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學務(2)-校園內的性別活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何春蕤在2000年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中談到「教育就是性教育,性教育就是教育」,從隱藏課程的角度來看,有關性的價值、規範、認同、文化意義、知識與實踐等,不一定只能透過正式的課程來傳遞,事實上早已內化充斥於日常,現於學校制度的要求和例行公事,默默的存在進行。

  從比較具象的「發保險套」來觀察校園性別活動,教育部在1999年曾行文各級學校,明文禁止「學校除不得設置避孕器材販賣機,亦不得於校園提供避孕器材」,2005年行政院青輔會發布的青少年政策白皮書綱領,特別建議開放校園內設置販售保險套的措施,此處先不談論高中以下學校,因另有法律見解上的考慮(妨害性自主罪有16歲以下的年齡條件)。卻仍可見即便是學風自由的臺灣大學,在2010年還是發生學生組成的性別團體,需要趁著新生典禮衝進會場灑保險套的方式來進行議題倡議,同年此活動也在師大、政大、清大、成大進行。而更是直到2013年,成功大學才成為國內第一所在校園設置保險套販賣機的國立大學,也在2015年的學生論壇活動將保險套作為紀念品贈送,目前為止在大學校園內無法購買保險套者反而是少數了。

  2015年因謝和弦高中校園演唱會的事件,教育部發文要求「邀請校外人士參與各項活動時,應以教育目的為優先考量,以維護學生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與人格發展權,應避免性別偏見及性別歧視」,公文寫得很含蓄,但從附件資料可以看出就是在點名謝和弦。他被指名是因為開了「阿扣的性教育時間」,想告訴年輕人「性愛是享受,不是罪過!」,提醒不管身處在什麼情況下,都要懂得「保護自己」。平心而論這個案例恰恰點出校園中的性教育有哪些荒謬與盲點,性的議題不被歡迎帶進校園,不能(除非是課程)在公眾場合表現與討論,這案例爭議在於高中場演唱會學生未滿18歲,但即便是已成年的大學校園,也許是其「聖潔」性,性保守派的勢力真的還是大很多,可以慶幸的事也因為資訊傳播的便利性,類似的事件都可以被廣泛的討論,甚至對壓迫者造成壓力,或許隨著世代交替,制度也會慢慢改變。

  暨南大學在2016年時,於女生宿舍交誼廳張貼監視器畫面,並公告鼓勵同學舉發擁抱、接吻等親密行為,查證屬實可得7-11禮券200元,除了涉及個資法外,這個案例也凸顯出行政權力對性的監管及性對權力的逃避現象,在校園中把性變成一種私密的存在。或許是時代風氣真的不同,曝光後輿論一面倒檢討的是校方,顯示學生對於性的態度已經不同,想起曾經在高中時候朋友跟女生在校園接吻都可以拿來作為一種英雄事蹟,而男女生牽手就能記過,現在應該是普遍日常吧,網路媒體影集也都任意撥放,那為何在校園中卻視為洪水猛獸,逾越了界限就祭出處罰呢?

  資訊不流通的時代,學校的防堵作為或許有用,靠禁止在校園內辦理某些活動或散佈某些資訊,確實可以屏蔽掉大人不想讓小孩看到的資訊,但現在月是用盡手段排除資訊,只會是教育者把自己的眼睛遮起來,不想承認校園外的世界資訊就是這樣流通跟散佈的,若再加上懲罰,更只是變本加厲鼓勵學生更加好奇想知道更多,為何學校要那麼緊張?又或者是引以為羞恥,反而不敢與師長或同儕討論這些話題,繼續帶著疑惑和偏見生活下去。

  多元文化的性教育原則下,學務工作者不應成為埋首於道德沙堆之中的鴕鳥,罔顧現實中性別文化發展的趨勢,當辦理課外活動發生爭議時,師長已不再是單方面提供真理的權威者,若能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個人實際經驗建構出的知識,讓學生帶著各自的觀念,不迴避與他人的價值衝突,共同思辨進行批判與反思,讓談性不再是罪惡的。

  在臺灣,主流的性教育仍偏向否定青少年的情慾,以異性戀為中心,作為學務工作者,在社會上的共識還未全面達到友善理解以前,畢竟部分較傳統保守的成員仍存在,由學校主辦的活動容易被放大檢視,或許不刻意去刺激觸碰過度有爭議性的議題,來避免讓議題失焦,出現無法善後的風險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學生團體自行經過考慮辦理的活動,站在鼓勵提醒的角度,不去「嚴格完全禁止」,抱持更開放的空間是必要且不可牴觸的(不然就成為公關危機等著上媒體了)。

參考資料:

