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汀murmur時間:確診COVID-19教會我的五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整個五月都沒更新,其實是因為我在剛結束四月的水深火熱,好不容易進入五月初的暫時休息時,猝不及防確診了COVID-19。
每天都是法院、租處兩點一線來回,自從疫情爆發後幾乎沒有和朋友聚餐,連中午用餐都不敢和同事一起吃的我,到底是怎麼確診的?只能說都是命運之輪操弄了吧。
確診COVID-19是我自大學畢業兩年以來,久違的一場大病。雖然還是會覺得生病好麻煩、好不舒服,但這次生病確實帶給我的生命不同的體會,逼迫我停下沒日沒夜的工作與學習,好好內觀什麼才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
隔離後回歸上班,因為還有咳嗽症狀,想好好調養讓身體完全復元,又讓自己休養了一周。不知不覺,五月就在發燒、肌肉痠痛、流鼻水、咳嗽中度過了。
康復後決定把在病程中的體會寫成一篇文章記錄下來。在這篇文章裡,我會談談我從這次生病經驗中學到的五件重要但平日難以覺察到的生命課題。
開始之前,還是先簡單向你介紹一下「克里斯汀murmur時間」這個專欄。在這裡,我會記錄一些我日常生活中被觸發的小小想法,內容會和我其他專欄中比較理論型的知識分享不太一樣,就是一些如果講出來別人會覺得我很無聊、很煩、很囉唆,但我就是任性的想要寫下來作為未來回憶使用的一些murmur。
如果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好奇真實、有點可惡又機歪的克里斯汀到底腦袋裡都裝些什麼怪東西;又或者是你純粹想看我這個狗嘴吐不出象牙的碎唸仔的笑話,歡迎追蹤這個專欄,並請繼續看下去喔~

這次確診得很突然,在週五下班前,我突然開始全身肌肉痠痛,本來即將迎來週末,應該是雀躍蹦跳回家的,我卻痛到舉步維艱。
異常的肌肉疼痛,加上辦公室有人確診,我心想完了,本來約好週五下班要去打的第三劑疫苗也不用打了,我恐怕要開啟自體免疫了(淚)。回租處後量了體溫,38度。
因為天氣變化大,我想說或許也不用這麼緊張,可能只是熱中暑。但到了半夜,真的開始燒了,翻來覆去,肌肉痠痛到睡不著。隔天一早起床快篩,快篩試紙上的T線馬上浮現。這時候我才接受:啊,我真的確診了。
攝影師:cottonbro: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3923156/

人沒有錢,萬萬不能

確診讓我學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金錢可以為我帶來的便利性。
雖然經常自嘲錢賺得少,但理想至上的我,至少現在還拉不下臉(?)做自己沒熱情,或是和自己信念不符的工作。
這次確診卻給這樣理想主義的我很大的提醒。一個人在異地謀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自己承擔,突然生病,家人的遠水救不了近火。人在屏東老家的我娘,知道我確診後,一直說她乾脆來我租處和我住,一起隔離,我用外送平台叫菜,她幫我煮飯、照顧我,我也只能和她說別傻了(淚)。
家人不在,朋友平日又都要上班,居家照護時的三餐,要怎麼辦呢?靠關懷包?很不幸的,我確診那時剛好政府在研議取消發放關懷包,最後真的取消了,後來我什麼都沒拿到。最後還好有uber,拯救了我卑微的小命,不然關七天,我在咳嗽咳死之前可能會餓死在租處(或是被各種葉菜產生的廚餘垃圾臭死)。
一個人健康時,能做的事情很多,沒辦法想像生病,甚至被隔離時,有多麼力不從心。
當我做不到,事情又必須完成時,勢必就得有夠厚的錢包,請別人來幫我做了。
金錢確實不是生命中最該追求的事物,但事實也是,如果想一個人逍遙的生活,沒有錢作為保命的底氣,最後還是想做但做不到。
攝影師:Alexander Mils: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100-2068975/

