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记(六)|寻沟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回家之前和二姐商议,找时间去一趟沟里。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我们从沟里搬到塬上的过程,像是人类从爬行到直立的进化。

一开始,窑洞傍着沟沿而建,塬上都是耕地和麦场。随着经济状况的提高,人们渐渐从低处往高处发展,放弃窑洞,在塬上盖起房子。

我小时候,水源也在沟底,是地下水。通过铸铁的给水管道输送到塬上的机井里,全村人的饮用水,便来自那里。我能记得最早的水价,是一桶1分,一担2分。大人们都用水担,一根扁担两头连着铁链,铁链底端是向上的弯钩。把扁担搁在肩头,两手各拽着两端的铁链,弯下腰,钩上铁桶的提手,气沉丹田,直起身来,调整一下平衡,迈着细碎的脚步向前,扁担的两头上下忽闪。

我家的铁桶,装满水每个有四十斤。如今想起,仍记得那种“千斤重担”,压在肩胛骨之间的感觉。位置不对,硌得生疼。

我当然是稍微长大些,才有过那种体会。并且,我担水的机会不多,因为后来有了架子车,架子车配上水筒子,一次能拉一周的量。

我小时候,更多是抬水。还记得从沟底的水源直接抬水给老师过,两个小孩各扛扁担一头,水桶吊在中间,上坡艰难,像拉船的纤夫一样,一步一顿……

最终没能去成沟里,白天太热,早晚又都有走不完的亲戚。只找出来一天,在沟边晃了晃。多年不曾涉足,记忆中的路早已不复存在,曾经住人的窑洞,也只剩下了一排排黑窟窿。

raw-image

探路的时候,惊起草丛里的一只野鸡,嘎喇喇喇飞走了。我和二姐同时惊叹,真漂亮啊。小时候听说沟里野鸡多,但只在偶尔听过叫声,很不容易见到真身。如今,城市资源愈发紧张,农村田园荒芜,生态却比从前好了很多,那天在我家后院的地里也见过一只。

raw-image

以前冬天回来过年,站在沟口手搭凉棚,沟底的情形便可尽收眼底。如今盛夏,草木茂密,连沟口都找不到,只能站在远处拍个沟沿,想像沟底的情形。

我小时候还在沟里抓过蛇,当然是跟着胆子肥的小伙伴,主要是看。那条蛇从肚子里剖出来两条小蛇,当时没觉得不对,很久以后才觉得奇怪,蛇不是生蛋的吗?又要到很久以后,才知道,蛇有卵生,也有胎生,甚至还有胎卵生。那条蛇,也许正是因为临盆在即,大腹便便才会被轻易捕获,一家三口遭遇灭门。我如今很怕蛇,远远地看到就腿脚发软。近些年一到夏天,总要在夜跑的时候撞见几次,它们和我一样害怕,彼此向后弹开,然后整个跑步过程,总有阴影在脚底乱窜,让人心头发毛。