甯應斌、何春蕤(2000)。邁向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的性教育:教育就是性教育,性教育就是教育。從酷兒空間到教育空間(p.373-p.398)。台北市:麥田。

行政院青少年事務促進委員會(2005)。青少年政策白皮書: 綱領(p.96)。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取自:https://www.yda.gov.tw/upload/cont_att/4cdb53a4-9f78-42dc-99c2-38b5dfe64944.pdf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ang-Chen的沙龍
2會員
10內容數
Chang-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07
臺南迎接龍年,春風吹拂下,大地回春,萬物復甦。臺南建城已四百年,古都風華依然燦爛,赤崁樓、安平古堡見證歷史滄桑變幻。龍年祈願國泰民安,盛世太平,臺南文化歷史與美景融為一體,願景璀璨。
Thumbnail
2024/02/07
臺南迎接龍年,春風吹拂下,大地回春,萬物復甦。臺南建城已四百年,古都風華依然燦爛,赤崁樓、安平古堡見證歷史滄桑變幻。龍年祈願國泰民安,盛世太平,臺南文化歷史與美景融為一體,願景璀璨。
Thumbnail
2022/05/27
於在寫這篇文章時無法從各校取得關鍵資訊,以下單純為個人憶想分析,如有不正確或過度解讀之處請大家指導交流。
2022/05/27
於在寫這篇文章時無法從各校取得關鍵資訊,以下單純為個人憶想分析,如有不正確或過度解讀之處請大家指導交流。
2022/05/11
  因緣際會到國教育研究院台中院區去研習,出發前在網路上想要搜尋住宿環境的開箱卻只有一篇幾十年前的文章,本來看了有點擔憂後來發現其實比想像中的舒適,在此分享一下給有研習需求的人參考。
Thumbnail
2022/05/11
  因緣際會到國教育研究院台中院區去研習,出發前在網路上想要搜尋住宿環境的開箱卻只有一篇幾十年前的文章,本來看了有點擔憂後來發現其實比想像中的舒適,在此分享一下給有研習需求的人參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23年10月27日我參加了CSE in Asia 亞洲全面性教育國際論壇,在許多性騷擾、霸凌案件中,都能看出許多人對感情與人際相處以及性、性別都毫無概念❌從國小國中高中教育端,讓學生們接觸並學習性知識絕對是刻不容緩的。
Thumbnail
2023年10月27日我參加了CSE in Asia 亞洲全面性教育國際論壇,在許多性騷擾、霸凌案件中,都能看出許多人對感情與人際相處以及性、性別都毫無概念❌從國小國中高中教育端,讓學生們接觸並學習性知識絕對是刻不容緩的。
Thumbnail
5 月 4 日新聞報導,新北某師當眾脫女學生褲子打屁股 。1 日,臺中某高中生因情感糾紛被人設局拿球棒爆打 。4 月再傳臺中某師誣指小六生性騷擾 。3 月,以霸凌為主題的韓劇《黑暗榮耀》竄起。2 月,臺中某高中師長集體霸凌學生導致輕生……什麼時候,霸凌已經到讓學生人人自危的地步?
Thumbnail
5 月 4 日新聞報導,新北某師當眾脫女學生褲子打屁股 。1 日,臺中某高中生因情感糾紛被人設局拿球棒爆打 。4 月再傳臺中某師誣指小六生性騷擾 。3 月,以霸凌為主題的韓劇《黑暗榮耀》竄起。2 月,臺中某高中師長集體霸凌學生導致輕生……什麼時候,霸凌已經到讓學生人人自危的地步?
Thumbnail
疫情趨嚴,教育部於4月12日放寬標準,高中以下一視同仁,並未考量國小及幼兒園學生未施打疫苗的差異。教育部緩頰表示各地方政府及各校得彈性調整,但須提報教育部應變小組同意。教育部不斷強調學生受教權,又不讓學生參與政府停課標準研議及各校停課決定。年幼的孩子沒有疫苗,稍長的兒少無從發聲,學生只能身兼疫苗孤兒
Thumbnail
疫情趨嚴,教育部於4月12日放寬標準,高中以下一視同仁,並未考量國小及幼兒園學生未施打疫苗的差異。教育部緩頰表示各地方政府及各校得彈性調整,但須提報教育部應變小組同意。教育部不斷強調學生受教權,又不讓學生參與政府停課標準研議及各校停課決定。年幼的孩子沒有疫苗,稍長的兒少無從發聲,學生只能身兼疫苗孤兒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 報導】 逢甲大學小聚活動照(圖源:教育部新聞發布區) 11月14日,由教育部青年署規劃的各校學生會交流小聚於逢甲大學落幕。教育部青年署今年規劃辦理三場學生會交流小聚,希望透過活動將學生會的理論與實務結合,建構各大專校院學生會區域合作與交流管道。青年署指出,今年的交流小聚在北、中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 報導】 逢甲大學小聚活動照(圖源:教育部新聞發布區) 11月14日,由教育部青年署規劃的各校學生會交流小聚於逢甲大學落幕。教育部青年署今年規劃辦理三場學生會交流小聚,希望透過活動將學生會的理論與實務結合,建構各大專校院學生會區域合作與交流管道。青年署指出,今年的交流小聚在北、中
