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媽的多重宇宙》:人生像顆貝果,有洞才算完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媽的多重宇宙》宛如一幅色彩繽紛的拼貼畫,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致敬,不少影迷心中的經典元素,紛紛都以巧妙的方式登場,無疑增添多筆觀影驚喜。舉例來說:喜感十足的霹靂包武打戲碼,即是參考了成龍的風格來設計;子彈屏障、救世主的設定則有《駭客任務》的影子;至於秀蓮與威門在陰暗巷弄一幕,搭配光影朦朧的場景語言,更是直接向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告白。當然,那一些顯而易見,有關於《料理鼠王》、《臥虎藏龍》還有《2001太空漫遊》的彩蛋,同樣令人會心一笑。某種程度,本作彷彿像是一封獻給影癡、電影工作者的動人情書。

不過,即使引經據典,也不代表《媽的多重宇宙》花拳繡腿。相反地,它的故事基底通俗且真摯,聚焦於華人家庭,並以常見的中年婦女做為切口,細膩講述親人之間的矛盾,如何影響人的自我詮釋。再者,藉由母女的衝突,點燃意識形態的爭論,進一步拋出人類該以何種姿態存在的反思。

至此,本作格局可大可小,極具彈性,端看觀眾如何理解、閱讀。說來有趣,電影的開放性,正巧呼應現實世界中量子力學對於「多重宇宙」的假設。簡言之,基於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疊加態(註)的概念不僅是天馬行空,更是理解混沌的重要途徑。扣回電影所述,每一次的懊悔、早知道,皆會分歧出不同的過去與未來,終點未定的情況下,一次次的當下,蘊藏著複數的可能,持續異裂的每一個秀蓮,全都是潛在答案。

所以,電影實際上,亦想挑戰人類追求唯一真理的天性。它輕聲喚醒秀蓮,還有身為觀眾的我們,做為私我生命的觀測者,本就握有註解人生的權力。若是決定好度量的角度,其後所呈現的一切,無論是福是禍,沿路走來的光景,即是我們追尋的意義,猶如今敏的《千年女優》所強調:我喜歡的是追逐的我。也就是說,意義並不誕生於成功的那一瞬間,而是流淌於「組成自我」的每一步。

raw-image

承前所述,《媽的多重宇宙》是一部拆解框架的作品,而那不只瞄準表現形式,它更試圖反向滲透觀眾的日常思考,捏揉一套流動的處世觀。依此來說,翻轉一詞,正是電影最為核心的齒輪,相關情節再再以此為基準滾動、綻放。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翻轉,必屬針對以下兩者的討論:秀蓮的無能論,還有女兒喬伊的無意義論。

先談秀蓮,電影的呈現相對直白,就如 α 威門所說:正因為無能,所以才有如此多種可能。爾後,按圖索驥,將相同的邏輯套用到喬伊身上,照樣能顛覆她的無意義論:正因為缺少讓人遵循的唯一價值觀,我們才能避免陷入「他人即地獄」的泥沼,進而不用再將自己活成冰冷的魁儡。

換句話說,借用心理學者拉岡的理論:喬伊因應母親的凝視,意即秀蓮身處的華人社會觀,存有一種隱性的心理推力,逼迫喬伊雪藏性傾向、任性與叛逆,只為變成相符他人欲求的陌生客體──保守且乖順的異性戀女。然而,當喬伊得以穿梭多重宇宙,既存的壓力,也就是前述提到的華人社會觀,不過是大千世界的一粒塵埃,不再擁有主宰的力量。

可是,喬伊明明如此萬能,似神一般,理應能夠鄙夷萬物,何以又因母親在洗衣店對公公說的一句話而被擊潰?或許,那句話正如最後一根稻草,壓垮她對生命的期望。

早在 α 宇宙中,喬伊就因「天賦異稟」嚐盡苦頭,因應母親的發明而創立的組織,不斷地抽乾她的精力,直到超載、失控,然後爆發反撲,催生出滅世魔王豬八土扒姬──這就好比典型華人社會下的家庭原罪:望子成龍。

