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之世-中國佛教】

2022/06/1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魏晉南北朝絕對不能錯過的環節,就是宗教的成形。
不論是哪個文明,自古以來皆有神話。
神話跟統治權,本是密不可分。
而隨著第一階段的神王體系崩潰,宗教信仰才會隨之誕生。
說得更準確一些,當人們確實體會到現實(王)與超現實(神)的區別後,文明將會出現兩個以上的統治者。
大漢天威,是一個建築在「真命天子論」上的王朝。而東漢三國兩百年,逐漸在演繹著人人可能是天子的現象。
西晉一統,卻成了神話的終點。
此後百年,每一個自稱神之子的人,都無法掌握天命。
來到南北朝,特別是從外國來的這些鮮卑人,有著跟中土地區不一樣的神話。
當你的神不是我的神,所產生的是「研究價值」。
姑且稱為神秘學吧。
我們就來看看,《魏書》最「神秘」的篇章:釋老志。
中國的神秘學,要追溯至伏羲。
當北魏展開「太武滅佛」時,這件事就被提上了政治舞台。
伏羲留下了「神言秘策,蘊圖緯之文」。能夠勘破其中的奧秘,就能了解天地,規範世道,統率萬民。
但秦始皇沒有勘破,一樣消滅六國,統一天下。
他可不希望未來有人能憑著伏羲秘法顛覆王朝,遂決定燒毀相關典籍。
史稱「焚書」。
……我可不是在寫《天子傳奇》的開場白,這就是《釋老志》的翻譯。
根據司馬遷的記載,後人所謂的「焚書坑儒」,當時確實是針對方士與方術在進行肅清。那隨著漢朝推翻暴秦,大家就紛紛把保留下來的斷篇殘章聚集起來。
也是司馬遷,就分門別類,整理了六家之學:「陰陽、儒、墨、名、法、道德」。
啊其實是他爸爸做的《六家要旨》啦,外國人就寫個簡介不要太吹毛求疵。
六家學問日漸茁壯,在兩漢至今大放光彩。
然而,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釋氏之學」,卻不在這六家當中。(我們都是鮮卑學者)
根據我們的考證,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征討匈奴,匈奴昆邪王殺休屠王,率領族人降於漢朝。
這邊插一個八卦,同時代的作品《後漢書》,其實有意指「昆邪王」就是衛青的暗示。
來降的匈奴,帶來了一尊近三公尺「長」的大金人。漢武帝認為這是蠻族之神,就陳列在他的甘泉宮。
那根據匈奴的說法,這個大神不能拜牲禮祭品,也沒有特殊的儀典,就是燒香禮敬即可。
後來,從通西域的博望侯張騫那裡才知道,這個大金人乃是天竺國「浮屠教」的神明。
其實漢代說身高,也都說「身長八尺」,所以看到寫「金人率長丈餘」也沒特別覺得怎樣。
等到發現這是浮屠教的金人,就不得不發揮一下想像力了。
是的,公元二世紀開始,佛教就已經出現所謂的犍陀羅佛陀雕像。
這是吸收了希臘的雕刻技術所產生,所以當時的佛像長得非常阿部寬。
雖然主要保留至今的以石像為主,但犍陀羅佛像也是有金屬銅像的。
在歷史通論中,中國人知道銅很好用,但其實產銅不多……貴金屬才拿來作錢?
