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願意為學習思考付費嗎?《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在美國,一流高等學府的學費每年可高達4萬美元。而密涅瓦大學每年的學費大約只有12950美元。在近期開展的一項測試中,該大學學生不僅展現優於傳統大學成績,更吸引大量申請者錄取率甚至低於許多名校。

更多密涅瓦大學的描述,大家可以參考這兩篇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zh-hant/article/9402/

https://read01.com/zh-tw/Gm7P84E.html#.Ym8q_9pBxPY

這本《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一書,是由三位密涅瓦人共同撰寫分享,如果說這本書到底想回答什麼問題,那無非就是

一、『到底教育要教什麼,以及如何教?』

這是密涅瓦大學嘗試回答的問題,也是台灣近年推動108課綱、素養教育想嘗試回答的問題。

raw-image

回顧過往教育的盲點

1、教錯內容

根據書中提到蓋洛普公司的調查數據,只有11%的企業認為學校有幫助學生做好進入社會的準備,也缺乏知識移轉,白話說就是書上學到的無法或很難在生活、工作中應用

2、用錯方法來教

過往的教學就是講授法+考試,這點在近年來我覺得國中、小學的改變最大,相對大學端比較停留在個人教授自學的改變,而這種純講授方式已被證明通常在6個月學生會忘掉90%的內容

在過去我們解決大多是過去、只知的問題

二、面對未知,我們需要具備能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

那麼密涅瓦大學提出的解答是什麼呢?
答案就是透過訓練學生的四大決策思考力建構一個問題解決的基本思考框架,讓他們在面對未來各種狀況,有一套可運作的操作系統來應對。

當我閱讀到這我內心其實挺激動,原因有二

一、從過去教學到密涅瓦形態的新學習方式,正好與我自己從傳統式文字筆記(只記錄過去資訊解決考試問題,無法在生活、職場應用),轉化到視覺筆記現在的圖解思考過程不謀而合。

二、原來自己一直在推廣的【圖解思考】,我心想職場中的成功人士都有自己一套的思考系統、決策方法、筆記法,但為何學校沒有教呢?為什麼學校學的筆記、學習、思考法,進入職場要打掉重練而無法無縫接軌?這本書讓我知道在這世界上有一所大學也,正在做這件事,而且受到全世界許多人的認同與支持,有種不孤單的感覺很開心!

至於為何『思考』這麼重要?以及思考如何教,這在書中有三位作者的心得分享、案例介紹,我這邊嘗試整理下圖來分享我的想法。
raw-image


首先問問大家

影響一件事的結果,你覺得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以往的我覺得是方法不夠有效率、不夠努力,但後來我發現更關鍵是【思考】

分享我的筆記本封面上的這句話『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

你發現了嗎?遇到任何事不同的思考模式,就會影響我們後面的決策、行為,自然而然結果也大不相同,所以我把整個流程拆解為四個步驟

1、習慣:

所有的能力都源自於持續練習、實踐而來,所以回推到最後的關鍵就是「你需要累積、建立那些習慣?」,關於這邊我很喜歡密涅瓦大學用的一個方法。

(1)、四大能力下列出各主題能力,並詳列習慣細項

舉個例子,批判思考中有個主題是【分析問題】,然後密涅瓦大學會針對分析問題,再提出#問對問題、#拆解問題、#差距分析、#變量、#賽局理論

(2)。用#的刻意練習

再寫作、分享、記錄過程,刻意用"#"符號標註你這過程用了哪些思考習慣,我很喜歡這方式,但除非你有就讀密涅瓦大學,不然我建議你列出你自己的版本,不然你問我為何是這幾項其實我也不知道><,所以現學現用我先做出一個初稿,之後完成後再與大家分享。

raw-image

2、思考能力:

密涅瓦提出四大面向,我嘗試用個人/人際分析問題/提出解方兩大指標的矩陣圖整理,所謂最有效的學習就是要學以致用,所以就直接跟我今年讀書會的四大主題結合,發現其實還蠻有默契的。

  • 批判思考(圖解思考)
  • 創意思考(知識萃取)
  • 有效溝通(圖像表達)
  • 有效互動(視覺引導)

3、思考系統:包含決策與行為

4、結果/成果:

包含原子習慣說的,你要先建立身分認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學習這件事你想獲得什麼成果?並以終為始來開始打造自己的學習系統。

三、圖解你的問題解決模型

raw-image

這張圖解整理出來,讓我發現了幾個盲點

1、不小心落入想解決不太容易改變的「限制」,比如老闆腦袋、客戶個性、專案截止時間。

2、目標設定不清楚,解決錯問題!?

