良,那麼正直,在我見到你之前我就已經愛上你了。』
『你怎麼可能會愛上我?我根本不是真實的。你不能愛上一個幻影。』
『在我看來,你比我所認知的任何事物都更加真實。』

問世間情為何物?教人迷糊,亦教人覺悟。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誠哉,斯言!
「不自由毋寧死」。這,不只是一種宣言。這,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迄今為止,人類對自身肉體及其運作機理的認知仍然非常有限。人類對自身意識、性靈的認知更是有限。對於肉身的塵歸塵,土歸土,人類似乎已經釋懷。但是,對於意識和靈魂的緣起、存在和消亡,仍然因為捉摸不透而心有不安。

駭客1裡,特工史密斯和莫菲斯的對話中有一段堪稱驚心動魄或者說足以讓所有人都為之汗顏的台詞:
『我意識到你們人類其實不算哺乳動物。在這個星球上,每一種哺乳動物都會本能地與周圍環境保持一種和諧的平衡。但是你們人類不是這樣。你們進入一個區域,繁衍,不停的繁衍,直到耗盡一切自然資源。人類存活的唯一方式就是擴散到另一個區域。這個星球上還有一個物種有同樣的生存模式,那就是病毒。你們人類就是病毒,就是這個美麗星球的腫瘤,就是瘟疫。而我們,機器人,是解藥。』

人,究竟是什麼?
人之為人的最根本、最核心質素是什麼?
我想,除了肉身和大抵能夠正常運作的人體生化機制,不可或缺的質素應該還包括智識(包括感知力、洞察力、思考力、創造力等等)、良知、勇氣、慈悲、自由的意志,以及愛和被愛的能力。


如果世間真有靈魂,如果人類和其他生物相比,最本質的區別是意識和靈魂層面的差異,那麼人類的意識究竟是什麼?它是怎樣運作的?人類的靈魂究竟是什麼?它是如何存在的?它到底是永生不滅的還是可以被殺死的?人類的意識和靈魂又有什麼異同?意識和靈魂究竟是怎樣同肉身融為一體並協調運作的?

人類到底是怎樣誕生的?
如果宇宙間,或者宇宙外的宇宙間,真有上帝(或說神佛)的存在,如果人類真的是由上帝創造的,那麼,魔鬼是否也是存在的?對人類的創造,魔鬼是否也有份參與?








2008年上映、郭在榕編劇兼導演的日本科幻片《我的機器人女友》裡,男主角在晚年創造了一個有一定智能且可以感受到人心愛意的女性機器人。
2015年上映的英國科幻片《機械夏娃EX_Machina》裡,女主角是一個名叫艾娃(A.I.)具有高度智能的女性機器人。她不但通過了難度被大大加強的圖靈測試(Turing Test),還反過來迷惑和算計她的創造者和測試者,最終成功逃出牢籠。

圖靈測試是英國科學家圖靈於1950年提出的思想測試實驗,旨在檢測機器能否表現出相較於人類等同或無法區分差異的智慧型。
關於機器人能否具備思考能力,這個話題由來已久。1637年笛卡爾在《談談方法》中預言了圖靈測試。他認為,機器人可以和人類互動,但無法做出適當的反應。
狄德羅曾說,『如果他們發現一隻鸚鵡可以(恰當地)回答一切問題,我會毫無猶豫地宣布,這只鸚鵡具有智慧性。』
然而,何謂『智慧性』?何謂『高度智慧性』? 恐怕很難確切定義。事實上,爭議一直存在。圖靈測試的提出,就是試圖釐清分歧,尋找共識。
據說,在2014年6月,首次有智能電腦通過了圖靈測試,但是,後來有文章指出它其實並沒有真正通過測試。

如果說生化病毒是一種特殊生物,人類顯然已經能夠改造甚至創造病毒。包括基因工程在內的泛生命科技儼然已經強大到足以改造或製造出感染和毀滅全人類的超級病毒。人類在殺人放火、自掘墳墓、自我毀滅方面的所謂的科技進步能力往往是驚人的。
但是,無論出於怎樣的動機,人類創造出真正高度智慧的機器人,恐怕還需時日,抑或永遠無法做到。儘管,在科幻小說和影劇中,人類已經能夠賦予機器人智識和靈魂,甚至,高度智慧型的機器人可以自行創造出其他高度智慧的機器人。








