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第二 091

《禪林寶訓》卷第二 09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4.11.19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靈源謂黃太史曰:

古人云,抱火措於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然,固以為安。

此誠喻安危之機,死生之理,明如杲日,間不容髮。

夫人平居燕處,罕以生死禍患為慮。

一旦事出不測,方頓足扼腕而救之,終莫能濟矣。

《筆帖》

【演蓮法師譯文】

靈源惟清禪師對太史黃庭堅居士說:古人曾說,把火炬放在柴草的下面,而人卻在柴堆上睡覺,當火還未燒到身體時,自以為很安全。

這話用來比喻人的安危之機間不容髮,其中所隱含的死生之理亦明白得如杲日麗天。然而,人們在平常安閒無事的時候,很少想到死生禍患隨時可能發生。

一旦意料不到的禍事發生了,這時才慌得頓足捶胸想要挽救,但已經太遲了,後悔亦無濟於事。

raw-image

良因贊曰:

在《廣論》中開示,若不修「念死」,有六種過患:

一、忘失正法;

二、雖未忘失,而不修習;

三、修不清淨;

四、失精進;

五、自不善(此生與後世二種不善);

六、死時追悔。

望此六種過失,回顧我等,若酖染世樂,

即使是學佛,也將渾渾噩噩過此一生。

「世樂雖榮,享盡愁還至」,還是將「死」字貼額頭上吧!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4.11.18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長靈卓①和尚曰:道之行固自有時。 昔慈明放意于荊楚間,含恥忍垢,見者忽之。慈明笑而已。 有問其故,對曰:連城②與瓦礫相觸,予固知不勝矣。 逮見神鼎③後,譽播叢林,終起臨濟之道。 嗟乎!道與時也,苟可強乎? 《筆帖》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2014.11.17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清和尚住舒州太平。每見佛眼臨眾周密,不甚失事。因問其要。 佛眼曰:用事甯失於寬,勿失於急。甯失於略,勿失於詳。 急則不可救,詳則無所容。當持之于中道, 待之以含緩,庶幾為臨眾行事之法也。 《拾遺》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自利利人是一條漫長無涯之路,
2014.11.13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靈源好閱經史,食息未嘗少憩,僅能背諷乃止。 晦堂因呵之。 靈源曰:嘗聞用力多者收功遠。 故黃太史①魯直曰:清兄好學,如饑渴之嗜飲食。 視利養紛華若臭惡。蓋其誠心自然,非特爾也。 《贅疣集》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2014.11.12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予昔同靈源①侍晦堂于章江寺。 靈源一日與二僧入城,至晚方歸。晦堂因問今日何往? 靈源曰:適往大寧來。 時死心②在旁,厲聲呵曰:參禪欲脫生死,發言先要誠實,清兄何得妄語? 靈源面熱不敢對。自爾不入城郭,不妄發言。 予固知靈源死心,皆良器也。 《日涉記》
2014.11.11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謂妙喜曰: 參禪須要識慮高遠,志氣超邁。出言行事,持信於人。 勿隨勢利苟枉,自然不為朋輩描摸,時所上下也。 《寶峰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更不可隨順勢力,為貪圖財利而做出有損出家人形象的事。 良因贊曰: 無量劫來煩惱如山之巨,業障如海之深,如何能超越?
2014.11.10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謂妙喜曰: 像季比丘,外多徇物,內不明心,縱有宏為,皆非究竟,蓋所附卑猥而使然。 如摶牛之虻,飛止數步。若附驥尾,便有追風逐日之能,乃依託之勝也。 是故學者,居必擇處,遊必就士,遂能絕邪僻,近中正,聞正言也。 從容謂喆曰:諸大士法門龍象④,子得從之遊,
2014.11.18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長靈卓①和尚曰:道之行固自有時。 昔慈明放意于荊楚間,含恥忍垢,見者忽之。慈明笑而已。 有問其故,對曰:連城②與瓦礫相觸,予固知不勝矣。 逮見神鼎③後,譽播叢林,終起臨濟之道。 嗟乎!道與時也,苟可強乎? 《筆帖》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2014.11.17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清和尚住舒州太平。每見佛眼臨眾周密,不甚失事。因問其要。 佛眼曰:用事甯失於寬,勿失於急。甯失於略,勿失於詳。 急則不可救,詳則無所容。當持之于中道, 待之以含緩,庶幾為臨眾行事之法也。 《拾遺》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自利利人是一條漫長無涯之路,
2014.11.13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靈源好閱經史,食息未嘗少憩,僅能背諷乃止。 晦堂因呵之。 靈源曰:嘗聞用力多者收功遠。 故黃太史①魯直曰:清兄好學,如饑渴之嗜飲食。 視利養紛華若臭惡。蓋其誠心自然,非特爾也。 《贅疣集》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2014.11.12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予昔同靈源①侍晦堂于章江寺。 靈源一日與二僧入城,至晚方歸。晦堂因問今日何往? 靈源曰:適往大寧來。 時死心②在旁,厲聲呵曰:參禪欲脫生死,發言先要誠實,清兄何得妄語? 靈源面熱不敢對。自爾不入城郭,不妄發言。 予固知靈源死心,皆良器也。 《日涉記》
2014.11.11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謂妙喜曰: 參禪須要識慮高遠,志氣超邁。出言行事,持信於人。 勿隨勢利苟枉,自然不為朋輩描摸,時所上下也。 《寶峰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更不可隨順勢力,為貪圖財利而做出有損出家人形象的事。 良因贊曰: 無量劫來煩惱如山之巨,業障如海之深,如何能超越?
2014.11.10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謂妙喜曰: 像季比丘,外多徇物,內不明心,縱有宏為,皆非究竟,蓋所附卑猥而使然。 如摶牛之虻,飛止數步。若附驥尾,便有追風逐日之能,乃依託之勝也。 是故學者,居必擇處,遊必就士,遂能絕邪僻,近中正,聞正言也。 從容謂喆曰:諸大士法門龍象④,子得從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