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化線性史觀與禁播宮鬥劇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幾日看到一篇投書風傳媒的網路奇文,嘆為觀止。這篇文章的主要「論」點是:中共之所以要禁宮鬥劇,乃是因為「擔心人民會察覺到清朝是壓迫漢人的外來政權,因而動搖到現有的『漢文化線性史觀』」,還不忘借此「論」點為作者自己的「穿越」作品《花開時節》打廣告。文章筆觸輕鬆戲謔,卻因荒謬之處過多,所以讀起來只覺肉麻當有趣:
1.「《步步驚心》、《甄嬛傳》其實處處充滿「漢人」文化想像,到了《延禧攻略》、《如懿傳》卻開始貼近史實深究滿人文化,甚至連滿人不裹小腳、戴耳環必須一耳三鉗這種細節都跑出來,擺明說了大清國不是跟漢人一路的,是只把漢人當奴僕的外族帝國」:
「滿人不纏足」早就是常識,但作者似乎認為她發現了一個驚天大秘密。滿人婦女戴耳環也並非要「一耳三鉗」不可,一耳三鉗通常與朝服、吉服搭配,著常服、便服時就未必要戴。另外如果稍有研究,就能知道,這幾部劇沒有任何一部的服飾完全符合歷史,其中的服飾考究度以《如懿傳》最高,其次是《甄嬛傳》,再次是《延禧攻略》,最後才是《步步驚心》。作者對中國美術史、服飾史和滿人習俗顯然非常陌生。而上面每一部劇,不僅杜撰和曲解歷史,將歷史娛樂化,更充斥著漢人對非漢人一廂情願的文化想像與消費。尤其是作者在文中推崇的《延禧攻略》,無異於將職場上位劇加偶像劇搬到古代演,劇中的乾隆不過就是個名叫弘曆的腹黑總裁,恰好遇到不走傳統路線的女主角,因而常被耍得團團轉。這究竟是揭露中國史的秘密,還是逢迎觀眾的娛樂趣味,大賺一筆,至為明顯。但作者竟能在此發現「微言大義」,恐怕會讓從不隱諱其商業目的的編劇、導演、製片害羞一把。
說穿了,每一部劇都在消費清史,只是程度高低有別,順道讓一些文青、公眾號能蹭一蹭熱點,這種熱潮近幾年在大陸越來越夯,說是「文藝資本主義」也不為過。但「戲劇的服飾細節考究度提高」與「讓人民覺察到大清原來是滿人奴役漢人的外族帝國」,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究竟何在?搜一下微博與微信上對《如懿傳》、《延禧攻略》的討論,話題前幾名不外乎「如何避開乾隆這種渣男」、「魏瓔珞教你的職場攻略」、「延禧的中國美學」、「看如懿傳,一起提防婚姻崩毀」等,關於政治的討論雖然有,但大多聚焦在「延禧攻略的身體政治學分析」這類主題上,不知作者是在哪讀到「疑滿情緒」的?
2.「元朝/大元大蒙古帝國是殖民帝國這個觀點應該比較為人所知,特別是元帝國統治人民分四等人制,先後是蒙古族、色目人、漢人、南人。南人,是指南宋治下的漢族人。
元帝國蒙古人是不是中國人?它根本把漢文化圈的臣民列到最低的兩等人去了,哪裡會說自己是中國人。然而歷史可以覆寫,如今漢文化線性史觀反過來把統治者的帝國寫成受殖者的一個朝代,真的好棒棒。
清帝國就是另一個元帝國。這種事情在電視上一播再播,有點敏銳度的人也知道不妙吧!亡羊補牢猶未晚也,索性禁了「宮鬥」,省得哪天改拍宋帝國,結果考據出趙匡胤不是漢族人的事實,那中國史就又要崩解啦。」:
傳統中國並非西歐式的「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多文化、多族群共處的文明型國家,這也是常識,但作者好像又發現了另一個驚天大秘密。漢,說穿了,就是由各種今日所說的「少數民族」混血而成;而非漢人政權入主中原的狀態本來就很常見,十六國、北朝如此,連隋、唐也不是純漢人主持的朝代,遑論遼、金、西夏,元、清之例,絕非特例,而是常態。古代中國的夷狄之辨,在於文化,而非血統;是不是中國人,在於政治,而非血緣。
古代中國有正統觀,卻沒有民族國家觀,從這個角度看,古代中國人從未將元朝視為蒙古在中國的殖民政權,反之,元朝的蒙古人也從未將自己視為殖民者。元朝蒙古人是不是中國人?這恐怕不是今天的蒙古人和蒙古獨立(以及其他獨立)運動人士自己說了算的。首先,忽必烈當年自詡中國明君時,也想繼續保持蒙古大汗的身分,反而被其他汗國拒絕「做了中國皇帝,還做什麼大汗!」;且《宋史》就是在元朝編修的,元朝君王自認繼承了中原的統治天命,而非只是原來的大汗身份,《元史》則是明朝的官修正史,在中國的觀史傳統內,元雖是異族政體,但同時是繼承宋朝而來的前朝;正如清朝當年修《明史》,也把投降自己的明朝臣子稱為「貳臣」,以表彰寧死不屈者的氣節。