再忙,也沒有自己的身體重要

回想自己確診的可能原因,除了我科室超多人中奬,根本COVID瘟床外,很大的原因是我四月的時候太忙太累,讓身體承受太多負擔了。
四月時我參加了一個線上商業實戰學習營隊,為了寫作業,幾乎每天都是熬夜到一點才睡,隔天六點半再起床上班。我平日又愛吃年輕氣盛的老本,不好好吃飯,盡是吃那些高澱粉又沒營養的食物,保健食品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吃,更別說是定期運動。
沒好好照顧身體的結果,就是沒和朋友聚餐也會確診。
確診後,因為病程真的太不舒服,那一週我本來安排好要上的線上課、讀書會,完全沒辦法參加,安排好要寫的文章,也因為腦袋一片混沌,根本寫不出來。
平日壓榨自己的身體,覺得好像熬夜也沒問題啊,一天只睡四小時也沒問題啊,不斷從自己身上擠出時間和力氣,在身體承受不了時,才驚覺原來自己平常對身體這麼苛刻,才了解,沒有健康的身體,日常那些稀鬆平常的小事,我根本就辦不到。

人生無常,把握當下

這次生病,也讓我親身體驗了「無常」。
無常是相對於有常,是指世間上萬物無法恆常存在的「現象」。
特別強調「現象」,是因為無常本身是中性的,它就是個狀態,全看人用什麼角度詮釋、理解它。也許我們會感嘆花謝的迅速,但我們也會對嬰兒的一瞑大一吋感到驚喜,前後二者,其實都是無常。
無常這樣的詞彙,對於在父母都學佛的家庭中長大的我,早就已經聽到爛了。但一直到確診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我過去對無常的理解這麼膚淺。
病程中,每一刻身體都在變化。一個小時前體溫還正常,一小時後就燒到39度了;昨天只有肌肉痠痛,今天晚上就咳嗽咳到睡不著;前一秒還覺得呼吸道像在燃燒,吃了藥下一秒就覺得喉嚨涼快多了。
平日健康的身體沒辦法感受到身體細微的變化,但生病時身體狀況大起大落,以刻骨銘心的方式讓我看見,不只環境是無常的,我的肉身也是無常的,我的此生也是無常的。
因為時刻都在變化,所以更要把握當下。就像很多商管人士會說:「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但抓住了當下的時機,要把這些機會用來做什麼?生命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應該追求的?又是另一個重要的人生課題了。
攝影師:Karolina Grabowska: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4041322/

從看見愛,到修補愛

我確診那幾天台北天氣又冷又雨。去PCR時,因為在等快篩的民眾超多,可以拿藥的門診已經掛不進去了,我在當場聽說可以視訊看診,天氣又冷爆,只想著趕快篩完趕快回家,畢竟我來回租處和醫院走路要40分鐘,正在發燒的我真的沒體力,最後乖乖PCR完,藥都沒拿就回家了(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後悔TVT)。
回家後,我和家人通電話,人在屏東老家的我娘,知道我沒藥吃,打算靠之前就備好的退燒成藥和喉糖就想撐過病程,想都沒想就抓著她很久以前就買好的清冠一號,搭高鐵殺到我租處,把藥放在門外,和我通完電話後,又搭高鐵回屏東。
她回到左營站的時候,忽然滿溢的情緒全部潰堤了,她打了電話給我,對著電話裡的我,哭著說,她不要我一個人在台北,她想要和我一起隔離,至少在我身邊,她看得到我,我身體一有狀況她馬上可以照顧我。和我娘碰面了的我爹,也在旁邊說,他乾脆開車上台北把我載回屏東,過程不會接觸到任何人,不會危害到大眾,甚至已經做好被罰錢的心理準備。
看到擔心成這樣的我的雙親,我一面覺得好笑的說著自己快篩陽性又有症狀了,還是先不要移動比較保險,他們開車上來載我,或是和我一起隔離都不可行;另一方面,我的眼淚又停不下,聽著電話另一頭的老父老母擔心到慌了手腳,想著自己怎麼會讓他們這麼擔心呢?同時也感受到我的雙親有多在乎我,一向奉公守法又是虔誠佛教徒的父母,竟然法律和道德都不要了,只希望我平安回家。
我的父母個性比較保守,大學畢業後,他們一直希望我可以回家鄉,當個普普通通的公務員。他們不希望我去當律師,如果我說要去做NGO工作,他們也一定蹙眉,因為不穩定,風險很高,工作繁重,但我又一直希望趁著自己還年輕,趕快在大城市累積經驗、看看世界,所以過去往往一聊到我的職涯規劃,氣氛最後都會變得不太愉快。後來我到台北工作,某程度上也是一種逃離,擁有自己的空間,我才有辦法毫無顧忌地發展興趣和職涯,不過沒想到我的逃離對我爹娘來說是很大的罣礙,當我真的在異地出事時,父母焦急起來還是十萬火急。
確診讓我重新找回了與父母間的關係,從過去在台北求學時一學期可能通不到三次電話(但我還是會定期回家啦),到現在我們每天晚上都會簡單通通電話,關心彼此的狀況。確診讓我重新調整了價值觀排序,除了工作與生活,家人永遠應該放在榜上的優先順位。
攝影師:Daria Obymaha: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1683975/

