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徒步環島攻略之五:注意事項(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最後,彙總出八項徒步環島常見的問題及注意事項,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因內容繁多,故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結伴或獨行的考量、是否需要行前訓練、適合徒步的季節及住宿的選擇。


一、結伴、獨行或參加徒步團

一個人,走得快,一起走,走得遠。
“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together.”

這句話我認同,也不認同。我認為走得快慢或遠近,應與個性及與同行者是否有共識有關。

結伴徒步

結伴徒步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互相扶持,一起解決問題,分擔對陌生環境的焦慮及不安;結伴也可以排解寂寞,分享對途中事物的看法,共渡歡樂的時光。

就實質面而言,結伴可以分攤住宿及部分餐飲費用,節省旅行成本,也可以分攤工作(例如,買車票、訂住宿),互相照顧行李,降低行程規劃或執行的負擔。

結伴同行的組成,有夫妻或情侶檔、親子檔(大多是父親帶兒子,也有母女檔)、兄弟姐妹檔或朋友組隊,也有全家出動的。例如:陳先生夫妻倆帶著兩個6歲兒子徒步環島,張小姐夫妻倆推雙座嬰兒車帶1、3歲幼兒徒步環島等。

結伴徒步最需要妥協的就是個人差異,無論是體力、時間、興趣嗜好、飲食或住宿習慣、對金錢的看法及價值觀等等。畢竟,徒步環島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共處,如果差異太大,無法調整步調或取得共識,則易產生更多的問題。

陳先生夫妻倆帶著兩個6歲兒子徒步環島,全程1,215公里,72天。(照片經當事人同意使用)

陳先生夫妻倆帶著兩個6歲兒子徒步環島,全程1,215公里,72天。(照片經當事人同意使用)

Day18,冬山河,妹妹們隨行,拍下兩位妹妹開心的跳躍。(作者拍攝)

Day18,冬山河,妹妹們隨行,拍下兩位妹妹開心的跳躍。(作者拍攝)

獨行

大多數旅遊或徒步社團,一遇女性朋友(特別是長者)分享獨行心得,就會很多留言誇讚或有些女性朋友表示不敢一人出門旅行,想必也有些男性朋友不擅獨自出門,只是羞於回應或表達。

獨行的優點就是自由自在,想出發就走,想吃美食就吃,想住旅館就不必委屈於背包客棧,不必配合或遷就他人,保有自己喜歡的旅行方式及行進步調。

獨行最大的缺點就是沒人幫你拍照(笑),除了自拍,只能拍風景。獨行時,如遇到問題,一定得自己設法解決,沒有商量的對象;遇到新奇有趣的事物,無人分享,只能暗爽(我獨行時就常喃喃自語:太美了!太棒了!太好玩了!)。

獨行者該如何克服面對陌生環境的焦躁不安?

谷大哥及它的地圖Google Map可為你解決絕大多數的問題,更何況路長在嘴上,當地人或超商店員,更能提供你滿意的答案。至於排解寂寞或分享心得,Line或臉書隨時都有人幫你加油打氣、按讚或送上愛心。

如擔憂路上遇到危險或碰到「壞人」,可選擇較繁華、城鎮較密集且補給方便的路線。徒步時則維持一定的警戒及敏感度,盡量在天黑之前抵達住宿地點。此外,千萬別告知陌生人或在徒步社團留下你的詳細行程或住宿地點。

如不習慣或不敢一人外宿,則可考慮投宿背包客棧(四、住宿的選擇,會再提到背包客棧)。

任何人對陌生環境都會存在焦慮,無論男女,獨行或結伴亦然。消除焦慮的最好方式就是常常出門練習,學習解決問題,提升觀察力及敏感度,培養自信心及對他人的信任感

[註]

某天住到一間非常大的房間,位於兩層老舊排屋的一樓。有對外窗,但面對別人家的廚房,且有鐵窗;房門上只有簡陋的喇叭鎖,也沒有扣鍊可以反鎖。晚上聽到門外有很多奇怪的聲音,非常焦慮,只好拿椅子及行李抵住門。第二天早上才發現,昨晚門外的聲音是一群參加射箭比賽的高中生在聊天(他們住在二樓),當時如果打開房門看看,不就可以解除焦慮了嗎?原來,焦慮大多來自於無知。

Day51,六腳鄉偶遇小葉欖仁綠色隧道,獨行者喜歡拍風景。(作者拍攝)

Day51,六腳鄉偶遇小葉欖仁綠色隧道,獨行者喜歡拍風景。(作者拍攝)

