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的愛,潤物無聲》-《CODA》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心之旋律》/《樂動心旋律》
當你在新聞上看到今年奥斯卡最佳電影是《CODA》,或許你曾狐疑到底這是一套怎樣的電影?是否又是濫制的講大愛的溫情片?先別着急,盡量平靜自己,(最好喝一口水,找個舒服的座位,)聽/看筆者娓娓道來。容我先向你發問:「到底人和人之間是否有互相理解的可能?」,請你在閱讀時反芻這條問題。
片名《CODA》意指Child Of Deaf Adults,只要孩子有至少一個是聽障人士的父母/監護人就會計作CODA。電影圍繞着一家四口以捕魚為生的Rossi聾啞家庭。女主角Ruby Rossi是家庭裏唯一健聽的,擔當她的哥哥和父母與外界溝通的橋樑,包括買賣生意、滿足捕魚規格(船上至少要有一名健聽的人士應對海上威脅和溝通)。Ruby的角色對家庭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說是她父母的生存都依賴着她。固然天意總弄人,Ruby喜歡唱歌,她的音樂老師更讚許她有美麗的嗓音。是的,這是尋常音樂電影有關「追夢」的跋前躓後,但你能想像今次有多麼艱辛嗎?
拮据的家庭沒有餘裕多請一個翻譯員,聾啞的親人更諷刺地無法理解她的理想。又,CODA這身份帶來更多的困難。CODA是遊走「健聽」與「聾啞」世界的異鄉人,既要應付外面的歌舞聲色,又要習慣家中僅用手語和肢體語言的鴉雀無聲。他們較難和父母傾訴心事,也要早早就獨當一面去處理家庭瑣事。更甚者,他們共感周圍的人對聾啞父母的歧視,亦遭受同學欺凌,難免自卑。日文的「絆」可指溫暖的親情、友情或與萍水相逢的情誼,中文錯譯的「羈絆」則意指束縛和妨礙,他們面對的正好是這兩個詞彙的一線之差。
"There are plenty of pretty voices with nothing to say. Do you have something to say?" 在平淡而堅實的東西上讓創作誕生,好好地說一個故事,已經是一部好的作品。他的意義不在於確認人們早已相信的事,而是讓觀眾擺脫傲慢與偏見-任何預設的結論,得到思想的解放,瞧見另一個未被當今概念/語言規範化的世界。一些事或人(就如聾啞人士)得以被看見,而從觀察到結論之間除了(「左膠」、「廢人/青/老」、「白卡」、「女權」等的)標籤外還有不少的可能。要做到同理心這點,考驗作品如何呈現及讓觀眾感受人物的困境,並從已拍出來的東西去引導觀眾思索沒有拍出來的留白。戲中Ruby問母親在她出生時曾否希望過她也是聾啞,母親承認有,說"I thought I would fail you. That being deaf would make me a bad mom" 。及後音樂會的一幕更深化聾啞父母的焦慮和脆弱。在女兒台上歌唱、台下健聽觀眾為之動容並鼓掌之際,電影從熱鬧的背景切換到聾啞父母耳中的寂靜。觀影的筆者徹底感受到他們的恐懼與悲哀-作為親生父母卻無法分享女兒的喜悅。
手語是我真的愛你(I Really Love You)
《CODA》表達聾啞非罪過,聾啞人士是除了「聽」和「說」外可以做任何事的「人」。只要有適當的支援,像翻譯,他們與健聽人士無異。他們有性生活,也有家庭活動(例如戲中一起睇Tinder),亦會用手語「說」笑話;做手語時會省略副詞和主語的冗長部分,言簡意賅,反倒不似會話時過多雕飾的虛偽;少了聽覺,那便以剩餘的感官捕捉世界迵異的樣態。deaf是醫學上的聽障,但Deaf是一個少數族群的文化身份-以手語這視覺語言(會話則是聽覺語言)溝通,習慣面對面圍圓桌坐去觀察對方(讀唇和面部表情等)。他們需要的不是我們自感崇高而講的加油、施捨和可憐,而是一份簡單的尊重 (當然還有平等的機會)。
香港也有一個於2013年創立的《香港聾人子女協會》( CODA Hong Kong),協助CODA建立身份認同及促進共融。而根據《香港手語翻譯員名單》(2021),香港目前只有不足60個合資格的手語翻譯員,卻要照顧約3-4000位以手語為主要溝通語言的全聾人士。他們如同其他弱勢社群般值得我們關注。
人生是選擇的累積,不論是「追夢」或「尊重自己和別人」,將就和懈怠一樣東西是放棄一切東西的開始。為補救一個做錯的決定或說話的行動會誘發更多新的事件,使事情越趨複雜,最後付出極沉重的代價。請你謹記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你無的放矢的中傷或會成為纏繞別人一生的夢魘。每個人抉擇時都有些不為人知的考量和衡權,請你少些以非黑即白的簡單二分去批判人。
世界是悲涼的,人能滿懷和善,卻也極為兇惡。到底人與人之間能否互相理解?是世界崩壞,不去信任,還是不試信任,世界崩裂?筆者不知道。但哪怕共融是迢遙的空中樓閣,相信愛並願意走出第一步便是和世界抗爭的覺悟。真正可悲的不是現實無法憾動,而是連第一步也不願意踏出,只懂扣帽子並自命清高的懦夫。
avatar-img
1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故事關於一個女孩在沼澤地區獨自面對生活的故事,她經歷了背叛、孤獨、痛苦,最終找到自己的方法來適應生活。故事中提出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與幫助的重要性,呼籲我們應該對他人和大自然友善。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向聾啞人士唱的一首歌。