3、沒有意識到這問題的規劃、影響力,導致錯估問題重要程度

好~讓我們看看問題解決有哪些項目

以我自己創業為例好了

  • 現況分析:目前業務尚不穩定,還沒辦法達到理想生活目標
  • 目標設定:理想生活是什麼?每月收入多少、主被動比例?工作形式?日常作息?
  • 阻礙:企業培訓案量較少
  • 限制:時間一天只有24小時、企業培訓課程時間點、既有案量的分配、陪孩子寫作業固定時間
  • 問題規模:終身
  • 解決方案:寄行銷信、建立課程網頁、讀書會規劃


這裡就可以思考逐項思考,

  • 現況分析是否夠具體、目標設定合理嗎?
  • 真心想要嗎?更清楚描述嗎?
  • 阻礙是真的嗎?如何證明是真的?阻礙還有哪些?容易到困難排除你會如何排序?
  • 限制還有那些沒注意到的?那些限制是假議題?
  • 問題規模的影響力有多大多久?你想花多少時間來解決這問題?
  • 解決方案的成功機率、執行狀況、其他人遇到類似障礙的解決方案也那些?

這部分歡迎大家也可以自己動手畫畫看喔,不僅是個人使用,團隊、組織也能藉此來快速聚焦彼此的想法,來有效達成討論、會議的效率。


四、一張視覺筆記+一個視覺比喻總結

我覺得這本書,或者說思考習慣訓練,就像你人生的遊戲把手

  • 左手邊的上下左右方向鍵,是你的決策系統
  • 右手邊的四個按鈕關鍵四大能力,你必須自行找到各種排列組合

然後連接到電視裏頭的遊戲,每遇到任何挑戰、阻礙,都有賴我們的決策(移動)+能力組合(絕招)來突破,這彼此往來的過程就是【問題解決能力】。

只是差別在於遊戲把手、遊戲畫面都是具體可見,而生活的能力、決策思考、問題情境都是無形、變動,所以你可以透過"#"來有意識地建立能力習慣,透過寫作、圖解來把遇到的問題、你如何思考、解決的過程紀錄(看見)下來。

raw-image

以下設計了這張空白畫布給大家,歡迎自行下載使用(僅供個人使用),如要應用在對外教學、分享上請註明出處並標註我喔~彼此尊重讓分享更有價。

如果想了解更多視覺模板,我自己也有設計一套電子素材包,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訂購,你會獲得授權使用書、100張電子圖檔,在簡報、課程、教材設計時方便使用喔~