那天探索沟沿,偶遇住在那里的小姑娘端着一簸箕垃圾出来倒,穿得很漂亮,颇有些少数民族风格,让我姐赶紧给拍张照。临走前经过她们家院子,大门敞开着,院子里的铁丝上挂的大人衣服,也很靓丽,和我记忆中的村里人很不相同。她们家住的地方往外,以前还有小半个村庄,如今她们家成了住在最远端的人,那些从前更远的,都搬到了近处。她们家是谁家,说出来一定晓得,但我们没问,因而无从知晓。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闲逛的布鲁姆先生的沙龍
16會員
88內容數
电影以及电影带来的思考。
2022/09/14
没有回去以前,觉得这趟行程只为完成父母的心愿,于自己不过是日后少些遗憾。真的回去了,站在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才知道没办法当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毕竟那不只是父母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 那天拖后从玻璃相框里取相片出来,那时候的相框工艺落后,两层玻璃,先贴第一层放上相片,把第二层玻璃贴上去,
Thumbnail
2022/09/14
没有回去以前,觉得这趟行程只为完成父母的心愿,于自己不过是日后少些遗憾。真的回去了,站在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才知道没办法当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毕竟那不只是父母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 那天拖后从玻璃相框里取相片出来,那时候的相框工艺落后,两层玻璃,先贴第一层放上相片,把第二层玻璃贴上去,
Thumbnail
2022/06/06
在去二婶家叫门未应之前,趁着天色尚明,先回了趟家。 这是父亲五年来第一次坐在自己二十六年前举债修建,又在过去二十一年费心维护,眼看着一点点好起来,如今像自己的人生般无法挽回地衰败下去的院子里。 我拍了张视频发到群里,哥回说,院子长成草原了。
Thumbnail
2022/06/06
在去二婶家叫门未应之前,趁着天色尚明,先回了趟家。 这是父亲五年来第一次坐在自己二十六年前举债修建,又在过去二十一年费心维护,眼看着一点点好起来,如今像自己的人生般无法挽回地衰败下去的院子里。 我拍了张视频发到群里,哥回说,院子长成草原了。
Thumbnail
2022/05/15
在宾馆的冷气中睡了个长长的午觉,又忙了会儿工作,傍晚时分再出门,依然很热。也不知道是气候变化还是我对故乡的记忆出了偏差,回来之前,我对这里的热没有太深的印象,只记得雨后会冷,需要加衣裳。 我爹唯一的朋友李叔 汗流不止的堂婶 不肯死在他乡的堂叔 掌管四个大院钥匙的彭姨 晒凉粉干的表姨 难见的二婶八叔
Thumbnail
2022/05/15
在宾馆的冷气中睡了个长长的午觉,又忙了会儿工作,傍晚时分再出门,依然很热。也不知道是气候变化还是我对故乡的记忆出了偏差,回来之前,我对这里的热没有太深的印象,只记得雨后会冷,需要加衣裳。 我爹唯一的朋友李叔 汗流不止的堂婶 不肯死在他乡的堂叔 掌管四个大院钥匙的彭姨 晒凉粉干的表姨 难见的二婶八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簡媜的〈水證據〉記述了童年冬山河沿岸的生活經驗,其中令我比較有感的是土地對人的性格養成,甚至是成年後對土地的認同與眷戀。
Thumbnail
簡媜的〈水證據〉記述了童年冬山河沿岸的生活經驗,其中令我比較有感的是土地對人的性格養成,甚至是成年後對土地的認同與眷戀。
Thumbnail
那是一條就在他們居住的房舍背後的小溪。即使他們不住在溪畔,每天上下學也幾乎一定跨過這條溪的身軀,臉龐被溪水折射上來的陽光一瞬照亮。
Thumbnail
那是一條就在他們居住的房舍背後的小溪。即使他們不住在溪畔,每天上下學也幾乎一定跨過這條溪的身軀,臉龐被溪水折射上來的陽光一瞬照亮。
Thumbnail
陪著孩子重回大自然的懷抱 陪著孩子重回大自然的懷抱,是很重要的課程;儘管科技再進步,人類賴以為生的食物,總還是要經過泥土養分的培育、泥土香氣的醞釀,煮食後吃到肚子裡,才會覺得甘甜美味! 現代人的居住環境,被比喻為都市叢林 觸摸泥土的生意盎然 體驗農作的辛苦 享受收成的樂趣 童言童語
Thumbnail
陪著孩子重回大自然的懷抱 陪著孩子重回大自然的懷抱,是很重要的課程;儘管科技再進步,人類賴以為生的食物,總還是要經過泥土養分的培育、泥土香氣的醞釀,煮食後吃到肚子裡,才會覺得甘甜美味! 現代人的居住環境,被比喻為都市叢林 觸摸泥土的生意盎然 體驗農作的辛苦 享受收成的樂趣 童言童語
