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自在王佛為眾生佛性之本元,
諸佛法身之總理體,
統物理界、精神界之一如,
法界萬有皆由之變易生化而然,
其身心體、相、智、德、理、事、能、用、時、空之十大一如,與法界同一理量。

--恭錄自〈佛乘宗法要序〉

大自在王佛即代表

  • 法性
  • 佛性
  • 自性

是宇宙生命的本質。

大自在王佛是宇宙唯一本來存在的佛,

是本初佛、原始佛。

大自在王佛與其他諸佛有何差別

佛乘宗成立至今只有幾十年的歷史,聽過 大自在王佛聖號的人並不多。

大自在王佛在經典上的記載,可見於《大寶積經》〈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卷上云:「⋯⋯東北方有世界名千莊嚴。彼現有佛號 大自在王如來應正等覺⋯⋯」不過,真正把 大自在王佛介紹得比較清楚的是《達摩血脈論》。雖然只是短短幾十個字,卻是 達摩祖師隱藏於「血脈論」中的一大秘密。

論曰:「唯佛一人能會此法,餘人天及眾生等,盡不明了。若智慧明了,此心號名法性,亦名解脫,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是名 大自在王如來,亦名不可思議,亦名聖體,亦名長生不死,亦名大仙,名雖不同,體即是一」。

何謂佛?簡而言之,佛就是最高、最圓滿的生命體,完全沒有絲毫的習氣與煩惱痛苦。 何謂眾生?因緣和合謂之眾生。凡是由不斷變化的因緣條件聚合而成,舉凡動物、植物、礦物、天、人、畜生、餓鬼等等,皆謂之眾生,故受縛於條件而生煩惱痛苦。

幸而佛陀又言「眾生皆能成佛」,何以故?那是因為眾生皆具備「佛性」的關係。佛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眾生一旦證明到本自具足的佛性,並將佛性功能開發至淋漓盡致的境界即可成佛,未證之前即為凡夫。

要轉迷為悟,要超凡入聖,就必須證明出佛性(自性、法性)的功能,—亦即「法身」才行。所謂「體即是一」、「諸佛同共一法身」,每一尊佛的本質都是一樣的,譬如 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大自在王佛⋯⋯都是同一個法身,所以有佛佛平等、同體大悲等說法。差別只在於 大自在王佛是法界唯一本來存在的佛,又稱本初佛、原始佛,是不經過因地修行而本來存在的,意義相當於密宗的 普賢王如來。所以,大自在王佛就是法性,是眾生本自具足的佛性,是眾生生命的源頭,是宇宙萬有的源頭,而其他諸佛係透過因地(種因結緣)修行,親證佛性而成佛、親證到那個本即存在的法身而成佛的。

何以稱「本師」

一般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不是應該只有 釋迦牟尼佛才稱為本師,為何 大自在王佛也稱為本師呢?」

以有限的時空而言,這個娑婆世界佛法的緣起是從 釋迦牟尼佛而來的。佛陀對這個地球世界的廣大眾生,有著偉大貢獻和深遠影響,所以我們尊其為佛教教主,故以「本師」稱之。而本門對「本師」的解釋,是指本性,亦即自性、佛性、法性。以個人來講叫自性,以眾生來講叫佛性,以整個法界來講叫法性,名稱雖異,但本質為一。真正能夠讓我們解脫、證道、成佛的是我們的本性、佛性,缺少了此一源頭,根本不可能成就。

佛法修行重心在於「自求內證」,因為眾生皆具佛性這樣珍貴的條件,因此不需要再往外求,心外求法都不能夠解脫。所以唯有從自己的本性下功夫,親自實證佛性,並開發出佛性的功能才行。故「本師」之指向在無形無相、充徧法界、如如不動之「體」,亦即眾生的本性、佛性,而不在指娑婆世界弘法四十九年所示現之「相」。

avatar-img
pod cast的沙龍
5會員
5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od cas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普度眾生,普度眾生要隨緣隨分,不要把它想成「差別相」。  釋迦牟尼佛已經成佛,只要有一個眾生沒有得度,就不叫成佛。所以,真正普度眾生是要往「一合相」的方向努力,真正普度眾生是眾生都解脫了,只要還有一個眾生沒有解脫就不叫普度眾生。
若有人堅持要吃素,你可引用「牛肉麵」公案,若真的不行就「默擯」,不要與人對立。 你可以請問他:「在佛教歷史上,有哪一個人是僅靠吃素證道的?」沒有人是因為僅靠吃素而證道的,「吃素」只是一種慈悲「相」。 吃素無所謂,但並不表示吃素就可以證道;證道只有一條路,就是心清淨,別無他法。 善性導師講述 阿閦佛
以前 佛陀說不能殺生,是以身、語、意做標準。是以你有殺生的念頭,有殺生的行為,有殺生的語言為主。以前的羅漢有天眼通, 佛陀曾說:喝水時不能用天眼來看水。為什麼?因為,以天眼一看,水裡有很多的微生物,為了不殺生,就不能喝水了,這樣會渴死!所以, 佛陀所講的殺生是作意殺生,不可以起殺生的意念。 阿閦佛
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普度眾生,普度眾生要隨緣隨分,不要把它想成「差別相」。  釋迦牟尼佛已經成佛,只要有一個眾生沒有得度,就不叫成佛。所以,真正普度眾生是要往「一合相」的方向努力,真正普度眾生是眾生都解脫了,只要還有一個眾生沒有解脫就不叫普度眾生。
若有人堅持要吃素,你可引用「牛肉麵」公案,若真的不行就「默擯」,不要與人對立。 你可以請問他:「在佛教歷史上,有哪一個人是僅靠吃素證道的?」沒有人是因為僅靠吃素而證道的,「吃素」只是一種慈悲「相」。 吃素無所謂,但並不表示吃素就可以證道;證道只有一條路,就是心清淨,別無他法。 善性導師講述 阿閦佛
以前 佛陀說不能殺生,是以身、語、意做標準。是以你有殺生的念頭,有殺生的行為,有殺生的語言為主。以前的羅漢有天眼通, 佛陀曾說:喝水時不能用天眼來看水。為什麼?因為,以天眼一看,水裡有很多的微生物,為了不殺生,就不能喝水了,這樣會渴死!所以, 佛陀所講的殺生是作意殺生,不可以起殺生的意念。 阿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