做銅像自然是一件奢華至極的事情,也難怪漢武帝會認為金人為神。
喔,鮮卑人胡話很多的,這種都僅供參考。
再來是漢哀帝年間,就是王莽準備要上位之前。
有中國博士弟子跟大月氏使節團接觸,請大月氏人口述浮屠教經典作為記錄。
這比《四十二章經》還早,不過口說無憑嘛。
《四十二章經》,則是東漢第二任,明帝時來到中土。
故事大家就熟悉得多,漢明帝夜夢金人,遂問群臣,有人就說這是天竺的「佛」。
然後就去取經了。
不只取回《四十二章經》,更得釋迦立像,並沙門東來,遂立白馬寺。
序言到這邊,接著開始說的就比較是北魏自己的理解。
包括把浮屠正「字」為佛陀,反正是外來語。
浮屠的「華言譯之則謂凈覺」。
提到「華言」一定要引一下原文。
佛教的宗旨:「大抵言生生之類,皆因行業而起。有過去、當今、未來,歷三世,識神常不滅。凡為善惡,必有報應。」
所以最重要就是「修心」。
魏人認為佛教的修行跟儒家的修身是很類似的。
比如佛法僧三歸,跟中土的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差不多。
五戒(去殺、盜、淫、妄言、飲酒),與仁義禮智信的要求也是一樣的。
遵守戒律你就會轉生到好地方,一直觸犯就去鬼畜道。
當時也就已經開始要剃鬚髮,離家門,拜師守戒群居修行這些規矩。
這些修佛的人,稱為沙門,也是外來語有各種不同,正「字」為僧。
沙門是修行者,比丘是負責行乞……化緣啦阿彌陀佛。那剛開始修行的,就叫沙彌。
婦女也歡迎入教,一律都叫比丘尼。
歧視滿滿。
沙彌修十誡就可以沙門了。
比丘尼要修五百誡,根據妳的修行情況增加哇哩咧。
關於釋迦牟尼的生辰,在這裡也是有記載的。
「當周莊王九年。《春秋魯莊公》七年夏四月。」
距離作這個記錄的(北)魏武定八年,已經過了一千二百三十七年。
中國曆法也是很厲害的,用得太習慣反而常常遺忘。
對了,一開始的翻譯不是「釋迦牟尼」,而是釋迦文。
姓釋迦,名文。
鮮卑人對於這種音譯姓很習慣的,不要說兩個字,鮮卑自己連三個字的都有。
佛教設定不要介紹太多,我們先回到時間流裡,《魏書》記錄的佛教蹤跡。
漢明帝取經之後,他的弟弟楚王劉英就覺得很好很棒開始信奉佛教。
東漢末年,漢桓帝時,博士襄楷也以佛道來勸誡桓帝。
這個,其實《後漢書》是說,襄楷主要是拿佛教跟道家的學問,來跟漢桓帝推薦《太平清領道》。
懶人包就是,襄楷基本上是南華老仙的原型啦。
後來,魏明帝曹叡在修建宮室時,想要打掉西邊的浮屠。一個外國沙門就來表演了神通,曹叡才打消念頭,反而為浮屠增建周邊。
曹叡是大建築家,整治假山假園林一把罩,後來他弄的園林還變成西晉滅亡後,洛陽城的主要駐軍點,帥吧?
從這邊可以注意到的是,最少曹丕就對佛教相當尊重了,不然哪來的宮西浮屠。
而曹叡弄了這個佛教建築群,就引來了一個沙門曇柯迦羅,頒布了佛教戒律本。洛陽也開始重建白馬寺,興建浮屠。
到了晉朝,洛陽共有四十二座浮屠了。
喔,浮屠建築普遍解釋是「佛塔」,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有木有?
那值得注意的是,曇柯迦羅頒布戒律時,已經是曹芳時代。後續能夠蓬勃發展起來,事情就很明顯:司馬家也願意「尊重佛教」。
考慮到曹爽時代的青年革命,司馬師也是其中一員。「有限度」信佛的人,搞不好是司馬懿。
想像一下司馬懿施展如來神掌大戰諸葛孔明七星燈……
好,那句是多餘的。
晉惠帝時,又有胡沙門翻譯《法華經》等。
不是我在換前綴,《魏書》真的有分:外國沙門,胡沙門,後面還有常山沙門。
放心他不是趙子龍也不是燎原火。
讀懂南北朝之前的中國史就會清楚,胡是中國人,所以外國人要另列。
到了西晉,所謂的胡,當作居住地來看待就行了。所以胡跟常山可以並列,都是指他們的出身地。
接下來五胡亂華啦。
佛圖澄,是第一個被稱為「大和尚」的沙門,堪稱後趙國師。
其弟子道安大師,同樣對政局有著巨大影響力,這些《魏晉風雲》都提過的。
不過後來後趙崩盤,北方大亂,道安就帶著門徒來到新野,不做劉備做孔明。
啥意思?道安讓弟子往四方諸國傳教,或入蜀,或往晉,而他自己坐鎮襄陽,等到北方明主苻堅出世才又北歸。
在傳播中國佛教上,道安系統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
那待在前秦,就又碰上了胡沙門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是西域胡,雖然他爸算天竺人。
在兩大佛師的共同努力下,經典大盛。中原佛教,迎來前所未有的高峰。
但前秦馬上就垮台了。
新興的佛教,與新興的北魏,即將在中原相逢。
姑且就來個,下回待續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2會員
800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