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經臺詩,記錄第一次佛教和道教鬥法的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門徑瀟瀟長綠苔,一回登此一徘徊;

青牛謾說函關去,白馬親從印土來。

確定是非憑烈焰,要分真偽築高臺;

春風也解嫌狼籍,吹盡當年道教灰。

金剛科儀寶卷中將此詩題為:<唐太宗題焚經臺詩>

金剛科儀寶卷中將此詩題為:<唐太宗題焚經臺詩>


焚經臺在洛陽,傳說為漢明帝在白馬寺南方所築立的壇臺,是第一次佛教和道教鬥法的地方!

根據傳說,漢明帝建成白馬寺之後,許多漢人改信佛教,引起了道家方士不滿,他們說老子李耳晚年時騎青牛出函谷關不知所踪。其實是重新投胎到天竺,成為悉達多太子!所以佛法就是老子化身天竺胡人說的。

(所以胡說八道在最初本來是道教貶抑佛教的說法,因為佛法的根本是八正道,所以佛法就是胡人說的八個道理!)

因此在永平十四年(西元71年)正月十五日,漢明帝召集佛道兩眾代表,於白馬寺外南方壇臺壇旁,將佛道兩教經典架於柴火之上焚燒!

結果在場方士所奉上的道家典籍除了〈老子道德經〉之外,全部都燒為灰燼,而從西域請來的佛像及〈四十二章經〉卻絲毫無損,而和迦葉摩騰、竺法蘭二位梵僧辯論經典的方士們也紛紛敗下陣來,因此迦葉摩騰、竺法蘭二人乃得以繼續弘揚佛法。

焚經臺詩爭議

金剛科儀寶卷中將此詩題為:

<唐太宗題焚經臺詩>

但經後人研究後,許多學者存疑不是唐太宗自己寫的,老安雖然是佛教徒,但也覺得,一個標榜自己是老子李耳後代的唐太宗,怎會寫出如此重佛抑道的詩來?