易言之,喬伊嘗試過討好,也嘗試過逃離(最初的報稅宇宙),但不管她如何行動,內心那一塊空缺,始終未能隨著自由、能力的提升,獲得填補。故此,戲劇性的登場還有一件件荒誕的服裝,就像是喬伊用來撫慰「荒蕪心室」的補償手段。

raw-image

再來,參照尼采的說法:人們真正害怕的不是受苦,而是毫無意義的受苦。染指多重宇宙的喬伊,可以視為超越上帝的存在。此時此刻,過往的意義全面崩塌,世界不僅少了神秘感,更少了讓人收束一切的源頭與圭臬,意即上帝、神靈之類的存在。那是一種全面的自由,代價卻是無盡的焦慮與徬徨,猶如心理治療時常談到的:每當供人依循的舊有框架瓦解,正是黎明之前,心靈最為黑暗的時刻。所有的痛苦,都將因為找不到熟悉的出口,頻頻在內心打轉,一再翻攪我們的五臟六腑。

依此延伸,喬伊的生命課題,恰如《世界上最爛的人》內的茱莉,在這繁華且快速的網路世代:過多的選擇,促使迷失滿載。縱然沒有宇宙搖桿,我們仍舊透過社群接觸多重世界,甚至反過來被世界馴化,亦如哲學家沙特所言,本該幫助人們釐清自我的他人,幻化成吞噬人的巨獸。最終,無論是臉書、IG、抖音還是推特,成千上萬次的偽裝、壓抑,全都是我們的延伸,並也是綑綁自我的束繩。

很遺憾,人們原以為的自由,反而鞏固了不自由。由此可知,喬伊表面上看起來擁有更多的生命選項,但實際體會到的,卻是更為窒息的絕望與疲憊。於是,多重宇宙的設定,宛如一座對應人類集體心靈的微縮模型,非但貼合喬伊個人處境,並還具體化當代社會中的普同現象:每一個相似喬伊的青年,其內心世界有多焦灼與空虛。

也因此,那一顆黝黑的貝果,不只代表結束,亦是喬伊最後的救贖,且以自我毀滅的形象來表述。想當然,喬伊並非真的想要自殺,僅是想要解決痛苦,看似消極的行為,依然藏有喬伊之於生命,非常積極的一面:想要改變,想要找到自己的歸宿。

阿德勒曾說:人是一種社群性動物,所謂意義,往往跟人際關係掛勾。自此,受苦跟意義感相關之外,亦跟社群關係中的「匱乏與不滿」保有因果連結。如前所述,不管是秀蓮、喬伊,每一種失能與暴走,皆都源自於關係裡的創傷與受俘。

raw-image

綜上整理,可以發現人類充滿著矛盾,在渴求自主的同時,也期許真實、不堪的自我能被接納。有些時候,我們恨死別人的愛,卻又脫離不了別人的愛,即使萬分焦慮,肇因於關係的結,仍得回到關係來解,正如電影所示:放手與擁抱,唯有兩者並存,才是橫跨宇宙的終極出路,又或是說,天下父母都得面對的教養修煉。

或許,恰如日劇《四重奏》所點明的:許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就像是一顆甜甜圈,在《媽的多重宇宙》中則是貝果,少了那一個洞,就不算是完整。為此,與其追求他人眼中的完美,倒不如潛入內心,學習跟頑強的執著達成和解──沒有意義也好,缺少足夠的成就也罷,只要心安理得,說服得了自己,幸福兩字隨人寫。

以此來說,《媽的多重宇宙》除了主要演出陣容為亞裔臉孔,皮囊之下的哲學觀還能契合禪意、老莊思想,並且相符當代趨勢,呼應去中心化、後現代的思維模式,靈巧跳脫好萊塢常見的二元論。況且,在多重宇宙的概念下,時間失去了方向性,過去、現在與未來,僅僅是存在於不同維度的現實。於是,胡鬧之餘,電影更在結尾提供希望感十足的人生觀,溫柔地提醒:儘管辛苦,生命照樣得以打破莫比烏斯環的假定,身為人類,我們不是時間的奴隸,亦也不是徒勞的俘虜。

raw-image

最後,在結語之前,稍微補充一些令人佩服的高明細節。首先,電影以鏡子做為開端,向觀眾展示一家和諧的樣貌,並以此躍入媽的世界,剛好相符鏡子在象徵界的普遍內涵:銜接異世界的通道。然後,參照鏡子的另一種常見借代:看清自我,同樣咬合敘事主軸。

