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訴願吞敗 對霸凌趨嚴就是不修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5 月 4 日新聞報導,新北某師當眾脫女學生褲子打屁股 。1 日,臺中某高中生因情感糾紛被人設局拿球棒爆打 。4 月再傳臺中某師誣指小六生性騷擾 。3 月,以霸凌為主題的韓劇《黑暗榮耀》竄起。2 月,臺中某高中師長集體霸凌學生導致輕生……什麼時候,霸凌已經到讓學生人人自危的地步?

99 年教育部首次統計霸凌共 288 件,至 108 年霸凌通報 816 件影響 2919 人次,109 年通報 1094 件影響 3633 人次;110年通報1394件,影響 4305 人次……對於逐年激增的霸凌,教育部到底做了什麼?筆者注意到較少人提及的《各級學校防制校園霸凌執行計畫》第 2 點第 1 項:「本部每年委託專家學者不定期調查校園霸凌行為,務求真實呈現校園現況。」筆者後向教育部申請公開上述的霸凌研究報告遭到駁回,轉向行政院提起訴願。行政院撤銷教育部原處分 ,教育部並於 4 月公開霸凌研究報告 。

這才發現:問題不在報告,而是教育部根本不按報告的建議做!105 年報告建議,《校園霸凌防制準則》應大修法,修正霸凌定義,刪除 1 章新增 3 章;106 年報告指出《準則》不足以提供清楚規範;107 、108 年報告建議,網路使單一行為能夠成為重複傷害他人的霸凌,應檢討霸凌定義;109 年報告建議,修法申復的通知對象包含相關當事人、設置「教育巡迴法庭」;110 年報告建議,修法建立轉介制度,讓主管機關接手複雜霸凌個案……

顯然教育部沒有一項做到,這也難怪教育部不願意公開報告。這 6 年來,報告每一年都指出教育部訂定的《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大有問題,教育部卻僅在 109 年作過一次修正,內容無關痛癢。直到今年霸凌連環爆,教育部長潘文忠的說法卻是,對於「執行面」發生疑義,都會一併作檢討……最大的問題,明明就是教育部「政策面」不修法,怎麼變成執行面了?如果教育部早點按照報告建議修法,能挽救多少學生!

《準則》另一大問題是規定「持續性」的行為才叫霸凌。4 月,立委萬美玲表示,有些行為發生一次就會在孩子心中烙下陰影;立委鄭麗文說明,日本 2006 年文科省就拿掉持續的字樣,而美國完全沒有提到持續。筆者曾任教育部國教署諮詢委員,更早於去年 3 月提案修正《準則》盡早刪除「持續」的定義,也指出中國大陸同樣沒有持續的字樣。教育部表示納入參考,沒有下文。

raw-image

而部長潘文忠到現在都還認為「如果是比較一次性的就不是霸凌」、「這些是近期幾個個案」、「執行面發生疑義」……帶著教育部不理會自己的研究報告、諮詢委員、立法委員,是一葉障目?還是昧著良心?請教育部承認自己「政策面」的問題,扛起該扛的責任,召開公聽會及諮詢會議,早日修訂《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吧!