Thumbnail
關於聽障生,你認識多少? 你知道他們聽不清楚還是聽不見? 你知道配戴輔具可能降低生活上的難度嗎? 跟其他孩子相較,故事裡的聽障生張家龍立足於校園生活需要具備的勇氣遠比常兒還多,幸好遇到良師願意同理他的角度彎下腰傾聽,善用班級經營對話技巧讓常兒進一步認識《跟你我不一樣的聽障兒》。
Thumbnail
《聽說》電影觀察與反思,帶你進入人際互動溝通的心理遊戲。劇情中,心理遊戲的〈餌〉隱藏在細微的行為裡,如何避免進入心理遊戲?文章提供瞭解決的方法,讓你更加明確地瞭解溝通中的互動心態,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辣辣一眾人吃飽飯在樹下乘涼,辣辣先說話了:爸爸的內在聲音其實就是愛,但世界往往是以鬥爭的形式成就自己。愛拼才會贏,爸爸不想拼,因為爸爸知道將來見阿彌陀佛什麼都有,但內在聲音要爸爸做猴子和魔慈眾生玩。只是爸爸根本沒有這種心思,所以沒什麼好玩的,我也聽得懂聲音。 甜甜喝了一口礦淺水,他才說:對於人的劣
Thumbnail
 本文是電影《去唱卡拉OK吧!》的觀影筆記,分析岡聰實與成田狂兒的個性與關係變化,並比較與漫畫原作的不同。內文有雷,請觀影後再讀。
若是能和一般人一樣該有多好,能正常地與人溝通談心,看似大多數人覺得簡單的事卻困擾我多年,或許小時候能滔滔不絕地與父母聊天,但又是到甚麼時候開始漸漸的話變少,與家人相處出現了極大的障礙? 與家人無法正常溝通是我的毛病,在外能跟熟識的人聊的有說有笑,回到家卻跟啞吧一樣,有說有笑,回到家卻跟啞吧
Thumbnail
豆比學習手語三年來,初期與聾人交流常感疲憊,因手語不流利且文字理解力有困難。
Thumbnail
過去受疫情影響,讓許多人日常溝通時,選擇用文字代替口說對談,興許是過去政策:「只要家中有確診者,就必須間接或直接隔離」的因素,影響了家庭中父母教育孩童說話的機會(父母減少帶孩童外出和說話,因此減少刺激)。 語言治療是什麼? 可以幫什麼忙?
Thumbnail
仰望著同一片藍天 前幾天有兩位聽障人士來店裡買東西,雖然她們主要都打手語,但還是有稍微用簡單的口語溝通。 可能我是聽障的關係,她們走後,同事跑來跟我討論。 「剛那兩位好像不會說話?」 「不會說話?怎麼說?」 「我看她們都打手語啊!」 「這樣說不對,聽障不等於不會說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故事關於一個女孩在沼澤地區獨自面對生活的故事,她經歷了背叛、孤獨、痛苦,最終找到自己的方法來適應生活。故事中提出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與幫助的重要性,呼籲我們應該對他人和大自然友善。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向聾啞人士唱的一首歌。
Thumbnail
關於聽障生,你認識多少? 你知道他們聽不清楚還是聽不見? 你知道配戴輔具可能降低生活上的難度嗎? 跟其他孩子相較,故事裡的聽障生張家龍立足於校園生活需要具備的勇氣遠比常兒還多,幸好遇到良師願意同理他的角度彎下腰傾聽,善用班級經營對話技巧讓常兒進一步認識《跟你我不一樣的聽障兒》。
Thumbnail
《聽說》電影觀察與反思,帶你進入人際互動溝通的心理遊戲。劇情中,心理遊戲的〈餌〉隱藏在細微的行為裡,如何避免進入心理遊戲?文章提供瞭解決的方法,讓你更加明確地瞭解溝通中的互動心態,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辣辣一眾人吃飽飯在樹下乘涼,辣辣先說話了:爸爸的內在聲音其實就是愛,但世界往往是以鬥爭的形式成就自己。愛拼才會贏,爸爸不想拼,因為爸爸知道將來見阿彌陀佛什麼都有,但內在聲音要爸爸做猴子和魔慈眾生玩。只是爸爸根本沒有這種心思,所以沒什麼好玩的,我也聽得懂聲音。 甜甜喝了一口礦淺水,他才說:對於人的劣
Thumbnail
 本文是電影《去唱卡拉OK吧!》的觀影筆記,分析岡聰實與成田狂兒的個性與關係變化,並比較與漫畫原作的不同。內文有雷,請觀影後再讀。
若是能和一般人一樣該有多好,能正常地與人溝通談心,看似大多數人覺得簡單的事卻困擾我多年,或許小時候能滔滔不絕地與父母聊天,但又是到甚麼時候開始漸漸的話變少,與家人相處出現了極大的障礙? 與家人無法正常溝通是我的毛病,在外能跟熟識的人聊的有說有笑,回到家卻跟啞吧一樣,有說有笑,回到家卻跟啞吧
Thumbnail
豆比學習手語三年來,初期與聾人交流常感疲憊,因手語不流利且文字理解力有困難。
Thumbnail
過去受疫情影響,讓許多人日常溝通時,選擇用文字代替口說對談,興許是過去政策:「只要家中有確診者,就必須間接或直接隔離」的因素,影響了家庭中父母教育孩童說話的機會(父母減少帶孩童外出和說話,因此減少刺激)。 語言治療是什麼? 可以幫什麼忙?
Thumbnail
仰望著同一片藍天 前幾天有兩位聽障人士來店裡買東西,雖然她們主要都打手語,但還是有稍微用簡單的口語溝通。 可能我是聽障的關係,她們走後,同事跑來跟我討論。 「剛那兩位好像不會說話?」 「不會說話?怎麼說?」 「我看她們都打手語啊!」 「這樣說不對,聽障不等於不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