若再加上拉岡的理論,鏡子還意味著世俗眼光,藏有扭曲的風險,畢竟鏡中之我難以完全吻合真實。過度依賴鏡中成像的話,好比秀蓮與喬伊,僵化使用「外在的描繪」做為自我依據,就有可能會把自己(Self)關入由替身(Avatar)所組成的牢籠。

除此之外,多重宇宙的設定,同樣創造「容許歧義」的空間,能被引申為遺憾、想像或是潛在的人格,進而賦予作品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因應觀眾的推敲、討論,不斷地孵化嶄新的作品觀。至於豐富的匹配剪輯,則精巧且流暢地串接起「相異又相仿」的不同宇宙,可以說是自今敏之後,又一次令人驚豔的成功案例。

整體而言,《媽的多重宇宙》在科幻與人性之間取得絕妙的平衡,一方面撬開角色的情感,另一方面也突破觀眾的想像力,如此豐沛的內容,著實具有成為經典的潛力,只待通過時間的考驗與淬煉。


全文劇照:双喜電影、IMDb
註解:詳細名詞釋義與討論,可參考《科學人知識庫》雜誌第 185 期 7 月號

raw-image

釀電影《媽的多重宇宙》專題請見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悅彤-avatar-img
2022/05/12
我們恨死別人的愛,卻又脫離不了別人的愛,即使萬分焦慮,肇因於關係的結,仍得回到關係來解。 這段真的是內心狂點頭,太喜歡癮君子雜揉心理學和科學來解析媽的多重宇宙了~~~(該說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當那顆石頭,可以甚麼事都不做嗎?) hahahahahaha
怒怒心理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5/12
石頭的話可以XDDDD 只是下雨的話,也得風吹雨淋......哈哈哈
最近親人過世,我和我太太就一直在作「多重宇宙」的假設:如果當時他做了不同的選擇,是不是就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在這麼多選擇之中,今世做的這個選擇,會是讓他滿意的選擇嗎?實在是很難的選擇
怒怒心理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5/12
之前也是連續好幾個親戚過世,有些壽終正寢,有些突然病逝,同樣在想到底怎麼樣比較幸福呢?活得太長,可能煎熬,但活得太短,又會覺得遺憾、不甘心,只能說人好像就是總在徘徊,或許本就沒有標準答案,端看我們怎麼去理解、定義吧!
就是那個光-avatar-img
2022/05/11
我有個問題,第六段「正因為缺少讓人遵循的唯一價值觀,我們才能避免陷入「他人即地獄」的泥沼」 應該是要有主體的價值觀,才能避免「他人即地獄」的處境,除非你說的是「我就爛」無視他人,不過這也不是沙特的原意......嗎?
怒怒心理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5/11
應該是我打得不夠清楚QQ 原諒我一直修改.......我只是想換行,但它會變成送出==“ 缺少讓人遵循的唯一價值觀,是指我們不用圍繞著主流價值觀來活,所以從社會結構面來講,就能避免沙特說的「他人即地獄」的悲劇。 為此,你講的也沒有錯!一個是自主面的建立,另一個則是結構面的改善!本文講的比較是後者,也是沙特較少提到的部分~
彼得葉-avatar-img
2022/05/11
《進擊的巨人》的艾連渴望與追求自由,卻也成為自由的奴隸...一意孤行的作為拿來與喬伊對照著看也很有意思~ 再者,巨人後期的故事具有大量意識流、窺探記憶的橋段,更是相互映照著~~~
怒怒心理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5/11
巨人的翻轉超猛!的確很適合用相似的角度去解讀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無洞大開,用很好玩很有創意的手法去講一個很深的哲學議題。 我覺得這部是目前把多重宇宙這個觀念展現得最好的一部電影, 畫面、拍攝手法、配樂、特效,全部都恰到好處。 漫威那種特效大片看習慣了,花大錢砸出來的特效當然很爽。 但這部讓我看到,創意就是好玩這麼簡單而已。 5個人的特效組,38天的拍攝時間,用