Thumbnail
驚訝!原來學生的權利和自由受到剝削,並非是香島中學特有?教協多年來提倡民主自由,竟然漠視學生的自由和人權被學校長期剝削?學生為反送中運動為民主付出犧牲,但是教協和黃絲老師回到學校後,繼續雙重標準剝判學生的人權?教協漠視學校的懲治權過大,可以任意魚肉學生?教協對人權校園政綱空白?若果.....
Thumbnail
驚訝!原來學生的權利和自由受到剝削,並非是香島中學特有?教協多年來提倡民主自由,竟然漠視學生的自由和人權被學校長期剝削?學生為反送中運動為民主付出犧牲,但是教協和黃絲老師回到學校後,繼續雙重標準剝判學生的人權?教協漠視學校的懲治權過大,可以任意魚肉學生?教協對人權校園政綱空白?若果.....
Thumbnail
接續上文談到「學校教育」與「義務教育」的起源目的,是以當時國家認為的社會需求,企圖透過教育把學生打造成符合這期待的模樣。接下來的兩篇將延伸這個話題,進一步討論與現代教育原始目標相關,至今仍牽動許多國家教育的兩股深層力量(也可以說是兩種深層的意識形態)。這兩股力量對很多地方的教育與社會文化影響之深遠,
Thumbnail
接續上文談到「學校教育」與「義務教育」的起源目的,是以當時國家認為的社會需求,企圖透過教育把學生打造成符合這期待的模樣。接下來的兩篇將延伸這個話題,進一步討論與現代教育原始目標相關,至今仍牽動許多國家教育的兩股深層力量(也可以說是兩種深層的意識形態)。這兩股力量對很多地方的教育與社會文化影響之深遠,
Thumbnail
  雖然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威脅下,大部分的「聚眾活動」都取消或延期了,但是這些星期六下午在台北古亭站附近的演講依舊照常舉行,歡迎家裡有17歲以下孩子的家長一起來討論,108課綱實施後,我們開如何協助孩子學習。雖然演講的內容會剪輯掛在網路上,但是為了鼓勵大家能出席一起來討論,我會準備我的書送給大家包括1
Thumbnail
  雖然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威脅下,大部分的「聚眾活動」都取消或延期了,但是這些星期六下午在台北古亭站附近的演講依舊照常舉行,歡迎家裡有17歲以下孩子的家長一起來討論,108課綱實施後,我們開如何協助孩子學習。雖然演講的內容會剪輯掛在網路上,但是為了鼓勵大家能出席一起來討論,我會準備我的書送給大家包括1
Thumbnail
越來越多大專院校及中學在網上發起聯署反對修訂《逃犯條例》。教聯會會長黃均瑜指出,不排除有人故意利用兩三個校友發起學生動員,再進行議題炒作,掀起政治巨浪。他說:「政治歸政治,教育歸教育,強烈反對有人將一己的政治訴求帶入校園,企圖利用師生作政治表態,嚴重破壞校園安寧。」 第一,「政治歸政治,教育歸教育」
Thumbnail
越來越多大專院校及中學在網上發起聯署反對修訂《逃犯條例》。教聯會會長黃均瑜指出,不排除有人故意利用兩三個校友發起學生動員,再進行議題炒作,掀起政治巨浪。他說:「政治歸政治,教育歸教育,強烈反對有人將一己的政治訴求帶入校園,企圖利用師生作政治表態,嚴重破壞校園安寧。」 第一,「政治歸政治,教育歸教育」
Thumbnail
總結來說,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絕非只限於投票給泛民,也不是泛民用來在遊行集會籌款的口號。這些價值,更應該在生活每一個空間落實和實踐。雖然在香港,大論述的權利自由不停受到中共蠶食;但是,在更堅持在生活細節落實下,才能贏得民心,進行抗爭。很可惜的是,無論是教協和香港眾志,對於學生......
Thumbnail
總結來說,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絕非只限於投票給泛民,也不是泛民用來在遊行集會籌款的口號。這些價值,更應該在生活每一個空間落實和實踐。雖然在香港,大論述的權利自由不停受到中共蠶食;但是,在更堅持在生活細節落實下,才能贏得民心,進行抗爭。很可惜的是,無論是教協和香港眾志,對於學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