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句2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3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1賈島:(西元788—843)字浪仙,范陽(今涿縣)人。曾落髮為僧,號無本,後還俗。寫詩好苦吟,詩風清奇幽峭,和孟郊相近,世稱為「郊寒島瘦」。 2二句:指送無可上人:「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意為:水潭裡的影子獨自行走著,樹邊的身體屢次倚樹休息。 3知音:比喻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
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這兩句詩,一念誦出來就忍不住流下了兩行熱淚。如果這樣的詩還得不到知音賞識,那我只好歸隱故鄉深山,臥於秋風之中,從此不再寫詩了。
賈島好苦吟,對字句往往十分斟酌,而題詩後這首五絕,則是賈島自顯苦吟工夫的詩作,內容是他吟成「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二句後,又寫來表達感想的說明詩。前兩句透露出自己創作的艱辛與刻苦,更說明了好詩佳句得來之不易,此也表現了作者對這兩句詩的滿意。因此才會有後兩句:渴望有人能理解與欣賞自己的作品,否則自己就歸隱山林,再也不寫詩了。希望有知音欣賞,這是作者寫詩的目的,或許也反映了作者屢試不第的憂傷。
賈島這種苦吟精神,顯示出他對自己作品的重視,也啟示後人,若想有所成就,不付出代價是得不到的。
📷
( ) 1. 「二句三年得」詩句中的「二」、「三」字皆為實際數字,以下何句「 」中的數字也都是實指?
(A)「三」心「二」意
(B)「四」分「五」裂
(C)「三」綱「五」常
(D)「七」上「八」下
(A)形容猶豫不決、意志不堅(B)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團結(D)形容心情起伏不定,忐忑不安C)三綱,指君臣、父子、夫婦之道;五常,指仁、義、禮、智、信,故為實指。
( ) 2. 關於「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原因,下列何者較正確?
(A)作者反應太遲鈍
(B)作者個性太懦弱
(C)作者智商不夠高
(D)作者創作很艱苦
( ) 3. 「知音」比喻「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下列詞語,何者不具有這樣意思?
(A)知人 (B)知心
(C)知己 (D)知交
知人:有眼光、能體察人的品性或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