Thumbnail
無洞大開,用很好玩很有創意的手法去講一個很深的哲學議題。 我覺得這部是目前把多重宇宙這個觀念展現得最好的一部電影, 畫面、拍攝手法、配樂、特效,全部都恰到好處。 漫威那種特效大片看習慣了,花大錢砸出來的特效當然很爽。 但這部讓我看到,創意就是好玩這麼簡單而已。 5個人的特效組,38天的拍攝時間,用
Thumbnail
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大贏家!''媽的多重宇宙'' 子玲老師將帶你透過劇情解析 連結中年母親會遇到的家庭難題 ❤中年困境 - 婚姻 l 事業 ❤母女情結 - 控制 l 否定 ❤父親掌控 - 討好 l 質疑 ❤自我關係 - 自卑 l 後悔 所有的關係, 如何走出互相傷害 ! 進入美好和解 !
Thumbnail
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大贏家!''媽的多重宇宙'' 子玲老師將帶你透過劇情解析 連結中年母親會遇到的家庭難題 ❤中年困境 - 婚姻 l 事業 ❤母女情結 - 控制 l 否定 ❤父親掌控 - 討好 l 質疑 ❤自我關係 - 自卑 l 後悔 所有的關係, 如何走出互相傷害 ! 進入美好和解 !
Thumbnail
關係裡,或許有單方可以短期勝出,但在無限的大宇宙裡,只有雙贏或雙輸,唯有認真面對自己的「作業」,看清楚自己的問題,關係裡的糾結,才會解決;作業過關,靈魂方能晉級,親子關係如此,伴侶關係如此,任何深入的關係,都是如此。
Thumbnail
關係裡,或許有單方可以短期勝出,但在無限的大宇宙裡,只有雙贏或雙輸,唯有認真面對自己的「作業」,看清楚自己的問題,關係裡的糾結,才會解決;作業過關,靈魂方能晉級,親子關係如此,伴侶關係如此,任何深入的關係,都是如此。
Thumbnail
藉由一個個宇宙間的傾聽與細語,解開了束縛也與自己和解了。
Thumbnail
藉由一個個宇宙間的傾聽與細語,解開了束縛也與自己和解了。
Thumbnail
我們看到婚姻觸礁、與父與女的關係戰戰兢兢、經濟稅務陷入危機的平凡中年婦女秀蓮,透過一次次verse jumping與他世遠端連線,倏地華麗轉身,短暫地成為自己以外的自己,擊退威脅宇宙存亡的敵人。但也正在這個過程裡,秀蓮看見了那些未曾走過的路,竟有繁花葳蕤——原來自己的人生是走錯一步成千古恨。
Thumbnail
我們看到婚姻觸礁、與父與女的關係戰戰兢兢、經濟稅務陷入危機的平凡中年婦女秀蓮,透過一次次verse jumping與他世遠端連線,倏地華麗轉身,短暫地成為自己以外的自己,擊退威脅宇宙存亡的敵人。但也正在這個過程裡,秀蓮看見了那些未曾走過的路,竟有繁花葳蕤——原來自己的人生是走錯一步成千古恨。
Thumbnail
瘋狂而奇幻的電影《媽的多重宇宙》其實在闡述一個非常寫實的主題,就是 #人生。 這部電影完全需要劇透,才能看出自己的味道,而解讀都在每個人的心中。 要學會放下,必經歷千千萬萬個你對自己咆哮。 不管在哪一個宇宙裡,我們勢必都要面對相同的課題。
Thumbnail
瘋狂而奇幻的電影《媽的多重宇宙》其實在闡述一個非常寫實的主題,就是 #人生。 這部電影完全需要劇透,才能看出自己的味道,而解讀都在每個人的心中。 要學會放下,必經歷千千萬萬個你對自己咆哮。 不管在哪一個宇宙裡,我們勢必都要面對相同的課題。
Thumbnail
恰如日劇《四重奏》所點明的:許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就像是一顆甜甜圈,在《媽的多重宇宙》中則是貝果,少了那一個洞,就不算是完整。為此,與其追求他人眼中的完美,倒不如潛入內心,學習跟頑強的執著達成和解──沒有意義也好,缺少足夠的成就也罷,只要心安理得,說服得了自己,幸福兩字隨人寫。
Thumbnail
恰如日劇《四重奏》所點明的:許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就像是一顆甜甜圈,在《媽的多重宇宙》中則是貝果,少了那一個洞,就不算是完整。為此,與其追求他人眼中的完美,倒不如潛入內心,學習跟頑強的執著達成和解──沒有意義也好,缺少足夠的成就也罷,只要心安理得,說服得了自己,幸福兩字隨人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