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住身心 10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raw-image
<經文> 第七覺悟:
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
常念三衣,瓦鉢法器,志願出家,
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這是第七:出家梵行覺

前面我們講過「諸欲求時苦,得時多怖畏,失時懷熱惱,一切無樂時。」欲望本身帶給我們的不是安樂,而是痛苦,所以五欲的本質是一種過患。

因此,「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即使身為在家人,也一樣不貪染世間的快樂。有時在家居士會有一個錯覺,覺得修行是出家人的本份,身為在家人,放鬆懈怠一點也沒有關係。但事實上,這個想法是很有問題的。當我們臨終、或業障現前時,難道也分在家、出家?比如說:當面臨往生時,閻羅王派小鬼來抓人了。他會說:「出家人走這條路,在家人走那條路」嗎?不可能啊!都是同一個標準啊!

raw-image

所以在家居士常常會活在錯覺當中,覺得自己是在家人,所以可以放鬆,甚至放逸一點,沒有關係的。但事實上,面對生死之際,業力現前時,是人人平等的。所以雖然在家居士是活在世間塵勞中,但也要儘量用佛法的智慧來轉煩惱,不要沾染世間五欲,而放任煩惱不管。

因為「愛為苦本」,我們為什麼會有苦,就因為有貪愛。既然不想受苦,是為了要離苦得樂而來學佛,那就要想辦法去改變、轉變自己的愛染心。

在家居士不但不貪染世間的快樂,還要更進一步的,常常憶念三衣、瓦鉢等法器。三衣是指出家人的三衣,也就是要憶念袈裟的功德。因為它是三世諸佛清淨的幢相,是一種出離的相貌,所以我們心中要常常憶念。

如果受了菩薩戒,家中還要供養著袈裟。雖然不能穿,但要在佛前供養著。每當看到襲袈裟,就憶念僧寶、憶念出世之法。在家居士受了五戒、或菩薩戒後,在佛前用功時,可以搭縵衣。也是利用現這出世清淨的相貌,來警策自己勇猛精進,出離生死大海。

就像拔河一樣,世間五欲的境界,一直把我們拉向生死流轉,甚至是三惡道;而在家居士用功時披上縵衣,或者在佛前供養袈裟,就是把自己往解脫道上拉,慢慢地就能牽引眾生到達涅槃的彼岸。所以我們要常常憶念三衣,瓦鉢等法器。

同時,我們還應當發起菩提心,志願出家。出家並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樣,整天清閒自在、悠哉悠哉的。出家是為了要「守道清白」,為了全身心地投入修行中,堅守清淨的道業。

raw-image

同時,還要「梵行高遠,慈悲一切」。出家不僅為了自利,還要利他。透過清淨高遠的戒行,使自性本具「慈悲之心」徹底顯露。因此能夠住持正法,續佛慧命,饒益一切有情。所以,透過先前的覺悟、覺知,以栽培福德、智慧的善根後,我們要發起出世之心。

這裡的「發心出家」,並不一定要剃頭、到寺院出家。而是要「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鉢法器。」雖然是在家居士,免不了行於世間,但內心要常憶念,並與出世法相應。

所謂不染世樂,不是說對世間的責任就敷衍了事,不是的。在家依然要努力工作,以護持家人,但內心是跟出世法相應的。如《楞嚴經》說:「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却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看世間的一切境界猶如夢境,但隨緣盡份,盡份隨緣就好,這就是出家。

當然,如果有一天,身也能夠出家,那更好。即使眼前身不能出家,至少心要常常憶念清淨,能與出世間法相應。這就是「出家梵行覺」。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以何意樂加行而說,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發起
Thumbnail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以何意樂加行而說,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發起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七覺悟: 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 常念三衣,瓦鉢法器,志願出家, 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這是第七:出家梵行覺。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七覺悟: 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 常念三衣,瓦鉢法器,志願出家, 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這是第七:出家梵行覺。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一段是說明佛法「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解脫道的核心思想。 五陰無我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一段是說明佛法「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解脫道的核心思想。 五陰無我
Thumbnail
因為工作繁重,日子過得多少有一點生活壓力,不過運用佛法的出世觀念,拋開個人入世生活上的希求,在出離心的疏導下,面對繁重的入世生活人事,就因為我個人生活上的簡化,在忙中也能得到輕安的自在喜悅。同時在繁忙的生活中,也使我深深體認到佛法倡導的出世生活,並非教人要離開人間,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過出世生活,也就是
Thumbnail
因為工作繁重,日子過得多少有一點生活壓力,不過運用佛法的出世觀念,拋開個人入世生活上的希求,在出離心的疏導下,面對繁重的入世生活人事,就因為我個人生活上的簡化,在忙中也能得到輕安的自在喜悅。同時在繁忙的生活中,也使我深深體認到佛法倡導的出世生活,並非教人要離開人間,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過出世生活,也就是
Thumbnail
你們去給釋迦牟尼佛請假嗎?現在的出家人都不清楚自己是什麼身份,我們出家人哪有什麼寒暑假的?放什麼假?人家佛學院一般是對外,有居士參加,所以才跟世俗一樣放暑寒假。我們出家人是不能說要放假的。出家人放假,那要如何斷生死?又不是公司行號講放假,這點自己要清楚明白,自己若不明白那個名稱的意義,那就顛倒了。
Thumbnail
你們去給釋迦牟尼佛請假嗎?現在的出家人都不清楚自己是什麼身份,我們出家人哪有什麼寒暑假的?放什麼假?人家佛學院一般是對外,有居士參加,所以才跟世俗一樣放暑寒假。我們出家人是不能說要放假的。出家人放假,那要如何斷生死?又不是公司行號講放假,這點自己要清楚明白,自己若不明白那個名稱的意義,那就顛倒了。
Thumbnail
我們出家人要了解自己的福報,社會人總是貪瞋癡,佛陀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眾生每天追求的都是這些,而出家人每天都在施捨,所以是不一樣的。 不過我們施捨要肯捨、真捨,不要假捨;不可嘴上說要捨,心卻不捨,心不捨就是妄想;心若捨得,那怎還會有妄想執著呢?是清淨自在的。
Thumbnail
我們出家人要了解自己的福報,社會人總是貪瞋癡,佛陀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眾生每天追求的都是這些,而出家人每天都在施捨,所以是不一樣的。 不過我們施捨要肯捨、真捨,不要假捨;不可嘴上說要捨,心卻不捨,心不捨就是妄想;心若捨得,那怎還會有妄想執著呢?是清淨自在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