https://www.surveycake.com/s/L8o42

raw-image

五、好書推薦連結

《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

《塗鴉吧!用視覺模板翻轉人生》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打造你的知識圖解宇宙
11.5K會員
188內容數
「圖像力學院」,是一個推廣【圖解教育】的教育平台,希望幫助大家打破不敢畫圖心魔,啟動用畫圖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圖解習慣. 更多圖解應用學習資源: https://drawwin.kaik.io/courses/drawtowin 圖解力學院: https://drawwin.kaik.io/
2025/03/19
今天,你畫圖了嗎?✏️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 腦海裡有很多想法,但當別人問你時,你卻說不清楚?或者,你試著寫下一堆筆記,結果卻變得更亂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不是「線性運作」的,單純的文字筆記,反而容易讓我們迷失在資訊海中。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 3 個整理思緒的圖解技巧!
Thumbnail
2025/03/19
今天,你畫圖了嗎?✏️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 腦海裡有很多想法,但當別人問你時,你卻說不清楚?或者,你試著寫下一堆筆記,結果卻變得更亂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不是「線性運作」的,單純的文字筆記,反而容易讓我們迷失在資訊海中。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 3 個整理思緒的圖解技巧!
Thumbnail
2025/03/03
今天,你畫圖了嗎?✏️ 之前文章聊到「即使不會畫畫,也能用圖解表達想法」。 但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明明學了很多圖解技巧,看了不少範例,結果自己畫出來的圖總是缺少說服力,無法真正傳達重點? 這其實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沒有掌握圖解的核心結構」。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 3 個讓圖解更有邏輯的小
Thumbnail
2025/03/03
今天,你畫圖了嗎?✏️ 之前文章聊到「即使不會畫畫,也能用圖解表達想法」。 但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明明學了很多圖解技巧,看了不少範例,結果自己畫出來的圖總是缺少說服力,無法真正傳達重點? 這其實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沒有掌握圖解的核心結構」。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 3 個讓圖解更有邏輯的小
Thumbnail
2025/02/25
今天,你畫圖了嗎?✏️ 前幾天收到幾位小夥伴的回信,分享他們用繪畫帶來的美好時刻。 其中一位小夥伴畫了收聽的podcast圖解筆記,他把筆記分享給節目嘉賓,結果對方超級喜歡,感動得分享到自己的社群中!一舉數得,這是不是超棒呢? 或許你會想:「我又不會畫畫,怎麼可能做到?」 其實,畫圖並不
Thumbnail
2025/02/25
今天,你畫圖了嗎?✏️ 前幾天收到幾位小夥伴的回信,分享他們用繪畫帶來的美好時刻。 其中一位小夥伴畫了收聽的podcast圖解筆記,他把筆記分享給節目嘉賓,結果對方超級喜歡,感動得分享到自己的社群中!一舉數得,這是不是超棒呢? 或許你會想:「我又不會畫畫,怎麼可能做到?」 其實,畫圖並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上週,幾個學生問了這個問題:  「為什麼一定要念大學?如果我不唸大學,會怎樣嗎?」 這是一個大哉問,甚至,他們問的,恐怕也是我這個前線高三教師,某一個藏在內心深處的疑惑。再三督責著小羊們用功念書,但把他們都送上理想大學,就是我的使命了嗎?
Thumbnail
上週,幾個學生問了這個問題:  「為什麼一定要念大學?如果我不唸大學,會怎樣嗎?」 這是一個大哉問,甚至,他們問的,恐怕也是我這個前線高三教師,某一個藏在內心深處的疑惑。再三督責著小羊們用功念書,但把他們都送上理想大學,就是我的使命了嗎?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讀研究所也快滿兩年,身邊碩二的同學也被迫要開始思考畢業後的下一步。 誠如我在國考系列文章中提到,許多人唸研究所的最大動機是延後做決定的時點,包含當年大五的我(雖然後來沒考上)。與其說這是不負責任,我更傾向認為是整體教育環境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讀研究所也快滿兩年,身邊碩二的同學也被迫要開始思考畢業後的下一步。 誠如我在國考系列文章中提到,許多人唸研究所的最大動機是延後做決定的時點,包含當年大五的我(雖然後來沒考上)。與其說這是不負責任,我更傾向認為是整體教育環境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Thumbnail
大學,可以是一個學術殿堂、打造夢想的地方。但我們都知道大學的花費並不斐,對於經濟狀況較差的學生而言,經濟壓力必然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然而反過來看,既然大學的花費不斐,那該如何讀出回本甚至千萬價值呢?自身除了畢業後領一個畢業學位之外,我還有哪些與別人不同? 而以上這些都是當時自己大學開學時問自己的問題
Thumbnail
大學,可以是一個學術殿堂、打造夢想的地方。但我們都知道大學的花費並不斐,對於經濟狀況較差的學生而言,經濟壓力必然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然而反過來看,既然大學的花費不斐,那該如何讀出回本甚至千萬價值呢?自身除了畢業後領一個畢業學位之外,我還有哪些與別人不同? 而以上這些都是當時自己大學開學時問自己的問題
Thumbnail
社會急遽的變遷、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價值的多元轉換下,大學教育在過去所具有的傳承功能與主導地位,正面臨巨大的調整與改變。如今上大學雖然容易,畢業後要找到工作卻很難。大學畢業生們面對的是一個比過去數十年,都還要沒有規則可循的未來。如何破解讀大學的「迷思」,重新看待上大學這件事,值得我們好好一同思考。
Thumbnail
社會急遽的變遷、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價值的多元轉換下,大學教育在過去所具有的傳承功能與主導地位,正面臨巨大的調整與改變。如今上大學雖然容易,畢業後要找到工作卻很難。大學畢業生們面對的是一個比過去數十年,都還要沒有規則可循的未來。如何破解讀大學的「迷思」,重新看待上大學這件事,值得我們好好一同思考。
Thumbnail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身邊開始出現「為什麼要念大學?」的疑問
Thumbnail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身邊開始出現「為什麼要念大學?」的疑問
Thumbnail
多年來台灣家長和學子對美國名校光環的崇拜始終不曾退潮,殊不知掀開鍋蓋裡面藏著許多被制度給黑的醜惡真相。作者在本書《謬誤與真相》的第四章裡告訴我們其實當名校生吃了多少悶虧。 1.選不到課畢不了業 教授排課可以按照個人方便選擇在甚麼時段開甚麼課程,以至於多數課程可能被安排在相同時段造成課程衝堂,讓學生
Thumbnail
多年來台灣家長和學子對美國名校光環的崇拜始終不曾退潮,殊不知掀開鍋蓋裡面藏著許多被制度給黑的醜惡真相。作者在本書《謬誤與真相》的第四章裡告訴我們其實當名校生吃了多少悶虧。 1.選不到課畢不了業 教授排課可以按照個人方便選擇在甚麼時段開甚麼課程,以至於多數課程可能被安排在相同時段造成課程衝堂,讓學生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