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盟與轉型正義反思

2021/07/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拍謝少年剛出的MV,裡面敘述了1960年代開始,中華民國政府實施的皆伐政策,整個MV透漏出了原住民,在當時政策下討生活的悲哀,在回顧以前所讀歷史及閱讀雪羊視界的文章後發現台灣林業史背後其實也是一段殖民史的寫照。
  在中華民國劫收台灣後,隨即就是國共內戰需要大量的木材,也就開始大量砍乏台灣的林木並運往「中國大陸」,也是這時候大家熟知的王永慶在這波伐木潮中崛起。而在後面國共內戰失利,只剩金馬和沿岸島嶼的中華民國政府,在蔣介石的帶領下流亡殖民台灣,佔據代管地台灣,將台灣打造成「反攻大陸」的根據地,也在隨後1960年代開始了林業政策,想藉由林業賺取外匯,來填埔眷養200萬軍民同胞「反攻大陸」所需的龐大軍事開銷,為了達到這目的就將原本日本時代僅有三座林場的規模拓展成十二座分別如下:
1.宜蘭:太平山林場的太平山工作站
2.嘉義:阿里山林場的阿里山工作站
3.台中南投:八仙山林場的佳保臺工作站
4.台中苗栗:大雪山林場的鞍馬山站
5.新竹苗栗:竹東林場的觀霧工作站
6.南投:巒大山林場的人倫工作站
7.南投:巒大山林場的望鄉工作站
8.花蓮:木瓜山林場的哈崙工作站
9.花蓮:林田山林場的林田山工作站
10.花蓮:太魯閣林場的嵐山工作站
11.宜蘭:退輔會棲蘭山的棲蘭工作站
12.宜蘭:大元山林場的大元山工作站
在政府無節制的掠奪山林資源,發展林業的同時,也讓政府的勢力能進一步進到山區部落中,配合當時戒嚴所實施的山禁、海禁政策,使得山地部落完全落入政府控制當中,變相的殖民了山地部落。
  而林業需要大量勞動力,勞動力從哪來?就是當時的原住民及榮民,這也使得原本原住民仰賴山林獵捕的生活型態被破壞以及面對榮民上山開墾,傳統領域被侵略的問題,這就像中華民國政府在平地對農民所作的「肥料換穀」對農民的剝削,都達成了「原始積累」的目的,使得原住民從狼也轉變成了家犬,正式成為資本主義的一員,在後面因為林木資源枯竭及山林政策的轉變,大量的原住民也被迫轉往都市工作,背後也衍生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最著名的事件莫過於湯英伸事件了,也是許多被迫離開家鄉的原住民青少年共同的悲歌。
  在解嚴多年的今天原住民族又獲得了公平的待遇嗎?這裡找到了經濟日報的數據,根據原民會調查,去年底15歲以上原住民就業人口26.3萬人,其中有近六成從事服務業。原住民收入不如全體國民,失業率卻高於全體國民。去年原住民有酬就業者,每人每月平均收入為3萬元,較全體民眾平均少了1萬元。更有逾半原住民收入低於3萬元,可見原住民族還是沒有獲得公平的待遇,雖然社會解嚴了,但原住民族卻還是持續處於弱勢,生活並沒有因此獲得改善,在常常談論轉型正義的線經,原住民是否也需要更多的轉型正義?
延伸閱讀:
課本沒告訴你的台灣林業史:日本人拿手鋸砍,國民政府拿的卻是電鋸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7774
台塑集團只會「牛稠內鬪牛母」!
https://www.peoplenews.tw/....../6d0b7887-f57c-4b49......
山盟創作背景
https://m.facebook.com/sorryyouthtw/posts/10159568281863275/
山盟M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EzsvhLn6ko






貓裏工程師狂想曲
貓裏工程師狂想曲
一位來自苗栗的工程師,貓裏是苗栗古地名,台灣獨立建國、客家文化復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