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們常吵架該怎麼辦?爸媽必看!處理孩子手足衝突小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啊~媽咪!哥哥咬我!」
👦「是弟弟先打我的!!」
在某一天,家裡某個角落伴隨著尖叫聲,兩兄弟不知為何又吵起來了……
想必各位爸比媽咪看到這情況,白眼不曉得已經翻了幾圈了XDD

當家中有兩個或更多孩子,小孩總是什麼都能吵,什麼都能爭
大的吵、小的哭、告不完的狀、吵不完的架…...崩潰情境不斷重播~
🤷‍♀️讓爸比媽咪心中吶喊著:要你們相親相愛有這麼難嗎?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習情緒的地方,手足之間有衝突是很正常,
是幼兒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應該從中引導孩子在處理時該怎麼做。

作伴小編今天要來與大家說說「處理孩子手足衝突小方法」💥
爸比媽咪們可以跟著做做看,一起優雅的化解這場戰爭吧🙌



父母NG行為,讓手足衝突更嚴重!

一樣先來檢視一下我們父母,你在生活中是否以下列方式來處理呢?

raw-image

□總是比較偏坦會哭鬧的孩子。
□常用激將法來比較手足的表現。
□孩子吵架時,總是說大的要讓小的。
□給予年紀較大的孩子管教弟妹的權力。
□當孩子吵架時,常放著不管,交給孩子自行解決。
□孩子搶奪東西時,不管理由,強迫孩子一定要分享。
□當孩子發生衝突時,常常採用連坐法,所有孩子都要被處罰。

如果您出現以上敘述,我們應該要更留意一下自己的行為
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可以來解決哦~


💑爸媽這樣做

▶大人先冷靜

❓每當孩子吵鬧時,你常用吼叫方式來治服孩子嗎?

raw-image

以暴制暴是一個很不好的示範,就像在火上加油,
這樣的行為也等同告訴孩子,在面對高壓時可以用吼叫來解決。


所以大人們盡量等情緒平穩再做處理,提供孩子們一個包容的環境,
如果你能溫和回應,孩子們也會慢慢知道該如何冷靜,學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保持公平並解決

❓當孩子發生衝突時,你常說:「大的要讓小的」嗎?

raw-image

只因為排行來決定事情對錯,對孩子而言,一定會感到心理不平衡,
長期下來還可能造成,年長孩子性格變反叛,年紀小孩子變得更任性。

所以在孩子爭吵當下,處理盡可能公平公正,
不要偏袒某一方,單純回到行為本身。

也因為每個孩子基準點都不同,在協調過程中,
了解各自想法,並依照性格和認知能力有所改變,
再把焦點從「公平」轉移到「如何解決」。




▶理解孩子感受

❓你是否常常介入孩子的爭吵急著判決誰對誰錯呢?

raw-image

爸爸媽媽們應該用「陪伴解決」來取代「介入處理」,
先讓孩子先冷靜下來,並認真傾聽他們的情緒和委屈👂

若有一方年紀幼小,表達能力較弱,大人可協助表達,
引導孩子們去理解對方的感受,不管是否認同,都要尊重彼此

並透過來回核對,達成兩方都能配合結果,
過程始終貼近孩子,彼此都得到理解和支持💓



👧👦孩子這樣做

▶學習表達需求

raw-image

孩子的表達能力可能有限,無法完整說出自己的感受,
爭吵時常用哭鬧、打人方式來表示不滿。

爸媽們可在日常帶著孩子練習表達情緒,並學習用正確的回應💬
來描述自己心中的情緒和感受。

像是:「我不喜歡……」「我覺得…..」「請你停止……」這類照樣造句,
🙅‍♂️(我不喜歡你拿走我的玩具,我覺得很不開心,請你停止。)
反覆練習下,孩子也會了解在爭吵的當下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解決。



▶培養同理心

raw-image

因為每位孩子的需求都不同,所以爸媽們平時可多多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讓他們理解父母為每個孩子做的不同決定是因為需求不同,
而這些觀念也需要長時間、花心力和孩子做溝通。

