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環島的注意事項第二部分包括:補給及如廁的方式及地點、水泡或鐵腿的預防及處理、狂吠惡犬或怪(壞)人的因應,最後分享使用Google Map的心得。
有人留言詢問是否該在背包上懸掛「徒步環島」字樣的布條或牌子,也在此提出淺見。
五、補給及如廁
1. 補給
大多數的徒友在時間及地點允許之下,會沿路尋覓各地美食,一飽口腹之欲。但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路段,如能出現一家超商,則猶如天堂,不但可以吹冷氣消暑氣、充電滑手機,還可以解決所有的生理需求。
一般徒友在無補給路段,除了飲水,須攜帶午餐及備糧,大家常帶攜帶的有:飯糰、麵包、水煮蛋(茶葉蛋)、雜糧棒、能量飲、餅乾、口糧、香蕉(可預防抽筋)等等。此外,坊間亦可買到調味加料的乾燥飯,加水放置一段時間後,即可成為飯或稀飯。
2. 如廁
徒步者如廁的地點,除了超商,常見的還有加油站、火車站、寺廟、警察局、學校(疫情期間不一定開放)、公園等等,有些單車專用道也設有流動廁所。不得以時,可向店家或民宅商借,再不行時,只好找個隱密的地方(切記攜帶塑膠袋裝小白花,並適當掩埋)。
我徒步55天,只有一次,不得不面對太平洋盡情宣洩,但有將小白花裝在塑膠袋再塞進背包,沒讓它成為漂流物。
Day36,台26線,墾丁國家公園,風吹沙,右側為太平洋,與上述文字無關。(作者拍攝)
六、水泡或鐵腿
1. 水泡
鞋襪如果穿著得宜,則可降低水泡發生的可能。之二徒步裝備有提到,可穿五趾襪及厚羊毛襪搭配寬楦健行鞋,或穿運動拖鞋/涼鞋及五趾襪,減少趾間及足部與鞋子的摩擦。
此外,休息時脫鞋襪,讓足部休息降溫(有些人還會按摩足底或腳趾,但我既懶又有潔癖,所以甚麼都沒做),亦可降低水泡的發生。
長程徒步的初期,不合腳的鞋襪或不正確的走路方式,致使足部及鞋襪須花時間磨合,有些徒步者即便穿著雙層襪,足部還是會起水泡,甚至影響步行。大多數徒步者用帶線的針(消毒過)穿過水泡,將線留在水泡裡吸乾組織液。
我對此法不置可否,針線是否充分消毒非常重要,傷口如未妥善處理,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則後果不堪設想。
我全程未發生需要處理的水泡,如有,也許是皮厚,並無明顯感覺,對徒步也未造成影響,就放任它自行乾燥變成死皮。
2. 鐵腿
出發前或休息時做伸展操,回到住宿處或睡前抬高雙腳,或穿著緊身褲使用健行杖,漸少負重的壓力或肌肉的不穩定性,都可以減少鐵腿發生的可能。有些徒友也會攜帶痠痛貼布或按摩霜,減緩鐵腿的不適。
按摩也是一個好方法。記得Day1,無預期一口氣從富貴角燈塔走到捷運淡水站,沒帶健行杖或穿緊身褲,走到最後都快跛腳。後來去老街按摩,第二天就改善很多。
七、遇到惡犬或怪人壞人
1. 狂吠惡犬
走在鄉間或郊外,偶爾會遇到狂吠的狗。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到馬路另一側避開它,要不就瞪著它快速離開。此外揮動健行杖或雨傘、吹哨子(有些背包胸帶有哨子)、敲打保特瓶、作勢丟石頭等等,也有些效果,也有徒友撒狗糧,真是佛心又設想周到。
依我觀察,大多數工廠或農地的狗是被繩子綁住、關在鐵籠(很可憐)或被圍牆圍住。只有少數私人豢養或流浪狗群會狂吠還會追人追車,大多數流浪狗膽小,一見有人就鑽到草叢中。
咬人的狗不叫,會叫的狗不咬人,也有幾分道理。徒步中被很多狂吠的狗嚇過,但在楓港,卻被一隻路旁不起眼且安安靜靜的小狗咬住小腿不放,直到我遲鈍地察覺會痛(因為穿了緊身褲及長褲),才趕緊揮舞健行棒,讓它放下到嘴的肉,我的小腿也留下它的齒痕。
2. 怪人或壞人
台灣相對安全,但還是有少數徒步者曾遇到怪人或壞人,特別是獨行的年輕女性。
我不搭便車,無論汽車或機車,寧可婉拒好意,辛苦一點慢慢走。有位年輕女性徒友,搭路人機車,差一點遭到非禮,因此防人之心不可無。