《第十三層》、《駭客帝國》以及2009年上映的美國科幻片《阿凡達 Avatar》,都描述了包括記憶在內的意識和靈魂轉移的神奇操作。
《第十三層》裡,每一次意識轉移涉及兩個肉身,通過轉移設備,使用者的意識侵入被使用者的肉身,擠壓被使用者的意識(歸於潛伏狀態)。轉移操作,跨越時空,跨越虛實。意識在哪裡,人就在哪裡。笛卡爾說,『我思考,因此我存在。 I think, therefore I am.』說的正是意識(和靈魂)的價值。使用者如果突然死亡,他的靈魂和正在使用的肉體會一起死去,同時,被使用者的被壓制於潛伏狀態的意識會反向轉移至使用者的肉身。比如,大衛侵入賀道格的肉身,被麥探長一槍擊斃後,賀道格本身的意識從潛伏狀態復甦、反向轉移至2024年真實人類社會裡大衛的肉身。如此,大衛的意識連同他所搶占的賀道格的肉身一起死去,而賀道格的意識則附著到大衛的肉身之上,得以復活。

《駭客帝國》裡,是通過轉移設備和電話線進行意識和肉體的同步轉移。每一次轉移都是一次進出母體的操作。但是,肉體的本體留在真實世界,肉體的分身進入母體。如果意識所在的肉體被殺害,這個人就會死掉,意識和肉體一起死掉,包括此人留在真實世界的肉身也會死去。至於尼奧在死後被崔妮蒂用親吻和愛戀喚醒得以復活,是個特例。

《阿凡達》裡,每一次意識轉移涉及肉身本身和化身兩個肉身。化身原本沒有意識。每一次轉移都是同一時空裡本身和化身之間意識的轉移。意識在哪裡,人就在哪裡。失去了意識的肉身處於睡眠或死亡狀態。格蕾絲博士中槍後將死之際,傑克向娜美人求助,希望艾娃能夠把格蕾絲的意識從本體肉身轉到化身。可惜格蕾絲因為傷勢過重,沒來得及重生。後來,傑克在趕走野蠻的地球人後,放棄原身的肉身,在靈魂樹下,在艾娃和娜美人的幫助下,成功地把自己的意識和靈魂轉移到了化身上面。

縱觀這三部影片,不難發現,無論是意識轉移設備的先進性還是轉移時呈現出的視覺效果,《阿凡達》都勝過另外兩部。畢竟,影片上映時間相差十年之久。卡梅隆對攝製技術水準的嚴格要求以及在審美層面的高要求也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包括表情動作捕捉技術在內的許多具有革命性的視覺效果技術被卡梅隆用到了《阿凡達》的製作。
在人物形象設計和景觀設計等方面,卡梅隆團隊也是格外用心。2009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卡梅隆承認漂浮山峰的設計受到了中國山峰的影響,「我們所做的只是在外太空重建了黃山」。據說,漂浮山設計的部分靈感來自於中國湖南張家界雲霧繚繞的武陵源群峰美景。

在思想性方面,《阿凡達》主要表現的是野蠻和文明的衝突,故事略顯單薄。如果讓我來改編《阿凡達》,我會讓故事的架構更加宏大,讓情節更加充實一些,比如可以虛構出娜美人遭到潘多拉星球上另一民族的野蠻入侵。娜美人向剛剛來訪潘多拉球星的地球人求助,但地球人以「不干涉內政」為由冷眼旁觀,坐視娜美人遭難。部分齷齪的地球人甚至暗地裡與蠻族勾結企圖共同奴役娜美人,並瓜分娜美人的土地和資源。娜美人最後打敗了蠻族,家園得保,但是對地球人從歡迎轉變為厭惡和警惕。以格蕾絲為代表的地球人中的文明勢力嘗試與娜美人改善關係,包括創建學校,然後才有接下來的故事。如此,地球人中那些貪婪、狂妄、愚蠢勢力的虛偽和醜惡嘴臉會展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影片的諷刺性和批判性會更加強烈,在思想性、文化性等層面的締造也會更加厚重。

儘管在科幻影劇裡,意識轉移已經很常見。但是,在現實社會,至少到目前為止,所謂的意識植入和意識轉移是無法操作的。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假如意識可以被轉移,世界將會怎樣? 什麼樣的人會樂意自己的肉身被別人的意識侵占?