可以把「大的要讓小的」改成「大的要保護小的,小的要尊重大的」
哥哥有責任去學習領導和保護弟弟;而弟弟要學習聽從和尊重,
而無論是哪一方都該保持尊重💓



▶製造合作情境

raw-image

父母們可以製造一些情境,讓孩子們體驗有伴的好處,
孩子們組成一個小團隊,不管是玩遊戲還是體能比賽都可以,
建立彼此之間的凝聚力,透過長期的互相合作,培養出默契和互相幫助🙌讓孩子們知道團結,是充滿愛和成就感的💪💕



最後,作伴想說

手足是人生中最特別的夥伴,孩子在相處過程中難免會有摩擦,
這時父母扮演的角色就顯得重要,千萬不要讓孩子產生偏心的感覺~
作伴整理出的幾個方式都非常好哦,爸比媽咪可以參考一下👀

利用機會學習如何解決糾紛,也試著學習面對、同理他人,
而小寶貝們在經驗和引導之下,之後在學校面對同儕衝突時,
自然有多一些把握和解決能力哦😉




🔗作伴官網
🔗作伴Facebook
🔗作伴Instagram
🔗作伴Youtub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作伴 ZuoBann的沙龍
17會員
82內容數
2025/03/17
水晶貼紙(水晶標)是什麼?幼兒園姓名貼該選水晶貼嗎? 當孩子即將進入幼兒園時,許多媽媽們開始準備各種物品,其中「姓名貼紙」更是不可或缺的必備品。不過,市面上貼紙種類繁多,水晶貼紙(水晶標)近年來也成為熱門選擇之一。但這種貼紙真的適合用在幼兒園的物品上嗎?今天就來為大家解析水晶貼的特性,並探討是否適
Thumbnail
2025/03/17
水晶貼紙(水晶標)是什麼?幼兒園姓名貼該選水晶貼嗎? 當孩子即將進入幼兒園時,許多媽媽們開始準備各種物品,其中「姓名貼紙」更是不可或缺的必備品。不過,市面上貼紙種類繁多,水晶貼紙(水晶標)近年來也成為熱門選擇之一。但這種貼紙真的適合用在幼兒園的物品上嗎?今天就來為大家解析水晶貼的特性,並探討是否適
Thumbnail
2023/12/29
相信當寶寶出生後,爸媽的相機空間永遠是塞滿狀態吧~ 想要記錄親子間的美好回憶,不少人也會選擇專業攝影室,拍下具有獨特意義的全家福照。 大家總是問,怎麼穿最好?拍攝前要注意什麼呢?今天作伴小編來回答!為全家福做了一些拍攝小整理,祝你們拍出美美的照片,拿到成品嘴角都上揚!
Thumbnail
2023/12/29
相信當寶寶出生後,爸媽的相機空間永遠是塞滿狀態吧~ 想要記錄親子間的美好回憶,不少人也會選擇專業攝影室,拍下具有獨特意義的全家福照。 大家總是問,怎麼穿最好?拍攝前要注意什麼呢?今天作伴小編來回答!為全家福做了一些拍攝小整理,祝你們拍出美美的照片,拿到成品嘴角都上揚!
Thumbnail
2023/12/29
1歲以前的嬰兒吃什麼呢?小寶寶大約4到6個月大時,就可以逐步添加副食品,好讓他們慢慢接受食物的味道,約一歲之後離乳銜接固體食物。但新手爸媽一開始會比較疑惑:   為什麼一給寶寶吃副食品就吐掉? 單獨做副食品好花時間,有別的方法代替嗎?
Thumbnail
2023/12/29
1歲以前的嬰兒吃什麼呢?小寶寶大約4到6個月大時,就可以逐步添加副食品,好讓他們慢慢接受食物的味道,約一歲之後離乳銜接固體食物。但新手爸媽一開始會比較疑惑:   為什麼一給寶寶吃副食品就吐掉? 單獨做副食品好花時間,有別的方法代替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手足是否相處和諧,除了之前分享過的天生兩人投不投緣(家長籤運、手足們的籤運),以及一些可以藉由家長的教養方式來協助,有機會讓孩子們之間的互動方式較為正向良好。 那要是你感覺自己不論怎麼做,家中都是此起彼落的 #告狀聲、#吵架聲、以及 #哭聲,這時候到底還能再做什麼? 這時候還有三件事可以做,
Thumbnail
手足是否相處和諧,除了之前分享過的天生兩人投不投緣(家長籤運、手足們的籤運),以及一些可以藉由家長的教養方式來協助,有機會讓孩子們之間的互動方式較為正向良好。 那要是你感覺自己不論怎麼做,家中都是此起彼落的 #告狀聲、#吵架聲、以及 #哭聲,這時候到底還能再做什麼? 這時候還有三件事可以做,
