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城小說《棋王》看道家文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棋王》劇照

《棋王》劇照

面對風起雲湧的當代文壇,阿城始終將“老老實實地面對人生,誠實地生活”作爲自己的人生體悟,不斷求儒問道,向傳統文化汲取營養。在《棋王》中,阿城便爲人生開出了向“道”的藥方,小說中,“一生”這個名字,由“一”而發,由“生”而止,正好契合了《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看似一個平平無奇的名字,卻將道家的深厚奧義囊括其中。作者通過對王一生這一個“無爲而無不爲”的理想人格的塑造,表現出道家對社會現實的超越和對人生苦難的超脫,對當代生活現實意義的啓發。

一、實務與超脫

對王一生來說,喫飯和下棋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我”與王一生初識,王一生便在“喫”上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只見他很小心地將嘴邊或下巴上的飯粒兒和湯水油花兒用整個兒食指抹進嘴裏。”“若飯粒兒落在衣服上,就馬上一按,拈進嘴裏。”“喫完以後,他把兩隻筷子舔了,先將上面一層油花吸淨,然後就帶着安全抵岸的神色小口小口地呷。”從“抹”“拈”“舔”“呷”中,我們可以看出王一生對喫是虔誠而精細的,同時也是世俗和粗魯的,甚至是“慘無人道”的。王一生出生貧苦,飽受飢餓的摧殘,對喫的執着不僅是人生來的本能,也是現實生活的所迫。但就是這樣一個世俗而又被現實所累的人,作者偏偏讓他癡迷於棋,取法於道。

道家講求無慾無求,精神自由,但在《道德經》中,老子就曾經對“民之飢”表現出深刻的同情和憤慨。《道德經》四十五章也寫到“域中有四大,而人居一焉”,可見道家十分肯定人的本體,並不排斥人類爲了生存去追求物質需要。王一生的喫是一種本能,是爲了肉體的生存,而非是對口腹之慾的一種追求。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現實生活是很滿意的,面對列車裏其他人的抱怨和哭啼,他說的是“去的是有飯喫的地方,鬧得這麼哭哭啼啼的”,甚至批評我們總是想着錦上添花。在面對“我”講的故事——《邦斯舅舅》,他將邦斯的貪喫定義爲“饞”而非“喫”,並認爲這個故事不好。可見,他認爲“喫”和“饞”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喫”是生存之道,“饞”纔是超越生存的一種慾望需求。王一生把“喫”看得很重要,不過是基於自身本能的一種需求,是一種無慾之慾,而當自身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後,他能夠立即跳出物慾的干擾,轉向對象棋的癡迷,轉向對精神自由的執着與追求。

《道德經》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建立在物慾形式之上的享樂自然會助長貪婪的滋生,但只有滿足人性的自然和本能的需求,我們纔有機會做到真正的無慾,擺脫現實的苦難,追求真正的瀟灑與超脫。

二、無爲與有爲

《棋王》所追尋的傳統文化之根是道家文化,文中的象棋不僅僅是一種精神追求的象徵,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傳達的工具。作爲“棋呆子”的王一生,常常說出“呆在棋裏舒服,何以解憂,唯有象棋”這樣的道家語言,看似是對現實的一種避世,是一種無爲思想,其實正是對“無不爲”的一種追求。

在小說中,王一生第一次和倪斌對弈時,對方拿出家傳的明代棋具:“只見烏木做的棋子,暗暗地發亮。字用刀刻出來,筆劃很細,卻是篆字——楚河漢界。”倪斌出場便驚羨衆人,而對比之下,王一生則是處處透露出寒酸,他用生命守護的一副棋,是母親“撿別人的牙刷把”磨製而成的一副“無字棋”。王一生對於棋子的材質、下棋的規矩、排名的前後都不是很在乎,他在乎的從來都是棋逢對手的快意和棋局本身的意義。但是在小說的結尾,我們可以看到,他是十分希望參加象棋比賽的,而且在得知“九局車輪賽”之後,他也是十分緊張的,對於“棋王”的稱號也是十分渴望的。在與各路對手的比賽中,王一生力競羣雄,以“八勝一和”的驕人戰績結束了比賽,顛覆了整個地區比賽,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真正的棋王。由此可見,王一生對於棋道的無爲恰恰是他能夠達到有爲結果的一種手段,一種途徑。