也有徒友遇到怪人(不見得是裸露),如覺不舒服,最好快速離開。如怪人靠近,除了離開,也可以喊叫或拿手機拍他(或她),都可達到遏阻的效果。此外,可在手機安裝「110視訊報案」APP,如發生狀況,可即時傳送定位及照片報案。
切記,勿在任何社團、粉絲專頁或Line群組留下你的詳細行程或住宿地點,但將這些資訊提供給家人或熟識的朋友。
Day30,台1線,新營往善化的路上,這隻狗掛著一根垂地的木棒。據附近商家說,它原本會追單車或機車,造成騎士摔倒,主人以此限制它的行動。(作者拍攝)
Day36,墾丁國家公園,一隻溫馴的小黑狗,跟著我徒步一段路。(作者拍攝)
八、勿過度倚賴Google Map
Google Map是個很棒的規劃及導航工具,善用Google Map,但別全然相信它。
Google Map遇到隧道,無法使用徒步模式,會繞遠路,改成騎車模式才行。如不瞭解它的邏輯,就可能被誤導。
徒步模式時,Google Map會選擇車少且距離近的路段。如果帶你走單車專用道或公園道路,很棒;但也可能帶你到施工中或封閉中的道路,更可能帶你走廢河道、疏洪道、新闢無人的道路或經過公墓或亂葬崗等等(以上都走過)。此外,因衛星定位會有偏差,須確認併行道路該走那一條,該上橋還是走平面道路等等,以免誤入「歧途」。
徒步前最好仔細查看Google Map,而非邊走邊看;有些偏僻的山區可能沒有導航,可學習使用離線地圖。徒步或單車模式都可查看上下坡的陡度及長度;改成衛星模式,則可了解較細部的地景地貌。要不,就到徒步社團詢問當地徒友或研究徒友走過的路線,都可以省去一些擔憂或冤枉路。
D28,嘉義馬稠後,Google Map帶到施工中的工業區,禁止通行,無奈地在從下一條道路前進,亦在施工園區中(作者拍攝)。
Google Map由金山到基隆,徒步模式,無法走台2線,也無法走到野柳海邊,因為台2線有個隧道。
Google Map由金山到基隆,單車模式,可走台2線。
Day7,我規劃的路線,由金山出發,經過野柳及外木山到基隆。雖然較遠,但符合我靠海岸的期望。
Day7,我走的路線,由金山出發,經過野柳及外木山到基隆,Google Map提供的坡度圖。
九、懸掛「徒步環島」的布條或牌子
有位女性朋友問我:婦女獨行,背包掛著「徒步環島」牌子的優缺點為何?會不會招來壞人或怪叔叔?這個問題困難回答,因為我並未掛牌,途中也只遇過一兩位徒步者有掛。
由社團徒友提供的照片可知,布條或牌子上最常見的是寫著「徒步環島」四個大字,有些還有台灣圖像,有些會加註天數,有些會提出需求,有些會蓋上景區或車站的戳章或讓路人在布條上簽名。較令人感動的是,有些人會說明徒步環島的原因,例如:紀念罹癌過世的母親、支持在地小農等等。
每個人懸掛「徒步環島」的目的不同,有些人希望獲得路人的鼓勵,有些人希望獲得支援或資源(例如:免費住宿),有些人則以此自我激勵(或互相激勵)莫忘初衷,有少數是網紅,藉此帶來宣傳效果。
粗淺的觀察(社團徒友及路上遇到的徒步者,不一定正確),不掛牌的徒步者還是居多,掛牌的年輕人較年長者多,至於性別、獨行或結伴,則無明顯的差異。
如果有人全身包緊緊,背著大背包或拉著菜籃車走在公路上,大都猜得出是在徒步環島,除非另有期望,否則掛牌昭告天下,似乎多此一舉。
Day1,徒步首日,揹平時上班的背包,出門前刻意掛上一隻小熊當吉祥物。(作者拍攝)
Day54,徒步倒數第二日,瑞源車站附近。雨越下越大,有位好心的路人,堅持把他的傘給我遮雨,隨即又要我等一下,他說他家就在附近,他回去拿把好一點的傘給我。(作者拍攝)
徒步環島,是身心靈的大考驗,途中的人事物令人驚豔,但並非總是那麼美好,安全最重要!
「徒步環島的準備」先在此告一段落,如再想到其他的注意事項,另文補充。
[註]
本系列文章以匿名提及少數徒友或社團,如內容有錯或令人不悅,煩請告知,定當修改或移除,並請見諒。
參考資料
Day40,細雨濛濛的田野,花蓮光復,照片業經後處理(作者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