參加徒步團

找不到伴又想啟動徒步環島的朋友,也可以參加揪團或徒步團。

在徒步環島社團可看到有人揪伴同行(費用均分),也有幾個徒步團(支付領隊費或行政費,其他費用均分)招收團員。

揪伴同行的有些是新手找伴,有些是老手帶隊,走些特別的路線,如切西瓜或山海圳。

徒步團則大多先踏查,由有經驗者帶隊,行程及食宿安排妥當,有些會有行李接駁,行程結束後,還會製作相簿或影片。徒步團大多是分段徒步環島,一次出隊大約走5-7天。

有個經營多時且制度完善的公益徒步團(開團者純粹以服務為目的),設想非常周到。有行前說明會,行進時要求不能走在領隊之前押隊之後,規定休息時間,每天出發前得做操,整個行程結束後還有檢討報告,真是軍事化管理!

我也曾起心動念參加徒步團,一想到行程或步調受限,又需與完全陌生的人互動,孤僻的我,旋即打消念頭。

Day6,北濱公路,結伴時,互相拍照,增加徒步的樂趣。(作者家人拍攝)

Day6,北濱公路,結伴時,互相拍照,增加徒步的樂趣。(作者家人拍攝)


二、行前訓練的必要

除非經常登山健行或已養成徒步習慣,否則困難了解自己能走多遠,能背多重。因此,欲徒步環島者常問,一天要走多遠?要不要先練習?要怎麼練習?

台灣某家舉辦西班牙朝聖之路尾段(Sarria至Santiago,七天六夜,約115公里)的旅行社,建議無徒步習慣者,出發前3個月即開始練習,養成徒步習慣,且要逐漸增加徒步的頻率及距離。但,徒步環島如果行前訓練要花三個月,滿腹熱情都冷卻了。

我的建議是,多出門走走就對啦!平時多散步運動,一開始以短程輕裝,每天走5到10公里(約2-3小時)或1萬步(約8公里,例如捷運北投站到圓山站)為目標,再逐漸拉長距離或增加負重,不必躁進。待身體習慣徒步的律動及負重,每天20至25公里(約5-6小時)很輕鬆,甚至30公里以上,都不是問題。

有位徒友,原是跑馬拉松的,可能過於輕忽徒步這件事,第一天興致勃勃地跑了40多公里,當天腳就起了水泡,第二天就收兵回家。因此,循序漸進很重要。


三、適合徒步的季節

一年四季都有人徒步環島。冬季徒步舒適宜人,但偶爾遇到寒流或下雨,需穿著及攜帶較厚重的衣物。夏天徒步則行裝簡便,但全身包緊緊的,以防曬傷,酷熱難當。

就我看來,台灣的秋末到春初(11月-4月,避開秋老虎及梅雨),天氣穩定,溫度在30度以下,較適合長程徒步;而高屏地區,冬季較佳。

Day36,3月初,帆船石小沙灘,約25度。非旺季的墾丁,遊客罕至,處處是美景。(作者拍攝)

Day36,3月初,帆船石小沙灘,約25度。非旺季的墾丁,遊客罕至,處處是美景。(作者拍攝)

Day28,5月初,嘉義布袋考試潭,161號縣道。溫度已超過30度,酷熱難耐。(作者拍攝)

Day28,5月初,嘉義布袋考試潭,161號縣道。溫度已超過30度,酷熱難耐。(作者拍攝)


四、住宿的選擇

徒步環島的住宿與一般旅遊類似,端看個人預算。可搭帳篷或住親友家、香客大樓、教堂、背包客棧、民宿或旅館等等。

是否須先預訂住宿?如果行程確定,特別是假日,可提前預定或出發當天早上預定。有些徒友則走到哪住到哪,較有彈性,但熱門、便宜或心儀的住宿可能向隅。

如無適合的住宿,大多徒步者會搭車至鄰近或熱鬧的城鎮,少數年輕的徒步者會窩在超商。我由頭份徒步至後龍時,即是搭公車至苗栗市住宿;走完屏東阿朗壹古道後,才在楓港挨家挨戶地詢問住宿。

背包客棧通常四到八人一房,公用浴廁在房外,是不敢獨自外宿者最好的選擇。

背包客棧從2-300元到5-800元都有。有些背包客棧的床位設計隱密性極高,設備也應有盡有(毛巾、小檯燈、插座、布簾、衣架、上鎖的置物櫃等等),公共區域的設施完備(客廳、餐廳、廚房、洗衣房及浴廁等等)。住宿背包客棧,也較容易結識正在徒步環島或騎車的朋友。