當人擔起比自己還脆弱的生命時,將擁有宇宙般的洪荒之力

雖然有媽媽給我的清冠一號,但我咳嗽和發燒的症狀還是很嚴重。某天半夜,我忽然覺得喘不過氣、雙手麻木,擔心會出問題,急忙到台大醫院掛了急診。
當天晚上一樣天冷、下著大雨,明明已經五月,我卻穿著冬天的大衣,在戶外等待醫師叫號看診。
等待時,看到好幾對年輕父母帶著他們的小孩來就診。其中有個孩子一直嘔吐,癱坐在輪椅上,看得出來他的母親非常焦急,一邊呢喃天氣這麼差怎麼會讓病人在戶外等候、怎麼急診看診要等這麼久,又一邊安撫她兒子說:「沒關係,媽媽在,我會讓你看到醫生的,兒子,馬上就輪到我們了,再等一下」。當孩子狀況稍微穩定時,她又前前後後跑來跑去詢問看診流程、需要等待多久,只想給她兒子最好的照顧。
那位媽媽看起來頂多只有30歲初頭,和其他病人互動也是客氣溫柔,但一旦遇到兒子的事,態度馬上強硬起來,提著大包小包還推著兒子,一下要掏出塑膠袋接兒子的嘔吐物,一下怕兒子冷不斷拿毯子、衣物往兒子身上裹,彷彿集結了宇宙的力量在她一人的身上。
看到了這樣的景象,本來覺得這輩子不結婚、沒小孩也沒關係,把我自己奉獻給社會就好的我,忽然覺得「成為媽媽」或者「為一個比自己還脆弱的生命負責」也許是生命中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也是一份很美好的禮物,這個甜蜜的負擔讓我們成為一個勇敢、堅強、無所畏懼的人,那樣的力量,絕對是在擁有承擔的覺悟之前,無法想像或觸及的境界。
這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母愛真偉大。
攝影師:Pixabay: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51953/
確診雖然難受,但也是因為這次生病,讓我以深刻的方式,重新經驗了這五個重要的生命功課,還是對這突如其來的病痛充滿感謝。也謝謝這次生病過程中麻煩過的醫護人員,謝謝關心我、同理我生病難受的親朋好友。
最後,我是克里斯汀,祝福大家未來的日子都能健健康康,平安渡過這波疫情。那麼,我們下次murmur再見囉 : )
avatar-img
3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克里斯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一次塔羅課,老師在課程最後,給學生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回家作業。她希望大家回家後,只用22張塔羅大牌抽牌,問問這些大牌:如何才能加強自己的創新能力? 若要從22張塔羅大牌中找尋創新力量,最優先想到的,應該非「0號愚者(The Fool)」和「1號魔術師(The Magician)」這兩張牌莫屬。
2022年年初,微軟(Microsoft)宣布將以687億美元現金,收購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的所有股份。收購預計將於2023年完成,而在此後,動視暴雪將成為微軟旗下子公司之一,同時微軟也將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遊戲公司,排名騰訊(Tencent)與索尼(Sony)之後。
近期陸陸續續開始了很多課程,好似本來停滯的生命開始轉動了起來。我剛從洶湧的暗潮中掙扎上岸,結束了一段停滯不前的生命階段,準備展開新的人生旅程。我能夠好好鑽研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用工作賺來的錢換取有助於我理想職涯的課程,過得好像比過去還要忙碌,連學妹都說我最近看起來好像很累,但一切卻又讓我感到豐盛而飽滿
今天晚上,我邊盥洗,邊聽大人學podcast,因為實在太過認同裡面提到的幾個觀點,忍不住邊聽邊一直碎唸(寫到這裡覺得很荒謬,到底什麼意思?),突然發現這些碎唸的內容好像可以記錄成一篇文章,於是突發奇想的想開啟這個「克里斯汀murmur時間」專欄。 一、當人在迷惘時,其實什麼建議都聽不進去
