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203商山1路有感

詩詞203商山1路有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萬里路長在,六年身始歸。所經多舊館,大半主人非。
(五言絕句)

跋涉萬里,看到從前走過的商山道仍然存在,經過六年,我才歸來。所經過的雖然也都是以前住過的旅館,但多數的旅館主人卻早已換了人。


憶昨徵還日,三人歸路同。此生都是夢,前事旋成空。 杓直泉埋玉,虞平燭過風。唯殘樂天在,頭白向江東。

1商山:位於今陝西丹鳳縣西,有商山道,是從秦嶺返回長安會經過的道路。 2白居易:(西元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下邽(音ㄍㄨㄟ)人(今渭南縣附近)。重寫實,多有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語言平易近人,老婦能解。 3始:才。 4館:旅館。

白居易曾七年中三過商州(今商州區),先後寫了二十多首詠詩,直到晚年,對商州山水仍然充滿了眷戀之情。寫下這首詩時,是白居易人生中第二次踏上商山道,不免感觸良多。元和十年(西元815年),白居易被貶至江州(今九江市),直到元和十五年,已被貶六年的白居易才又被朝廷召還,再度經由商山道返回長安,途中有感而發,於是寫了這首五絕,道出自己外放生活的無限感慨。一、二句點出時空背景、作者經歷,三、四句則是就此境況發出感慨:景物依舊,人事已非。此時白居易已經四十九歲,經歷已多,又受思想影響,詩中沒有興奮昂揚的情緒,而是對物是人非有著消極的感慨。本詩既平實寫出作者的經歷與想法,也隱隱反映出社會時局的不斷變化,令人不勝唏噓。

( ) 1. 本詩主旨可用下列何項成語表示? (A)物換星移  比喻時序景物的變遷,世事的更替 (B)鑑往知來 觀察過去的事實,便能推知未來可能的變化 (C)物是人非  景物依舊,人事全非。 (D)靜觀其變 靜靜地觀察人事物的變化

( ) 2. 「萬里路長在,六年身始歸」這兩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法? (A)層遞  (B)譬喻 (C)對偶  (D)轉化

( ) 3. 下列關於本詩的說明,何者錯誤? (A)「萬里」表示路途甚遠,為「虛指」 (B)「六年」表示時間過了很久,為「虛指」 (C)「舊館」指的是白居易以前看過或住過的旅館 (D)「主人非」表示舊館的主人已經換人了

avatar-img
安咕醬的沙龍
77會員
603內容數
文言文養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安咕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二句2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3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這兩句詩,一念誦出來就忍不住流下了兩行熱淚。如果這樣的詩還得不到知音賞識,那我只好歸隱故鄉深山,臥於秋風之中,從此不再寫詩了。 賈島這種苦吟精神,顯示出他對自己作品的重視,也啟示後人,若想有所成就,不付出代價是得不到的。
五、古典詩詞十一首 085〈歸園田居〉 陶潛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三、七 言 絕 句 034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賀知章 朝代:唐代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鬢毛衰一作: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註釋 (1)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鑑賞 作者:佚名
二句2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3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這兩句詩,一念誦出來就忍不住流下了兩行熱淚。如果這樣的詩還得不到知音賞識,那我只好歸隱故鄉深山,臥於秋風之中,從此不再寫詩了。 賈島這種苦吟精神,顯示出他對自己作品的重視,也啟示後人,若想有所成就,不付出代價是得不到的。
五、古典詩詞十一首 085〈歸園田居〉 陶潛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三、七 言 絕 句 034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賀知章 朝代:唐代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鬢毛衰一作: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註釋 (1)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鑑賞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