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報第十期】攤開綠色文化藏寶圖,尋回你的記憶碎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0/010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專案行銷企劃 葉啟貞

在你的記憶中,有沒有哪一處,閃爍著綠樹與藍天相互輝映的畫面呢?是陽光透過葉隙灑下黃金錢幣的午後、是村子裡和死黨爬上爬下的老榕樹、還是結實纍纍的土芒果掉落的聲音與酸甜的滋味?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哪一段,令你懷念不已的自然日子?是上學途中珠頸斑鳩「都都霧」叫聲的陪伴、是大水溝中撈魚玩水摸蜆仔的清涼、還是夏天裡和朋友調皮地去捉鼓譟的蟬?

自然與生態,渲染出一片我們回憶拼圖中的背景色調,承載了色、香、味,連結了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然而,安靜無聲的它們,卻常常被我們遺忘在腦海的角落裡。

raw-image

失落的綠色文化寶藏

文化是什麼、文化館又該是什麼定位呢?在我們看來,文化即是「從古至今,眾人生活細節與記憶的總合」;而文化館,正應當作為一種記錄、提醒,甚至是文化的實行者。

那麼自然生態呢?在過去對於文化的定義中,它們確實是經常被忽略的一環,然而腦海中被喚起的種種告訴我們,大自然之於我們是如此不可或缺,也正因為擁有對自然的記憶,才能構築出完整的「文化」。

其實,在臺北市各形各色的文化館中,許多都留有人與自然互動的回憶──

raw-image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而芝山岩這片蓊鬱的小山林,在民國六、七○年代曾是民眾休閒的聖地,也曾有一位彈藥庫庫長種下的樹苗,現在成為園區中代表性的大榕樹。林語堂故居,中庭的植物、魚池造景,背倚與故鄉相似的陽明山景觀,是林語堂先生的最愛。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日治時期即留下的宿舍空間,更有老黑板樹、孫運璿喜愛的魚池、與其夫人喜愛而栽種的桂花。寶藏家園,有眷村居民與花草樹木互動的日常故事,更與小山上、河堤邊的環境息息相關。紀州庵文學森林,日式風格的庭院中夾雜國民政府時期留下的榕樹、芒果樹,曾是居民孩子們最愛的遊樂場。

然而,這些埋藏已久的「綠色文化寶藏」,該如何開始挖掘呢?

探索臺北綠色文化藏寶圖

我們將一種文化、一段歷史、一個故事,形容成一座座的寶藏。地方文化館,就像收藏了這些寶藏的據點一般。然而,究竟要使用哪一個圖層,才能將所有寶藏放在同一平面上,串聯起來,發揮最大的效用,進而影響得最廣闊呢?

raw-image

我們發現,綠色、生態,是承載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因此,我們像尋寶一樣,撥開生態的密林,挖掘文化的寶藏,提筆記錄,完成了一張張的藏寶圖。彷彿拼圖一般,若將所有地方文化館拼接起來,整個臺北便能夠成為同一張「綠色文化藏寶圖」。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近十年來經營生態、考古、歷史等各面向文化的推廣、教育、行銷,致力於拉近人與文化之間的距離;而其中,生態方面更是我們擅長的領域,無論是人力培育、環境資源盤點、行銷、展覽呈現等,皆有階段性的成果。107年,我們首次與紀州庵文學森林搭起合作的橋樑,以生態與文學為連結;108-109年,我們更擴大此合作模式,希望「生態」結合「文化」的觀點與運作方式,能夠傳遞給全臺北的文化館,進而重塑臺北市民的文化認同與故事。

按圖索驥,期待寶藏出土

raw-image

109年度秉持上述觀點,首次由芝山文化生態綠園主持,聯合林語堂故居、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寶藏家園、以及延續108年度合作的紀州庵文學森林等文化館舍,規劃出全新的合作計畫《探索臺北綠色文化藏寶圖》,將於今年展開下列行動──

挖掘生態寶藏:透過「基地生態調查盤點」、「生態在地分享會」,發現屬於該文化館在地的自然現況;並規劃「生態人才培育」,傳承自然生態觀點與技能。

譜寫文化寶藏:「綠色文化講堂」,以講座、工作坊等形式,為生態與在地文化的初次融合準備一個舞台;「在地居民交流」與「綠色文化工作坊」,將以人為基本單位,交換自己生命中獨一無二的綠色文化故事。