有些體力好、習慣重裝或想省錢的徒步者,也會背帳篷睡袋(約2-3公斤),走到哪睡到哪。

徒步者搭帳的地點,大多在公園涼亭、廁所或寺廟附近,便於取水、盥洗及充電。學校教室或走廊亦可,但疫情期間不開放;有些超商也會允許徒友在走廊搭帳。他們常深夜睡前搭帳,黎明撤帳,以免妨礙他人。

這些刻苦的徒友,通常搭帳兩三天後,再住宿背包客棧或廉價旅館一天,清洗衣物或換取較佳的睡眠品質。整趟徒步環島3-40天,也許只花2、3萬元。這些孩子(大多是男生),如不是太年輕,老太太我真想收起來當女婿。

也有熱心朋友(大多數是徒友)提供免費住宿,最有名的就是枋山的三個傻瓜背包客棧。它位於屏鵝公路旁,傍著海岸線,有著很大的招牌。徒步者即便不住宿,也常進去與曾徒步環島的老闆留影聊天。


老太太我對住宿要求不高,預算有彈性,也不想太為難自己。我較少住背包客棧,怕被分配到上舖,老人家手腳不麻利又膀胱弱,半夜得起床上廁所,也怕吵到別人。

一天終了,筋疲力竭,只求有個乾淨及安靜的住宿。有一次在台南,住在大馬路旁民宿二樓臨窗的房間,整夜汽機車來來去去,只好戴上耳塞,才可成眠。結論是,一定要相信訂房平台上的訪客評論,而非老闆的說詞。

當然也住過價廉物美的民宿或旅館。台東市住過由無印良品設計的青年旅館,公共區域舒適寬敞,有免費茶包及點心(現磨咖啡要30元),也有很多書籍可自由取閱,休息區有懶骨頭及鋼琴。房間小巧簡便,房間外還可懸掛單車。進住後,竟然有點懶散,想打消徒步的念頭,就窩在客棧裡看書。

採定點住宿,除可輕裝出門,另一個好處是,連住房價還會打折。

台東某青年旅館,入住後就不想走了。(作者拍攝)

台東某青年旅館,入住後就不想走了。(作者拍攝)

台東某青年旅館的廚房,還有手搖磨豆機及摩卡壺。(作者拍攝)

台東某青年旅館的廚房,還有手搖磨豆機及摩卡壺。(作者拍攝)

台東某青年旅館的房間,1人或2人1室的套房,極簡裝潢。(作者拍攝)`

台東某青年旅館的房間,1人或2人1室的套房,極簡裝潢。(作者拍攝)`

台南赤嵌樓附近有設計感的民宿套房,非假日平均一個晚上一千多元,如兩人住宿,就很划算。(作者拍攝)

台南赤嵌樓附近有設計感的民宿套房,非假日平均一個晚上一千多元,如兩人住宿,就很划算。(作者拍攝)

台南赤嵌樓附近有設計感的民宿套房,非假日平均一個晚上一千多元,如兩人住宿,就很划算。(作者拍攝)

台南赤嵌樓附近有設計感的民宿套房,非假日平均一個晚上一千多元,如兩人住宿,就很划算。(作者拍攝)

某連鎖旅館,提供消夜及點心,還可兌換啤酒或其他飲料。那天,一手拿著冰淇淋及小點心,另一隻手拿著啤酒,在電梯遇到20年前教過的學生。(作者拍攝)

某連鎖旅館,提供消夜及點心,還可兌換啤酒或其他飲料。那天,一手拿著冰淇淋及小點心,另一隻手拿著啤酒,在電梯遇到20年前教過的學生。(作者拍攝)


[未完待續]

