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之世-中國佛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魏晉南北朝絕對不能錯過的環節,就是宗教的成形。

不論是哪個文明,自古以來皆有神話。

神話跟統治權,本是密不可分。

而隨著第一階段的神王體系崩潰,宗教信仰才會隨之誕生。

說得更準確一些,當人們確實體會到現實(王)與超現實(神)的區別後,文明將會出現兩個以上的統治者。


大漢天威,是一個建築在「真命天子論」上的王朝。而東漢三國兩百年,逐漸在演繹著人人可能是天子的現象。

西晉一統,卻成了神話的終點。

此後百年,每一個自稱神之子的人,都無法掌握天命。


來到南北朝,特別是從外國來的這些鮮卑人,有著跟中土地區不一樣的神話。

當你的神不是我的神,所產生的是「研究價值」。

姑且稱為神秘學吧。

我們就來看看,《魏書》最「神秘」的篇章:釋老志。


中國的神秘學,要追溯至伏羲。

當北魏展開「太武滅佛」時,這件事就被提上了政治舞台。

伏羲留下了「神言秘策,蘊圖緯之文」。能夠勘破其中的奧秘,就能了解天地,規範世道,統率萬民。

但秦始皇沒有勘破,一樣消滅六國,統一天下。

他可不希望未來有人能憑著伏羲秘法顛覆王朝,遂決定燒毀相關典籍。

史稱「焚書」。

……我可不是在寫《天子傳奇》的開場白,這就是《釋老志》的翻譯。


根據司馬遷的記載,後人所謂的「焚書坑儒」,當時確實是針對方士與方術在進行肅清。那隨著漢朝推翻暴秦,大家就紛紛把保留下來的斷篇殘章聚集起來。

也是司馬遷,就分門別類,整理了六家之學:「陰陽、儒、墨、名、法、道德」。

啊其實是他爸爸做的《六家要旨》啦,外國人就寫個簡介不要太吹毛求疵。


六家學問日漸茁壯,在兩漢至今大放光彩。

然而,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釋氏之學」,卻不在這六家當中。(我們都是鮮卑學者)

根據我們的考證,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征討匈奴,匈奴昆邪王殺休屠王,率領族人降於漢朝。

這邊插一個八卦,同時代的作品《後漢書》,其實有意指「昆邪王」就是衛青的暗示。

來降的匈奴,帶來了一尊近三公尺「長」的大金人。漢武帝認為這是蠻族之神,就陳列在他的甘泉宮。

那根據匈奴的說法,這個大神不能拜牲禮祭品,也沒有特殊的儀典,就是燒香禮敬即可。

後來,從通西域的博望侯張騫那裡才知道,這個大金人乃是天竺國「浮屠教」的神明。

其實漢代說身高,也都說「身長八尺」,所以看到寫「金人率長丈餘」也沒特別覺得怎樣。

等到發現這是浮屠教的金人,就不得不發揮一下想像力了。


是的,公元二世紀開始,佛教就已經出現所謂的犍陀羅佛陀雕像。

這是吸收了希臘的雕刻技術所產生,所以當時的佛像長得非常阿部寬。

雖然主要保留至今的以石像為主,但犍陀羅佛像也是有金屬銅像的。

在歷史通論中,中國人知道銅很好用,但其實產銅不多……貴金屬才拿來作錢?