繪製在地藏寶圖:以「公民科學行動博物館」及「綠色文化寶藏成果展」作為成果呈現,透過教育專案設計、校園行動博物館特展、靜態成果展等,向民眾展現生態文化寶藏的新觀點,以及年度合作中所創造出的新連結。

希冀在今年度的首度計畫嘗試中,與夥伴們聯手進行積極而有趣的實驗,探尋人們在生態綠林中寫下的生活故事,進一步使得臺北文化地圖更加完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山報
17會員
83內容數
前山報創刊於2015年的秋天,我們聚焦於士林、陽明山前山區域的藝文生態,企求呈現繽紛多采的人間故事。歡迎朋友們來到林語堂故居、大稻埕舒喜巷,一同享受閱讀裡的美好時光。
前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3/07
關於臺北城想寫的東西太多了,似是對老情人的絮語,說不完的情話與詩篇,只好透過走訪紀實來完滿。 回到城中,過已一百多天,卻依然每天興致勃勃的觀賞、尋找——那些曾幾何時未曾留意的小事,來不及回望的街口,對照記憶的深度,拼湊出這座城市的影像。城隍廟與詩人周夢蝶,中華商場的起落
Thumbnail
2025/03/07
關於臺北城想寫的東西太多了,似是對老情人的絮語,說不完的情話與詩篇,只好透過走訪紀實來完滿。 回到城中,過已一百多天,卻依然每天興致勃勃的觀賞、尋找——那些曾幾何時未曾留意的小事,來不及回望的街口,對照記憶的深度,拼湊出這座城市的影像。城隍廟與詩人周夢蝶,中華商場的起落
Thumbnail
2024/12/31
本文以臺北城門為主題,追憶作者童年在臺北城生活的點滴,並穿插臺北城歷史、城門變遷、周邊景點(博物館、文化景觀、老店)等資訊,情懷濃厚,兼具歷史與文化價值。
Thumbnail
2024/12/31
本文以臺北城門為主題,追憶作者童年在臺北城生活的點滴,並穿插臺北城歷史、城門變遷、周邊景點(博物館、文化景觀、老店)等資訊,情懷濃厚,兼具歷史與文化價值。
Thumbnail
2024/12/03
泉源里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社區,曾稱「十八份庄」。隨著年齡老化與人口外移的問題,泉源里透過農村再生計畫,不僅保存了當地文化,發展當地特色,還吸引了年輕人返鄉服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社區的定位。
Thumbnail
2024/12/03
泉源里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社區,曾稱「十八份庄」。隨著年齡老化與人口外移的問題,泉源里透過農村再生計畫,不僅保存了當地文化,發展當地特色,還吸引了年輕人返鄉服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社區的定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林存青是一位熱愛旅行的攝影師和作家,自然名是小樹,如呼吸一般自然的心態,讓她永遠在路上,憑直覺拍照,必須瞬間決定構圖和視角,當下即永恆,透過隨機性的素樸語言,創造內在和身體的攝影藝術。作品深受美國攝影大師安瑟・亞當斯的影響,呈現出清晰明亮的影像、細膩的質感和真摯的情感表達,作品首度展出。
Thumbnail
林存青是一位熱愛旅行的攝影師和作家,自然名是小樹,如呼吸一般自然的心態,讓她永遠在路上,憑直覺拍照,必須瞬間決定構圖和視角,當下即永恆,透過隨機性的素樸語言,創造內在和身體的攝影藝術。作品深受美國攝影大師安瑟・亞當斯的影響,呈現出清晰明亮的影像、細膩的質感和真摯的情感表達,作品首度展出。
Thumbnail
半生漂泊,搬家總是扛著幾千本沈重的書,以及一大串纏繞脆弱的植物,生活兩大支柱,其他東西因陋就簡,隨時可以出發,踏上旅程。後來受到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的啟發,每年會清理一批書送人,有空間容納新書。至於園藝,則隨著居住空間有機生長。三年前,作者搬到山居,實現了院子有棵大樹的夢想,與大樹相伴,樂趣橫生。
Thumbnail