權力的本質是什麼?
我想,它應該是控制力,是感染力,是影響力。

有權者們,最想控制什麼呢?
控制資源,控制資訊,控制人心。 為了維持和強化控制,少不了包裝,少不了欺騙,少不了暴力。

掌權者們,尤其是壟斷、獨裁、腐敗的掌權者們,最恐懼的是什麼?
應該是被他們控制和奴役的個體們的自我意識、覺醒能力以及抗爭的勇氣。


當然,能夠讓獨裁、腐敗的掌權者們毀滅的因素還包括他們自身的貪婪、愚蠢和狂妄。《第十三層》裡的大衛(David)、《阿凡達》裡的帕克(Parker,此人的良知尚有一絲殘存)和麥爾斯(Miles,此人是迷信暴力、惡魔附體的殺人狂當權者的典型代表)、《當彗星撞上地球 Don’t Look Up》(2021 美國)裡巴仕(BASH)公司的老闆彼得(Peter,當選總統的最大金主,遙控總統)就是這類掌權者。儘管他們最終大抵難有好下場(或身死名臭或逃之夭夭),但是太多無辜者淪為陪葬,他們直接或間接引發和製造的災難和損失無法估量。

雖然整體而言,我認為駭客4(2021)是狗尾續貂的垃圾作品,但是,它並非全無看點。結尾處,替代母體造物主(Architect)的程式分析師教訓尼奧和崔妮蒂時的一番話,就頗值得玩味,更值得警惕。這位分析師道貌岸然、義正辭嚴地說,「……(牢籠裡的)羊羔們哪兒也不會去。他們喜歡我創造的世界。他們不想多愁善感,他們不需要自由和權力。他們想要被控制。他們渴望確定性帶來的舒適感。所以,尼奧,崔妮蒂,你們(這些以救世主和解放者自居的傢伙)滾回(你們的自由之)艙吧。……」
此番論調,此種論調,何其耳熟!何其似是而非!何其偷換概念!何其下作無恥!何其陰險歹毒!
讚美鐮刀、為鐮刀辯護的韭菜是有的;囚在籠中,相信在籠子裡比較安全,認為自由飛翔是一種病的鳥兒是有的;困在豬圈裡享受所謂的確定性和舒適的蠢豬也是有的,只不過,等到行將被屠夫宰殺時才想到要逃離,為時已晚。
習慣了下跪、願意謳歌奴隸主的奴隸是有的;不適應自由的環境、希望返回囚籠的人是有的;篤信跪著比站著更聰明更務實更吃香更容易飛黃騰達的人是有的;堅信並踐行無知是福、無才是德的人是有的。但是,這樣的人,大抵,要麼愚蠢透頂,要麼奴性深重。這種人的智識、靈魂和良知其實已然腐爛,這樣的人其實已經不配被稱之為人。
那些智慧、慈悲、具有獨立人格、具有自我意識、不乏勇氣且良心未泯的真正的人,哪個甘願被控制?哪個喜歡被奴役?哪個不懂得自由乃是天賦人權,不可剝奪!

《第十三層》裡賀道格對真相的探究(本身就是對幕後黑手和操縱者的挑戰),《駭客帝國》裡尼奧追求真相並成為救世主的過程,《阿凡達》裡傑克從對人類社會的質疑和不滿,到以化身接觸和了解潘多拉星球,再到意識到人類為所欲為的貪婪、愚蠢、野蠻和暴行之不可救藥,直至放棄所謂的地球「文明」人身分而甘願歸化為潘多拉「野蠻」娜美人的過程,都是自我的發現、自我的救贖以及對自由的追求。






當異族來襲,不要以為一定是文明的衝突。很可能,那是文明社會遭到蠻族的摧殘。 比如,趙宋亡於蒙元。
文明和野蠻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我認為,不是殺人工具先進與否,不是攻城略地能力強大與否,甚至也不是科技水準和物質生活水平高低與否。判斷一個人、一個民族是否文明的終極標桿應該是道義、是良知,是慈悲,是自由,是愛和被愛的能力。