作者似乎認為,如果中國的朝代不是漢人稱王,就等於殖民政權。依照這種極其晚近的民族主義主張,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阿拉伯半島、羅馬帝國在北非的統治全都是不折不扣的殖民政權,而古代巴勒斯坦則被羅馬、阿拉伯、蒙古、庫德族交互殖民。但作者的主張其實也不陌生,只是上次流行時間是在清末辛亥之際,鼓吹者就是漢民族主義革命派裡的大漢民族主義知識分子-如今國民黨的前身,但作者若穿越回那時,發現自己跟這群人站在同一陣線,恐怕完全無法接受吧!且清朝的統治也絕非滿人高高在上,缺少漢人的全面合作,清朝不過「建州」而已。
作者滿口批判中共的「漢文化線性史觀」,但懷抱強烈的大漢民族主義文化觀,並以此來審視所有朝代者,正是她自己。而中共的論述也不是漢文化線性史觀,而是「中華民族」史觀,否則「自古以來」應該要變成「驅逐韃虜」,新疆、西藏早就獨立出去了,何必進退維谷、吃力不討好地苦守?至於「清帝國就是另一個元帝國」這種論述,作者大概以為全台灣都沒人在研究元史與清史了,所以隨便說說也沒關係?
3. 「1993年開始風靡台灣言情小說界的穿越小說,二十幾年來沒有任何一本穿越回到台灣的古代,而是九成以上穿越回到中國(或中國風味的)古代,為什麼?
我在2017年出版的《花開時節》就是穿越小說,而且自我標榜「首本穿越到台灣日本時代的文學小說」:
作者以極高的大漢民族主義標準譴責元朝、清朝是蒙古人、滿人在中國的殖民政權,卻又對日本殖民台灣的歷史視而不見,而以「台灣日本時代」稱之,真是令人嘆服。如此具有日本主體,或許可以勞煩她向日本政府提出請求,像元朝修宋史、清朝修明史一樣,把台灣史修進日本史裡,讓列島上的一億三千萬人讀讀大日本國的豐功偉業。不過日本政府連自己在琉球的暴行都不敢面對,對於美軍在琉球犯下種種令人髮指的罪行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恐怕要讓作者失望了。
作者一方面譴責根本不存在於中共論述中的「漢文化線性史觀」,一方面又把少數民族陰性化,想要用外族本質主義解構中國史,但這種本質卻只剩不纏足、必須一耳三鉗等膚淺符碼,如此一來宮鬥劇禁了也好,免得一堆人成天看劇學清史,卻只是不斷再製內部東方主義。當然,也許作者只是高明地為自己的「穿越大作」打書,我們都誤解她了。
原文發表網址:
2019.2.6
風傳媒
https://www.storm.mg/article/901591?mode=whole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385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回顧2020年的全球脈動,既有危機存續,亦有塵埃落定,更有蓬勃生機。 而在國際板塊震盪下,位處東亞的台灣,亦因己身政治脈動,於跌宕起伏的2020年裏,煉化出了殊異樣貌。
然而台灣此舉看似積極有為,實則是在某種虛空的浮華下,自導自演了一出內裏無為的獨角戲。到頭來,台灣對澳洲的葡萄酒消耗量少得可憐,「民主陣營」也未真把台灣支持當一回事。自始至終,除了舉杯收穫些許內宣的高潮快感外,台灣一無所獲。
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脱離歐盟,由此開啟11個月的過渡期,卻隨即遇上疫情,談判自要讓位防疫。如今12月31日過渡大限將臨,雙方依舊存在重大分歧,「無協議」之說再度甚囂塵上。
另就現實層面觀之,RCEP的成形雖源自東協內生需求,卻無改中國將成主要引擎與市場的現實。在此脈絡下,區域經濟一體化不過是協定的初階產物,何以藉此形塑整合引擎,進而改寫世界地緣局勢,才是RCEP任重道遠的真正關鍵。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拋出一新議題,他盼國民黨能夠思考,找出統獨以外的「第三條路」。但是,台灣歷來關於第三條路的探討,無非僅是對統獨加以遮掩的政治言語,扣掉詞義詭辯之後,台灣眼前的道路事實上「非統即獨」, 且進一步考慮北京方面為維護主權完整願「不顧一切」,獨的道路勢必也窒礙難行。