半生漂泊,搬家總是扛著幾千本沈重的書,以及一大串纏繞脆弱的植物,生活兩大支柱,其他東西因陋就簡,隨時可以出發,踏上旅程。後來受到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的啟發,每年會清理一批書送人,有空間容納新書。至於園藝,則隨著居住空間有機生長。三年前,作者搬到山居,實現了院子有棵大樹的夢想,與大樹相伴,樂趣橫生。
Thumbnail
人類開始群居於被稱為水泥叢林的都市,約莫不過三百年的時間,在這之前的萬千年間,樹木其實常伴著人們左右,給我們庇蔭,供我們生活。或許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步向野外,回到山林的擁抱時,會覺得身心被洗滌,彷彿一切都得到了救贖。
Thumbnail
人類開始群居於被稱為水泥叢林的都市,約莫不過三百年的時間,在這之前的萬千年間,樹木其實常伴著人們左右,給我們庇蔭,供我們生活。或許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步向野外,回到山林的擁抱時,會覺得身心被洗滌,彷彿一切都得到了救贖。
Thumbnail
我喜歡遊走在街頭巷弄之間,以步行的速度觀看風景,放慢腳步留心週遭的生活痕跡,細細觀察陌生轉折的角落,就如同出國旅遊般的體會,換個驗心情體出發別有不同的滋味。
Thumbnail
我喜歡遊走在街頭巷弄之間,以步行的速度觀看風景,放慢腳步留心週遭的生活痕跡,細細觀察陌生轉折的角落,就如同出國旅遊般的體會,換個驗心情體出發別有不同的滋味。
Thumbnail
正統的榕樹下文化,必須要有隨處拉屎的雞、昏昏欲睡的台灣土狗、揮之不去帶著安全帽的綠頭蒼蠅,和穿著七分褲下棋的老人。
Thumbnail
正統的榕樹下文化,必須要有隨處拉屎的雞、昏昏欲睡的台灣土狗、揮之不去帶著安全帽的綠頭蒼蠅,和穿著七分褲下棋的老人。
Thumbnail
今天天氣晴,和熙的陽光,照在窗台上,看著窗外那樹,一片綠意令人神清氣爽,心情格外的欣喜。 休假日,享用一份悠閒的早餐,心靈充電之旅,就當一日文青,感受文學之美,前往「國家圖書館」。 圖書館位在中正紀念堂大門的正對面,環境十分幽雅,來到此怎能忽略那片森林,就到那樹叢下,做個森林浴,呼吸芬多精,清晨清新
Thumbnail
今天天氣晴,和熙的陽光,照在窗台上,看著窗外那樹,一片綠意令人神清氣爽,心情格外的欣喜。 休假日,享用一份悠閒的早餐,心靈充電之旅,就當一日文青,感受文學之美,前往「國家圖書館」。 圖書館位在中正紀念堂大門的正對面,環境十分幽雅,來到此怎能忽略那片森林,就到那樹叢下,做個森林浴,呼吸芬多精,清晨清新
Thumbnail
在鬧騰的大路旁呼吸書香、樹香的氣息⋯⋯ 群樹環繞 森林裡的圖書館,黑白建築分明俐落,群樹環繞增添溫暖柔和,靜靜的顯示出低調中的高雅和歡樂中的寧靜及書香、樹香的氣息,感染著人們驛動的文青細胞和學無止境的意志。 黑白分明更顯俐落 金色心型旋轉樓梯,順勢而上也逆勢而下,矗立著猶如主心骨般,承載著書中一
Thumbnail
在鬧騰的大路旁呼吸書香、樹香的氣息⋯⋯ 群樹環繞 森林裡的圖書館,黑白建築分明俐落,群樹環繞增添溫暖柔和,靜靜的顯示出低調中的高雅和歡樂中的寧靜及書香、樹香的氣息,感染著人們驛動的文青細胞和學無止境的意志。 黑白分明更顯俐落 金色心型旋轉樓梯,順勢而上也逆勢而下,矗立著猶如主心骨般,承載著書中一
Thumbnail
2020/08/01 台中新社Van家園 來到Van哥家沈寂20年的葡萄園,樹木早已長到十米高的天空,這邊是生態寶庫,樹木大部分都是自然長出來,保護樹等級的樟樹跟芒果樹、撥開樹皮彷彿一塊白玉的香楠、香香香的台灣國寶肖楠、樹幹綠油油的梅葉冬青、到哪都看得到的構樹、三根巨無霸手指的木麻黃、花開滿天的錫蘭
Thumbnail
2020/08/01 台中新社Van家園 來到Van哥家沈寂20年的葡萄園,樹木早已長到十米高的天空,這邊是生態寶庫,樹木大部分都是自然長出來,保護樹等級的樟樹跟芒果樹、撥開樹皮彷彿一塊白玉的香楠、香香香的台灣國寶肖楠、樹幹綠油油的梅葉冬青、到哪都看得到的構樹、三根巨無霸手指的木麻黃、花開滿天的錫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