《老子》寫到:“無不爲,則無不治。”《莊子》中也寫到:“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道德經》則指出:“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這些都體現了這種無爲之有爲,王一生最後的“勝利”也正是來源於平日裏所謂的“無爲”之爲。可見,無爲並不是讓人什麼都不去做,而是要求人能杜外養中,去除雜念,迴歸到一方赤子的心境。只有這樣,方能韜光養晦,沉澱自我,堅持積累,不斷精進自身,於無爲中實現有爲。

馮友蘭闡釋道家的“去知”思想:“去知就是要忘去分別。一切分別盡忘,則所餘只是渾然底一。”王一生正是這樣,淡泊名利,堅韌而沉着地行無爲之爲,無懼外界風雨,堅守自身安寧,立於人生不敗之境地,實現自身精神和現實的統一。

三、慾望與守和

《棋王》中,作爲地區象棋冠軍的老者,對王一生棋術的評語是“匯道禪於一爐”。的確,王一生自稱因遇到“高人”指點而棋藝精長,而這位高人其實是一位撿破爛的老頭兒,在給王一生棋譜時他用的正是道家的術語:“若對於勝,則以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時造成克勢。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讓對手入你的勢。這勢你要造,需無爲而無不爲。無爲即是道,就是棋運之大不可變。”《道德經》啓示我們:“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故物或損之有益,或益之而損”。老子認爲,中和就是一種平衡,你去增加某一方面,從自然規律來說就會去減損他,而這種平衡也是在不斷變化和改變的。所以我們爲人處世儘量不要去走極端,而應該去追求一種良性的互動,以柔克剛,以無得有,“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講究中和,方得萬事合。

在未識老頭兒前,王一生與別人下棋都帶着一種傲氣,雖然贏棋,但也得到了“棋品必劣”的評價,後遇到老頭兒,挫了銳氣,因此學到了內斂與謙遜。在王一生以一敵九的車輪大戰的尾聲,端着架子的區賽冠軍見自己輸勢已定,“親赴沙場”,與王一生說和。一句“和了吧”,從這個單薄的少年口中吐出,看似雲淡風輕,但是帶給人的震撼卻彷彿是有千斤重。“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沒有那麼多欲望的王一生,被挫了銳氣的王一生,正是因爲守住了內心的平衡,不驕不躁,才反而更能爲人敬重,從而最終得到了“棋王”的稱號,雖然這已經不是他十分看重和在意事情了。

《棋王》結尾,是最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一段,作者寫道,家破人亡,每日荷鋤,卻自有真人生在裏面,衣食是本,自有人類,就是每日在忙這個,可囿在其中,終於還不太像人。我們每個人都不能免俗,爲世俗奔波,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要隨波逐流,或是避世玩世,而是要在現實之上尋求一條更好的生存之道,不斷向內心求索,獨守自身安寧,從務實中求超脫,無爲中得有爲,從慾望中求平和。王一生“無爲無不爲”的理想人格讓我們看到“道”之玄奧於當代仍有探尋和借鑑的意義。