自兩岸分治以來,台灣歷經冷戰對峙、美國獨霸年代,形成了國族認同與中國相糾葛,但精神場域極度親美的割裂狀態。這般分歧與國際情勢相作用,反覆宰制着台灣命運:中美關係和緩時,台灣便尚有夢遊空間;但當兩強交惡,安全夢魘便再度襲來。
回顧2020年的全球脈動,既有危機存續,亦有塵埃落定,更有蓬勃生機。 而在國際板塊震盪下,位處東亞的台灣,亦因己身政治脈動,於跌宕起伏的2020年裏,煉化出了殊異樣貌。
然而台灣此舉看似積極有為,實則是在某種虛空的浮華下,自導自演了一出內裏無為的獨角戲。到頭來,台灣對澳洲的葡萄酒消耗量少得可憐,「民主陣營」也未真把台灣支持當一回事。自始至終,除了舉杯收穫些許內宣的高潮快感外,台灣一無所獲。
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脱離歐盟,由此開啟11個月的過渡期,卻隨即遇上疫情,談判自要讓位防疫。如今12月31日過渡大限將臨,雙方依舊存在重大分歧,「無協議」之說再度甚囂塵上。
另就現實層面觀之,RCEP的成形雖源自東協內生需求,卻無改中國將成主要引擎與市場的現實。在此脈絡下,區域經濟一體化不過是協定的初階產物,何以藉此形塑整合引擎,進而改寫世界地緣局勢,才是RCEP任重道遠的真正關鍵。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拋出一新議題,他盼國民黨能夠思考,找出統獨以外的「第三條路」。但是,台灣歷來關於第三條路的探討,無非僅是對統獨加以遮掩的政治言語,扣掉詞義詭辯之後,台灣眼前的道路事實上「非統即獨」, 且進一步考慮北京方面為維護主權完整願「不顧一切」,獨的道路勢必也窒礙難行。
自兩岸分治以來,台灣歷經冷戰對峙、美國獨霸年代,形成了國族認同與中國相糾葛,但精神場域極度親美的割裂狀態。這般分歧與國際情勢相作用,反覆宰制着台灣命運:中美關係和緩時,台灣便尚有夢遊空間;但當兩強交惡,安全夢魘便再度襲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在看了明朝與清朝的簡史史料後,覺得這兩個以儒家思想統治的王朝,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偏頗和盲點,與前代唐朝與宋朝的巔峰文明,有很大的落差。 @清朝文化固守儒家的形式與禮法,但是大量文字獄箝制思想,使得清朝文人的思考僵化,應變能力薄弱,康雍乾的大興文字獄,幾乎把清朝文人搞笨搞宅了;清朝末年工業文明及
Thumbnail
《華夏文化與多元轉型:明史》和《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兩本出版啦!這兩個迷人的朝代既是諸多民間戲曲、小說、電影和戲劇的根源,也是學界和政治論爭的焦點,兩本書將讓大家對這些事情的好奇願望一次滿足,遍覽論爭眉角。
Thumbnail
就我自己的觀察,《步步驚心》這幾年常被吐槽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它劇情自帶的「封建色彩」。這不難理解,畢竟現代人大多受自由平等的教育長大,比起若曦這樣穿越後被封建思想同化的劇情,大家自然更想看到一個擁有現代思維的主角在古代扭轉世人偏見、彰顯自身價值的作品。 之所以「反封建」題材近年很受歡迎,是因為觀眾會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Thumbnail
比較有意思的是當時的社會結構。 在性別方面,當時的女權很高? 不知原著是否考究,或者是為了畫面美觀,多安排一些女性角色吧。 在階級方面,人權同樣是低落的,人口販賣隨處可見,不分男女。 在種族方面,各國之間的移民、流動、婚姻似乎也很頻繁,或許是戰國末期的現象,也為秦朝的統一建立的基礎。
Thumbnail
除了表面和裡面的觀念,我以下說的例子可能全都是錯的,你也應該要來質疑。 歷史當然要說自己的文化很優越,武功很強盛。這很正常,不這麼做反而感覺是有精神疾病。這是表面。 而什麼是裡面? 譬如唐太祖,唐太宗的血統都是半胡半漢。唐高宗李治娶了自己的庶母武则天,實在很不漢人文化。唐朝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史
Thumbnail
戲劇如果都要按正史一板一眼的話,讀史書就好了,何必改編呢?