做銅像自然是一件奢華至極的事情,也難怪漢武帝會認為金人為神。

喔,鮮卑人胡話很多的,這種都僅供參考。


再來是漢哀帝年間,就是王莽準備要上位之前。

有中國博士弟子跟大月氏使節團接觸,請大月氏人口述浮屠教經典作為記錄。

這比《四十二章經》還早,不過口說無憑嘛。

《四十二章經》,則是東漢第二任,明帝時來到中土。

故事大家就熟悉得多,漢明帝夜夢金人,遂問群臣,有人就說這是天竺的「佛」。

然後就去取經了。


不只取回《四十二章經》,更得釋迦立像,並沙門東來,遂立白馬寺。

序言到這邊,接著開始說的就比較是北魏自己的理解。

包括把浮屠正「字」為佛陀,反正是外來語。

浮屠的「華言譯之則謂凈覺」。


提到「華言」一定要引一下原文。

佛教的宗旨:「大抵言生生之類,皆因行業而起。有過去、當今、未來,歷三世,識神常不滅。凡為善惡,必有報應。」

所以最重要就是「修心」。

魏人認為佛教的修行跟儒家的修身是很類似的。

比如佛法僧三歸,跟中土的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差不多。

五戒(去殺、盜、淫、妄言、飲酒),與仁義禮智信的要求也是一樣的。


遵守戒律你就會轉生到好地方,一直觸犯就去鬼畜道。


當時也就已經開始要剃鬚髮,離家門,拜師守戒群居修行這些規矩。

這些修佛的人,稱為沙門,也是外來語有各種不同,正「字」為僧。

沙門是修行者,比丘是負責行乞……化緣啦阿彌陀佛。那剛開始修行的,就叫沙彌。

婦女也歡迎入教,一律都叫比丘尼。

歧視滿滿。


沙彌修十誡就可以沙門了。

比丘尼要修五百誡,根據妳的修行情況增加哇哩咧。


關於釋迦牟尼的生辰,在這裡也是有記載的。

「當周莊王九年。《春秋魯莊公》七年夏四月。」

距離作這個記錄的(北)魏武定八年,已經過了一千二百三十七年。

中國曆法也是很厲害的,用得太習慣反而常常遺忘。

對了,一開始的翻譯不是「釋迦牟尼」,而是釋迦文。

姓釋迦,名文。

鮮卑人對於這種音譯姓很習慣的,不要說兩個字,鮮卑自己連三個字的都有。


佛教設定不要介紹太多,我們先回到時間流裡,《魏書》記錄的佛教蹤跡。


漢明帝取經之後,他的弟弟楚王劉英就覺得很好很棒開始信奉佛教。

東漢末年,漢桓帝時,博士襄楷也以佛道來勸誡桓帝。

這個,其實《後漢書》是說,襄楷主要是拿佛教跟道家的學問,來跟漢桓帝推薦《太平清領道》。

懶人包就是,襄楷基本上是南華老仙的原型啦。

後來,魏明帝曹叡在修建宮室時,想要打掉西邊的浮屠。一個外國沙門就來表演了神通,曹叡才打消念頭,反而為浮屠增建周邊。

曹叡是大建築家,整治假山假園林一把罩,後來他弄的園林還變成西晉滅亡後,洛陽城的主要駐軍點,帥吧?

從這邊可以注意到的是,最少曹丕就對佛教相當尊重了,不然哪來的宮西浮屠。

而曹叡弄了這個佛教建築群,就引來了一個沙門曇柯迦羅,頒布了佛教戒律本。洛陽也開始重建白馬寺,興建浮屠。

到了晉朝,洛陽共有四十二座浮屠了。

喔,浮屠建築普遍解釋是「佛塔」,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有木有?

那值得注意的是,曇柯迦羅頒布戒律時,已經是曹芳時代。後續能夠蓬勃發展起來,事情就很明顯:司馬家也願意「尊重佛教」。

考慮到曹爽時代的青年革命,司馬師也是其中一員。「有限度」信佛的人,搞不好是司馬懿。

想像一下司馬懿施展如來神掌大戰諸葛孔明七星燈……

好,那句是多餘的。


晉惠帝時,又有胡沙門翻譯《法華經》等。

不是我在換前綴,《魏書》真的有分:外國沙門,胡沙門,後面還有常山沙門。

放心他不是趙子龍也不是燎原火。

讀懂南北朝之前的中國史就會清楚,胡是中國人,所以外國人要另列。

到了西晉,所謂的胡,當作居住地來看待就行了。所以胡跟常山可以並列,都是指他們的出身地。

接下來五胡亂華啦。

佛圖澄,是第一個被稱為「大和尚」的沙門,堪稱後趙國師。

其弟子道安大師,同樣對政局有著巨大影響力,這些《魏晉風雲》都提過的。

不過後來後趙崩盤,北方大亂,道安就帶著門徒來到新野,不做劉備做孔明。

啥意思?道安讓弟子往四方諸國傳教,或入蜀,或往晉,而他自己坐鎮襄陽,等到北方明主苻堅出世才又北歸。

在傳播中國佛教上,道安系統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

那待在前秦,就又碰上了胡沙門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是西域胡,雖然他爸算天竺人。