Thumbnail
回家之前和二姐商议,找时间去一趟沟里。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我们从沟里搬到塬上的过程,像是人类从爬行到直立的进化。 一开始,窑洞傍着沟沿而建,塬上都是耕地和麦场。随着经济状况的提高,人们渐渐从低处往高处发展,放弃窑洞,在塬上盖起房子。
Thumbnail
回家之前和二姐商议,找时间去一趟沟里。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我们从沟里搬到塬上的过程,像是人类从爬行到直立的进化。 一开始,窑洞傍着沟沿而建,塬上都是耕地和麦场。随着经济状况的提高,人们渐渐从低处往高处发展,放弃窑洞,在塬上盖起房子。
Thumbnail
《撲進畫框》-韓少功 我一眼就看上了這片湖水。 米狗子,骨架子,虱婆子,小豬,高麗……這些讀者所陌生的綽號不用我記憶就能脫口而出。他們是我知青時代的朋友,是深深水底的一隻只故事,足以讓我思緒暗涌。三十年前飛鳥各投林,彈指之間已不覺老之將至——他們此刻的睡夢裡是否正有一線突突突的聲音飄過? 不行嗎?
Thumbnail
《撲進畫框》-韓少功 我一眼就看上了這片湖水。 米狗子,骨架子,虱婆子,小豬,高麗……這些讀者所陌生的綽號不用我記憶就能脫口而出。他們是我知青時代的朋友,是深深水底的一隻只故事,足以讓我思緒暗涌。三十年前飛鳥各投林,彈指之間已不覺老之將至——他們此刻的睡夢裡是否正有一線突突突的聲音飄過? 不行嗎?
Thumbnail
    在往公司的上班途中,有一條小路。可直通上班點附近,避免塞車。在許多年以前,小路的模樣,是黃土碎石路,勉強只能讓摩托車騎過去。路邊長滿了半人高的雜草。比較接近田埂的狀態。日積月累後,漸漸有人搬一些碎石來舖,路面也被漸騎漸寬。路的一旁是稻田,有時旱田輪耕休養,有時放水種蓮藕。所以幾乎一年四季,都
Thumbnail
    在往公司的上班途中,有一條小路。可直通上班點附近,避免塞車。在許多年以前,小路的模樣,是黃土碎石路,勉強只能讓摩托車騎過去。路邊長滿了半人高的雜草。比較接近田埂的狀態。日積月累後,漸漸有人搬一些碎石來舖,路面也被漸騎漸寬。路的一旁是稻田,有時旱田輪耕休養,有時放水種蓮藕。所以幾乎一年四季,都
Thumbnail
水井是鄉村的標簽,是鄉民的命脈。她連系著千家萬戶的水缸與鍋臺,見證著男孩子的成長與時代的變遷。   在魯北平原,我的故鄉有三口井,村東和村南的兩口井是甜水井,離村二三裏路遠。村西的是鹹水井,就在村邊。井壁由大青磚砌成,誰也說不清建於何時。   我記得打少年時就開始擔水,幫大人做些事情,具體哪年記不準
Thumbnail
水井是鄉村的標簽,是鄉民的命脈。她連系著千家萬戶的水缸與鍋臺,見證著男孩子的成長與時代的變遷。   在魯北平原,我的故鄉有三口井,村東和村南的兩口井是甜水井,離村二三裏路遠。村西的是鹹水井,就在村邊。井壁由大青磚砌成,誰也說不清建於何時。   我記得打少年時就開始擔水,幫大人做些事情,具體哪年記不準
Thumbnail
曾經熟悉的景致,此刻湧起的陌生感也許來自於視角的不同。長成後的身高,讓曾經困在上面下不來的樹不過是棵普通的樹,那座大到他們以為是海的池塘,也只是座普通的池塘。   她恍然發覺,原來成長會讓一切縮得這麼小,像是走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後再往回望,又像是從很高很高的地方俯瞰下來,連記憶都染上一層矇矓。
Thumbnail
曾經熟悉的景致,此刻湧起的陌生感也許來自於視角的不同。長成後的身高,讓曾經困在上面下不來的樹不過是棵普通的樹,那座大到他們以為是海的池塘,也只是座普通的池塘。   她恍然發覺,原來成長會讓一切縮得這麼小,像是走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後再往回望,又像是從很高很高的地方俯瞰下來,連記憶都染上一層矇矓。
Thumbnail
這並不是河流應有的風貌。沿著河岸,被密密麻麻的草叢掩護住的河岸;我不小心往河裡打撈起天大的秘密,每走一步路,都像踩進流沙般;愈是掙扎,下沉得愈快。此刻,萬物再也無法更加安然無恙了,像一攤死水。
Thumbnail
這並不是河流應有的風貌。沿著河岸,被密密麻麻的草叢掩護住的河岸;我不小心往河裡打撈起天大的秘密,每走一步路,都像踩進流沙般;愈是掙扎,下沉得愈快。此刻,萬物再也無法更加安然無恙了,像一攤死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