注意事項之二將介紹補給及如廁的方式及地點、水泡或鐵腿的預防及處理、惡狗或怪(壞人)的因應及Google Map的使用心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狗竹圖文-avatar-img
2022/05/22
光看文字就很有衝勁~
Angela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5/22
真的,連我自己看了都想出門徒步了呢!哈哈~
紀餘-avatar-img
2022/05/19
我搭火車環島那次, 想在東澳過夜, 之前有一次和兒子去東澳走走, 記得有名宿的招牌, 那天沒看到, 就去派出所問, 警察指著對面2家, 說右邊那家會有工人住, 比較雜, 住左邊那家比較好, 老闆就是隔壁的雜貨店。 我看那家是新蓋的樣子, 有點像透天的房子, 只是比較大, 跟老闆說好, 決定要住, 隨口問: "今天還有別的客人嗎?" "有, 有4個人, 只是還沒到。" 我趁天黑前出去吃飯, 回來後天已經黑了, 沒有人, 在客廳裝開水時, 突然想到有鬼, 趕快進房間將門鎖起來。 被老闆誑了, 整夜心情不太安穩, 雖然老闆一家就在隔壁, 這棟只有我一個人啊! 將棉被蓋住頭, 睡著後就沒事了。哈!
Angela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5/19
聽過太多光怪離奇的事,有時就是自己嚇自己罷了! 不過,蘇花公路上的住宿還真不好找,我是住在蘇澳,以火車接駁。
知秋-avatar-img
2022/05/19
筆記,心中也有徒步旅遊想法.
Angela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5/19
歡迎加入徒步旅行的行列。如有用FB,也可加入台灣徒步環島聯誼會的社群,裡面很多熱心的徒友分享徒步經驗。
小鬼-avatar-img
2022/05/18
帶個迷你角架(可夾或可立)就能更"隨意將自己納入美景中)
Angela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5/18
謝謝你的建議。人醜不喜歡入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懶啦!哈哈!
你的經驗真的可以讓很多人受惠
Angela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5/18
謝謝!整理起來,希望想要徒步旅行的人也用得到。
avatar-img
無腦老嫗小沙龍
20.9K會員
276內容數
這裡不做美髮不修指甲,開房間只做明的,不做暗的。朋友不嫌多,讀者不嫌少,無腦老嫗談談笑笑,大家隨意走走看看,坐坐聊聊。
無腦老嫗小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21
徒步環島的注意事項第二部分包括:補給及如廁的方式及地點、水泡或鐵腿的預防及處理、惡犬或怪(壞)人的因應,最後分享使用Google Map的心得。 有人詢問是否該在背包上懸掛「徒步環島」字樣的布條或牌子,也在此提出淺見。
Thumbnail
2022/05/21
徒步環島的注意事項第二部分包括:補給及如廁的方式及地點、水泡或鐵腿的預防及處理、惡犬或怪(壞)人的因應,最後分享使用Google Map的心得。 有人詢問是否該在背包上懸掛「徒步環島」字樣的布條或牌子,也在此提出淺見。
Thumbnail
2022/05/17
徒步走在公路上,應該靠右走或靠左走?環島的方向,應該順時針或逆時針?應該一次到位或分段完成徒步環島?
Thumbnail
2022/05/17
徒步走在公路上,應該靠右走或靠左走?環島的方向,應該順時針或逆時針?應該一次到位或分段完成徒步環島?
Thumbnail
2022/05/14
徒步環島的裝備可分為六大項:(1)背包或其他裝載行李的工具、2鞋襪、(3)衣著、(4)水壺及水、(5)健行杖及(6)其他必備或選擇性物品。
Thumbnail
2022/05/14
徒步環島的裝備可分為六大項:(1)背包或其他裝載行李的工具、2鞋襪、(3)衣著、(4)水壺及水、(5)健行杖及(6)其他必備或選擇性物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我有好多位女性朋友,最近都完成「一個人旅行」的「壯舉」;為什麼稱為「壯舉」?因為一個人旅行,除了要自己做好功課,還要有獨行勇氣、與不怕別人眼光的悠然自在。 台灣目前還是「群體」社會,對「一個人」未必友善,尤其是餐飲業;很多人更以好奇眼光打量:「為什麼自己一個人?」「難道沒有另一半或朋友?」
Thumbnail