在兩大佛師的共同努力下,經典大盛。中原佛教,迎來前所未有的高峰。

但前秦馬上就垮台了。

新興的佛教,與新興的北魏,即將在中原相逢。

姑且就來個,下回待續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0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3
吐谷渾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的國王,來自現今中國的東北地方。 而這個國家,則大約在今天青海一帶。 這是已經超越遊牧民族移動常識的遷徙。 事實上,我希望大家對這個說法表示存疑。
Thumbnail
2022/08/03
吐谷渾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的國王,來自現今中國的東北地方。 而這個國家,則大約在今天青海一帶。 這是已經超越遊牧民族移動常識的遷徙。 事實上,我希望大家對這個說法表示存疑。
Thumbnail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門徑瀟瀟長綠苔,一回登此一徘徊; 青牛謾說函關去,白馬親從印土來。 確定是非憑烈焰,要分真偽築高臺; 春風也解嫌狼籍,吹盡當年道教灰。 焚經臺在洛陽,傳說為漢明帝在白馬寺南方所築立的壇臺,是一個佛教和道教鬥法的地方! 根據傳說,漢明帝建成白馬寺之後,許多漢人改信佛教,引起了道家方士不滿
Thumbnail
門徑瀟瀟長綠苔,一回登此一徘徊; 青牛謾說函關去,白馬親從印土來。 確定是非憑烈焰,要分真偽築高臺; 春風也解嫌狼籍,吹盡當年道教灰。 焚經臺在洛陽,傳說為漢明帝在白馬寺南方所築立的壇臺,是一個佛教和道教鬥法的地方! 根據傳說,漢明帝建成白馬寺之後,許多漢人改信佛教,引起了道家方士不滿
Thumbnail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本段先言讀書的次第,再明讀史書應掌握的要領在於考世系,知終始。 為什麼經子通才能讀諸史?
Thumbnail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本段先言讀書的次第,再明讀史書應掌握的要領在於考世系,知終始。 為什麼經子通才能讀諸史?
Thumbnail
身為儒家的領袖,王劭要處理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但他總是要記著,身上所背負不能被記錄的使命。 數百年來,河內老山家一直肩負著這個任務。 不,或許還要更早,早到山家還不是山家的時候,他們就迎接了軒轅黃帝打敗蚩尤。又迎奉了周武王討伐商紂。 可世事難料,誰會想到,那一年,老山家的兒孫,成了皇帝。 國號晉。
Thumbnail
身為儒家的領袖,王劭要處理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但他總是要記著,身上所背負不能被記錄的使命。 數百年來,河內老山家一直肩負著這個任務。 不,或許還要更早,早到山家還不是山家的時候,他們就迎接了軒轅黃帝打敗蚩尤。又迎奉了周武王討伐商紂。 可世事難料,誰會想到,那一年,老山家的兒孫,成了皇帝。 國號晉。
Thumbnail
秦漢魏晉南北朝。 秦漢三國晉。 東漢末年,有一個三國時代。因晉承魏統,一統天下,故又稱魏晉,不說三國。 而南北朝末年,同樣勢分三國。 隋承周統,一統天下。 所以,南北三國的史書,只有《周書》是以正史規格寫成。 另外兩國就跟「國志」差不多。 差別在哪呢?
Thumbnail
秦漢魏晉南北朝。 秦漢三國晉。 東漢末年,有一個三國時代。因晉承魏統,一統天下,故又稱魏晉,不說三國。 而南北朝末年,同樣勢分三國。 隋承周統,一統天下。 所以,南北三國的史書,只有《周書》是以正史規格寫成。 另外兩國就跟「國志」差不多。 差別在哪呢?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絕對不能錯過的環節,就是宗教的成形。 不論是哪個文明,自古以來皆有神話。 神話跟統治權,本是密不可分。 而隨著第一階段的神王體系崩潰,宗教信仰才會隨之誕生。 說得更準確一些,當人們確實體會到現實(王)與超現實(神)的區別後,文明將會出現兩個以上的統治者。 西晉一統,卻成了神話的終點。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絕對不能錯過的環節,就是宗教的成形。 不論是哪個文明,自古以來皆有神話。 神話跟統治權,本是密不可分。 而隨著第一階段的神王體系崩潰,宗教信仰才會隨之誕生。 說得更準確一些,當人們確實體會到現實(王)與超現實(神)的區別後,文明將會出現兩個以上的統治者。 西晉一統,卻成了神話的終點。
Thumbnail
中國正式歷史紀錄係從所謂史前時代開始,經所謂三皇五帝傳說時代、夏商周、秦始皇帝、西漢、東漢、唐朝、元朝、明朝、清朝,至民國時代等。本篇即以此歷史紀錄為基點來說明中國歷史信仰變化及曾經與上帝的相遇與相離之經過與重要事件...。
Thumbnail
中國正式歷史紀錄係從所謂史前時代開始,經所謂三皇五帝傳說時代、夏商周、秦始皇帝、西漢、東漢、唐朝、元朝、明朝、清朝,至民國時代等。本篇即以此歷史紀錄為基點來說明中國歷史信仰變化及曾經與上帝的相遇與相離之經過與重要事件...。
Thumbnail
迎帝神 (中和之曲):「于昔洪荒之初兮,混蒙。五行未運兮,兩曜未明。其中挺立兮,有無容聲,神皇出禦兮,始判濁清,立天立地人兮,群物生生。」 奠玉帛 (休和之曲):「帝垂聽兮,義若親。子職庸昧兮,無由申。冊表荷鑒兮。泰號式尊。敬陳玉帛兮,燕賀洪仁。」
Thumbnail
迎帝神 (中和之曲):「于昔洪荒之初兮,混蒙。五行未運兮,兩曜未明。其中挺立兮,有無容聲,神皇出禦兮,始判濁清,立天立地人兮,群物生生。」 奠玉帛 (休和之曲):「帝垂聽兮,義若親。子職庸昧兮,無由申。冊表荷鑒兮。泰號式尊。敬陳玉帛兮,燕賀洪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