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父親的和解之道

2022/05/24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印象中的父親一直都是很不快樂的人。如果要用小丸子裡面的人來形容,有點接近野口那個角色,父親雖然不至於常躲在暗處,但有時候會讓人感覺到,他心裡彷彿有一塊黑暗,透不進一點光。
前幾天聽洪仲清老師的直播,講到家庭的模式是會隔代複製的,一代傳一代資源會傳下來,傷害也是一樣,稱之為「代際傷害」。
有一個讀者的例子是,他父親對他很好,他們家看起來也沒怎樣,但他總是感覺的到有一股憂傷。後來他有一天知道父親曾經被自己的父親遺棄過(也就是他爺爺),他才終於明白這些憂傷為何怎麼趕都趕不走。
我突然想到了父親的例子。我看到的只是成為父親後的他,但這樣一個不快樂的人,一直以來生活接近孤僻狀態,沒有人可以分享的人,是走過了怎麼樣的童年和成長過程呢?
父親的父親(也就是我的阿公)是個開朗樂觀的人,跟父親形成很大的對比。我無法得知他們兩人之間發生過什麼事,但不能跟自己的父親或孩子親近,想必兩個人都很寂寞吧!
父親的狀況當然不完全是原生家庭造成的,也許更大的一部份是由於在婚姻裡的失敗。我一直都希望父親能夠快樂起來,就像每個為人子女的心願。但是如果這個心願一直無法完成,我也不能因此就否定了自己的快樂。
我很喜歡直播裡面講到的一句話:「與其背著父母,不如陪著父母。」子女總是會無意識的承接住父母的情緒,甚至想要為他們的情緒負責,希望他們可以因此而過得好一點。但一個人要處在怎麼樣的狀態,很多時候是自己選擇的。
「我們可以心疼父母,但不要背著父母。-馮以量」我想這句話,可以給大家一個温柔的提醒,父母有自己的選擇,但不要忘記,我們也有自己的。
只有當我們的情緒開始與父母分離,我們才會成為真正的獨立個體。成長的路很遠很長,自我覺察是開端,但還得靠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和堅持才能走下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陳踢娜
陳踢娜
靠教書維生,靠寫作維持身心平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