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https://bailushuyuan.org/novel/traditional/reviews/4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白鷺的沙龍
244會員
49內容數
經典文學閱讀筆記
白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31
作家夏目漱石是日本明治至大正時代的文學家、時事評論家、英文學者,在文壇上的活躍時期約明治末期至大正初期,也被認為是日本現代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有“國民大作家”之譽,代表作有《我是貓》、《少爺》、《三四郎》、《心》、《明暗》等。作為明治時期的文豪的代表而被列為日元一千元紙幣上的人物。 他創作的《我
Thumbnail
2022/08/31
作家夏目漱石是日本明治至大正時代的文學家、時事評論家、英文學者,在文壇上的活躍時期約明治末期至大正初期,也被認為是日本現代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有“國民大作家”之譽,代表作有《我是貓》、《少爺》、《三四郎》、《心》、《明暗》等。作為明治時期的文豪的代表而被列為日元一千元紙幣上的人物。 他創作的《我
Thumbnail
2022/08/27
歷史小說家二月河的“落霞系列”小說曾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文壇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其中《雍正皇帝》一書爭議頗多。不少專家學者從歷史的角度對書中塑造的雍正皇帝形象提出了質疑,但對書中謀士文人形象的研究卻不多。本文主要針對《雍正皇帝》書中所涉及的文人士子形象進行分析,總結不同類型文人形象的特徵及其塑造方法,並
Thumbnail
2022/08/27
歷史小說家二月河的“落霞系列”小說曾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文壇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其中《雍正皇帝》一書爭議頗多。不少專家學者從歷史的角度對書中塑造的雍正皇帝形象提出了質疑,但對書中謀士文人形象的研究卻不多。本文主要針對《雍正皇帝》書中所涉及的文人士子形象進行分析,總結不同類型文人形象的特徵及其塑造方法,並
Thumbnail
2022/08/23
桐野夏生,日本著名女性作家,推理類小說家。桐野夏生擅長於運用犀利、冷硬的語言進行推理的寫作活動,並通過對推理故事的描述來反映現實世界的現實社會現狀和各種社會問題。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在1997年出版、並於隔年獲得第五十一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的小說《OUT》;另外,桐野也於2003年以小說《柔嫩的臉
Thumbnail
2022/08/23
桐野夏生,日本著名女性作家,推理類小說家。桐野夏生擅長於運用犀利、冷硬的語言進行推理的寫作活動,並通過對推理故事的描述來反映現實世界的現實社會現狀和各種社會問題。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在1997年出版、並於隔年獲得第五十一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的小說《OUT》;另外,桐野也於2003年以小說《柔嫩的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台灣棋王橫空出世,於是媒體以及臉書上看到有很多人的討論:有人著重在他的早慧,有人著重在他的家庭背景與家境。 「天賦」這件事真的很有趣,在教育以及科學界都有很多研究,再說,音樂的世界裡,真的永遠不缺「天才」這個話題啊。 但是,天份跟才能,真的是最重要的嗎?
Thumbnail
台灣棋王橫空出世,於是媒體以及臉書上看到有很多人的討論:有人著重在他的早慧,有人著重在他的家庭背景與家境。 「天賦」這件事真的很有趣,在教育以及科學界都有很多研究,再說,音樂的世界裡,真的永遠不缺「天才」這個話題啊。 但是,天份跟才能,真的是最重要的嗎?
Thumbnail
《棋王》寫的雖然是個棋癡王一生對棋藝的迷戀,但卻從不會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因為對王一生來說,“吃飽”才是最基本的生存命題。即使視棋如命,但王一生仍會說「一天不吃飯,棋路都亂」。也通過他對吃的極致描寫,來展現一個遭遇過窮困生活的人對食物幾近虔誠的珍惜。
Thumbnail
《棋王》寫的雖然是個棋癡王一生對棋藝的迷戀,但卻從不會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因為對王一生來說,“吃飽”才是最基本的生存命題。即使視棋如命,但王一生仍會說「一天不吃飯,棋路都亂」。也通過他對吃的極致描寫,來展現一個遭遇過窮困生活的人對食物幾近虔誠的珍惜。