我在上一篇「教練式自我成長筆記」專欄文章中,提到了自我框架形成的三個階段:自我標籤化、行為應該化、思想絕對化。能夠看見自己正揹負著自我框架,已經是很大的覺察與進步,但若我們的目標在於突破框架、步入自我成長,了解自我框架形成過程的下一個步驟,便是要想辦法破除攀附在我們身上的自我框架。這篇文章,要來和大
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對許多人而言已經是老生常談,但要將這句話落實於一個國家的公民教育,就不如嘴上說的容易了;相反的,光是要給出落實的承諾,對國家而言就是極大的壓力,畢竟一個國家內存在太多群體,公民教育領域又是百家爭鳴,到底教材該怎麼寫、寫什麼,才能建
最近一次塔羅課,老師在課程最後,給學生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回家作業。她希望大家回家後,只用22張塔羅大牌抽牌,問問這些大牌:如何才能加強自己的創新能力? 若要從22張塔羅大牌中找尋創新力量,最優先想到的,應該非「0號愚者(The Fool)」和「1號魔術師(The Magician)」這兩張牌莫屬。
2022年年初,微軟(Microsoft)宣布將以687億美元現金,收購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的所有股份。收購預計將於2023年完成,而在此後,動視暴雪將成為微軟旗下子公司之一,同時微軟也將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遊戲公司,排名騰訊(Tencent)與索尼(Sony)之後。
近期陸陸續續開始了很多課程,好似本來停滯的生命開始轉動了起來。我剛從洶湧的暗潮中掙扎上岸,結束了一段停滯不前的生命階段,準備展開新的人生旅程。我能夠好好鑽研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用工作賺來的錢換取有助於我理想職涯的課程,過得好像比過去還要忙碌,連學妹都說我最近看起來好像很累,但一切卻又讓我感到豐盛而飽滿
今天晚上,我邊盥洗,邊聽大人學podcast,因為實在太過認同裡面提到的幾個觀點,忍不住邊聽邊一直碎唸(寫到這裡覺得很荒謬,到底什麼意思?),突然發現這些碎唸的內容好像可以記錄成一篇文章,於是突發奇想的想開啟這個「克里斯汀murmur時間」專欄。 一、當人在迷惘時,其實什麼建議都聽不進去
我在上一篇「教練式自我成長筆記」專欄文章中,提到了自我框架形成的三個階段:自我標籤化、行為應該化、思想絕對化。能夠看見自己正揹負著自我框架,已經是很大的覺察與進步,但若我們的目標在於突破框架、步入自我成長,了解自我框架形成過程的下一個步驟,便是要想辦法破除攀附在我們身上的自我框架。這篇文章,要來和大
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對許多人而言已經是老生常談,但要將這句話落實於一個國家的公民教育,就不如嘴上說的容易了;相反的,光是要給出落實的承諾,對國家而言就是極大的壓力,畢竟一個國家內存在太多群體,公民教育領域又是百家爭鳴,到底教材該怎麼寫、寫什麼,才能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生病後發現有長新冠 我最近吃吃喝喝,這一年來有嚴重腰傷 常常一個人在台北晚上哭 假日只能躺在租房休息 上班壓力很大 工作、醫院、家 就是我一年多的生活 最近比較能站(主要是休息) 前兩週流感躺一週 目前是「長新冠症狀」 還是咳嗽、沒有食慾、一直睡、疲憊 但比之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仔細回想,這次生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好像是當我意識到,在工作上我沒做好 然後,健康就急轉直下 直到現在仍餘波蕩漾,想吃也不能吃,餓著肚子過每一天 《讓奇蹟發生的技術》其中一篇〈選擇「樂」的人生〉提到「生病教會我的事」 「原來內心紛亂會如此折磨,竟然會對身體健康造成這麼嚴重的負面影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沒錯,從接下店面開始沒幾天,我竟然確診了...covid流行到現在後疫情時代,這是我第一次驗出兩條線...