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誕生偈〉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茲而往,生分已盡」。  據佛經所載,時釋迦牟尼佛降誕,無人扶持,即行七步,一步一蓮華,步止,遍觀十方法界,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作師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今天筆者試以《金剛經》的前五分,來探討「唯我獨尊」之義理。 

raw-image

佛為一大事因緣,乘真如之道,懷真實妙理,來人間化導眾生,現相成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為如來。佛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謂行,六度萬行,般若為導,五度為伴,般若甚深法,大乘之正宗,得宗而行,妙行無住,行行皆如,如理實見,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大乘正宗分第三》,佛言:「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亦即行菩薩乘者,於念而無念,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不作有眾生得滅度之念想,此為「無念」。無念者,無者無二相,觀一切眾生皆俱如來智慧德相,究竟一相,無二無別,即言「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念者念真如,自性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廣大第一常,其心不顛倒,應如是降伏其心。大乘正宗者,「無念為宗」也。  

《金剛經.妙行無住分第四》,得宗而行,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則所獲之福德猶如虛空廣大,不可思量。菩薩但應如所教住,是名妙行無住。無住者,人之本性,一切眾生悉有之佛性,寂滅無相同虛空。無住即常住,如來常住無有變異。如是,自性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常住即安住,應如是住。妙行無住,「無住為本」也。  

《金剛經.如理實見分第五》,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此是「無相為體」也。  

《華嚴經》云:「菩提心燈,大悲為油,大願為炷,光照法界。光即直心,炷即深心,油即大悲心。」右手指天,是言上求佛道,智心光照法界,應無所住以修慧,真諦修慧是法身因;左手指地,是言下化眾生,悲心添油,行於布施以修福,俗諦修福是報化因。悲智雙運,理事不二,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即是自覺覺他,福慧雙修。燈炷者,大願深心,「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是菩薩大悲心之行;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行而覺證,大智心證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菩薩悲心不住小乘涅槃,智心離相不入生滅輪迴;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救度者。如是深心為炷,悲智雙運,點燃菩提心燈,照破一切無明愚痴,妄心自降伏,真心自安住。如是念念降伏,念念安住,念念菩提,直至無上菩提,成就圓滿佛道。  

右手指天,上求佛道,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而不作有眾生得滅度者之念,於念而無念,是無念為宗;左手指地,下化眾生,妙行無住,行於布施,是無住為本。世尊做如是師子吼,是大願深心,菩提心燈之炷也,此炷以無相為體,觀一切法空,空中無我,既無自相,即無他相,自他平等,眾生等想決定不生,不生則不滅,則無壽者相,所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合言無四相,簡言無我相。  

凡夫於五蘊身強立主宰執之為我,乃是妄我;外道執我體常實而為靈妙不思議,乃是神我。實則一切法空,五蘊構成吾人色、心二法,身是假有,心是妄心,皆是因緣生法,因緣和合和而生,因緣散去而滅,如幻假有,還歸無常,無一真實,是諸法無我。觀一切法空,離我相,方見真我,亦即「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大藏法數》曰:「我者,自在無礙之謂也。然有妄我真我,若外道凡夫,於五蘊身強立主宰執之為我,乃是妄我。若佛所具八自在稱為我者,即是真我,故名我德。」  

唯我獨尊之我,是花開見佛悟無生之「真我」,非妄我、非神我;唯我獨尊即是點亮菩提心燈,右手指天求佛道,智心光照法界無所住;左手指地化眾生,悲心繼起添油行布施;悲智雙運,福慧雙修,自覺覺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離一切相,則法體清淨,一道清淨,亦無諸相,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即是見真我。如來,佛十號之一,「天上天下」即言「三界」,如來已離三界火宅,故於三界中,佛獨尊貴,是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即言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化導眾生,種種譬喻言辭演說,應機度化,簡異說而獨尊。佛陀開佛知見,示大乘之正宗,善男子、善女人,得宗而行,應妙行無住,行於布施,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悲智雙運,福慧雙修,理事不二,自覺覺他之行,行行皆如,如一實平等之理,如理實見,直至覺行圓滿,出離三界火宅,乘坐大白牛車一佛乘,直了成佛。  

今值末法期,悟佛心宗,體解「唯我獨尊」之深義,了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是,則不執妄我以為實,不貪愛塵境,不圖色身之樂受,「即早覺路拜悟真」;如是,則不被外道所欺,所謂神我,種種造神,自詡神人,誆騙世人,盡皆虛妄。吾人但識本心,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修圓不容亂交加」。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相關經文記載:

※長阿含經一曰:「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毘婆屍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脅出,專念不亂。從右脅出墮地行七步無人扶持,遍觀四方,舉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要度眾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

※瑞應經上曰:「到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時,化從右脅生墮地,即行七步,舉右手住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何可樂者?」

※因果經一曰:「菩薩即便墮蓮花上,無扶持者自行七步,舉其右手而師子吼,我於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勝。無量生死於今盡矣,此生利益一切人天。」