作者鄭胤宏,曾任教育部國教署青少年諮詢會委員。

本文獲王雲五基金會「致敬王雲五:新百年,再送教育部逆耳忠言」計畫獎助,惟以上言論僅代表個人立場。

本文刊於品觀點:https://www.pinview.com.tw/News/16476.html
蕃傳媒:https://n.yam.com/Article/2023051248349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Unikitty的沙龍
7會員
22內容數
我是鄭胤宏,我的夢想是:「書生一掬傷時淚,誓灑大千救眾生。」現為中華兒童及青年協會理事長,文章刊於品觀點、聯合報、自由時報、奇摩新聞、中時新聞網、壹蘋新聞網等。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12)於教育部校園毒品、霸凌管制處理相關專報後,針對專報內容,深入分析校園霸凌通報、修法,與教師心理健康層面,教育部應精進改善之項目。此外,郭昱晴也關心台師大邱姓教師性騷案件,要求教育部持續關注、重視本案後續對邱師之處置。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12)於教育部校園毒品、霸凌管制處理相關專報後,針對專報內容,深入分析校園霸凌通報、修法,與教師心理健康層面,教育部應精進改善之項目。此外,郭昱晴也關心台師大邱姓教師性騷案件,要求教育部持續關注、重視本案後續對邱師之處置。
Thumbnail
教育部修正發布校園霸凌防制準則
Thumbnail
教育部修正發布校園霸凌防制準則
Thumbnail
新北市最近發生「7打1」的國中生霸凌事件,歸根究柢,還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只有政府願意投資家庭教育,讓家庭教育發揮功能,才能徹底降低霸凌案件發生率。
Thumbnail
新北市最近發生「7打1」的國中生霸凌事件,歸根究柢,還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只有政府願意投資家庭教育,讓家庭教育發揮功能,才能徹底降低霸凌案件發生率。
Thumbnail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反映出校園內連提供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出問題,這讓家長如何放心讓孩子上學?面對這樣的困境,教育部還是將政治置於專業之上,此舉完全罔顧孩子的教育和人身安全。
Thumbnail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反映出校園內連提供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出問題,這讓家長如何放心讓孩子上學?面對這樣的困境,教育部還是將政治置於專業之上,此舉完全罔顧孩子的教育和人身安全。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
Thumbnail
自新北某國中校園內發生令人悲痛的割喉案後,教育部看似快馬加鞭制定法規,試圖亡羊補牢化解社會不滿所帶來的政治效應,但從其端出的政策可以看到,教育部只想解決政治問題,再次祭出「輔導」的老招(註1),而沒有真正想解決目前校園內充斥不定時炸彈,為校園帶來人身安全和恐懼的問題……
Thumbnail
自新北某國中校園內發生令人悲痛的割喉案後,教育部看似快馬加鞭制定法規,試圖亡羊補牢化解社會不滿所帶來的政治效應,但從其端出的政策可以看到,教育部只想解決政治問題,再次祭出「輔導」的老招(註1),而沒有真正想解決目前校園內充斥不定時炸彈,為校園帶來人身安全和恐懼的問題……
Thumbnail
在國人喜迎2024新年到來之際,新北卻有名國三生由於教育部的錯誤政策早夭,在校園內慘遭割喉而亡,令人悲慟。 慘案的發生,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始作俑者,正是全國教育的主管機關~教育部。因此,唯有教育部願意為孩子制定對的政策,才能避免類似的慘劇發生。
Thumbnail
在國人喜迎2024新年到來之際,新北卻有名國三生由於教育部的錯誤政策早夭,在校園內慘遭割喉而亡,令人悲慟。 慘案的發生,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始作俑者,正是全國教育的主管機關~教育部。因此,唯有教育部願意為孩子制定對的政策,才能避免類似的慘劇發生。
Thumbnail
5 月 4 日新聞報導,新北某師當眾脫女學生褲子打屁股 。1 日,臺中某高中生因情感糾紛被人設局拿球棒爆打 。4 月再傳臺中某師誣指小六生性騷擾 。3 月,以霸凌為主題的韓劇《黑暗榮耀》竄起。2 月,臺中某高中師長集體霸凌學生導致輕生……什麼時候,霸凌已經到讓學生人人自危的地步?
Thumbnail
5 月 4 日新聞報導,新北某師當眾脫女學生褲子打屁股 。1 日,臺中某高中生因情感糾紛被人設局拿球棒爆打 。4 月再傳臺中某師誣指小六生性騷擾 。3 月,以霸凌為主題的韓劇《黑暗榮耀》竄起。2 月,臺中某高中師長集體霸凌學生導致輕生……什麼時候,霸凌已經到讓學生人人自危的地步?
Thumbnail
以校園霸凌為劇情的韓劇「黑暗榮耀」, 話題持續發燒。而近期台灣也有幾起浮出檯面上的校園霸凌事件。
Thumbnail
以校園霸凌為劇情的韓劇「黑暗榮耀」, 話題持續發燒。而近期台灣也有幾起浮出檯面上的校園霸凌事件。
Thumbnail
接續上文談到「學校教育」與「義務教育」的起源目的,是以當時國家認為的社會需求,企圖透過教育把學生打造成符合這期待的模樣。接下來的兩篇將延伸這個話題,進一步討論與現代教育原始目標相關,至今仍牽動許多國家教育的兩股深層力量(也可以說是兩種深層的意識形態)。這兩股力量對很多地方的教育與社會文化影響之深遠,
Thumbnail
接續上文談到「學校教育」與「義務教育」的起源目的,是以當時國家認為的社會需求,企圖透過教育把學生打造成符合這期待的模樣。接下來的兩篇將延伸這個話題,進一步討論與現代教育原始目標相關,至今仍牽動許多國家教育的兩股深層力量(也可以說是兩種深層的意識形態)。這兩股力量對很多地方的教育與社會文化影響之深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