雖然自認絕對會得,不過竟是挑這個時間點,我也是好無奈。 一月分我甚至還去打第五劑的疫苗,沒想到這次症狀幾乎全部都有,頭痛、發燒、鼻涕、喉嚨痛、有痰、微微咳嗽,還好第三天之後就只剩下喉嚨痛和頭痛
農曆春節前生了一場大病。 那時人在清邁,剛邁入旅居生活的第二個月。某一日在外頭感覺特別累,回家後渾身說不出的難受,躺到床上後很快就開始發燒。高燒中的身體有一種細胞沸騰滾動,正與陌生的病毒奮戰的真實感。我勉強在外賣app上找到藥跟退燒貼片,待商品送達要下樓取貨時,才發現一身皮囊像沒氣的輪胎,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Thumbnail
上個月月中得了A型流感,一直以來對於流感無感的我,嚇著了! 這次中獎的難受程度完全不雅於COVID-19,睡睡睡睡睡,做啥事都提不起勁, 甚至到中後期還有點憂鬱的傾向,想者好像就這樣死去也無所謂。
Thumbnail
生病第三天,儘管吃了醫生開的藥,病情仍沒有好轉,而且還更加嚴重。 再次去診所,醫生發現我喉嚨十分腫脹,並且咳嗽、流鼻涕也不落人後,因此檢測是否為流感。 出來結果,我確實得了流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生病後發現有長新冠 我最近吃吃喝喝,這一年來有嚴重腰傷 常常一個人在台北晚上哭 假日只能躺在租房休息 上班壓力很大 工作、醫院、家 就是我一年多的生活 最近比較能站(主要是休息) 前兩週流感躺一週 目前是「長新冠症狀」 還是咳嗽、沒有食慾、一直睡、疲憊 但比之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仔細回想,這次生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好像是當我意識到,在工作上我沒做好 然後,健康就急轉直下 直到現在仍餘波蕩漾,想吃也不能吃,餓著肚子過每一天 《讓奇蹟發生的技術》其中一篇〈選擇「樂」的人生〉提到「生病教會我的事」 「原來內心紛亂會如此折磨,竟然會對身體健康造成這麼嚴重的負面影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沒錯,從接下店面開始沒幾天,我竟然確診了...covid流行到現在後疫情時代,這是我第一次驗出兩條線...雖然自認絕對會得,不過竟是挑這個時間點,我也是好無奈。 一月分我甚至還去打第五劑的疫苗,沒想到這次症狀幾乎全部都有,頭痛、發燒、鼻涕、喉嚨痛、有痰、微微咳嗽,還好第三天之後就只剩下喉嚨痛和頭痛
農曆春節前生了一場大病。 那時人在清邁,剛邁入旅居生活的第二個月。某一日在外頭感覺特別累,回家後渾身說不出的難受,躺到床上後很快就開始發燒。高燒中的身體有一種細胞沸騰滾動,正與陌生的病毒奮戰的真實感。我勉強在外賣app上找到藥跟退燒貼片,待商品送達要下樓取貨時,才發現一身皮囊像沒氣的輪胎,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Thumbnail
上個月月中得了A型流感,一直以來對於流感無感的我,嚇著了! 這次中獎的難受程度完全不雅於COVID-19,睡睡睡睡睡,做啥事都提不起勁, 甚至到中後期還有點憂鬱的傾向,想者好像就這樣死去也無所謂。
Thumbnail
生病第三天,儘管吃了醫生開的藥,病情仍沒有好轉,而且還更加嚴重。 再次去診所,醫生發現我喉嚨十分腫脹,並且咳嗽、流鼻涕也不落人後,因此檢測是否為流感。 出來結果,我確實得了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