※無量壽經上曰:「捨彼天宮降神母胎,從右脅生現行七步,光明顯曜普照十方。無量佛土六種震動,舉聲自稱,吾當於世為無上尊。」

※智度論三十八曰:「佛自說菩薩本起。菩薩初生時,行七步,口自說言:我所以生者,為度眾生故。言巳默然,乳哺三年,不行不語。漸次長大,行語如法。一切嬰兒小時未能行語,漸次長大能具人法。今云何菩薩初生能行能語,後便不能語,當知是方便力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秀芳-avatar-img
2025/04/03
三界內外唯道獨尊,五體投地衷心感動而讚嘆,此道包羅天地養育羣生,玄妙至極。與普賢菩薩第二願之稱讚如來相互呼應,所以道即如來,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此我即如來即道
avatar-img
Koeln Walker的沙龍
19會員
157內容數
Koeln Walker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作詞:南瞻慈惠堂 作曲:SUNO AI 演唱:SUNO AI 主要法義參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金剛經宗通》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
Thumbnail
2025/04/20
作詞:南瞻慈惠堂 作曲:SUNO AI 演唱:SUNO AI 主要法義參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金剛經宗通》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
Thumbnail
2025/04/03
歌詞:南瞻慈惠堂 歌曲:SUNO AI 演唱:SUNO A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6jhIS9fTT8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如所教住,不住色聲香味觸法, 不隨境轉,不墮諸有,念不成愚離迷情。 愚者何?迷執於境起煩惱。生三毒,造諸業,輪迴六
Thumbnail
2025/04/03
歌詞:南瞻慈惠堂 歌曲:SUNO AI 演唱:SUNO A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6jhIS9fTT8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如所教住,不住色聲香味觸法, 不隨境轉,不墮諸有,念不成愚離迷情。 愚者何?迷執於境起煩惱。生三毒,造諸業,輪迴六
Thumbnail
2025/03/25
作詞:南瞻慈惠堂 作曲:SUNO AI 演唱:SUNO AI 歌詞及法義參考:《金剛經百家集註.傅大士偈語》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
Thumbnail
2025/03/25
作詞:南瞻慈惠堂 作曲:SUNO AI 演唱:SUNO AI 歌詞及法義參考:《金剛經百家集註.傅大士偈語》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金剛經.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身;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
Thumbnail
《金剛經.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身;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裡,介紹了佛家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天則是介紹道家的「三界內外,唯道獨尊。」筆者引述《玄玄上人大道真經》的經文作以下解析。   道教〈金光神咒〉道:「天地玄宗,萬炁本根, 廣修萬劫,證吾神通。 三界內外,唯道獨尊。 體有金光,覆映吾身。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包羅天地,義育群生。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裡,介紹了佛家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天則是介紹道家的「三界內外,唯道獨尊。」筆者引述《玄玄上人大道真經》的經文作以下解析。   道教〈金光神咒〉道:「天地玄宗,萬炁本根, 廣修萬劫,證吾神通。 三界內外,唯道獨尊。 體有金光,覆映吾身。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包羅天地,義育群生。 
Thumbnail
〈誕生偈〉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茲而往,生分已盡」。  據佛經所載,時釋迦牟尼佛降誕,無人扶持,即行七步,一步一蓮華,步止,遍觀十方法界,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作師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今天筆者試以《金剛經》的前五分,來探討「唯我獨尊」之
Thumbnail
〈誕生偈〉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茲而往,生分已盡」。  據佛經所載,時釋迦牟尼佛降誕,無人扶持,即行七步,一步一蓮華,步止,遍觀十方法界,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作師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今天筆者試以《金剛經》的前五分,來探討「唯我獨尊」之
Thumbnail
本分為金剛經中開宗明義,最重要的一分。
Thumbnail
本分為金剛經中開宗明義,最重要的一分。
Thumbnail
詳夫心者。非真妄有無之所辨。豈文言句義之能述乎。然眾聖歌詠。往哲詮量。非不洞明。為物故耳。是以千途異說。隨順機宜。無不指歸一法而已。 故般若唯言無二。法華但說一乘。思益平等如如。華嚴純真法界。圓覺建立一切。楞嚴含裹十方。大集染淨融通。寶積根塵泯合。涅槃咸安秘藏。淨名無非道場。統攝包含。事無不盡。籠羅
Thumbnail
詳夫心者。非真妄有無之所辨。豈文言句義之能述乎。然眾聖歌詠。往哲詮量。非不洞明。為物故耳。是以千途異說。隨順機宜。無不指歸一法而已。 故般若唯言無二。法華但說一乘。思益平等如如。華嚴純真法界。圓覺建立一切。楞嚴含裹十方。大集染淨融通。寶積根塵泯合。涅槃咸安秘藏。淨名無非道場。統攝包含。事無不盡。籠羅
Thumbnail
大般若經第六會,即舊《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也,玄奘譯成八卷、一十七品。
Thumbnail
大般若經第六會,即舊《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也,玄奘譯成八卷、一十七品。
Thumbnail
「種種隨心轉。唯心非餘法。心生種種生。心滅種種滅。眾生妄分別。無物而見物。無義唯是心。無分別得脫。」— 楞伽經偈云 然皆顯唯心之旨。終無識外之文。證若恒沙。豈唯一二。所以法華經偈云。知第一寂滅。以方便力故。雖說種種道。其實為佛乘。又偈云。我今亦如是。安隱眾生故。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
Thumbnail
「種種隨心轉。唯心非餘法。心生種種生。心滅種種滅。眾生妄分別。無物而見物。無義唯是心。無分別得脫。」— 楞伽經偈云 然皆顯唯心之旨。終無識外之文。證若恒沙。豈唯一二。所以法華經偈云。知第一寂滅。以方便力故。雖說種種道。其實為佛乘。又偈云。我今亦如是。安隱眾生故。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
Thumbnail
「一念相應。一念成佛。一日相應。一日成佛。」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
Thumbnail
「一念相應。一念成佛。一日相應。一日成佛。」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