Thumbnail
真修總有不斷的大考小考,或財考或色考。一關一關考過,才是天命之路的開始。涵靜老人拮据的華山生活,為辦道籌財,一行賠過一行的艱辛,以及日後復興帝教胼手胝足種種,俱是他眼中必然的大考。 Podcast連結:https://is.gd/xIpJUq
Thumbnail
真修總有不斷的大考小考,或財考或色考。一關一關考過,才是天命之路的開始。涵靜老人拮据的華山生活,為辦道籌財,一行賠過一行的艱辛,以及日後復興帝教胼手胝足種種,俱是他眼中必然的大考。 Podcast連結:https://is.gd/xIpJUq
Thumbnail
面對風起雲湧的當代文壇,阿城始終將“老老實實地面對人生,誠實地生活”作爲自己的人生體悟,不斷求儒問道,向傳統文化汲取營養。在《棋王》中,阿城便爲人生開出了向“道”的藥方,小說中,“一生”這個名字,由“一”而發,由“生”而止,正好契合了《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看似一個平平無
Thumbnail
面對風起雲湧的當代文壇,阿城始終將“老老實實地面對人生,誠實地生活”作爲自己的人生體悟,不斷求儒問道,向傳統文化汲取營養。在《棋王》中,阿城便爲人生開出了向“道”的藥方,小說中,“一生”這個名字,由“一”而發,由“生”而止,正好契合了《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看似一個平平無
Thumbnail
幼時在台灣某報副刊讀過一篇長文,前清大校長沈君山,記敘和旅日圍棋國手吳清源某次會面的點滴。吳清源表示喜歡白居易詩「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沈君山卻說,那就不好下棋了。不如改為「石火光中已寄此生,蝸牛角上且爭一著」。吳清源聽了只是笑笑,你還年輕。
Thumbnail
幼時在台灣某報副刊讀過一篇長文,前清大校長沈君山,記敘和旅日圍棋國手吳清源某次會面的點滴。吳清源表示喜歡白居易詩「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沈君山卻說,那就不好下棋了。不如改為「石火光中已寄此生,蝸牛角上且爭一著」。吳清源聽了只是笑笑,你還年輕。
Thumbnail
  〈勞山道士〉是蒲松齡《聊齋志異》裡的故事,講述主角王生上勞山求道術,但因為心術不正,好逸惡勞,只想速成,最後演法失靈。其中王生與道士的互動最引我興趣。   以往這篇文章的解讀,多半從主角王生下手,然而題目是〈勞山道士〉,自己本人也是老師,讓我想從道士的眼光去看待這篇文章,反思教學知能,是否符合十
Thumbnail
  〈勞山道士〉是蒲松齡《聊齋志異》裡的故事,講述主角王生上勞山求道術,但因為心術不正,好逸惡勞,只想速成,最後演法失靈。其中王生與道士的互動最引我興趣。   以往這篇文章的解讀,多半從主角王生下手,然而題目是〈勞山道士〉,自己本人也是老師,讓我想從道士的眼光去看待這篇文章,反思教學知能,是否符合十
Thumbnail
妻賢子肖有些太古板,反倒希望妻養我子養我,不想努力了!我未娶妻,只有兩隻貓兒子。雖然貓大兒子可愛,眾人皆稱宇可(宇宙最可愛),愛慕者眾多,而我被愛屋及烏,他自己也同樣努力出了很多周邊(?)。 子肖有了,麻將常打,可牌養我嗎?
Thumbnail
妻賢子肖有些太古板,反倒希望妻養我子養我,不想努力了!我未娶妻,只有兩隻貓兒子。雖然貓大兒子可愛,眾人皆稱宇可(宇宙最可愛),愛慕者眾多,而我被愛屋及烏,他自己也同樣努力出了很多周邊(?)。 子肖有了,麻將常打,可牌養我嗎?
Thumbnail
前言 王國維 1904 年發表<紅樓夢評論>,首次援引叔本華哲學入文學批評,對《紅樓夢》作出謹嚴、系統的評價。 溫儒敏《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 在王國維之前的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從未有過以如此系統的哲學與美學理論對作品進行批評的論作,其對《紅樓夢》藝術價值的總體評價中採用的是富於邏輯思辨的分析推理,這
Thumbnail
前言 王國維 1904 年發表<紅樓夢評論>,首次援引叔本華哲學入文學批評,對《紅樓夢》作出謹嚴、系統的評價。 溫儒敏《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 在王國維之前的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從未有過以如此系統的哲學與美學理論對作品進行批評的論作,其對《紅樓夢》藝術價值的總體評價中採用的是富於邏輯思辨的分析推理,這
Thumbnail
圍棋比賽會場,最是充斥著激情與現實。成績公布的那一刻,殘酷地重複上演著拭淚小孩、狂嘯家長的大逃殺畫面,如落葉般狂烈翻飛,又失溫地無聲跌落,將學習的初衷重重埋葬。
Thumbnail
圍棋比賽會場,最是充斥著激情與現實。成績公布的那一刻,殘酷地重複上演著拭淚小孩、狂嘯家長的大逃殺畫面,如落葉般狂烈翻飛,又失溫地無聲跌落,將學習的初衷重重埋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