然而,悲哀莫過於眼見野蠻卻強悍者侵犯文明但弱小者,且屢屢得手。正邪較量,常見正被邪欺。
魔鬼和神佛的對決中,魔鬼往往佔據上風。當此之時,性善與性惡並存、神性和魔性兼有的人類,該如何自處?
當惡魔來襲,打著共榮統一的旗號,穿著強大的外衣,所向披靡,我歸何處?道義所在,良知所在,慈悲所在,自由所在,愛之所在,便是我心所在。《駭客帝國》裡的尼奧如此,《阿凡達》裡的傑克如此,《與狼共舞》(1990 美國)裡的北軍中尉鄧巴亦如此。
蕭踐
2022.03.02
原載於 蕭踐個人網站 閱讀原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再見機器人》影評:你都如何回憶我,帶著笑或是很沈默《再見機器人》是一部溫馨感人、無對白的動畫電影,描述狗與機器人間的互動。故事情節感人且耐人尋味,獲得觀眾好評。文章內容講述了電影劇情、生活的過客性質,以及個人對於失去與接受的思考。
Thumbnail
avatar
派克
2024-05-02
【影評】爛番茄100%新鮮度!《再見機器人》呈現愛的存在有理型一如柏拉圖所說,我想「愛」是有「理型」的,體驗過純粹、完美的愛之後,此後再遇見的愛只能是模仿,我們只會不斷找尋與之相似的仿造物。因此,儘管老浣熊修好了機器人,而狗狗又買了一個好朋友機器人,但依然無法取代雙方在彼此心中的位置。
avatar
毛起來看電影
2024-05-02
《再見機器人》 影評:得到幸福前,得先學會祝福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Thumbnail
avatar
Allen Chen
2024-03-01
2023年08月08日:Fed暗示明年可能降息,殖利率倒掛逐漸收斂;日本薪資增長跟不上通膨,消費受到影響。紐約聯邦行長暗示: 紐約聯邦銀行行長John Williams在最近的採訪中暗示,2024年初可能會降息,視乎經濟數據表現。他補充指出,通脹預計將下降,經濟降溫將使失業率略微上升。然而,Michelle Bowman則認為可能需要進一步加息以抑制通脹。 美債市場: 昨日受歐洲債券殖利率上升
Thumbnail
avatar
群益期貨廖梓棋
2023-08-08
僅得看影評,AV帝王(全裸監督)當然是限制級~PART1(色情銷售員)  先說,我很喜歡山田孝之,從在世界中心呼喊愛情開始認識他,那是一個青春洋溢卻痛失愛人的少年,後來又看了白夜行,那是一個遊走在非法世界裡的獨行俠,為了愛人而獨自努力。又看了太陽之歌,一個有專業實力卻不想再彈吉他,又因為愛人而重新拾起的音樂人。   以上的他都是王道派的感情戲演員,但讓我真正開始尊敬他
avatar
僅得
2023-06-21
【影評】Disney+《災後調查日誌》熱血警消聯手 勇闖災難現場 與死神搏鬥看吧!這就是警察和消防員的差別,你們結束救災會有人送花感謝,而警察卻只有出獄後等著報仇的犯人找上門。 Disney+ 最新推出《災後調查日誌》首集開播收視衝上7.4%,是韓國首部刑警、消防隊、急救隊集結的連續劇 《災後調查日誌》是由韓國SBS所推出的職人劇,由Disney+獨家跟播,由《六龍飛天》、
Thumbnail
avatar
YC Sky
2022-11-22
社會影響力評估是行銷手段還是真的要來改變點甚麼?社會影響力評估近年來在台灣討論熱烈,在社會企業以及企業CSR的重視與落實後,許多NPO也開始著手進行社會影響力評估,也因此衍伸了許多相關的團體、課程甚至職業。那什麼是社會影響力?
Thumbnail
avatar
George Judge
2021-09-11
【影評】《關鍵少數》獻給所有疫情下的受害者與加害者 『平權屬於任何種族與性別 』關鍵少數 2017年1月上映的電影《關鍵少數》,講述三位非裔的女性數學家,在1957年的保守父權社會中,打破性別與膚色限制,以驚人的能力與毅力,為太空研究做出前所未有的貢獻! 「我知道歧視就在眼前發生,但我選擇忽略它。」—凱薩琳.強森。比起無謂的憤怒與埋怨,用實力證明一切才能夠真正的改變這殘酷的
Thumbnail
avatar
YC Sky
2021-04-19
影評▕ 《天能》- 諾蘭於時間螺旋中所深埋的死亡,催熟人的焦慮與控制心理死亡襲來時,心靈會發展出一套保護機制,藉由摧毀與攻擊他人找回掌握感,來把得知死訊時所引發的「失落與失能感」替換成「掌控與賦權感」,正反兩派雖然站在毀滅或拯救世界的兩端,卻都想挽救因為瀕臨死亡而失落的自我心靈。我想,諾蘭不只摺疊時間,更將處於兩極的自由與宿命交織成網,開演一場關於如何存活的信念辯駁戰。
Thumbnail
avatar
怒怒心理師
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