Thumbnail
在這邊統整出幾點我們家「溝通」良好的原因:信任、尊重、身教、反思、討論、理解還有道歉和道謝。
Thumbnail
在這邊統整出幾點我們家「溝通」良好的原因:信任、尊重、身教、反思、討論、理解還有道歉和道謝。
Thumbnail
(警語:非主流觀點,本意亦非尋求認同,不喜者請自行離開。) 這幾日親子部落客-酪梨壽司的體罰議題全網熱議,許多 KOL 如德州媽媽沒有崩潰、廣告小妹和呂秋遠等都對此發表了看法,不過,大多是著重在呼籲禁止對孩童施加任何形式的暴力。
Thumbnail
(警語:非主流觀點,本意亦非尋求認同,不喜者請自行離開。) 這幾日親子部落客-酪梨壽司的體罰議題全網熱議,許多 KOL 如德州媽媽沒有崩潰、廣告小妹和呂秋遠等都對此發表了看法,不過,大多是著重在呼籲禁止對孩童施加任何形式的暴力。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Thumbnail
身為兩個兒子的媽,我必須承認,我真的、真的很想打小孩。 很多人喜歡用打的方式教育小孩,因為「打」是威權,馬上可以看得到效果,立竿見影,然而小孩乖乖就範,是因為明白道理而願意接受教誨?還是害怕棍子打下去的疼痛?!
Thumbnail
身為兩個兒子的媽,我必須承認,我真的、真的很想打小孩。 很多人喜歡用打的方式教育小孩,因為「打」是威權,馬上可以看得到效果,立竿見影,然而小孩乖乖就範,是因為明白道理而願意接受教誨?還是害怕棍子打下去的疼痛?!
Thumbnail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習情緒的地方,手足之間有衝突是很正常, 是幼兒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應該從中引導孩子在處理時該怎麼做。 《作伴小編今天要來與大家說說「處理孩子手足衝突小方法」💥 爸比媽咪們可以跟著做做看,一起優雅的化解這場戰爭吧🙌
Thumbnail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習情緒的地方,手足之間有衝突是很正常, 是幼兒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應該從中引導孩子在處理時該怎麼做。 《作伴小編今天要來與大家說說「處理孩子手足衝突小方法」💥 爸比媽咪們可以跟著做做看,一起優雅的化解這場戰爭吧🙌
Thumbnail
以前我會提出所有假設,一一跟他確認,引導他為情緒命名,也覺得找到原因好“對症下藥“。但孩子逐漸大了,我希望從衝突的過程裡,他能慢慢覺察到自己情緒的變化,從中學習去溝通,找到更適當的應對與解決方法。 因此這個過程裡,可以逐漸幫助孩子去了解:
Thumbnail
以前我會提出所有假設,一一跟他確認,引導他為情緒命名,也覺得找到原因好“對症下藥“。但孩子逐漸大了,我希望從衝突的過程裡,他能慢慢覺察到自己情緒的變化,從中學習去溝通,找到更適當的應對與解決方法。 因此這個過程裡,可以逐漸幫助孩子去了解:
Thumbnail
幼兒會打父母,大多是家長太寵的關係,大人可能會覺得孩子打人又不痛、長大自然就會改善了,因此即便孩子不肯說對不起,也就作罷不處罰,但長期會使孩子養成壞習慣,而且長越大越難改過來,等孩子打人會痛或引發嚴重問題時,才要他修正行為,小孩會覺得很疑惑,小時候可以,為什麼現在不行?
Thumbnail
幼兒會打父母,大多是家長太寵的關係,大人可能會覺得孩子打人又不痛、長大自然就會改善了,因此即便孩子不肯說對不起,也就作罷不處罰,但長期會使孩子養成壞習慣,而且長越大越難改過來,等孩子打人會痛或引發嚴重問題時,才要他修正行為,小孩會覺得很疑惑,小時候可以,為什麼現在不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