我有好多位女性朋友,最近都完成「一個人旅行」的「壯舉」;為什麼稱為「壯舉」?因為一個人旅行,除了要自己做好功課,還要有獨行勇氣、與不怕別人眼光的悠然自在。 台灣目前還是「群體」社會,對「一個人」未必友善,尤其是餐飲業;很多人更以好奇眼光打量:「為什麼自己一個人?」「難道沒有另一半或朋友?」
Thumbnail
跟諮商師聊到我上週末自己一個人去旅行。 我說我好久沒有自己一個人去旅行了,心裡覺得特別興奮。
Thumbnail
跟諮商師聊到我上週末自己一個人去旅行。 我說我好久沒有自己一個人去旅行了,心裡覺得特別興奮。
Thumbnail
如何共創旅行憶冊而不成為他人黑名單? 隨著疫情逐步解封 下半月邊境開放 國門重啟 終於又可以乘上飛機、搭上郵輪計劃異國文化體驗 我們一定都聽過這樣的故事 A和B本來很要好 出門一趟回來從此絕交 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Thumbnail
如何共創旅行憶冊而不成為他人黑名單? 隨著疫情逐步解封 下半月邊境開放 國門重啟 終於又可以乘上飛機、搭上郵輪計劃異國文化體驗 我們一定都聽過這樣的故事 A和B本來很要好 出門一趟回來從此絕交 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Thumbnail
徒步環島的準備,注意事項第一部分,討論結伴或獨行的考量、是否需要行前訓練、適合徒步的季節及住宿的選擇。
Thumbnail
徒步環島的準備,注意事項第一部分,討論結伴或獨行的考量、是否需要行前訓練、適合徒步的季節及住宿的選擇。
Thumbnail
一個人一生中可以的話 請一定要嘗試一次【 獨自旅行】 有沒有想過 自己來一場 個人之旅呢?
Thumbnail
一個人一生中可以的話 請一定要嘗試一次【 獨自旅行】 有沒有想過 自己來一場 個人之旅呢?
Thumbnail
如果可以一切由自己決定,照自己的速度、可以觸摸路邊的花、躺在草地上、一口氣衝上坡、對山谷唱歌、累了就停下吃東西,不用管是不是對的時間與地點?這一次我終於要自己走自己的,說不定會像那些旅行壯遊故事那般,在獨行時終於領悟了什麼?
Thumbnail
如果可以一切由自己決定,照自己的速度、可以觸摸路邊的花、躺在草地上、一口氣衝上坡、對山谷唱歌、累了就停下吃東西,不用管是不是對的時間與地點?這一次我終於要自己走自己的,說不定會像那些旅行壯遊故事那般,在獨行時終於領悟了什麼?
Thumbnail
獨處是一種修行,在一個人的旅程中,可以盡情享受Me Time,沒有計畫,跟著感覺走,可以在床上吃早餐到中午再出門,也可以在午後慢慢散步到各個小巷子裡探險,那是一段只有自己的時光,用短短的時間,照顧被忽略很久的自己的內心需求,滿足我心裡那個小朋友
Thumbnail
獨處是一種修行,在一個人的旅程中,可以盡情享受Me Time,沒有計畫,跟著感覺走,可以在床上吃早餐到中午再出門,也可以在午後慢慢散步到各個小巷子裡探險,那是一段只有自己的時光,用短短的時間,照顧被忽略很久的自己的內心需求,滿足我心裡那個小朋友
Thumbnail
我們從大學時代就一直旅行,到處在臺灣晃呀晃,就這樣晃到國外  兩個人一起旅行有很多優點,同時也伴隨著一些缺點, 優點: 1.分享旅程體驗: 每個人旅行感受到的內容不一樣,藉由分享可以讓原本的感受再加倍。而且聊天也是整理思緒的過程,拼湊出那些散落的回憶。
Thumbnail
我們從大學時代就一直旅行,到處在臺灣晃呀晃,就這樣晃到國外  兩個人一起旅行有很多優點,同時也伴隨著一些缺點, 優點: 1.分享旅程體驗: 每個人旅行感受到的內容不一樣,藉由分享可以讓原本的感受再加倍。而且聊天也是整理思緒的過程,拼湊出那些散落的回憶。
Thumbnail
D8 和自己去一趟旅行 工作數年每天面對煩瑣工作,身心皆疲 雖然偶爾會請年假和親朋好友一起出國旅行 但是為了配合彼此的需求和習慣 少不免要犧牲自己偏好的行程和感受 更不用說旅程中要照顧同行的人 盡力安排妥當令整個旅程可以完美進行 最後一趟旅行結束不但沒有令身心放鬆 反而累積更多壓力和勞累.....
Thumbnail
D8 和自己去一趟旅行 工作數年每天面對煩瑣工作,身心皆疲 雖然偶爾會請年假和親朋好友一起出國旅行 但是為了配合彼此的需求和習慣 少不免要犧牲自己偏好的行程和感受 更不用說旅程中要照顧同行的人 盡力安排妥當令整個旅程可以完美進行 最後一趟旅行結束不但沒有令身心放鬆 反而累積更多壓力和勞累.....
Thumbnail
很多人都認為我有一個愛旅行的老公,我們數位游牧的生活應該是天天都在一起,一同探索這個世界的美好吧?每當我提到,我們過去十年還蠻常分開旅行時,除了大吃一驚的反應之外,幾乎大家都會問:「為什麼要分開?」
Thumbnail
很多人都認為我有一個愛旅行的老公,我們數位游牧的生活應該是天天都在一起,一同探索這個世界的美好吧?每當我提到,我們過去十年還蠻常分開旅行時,除了大吃一驚的反應之外,幾乎大家都會問:「為什麼要分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