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蟹桶,生活如何過?

2022/05/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離開蟹桶後,需要一份工作,但工作之餘最好能增進自己。培養好習慣能讓你在長期的人生中帶來許多好處。
好習慣有很多種,健身、閱讀、營養均衡、上課......等。這些事情當下做完並不會立即的成果,但放長遠來看正向的效果卻很多。健身短期內會讓你很痛苦,你會經歷力竭、肌肉痠痛,但長期能讓你保持好身材、精神變好、異性看你的眼光改變;閱讀,短期會讓你很無聊,長期卻能讓你擴充知識庫,面對問題能從容解決,或是不在重稻覆轍。
離開蟹桶後有幾件事情需要你去做,因為離開謝桶的本質是成長,你需要自我提升:
1.找份工作
2.找個興趣
3.結識良友
一、找工作
很多剛離開或是還沒離開家的年輕人,很多都不知道要做什麼樣的工作,業務適合我嗎?餐飲工作在做什麼?傳產很操嗎?這些問題雖然可以從他人口中獲得答案,但自己實際體會又是另一回事。
我也常碰到有人問我,「我沒相關背景怎麼辦」、「那個好像不適合我」,這些問題常出現在還沒離家的年輕人身上,而這些問題背後都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恐懼」。
恐懼,是在我們面臨重大改變會有的感受,一下子要適應新工作、新住所、新環境,任誰都會感到恐懼,要排除恐懼的唯一方法,就是「行動」。行動後,你會發現你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
最優先的工作選擇會以你的專業知識為優先,但跟自己科系不同也無妨,因為很多人畢業後都是從事跟自己的學能無關的工作,有聽過餐飲畢業的做業務做得有聲有色,也聽過學設計的跑去當木匠。
工作也不是隨便找找就好,也要時刻留意這份工作在這地區是否是平均薪資,想一想為什麼會有薪資落差,或是比較高薪資的工作有什麼特別之處,以高維度得視角看待工作。
二、找興趣
一個人的興趣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個性,文靜的興趣有閱讀、繪畫、棋類;動態的興趣有籃球、衝浪、跑步。
很多事情都可以嘗試,但我們的資源有限,時間跟金錢是我們僅有的資源,沒辦法嘗試所有興趣。
我們可以試試看最小努力原則,用最少的資源嘗試容易執行的方法,像是慢跑就比衝浪所需的「嘗試資源」更少。可以從我們住家附近開始找,喜歡畫圖可以找畫室,喜歡吉他可以找音樂教室。從離自己最近的地方開始找起,會省下很多時間嘗試興趣。
再來是金錢的部分,很多課程都有體驗課,不彷去參加看看。以健身來說,健身房分為會員制跟以分計費,要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時間可以健身,可以先從以分計費開始,會員制需要綁年約,要是途中發現自己不喜歡健身,可以省下一筆費用。
筆者之前對畫圖很有興趣,花了三千塊報名了畫室,最後當然沒有堅持下去。原因很簡單,距離太遠,騎車要花上三十分鐘,來回就要一小時,反思之後得到的結果就是對於時間的消耗不能接受。
三、結識良友
結識良友並不是要找那些高高在上的人,而是可以跟你一起努力進步的人。人跟人相處是價值流動,要是跟對方差距太大,會產生匱乏感,對這段關係來說非常不健康。
找到等級跟自己差不多,又有上進心,只要符合這兩個條件就足以成為朋友。
酒肉朋友當然也可以交,但時間分配要拿捏,久久一次可以,但每週都來個一兩次酒攤,對長期來說不是個好選擇。
當我們在提升的時候,朋友圈也會更換。隨著我們往上前進,留在我們身邊的人,會越來越少,這些都是跟我們志同道合或是志同道不合的朋友。剩下被甩在後頭的人,有些不適合努力,或是根本不想努力,這時也要考慮與他們相處的時間。
離開蟹桶後,我們需要打造自己的生活,不要過上跟在蟹桶裡一樣的人生。
用知識改變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