Thumbnail
自王莽篡漢後,西域就脫離中原政權被匈奴重新控制了,但自從劉秀把天命給續上後,又有些國家重新提交了重建都護府的提案。 匈奴總找我們要錢,人家漢朝總給我們賞錢。 還是漢朝那個乾爹好。 但對於劉秀這邊,西域的熱烈投誠牽扯到了一件比較費錢的制度——納貢制度。 西域諸屬國認可大漢的領導,每年帶著土特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在看了明朝與清朝的簡史史料後,覺得這兩個以儒家思想統治的王朝,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偏頗和盲點,與前代唐朝與宋朝的巔峰文明,有很大的落差。 @清朝文化固守儒家的形式與禮法,但是大量文字獄箝制思想,使得清朝文人的思考僵化,應變能力薄弱,康雍乾的大興文字獄,幾乎把清朝文人搞笨搞宅了;清朝末年工業文明及
Thumbnail
《華夏文化與多元轉型:明史》和《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兩本出版啦!這兩個迷人的朝代既是諸多民間戲曲、小說、電影和戲劇的根源,也是學界和政治論爭的焦點,兩本書將讓大家對這些事情的好奇願望一次滿足,遍覽論爭眉角。
Thumbnail
就我自己的觀察,《步步驚心》這幾年常被吐槽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它劇情自帶的「封建色彩」。這不難理解,畢竟現代人大多受自由平等的教育長大,比起若曦這樣穿越後被封建思想同化的劇情,大家自然更想看到一個擁有現代思維的主角在古代扭轉世人偏見、彰顯自身價值的作品。 之所以「反封建」題材近年很受歡迎,是因為觀眾會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Thumbnail
比較有意思的是當時的社會結構。 在性別方面,當時的女權很高? 不知原著是否考究,或者是為了畫面美觀,多安排一些女性角色吧。 在階級方面,人權同樣是低落的,人口販賣隨處可見,不分男女。 在種族方面,各國之間的移民、流動、婚姻似乎也很頻繁,或許是戰國末期的現象,也為秦朝的統一建立的基礎。
Thumbnail
除了表面和裡面的觀念,我以下說的例子可能全都是錯的,你也應該要來質疑。 歷史當然要說自己的文化很優越,武功很強盛。這很正常,不這麼做反而感覺是有精神疾病。這是表面。 而什麼是裡面? 譬如唐太祖,唐太宗的血統都是半胡半漢。唐高宗李治娶了自己的庶母武则天,實在很不漢人文化。唐朝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史
Thumbnail
戲劇如果都要按正史一板一眼的話,讀史書就好了,何必改編呢?
Thumbnail
自王莽篡漢後,西域就脫離中原政權被匈奴重新控制了,但自從劉秀把天命給續上後,又有些國家重新提交了重建都護府的提案。 匈奴總找我們要錢,人家漢朝總給我們賞錢。 還是漢朝那個乾爹好。 但對於劉秀這邊,西域的熱烈投誠牽扯到了一件比較費錢的制度——納貢制度。 西域諸屬國認可大漢的領導,每年帶著土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