有些事,就算印在經文上,也不一定就是真的。

焚經臺詩,只能說明佛教自東漢初期傳入漢地之後,被漢地的本土學術思想及民間信仰排斥很久。到隋唐時期才融入了中華文化之中,並不表示這個詩真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寫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安的方格子
193會員
587內容數
這裏是老安生活中雜七雜八的生活記錄。
老安的方格子的其他內容
2025/04/02
本文探討習氣的頑強與難以改變,以佛經故事說明即使是阿羅漢也難免流露習氣。文章並以現代人的角度反思自身習氣,強調覺察與練習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4/02
本文探討習氣的頑強與難以改變,以佛經故事說明即使是阿羅漢也難免流露習氣。文章並以現代人的角度反思自身習氣,強調覺察與練習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2/27
臺灣佛學院資訊整理,包含佛光山叢林學院、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香光尼眾佛學院、圓光佛學院、福嚴佛學院等,說明其創辦者、入學資格、是否要求出家等細節。
Thumbnail
2025/02/27
臺灣佛學院資訊整理,包含佛光山叢林學院、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香光尼眾佛學院、圓光佛學院、福嚴佛學院等,說明其創辦者、入學資格、是否要求出家等細節。
Thumbnail
2025/02/17
四大天王是佛教中的護法神,他們分別是: * 東方持國天王 * 南方增長天王 * 西方廣目天王 * 北方多聞天王 四大天王各司其職,共同護持佛法,守護眾生。
Thumbnail
2025/02/17
四大天王是佛教中的護法神,他們分別是: * 東方持國天王 * 南方增長天王 * 西方廣目天王 * 北方多聞天王 四大天王各司其職,共同護持佛法,守護眾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門徑瀟瀟長綠苔,一回登此一徘徊; 青牛謾說函關去,白馬親從印土來。 確定是非憑烈焰,要分真偽築高臺; 春風也解嫌狼籍,吹盡當年道教灰。 焚經臺在洛陽,傳說為漢明帝在白馬寺南方所築立的壇臺,是一個佛教和道教鬥法的地方! 根據傳說,漢明帝建成白馬寺之後,許多漢人改信佛教,引起了道家方士不滿
Thumbnail
門徑瀟瀟長綠苔,一回登此一徘徊; 青牛謾說函關去,白馬親從印土來。 確定是非憑烈焰,要分真偽築高臺; 春風也解嫌狼籍,吹盡當年道教灰。 焚經臺在洛陽,傳說為漢明帝在白馬寺南方所築立的壇臺,是一個佛教和道教鬥法的地方! 根據傳說,漢明帝建成白馬寺之後,許多漢人改信佛教,引起了道家方士不滿
Thumbnail
近年中國有很多自媒體/團隊在推趣味的中國文學史/歷史書籍, 比如說"古人很潮"、 "半小時漫畫團隊 "、 "朕說"、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饅頭說團隊"等, 還有本書作者微信公眾號「最愛歷史」創作團隊的集體筆名"最愛君", 他們的作品先後都被臺灣出版社引進繁體版。 最愛君的書我先借到下集, 之前
Thumbnail
近年中國有很多自媒體/團隊在推趣味的中國文學史/歷史書籍, 比如說"古人很潮"、 "半小時漫畫團隊 "、 "朕說"、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饅頭說團隊"等, 還有本書作者微信公眾號「最愛歷史」創作團隊的集體筆名"最愛君", 他們的作品先後都被臺灣出版社引進繁體版。 最愛君的書我先借到下集, 之前
Thumbnail
身為儒家的領袖,王劭要處理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但他總是要記著,身上所背負不能被記錄的使命。 數百年來,河內老山家一直肩負著這個任務。 不,或許還要更早,早到山家還不是山家的時候,他們就迎接了軒轅黃帝打敗蚩尤。又迎奉了周武王討伐商紂。 可世事難料,誰會想到,那一年,老山家的兒孫,成了皇帝。 國號晉。
Thumbnail
身為儒家的領袖,王劭要處理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但他總是要記著,身上所背負不能被記錄的使命。 數百年來,河內老山家一直肩負著這個任務。 不,或許還要更早,早到山家還不是山家的時候,他們就迎接了軒轅黃帝打敗蚩尤。又迎奉了周武王討伐商紂。 可世事難料,誰會想到,那一年,老山家的兒孫,成了皇帝。 國號晉。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絕對不能錯過的環節,就是宗教的成形。 不論是哪個文明,自古以來皆有神話。 神話跟統治權,本是密不可分。 而隨著第一階段的神王體系崩潰,宗教信仰才會隨之誕生。 說得更準確一些,當人們確實體會到現實(王)與超現實(神)的區別後,文明將會出現兩個以上的統治者。 西晉一統,卻成了神話的終點。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絕對不能錯過的環節,就是宗教的成形。 不論是哪個文明,自古以來皆有神話。 神話跟統治權,本是密不可分。 而隨著第一階段的神王體系崩潰,宗教信仰才會隨之誕生。 說得更準確一些,當人們確實體會到現實(王)與超現實(神)的區別後,文明將會出現兩個以上的統治者。 西晉一統,卻成了神話的終點。
Thumbnail
迎帝神 (中和之曲):「于昔洪荒之初兮,混蒙。五行未運兮,兩曜未明。其中挺立兮,有無容聲,神皇出禦兮,始判濁清,立天立地人兮,群物生生。」 奠玉帛 (休和之曲):「帝垂聽兮,義若親。子職庸昧兮,無由申。冊表荷鑒兮。泰號式尊。敬陳玉帛兮,燕賀洪仁。」
Thumbnail
迎帝神 (中和之曲):「于昔洪荒之初兮,混蒙。五行未運兮,兩曜未明。其中挺立兮,有無容聲,神皇出禦兮,始判濁清,立天立地人兮,群物生生。」 奠玉帛 (休和之曲):「帝垂聽兮,義若親。子職庸昧兮,無由申。冊表荷鑒兮。泰號式尊。敬陳玉帛兮,燕賀洪仁。」
Thumbnail
1. 後秦姚興 2. 鳩摩羅什的譯經事業
Thumbnail
1. 後秦姚興 2. 鳩摩羅什的譯經事業
Thumbnail
日本三大怨靈之一,菅原道真含冤身死後一道天雷霹下、火燒清涼殿,驚駭滿朝文武,為平息作祟慎重祭祀,後世崇敬學識淵博尊的學問大神,京都北野天滿宮為總本宮,至今日本全國各地天神信仰廣布。
Thumbnail
日本三大怨靈之一,菅原道真含冤身死後一道天雷霹下、火燒清涼殿,驚駭滿朝文武,為平息作祟慎重祭祀,後世崇敬學識淵博尊的學問大神,京都北野天滿宮為總本宮,至今日本全國各地天神信仰廣布。
Thumbnail
漢靈帝中平元年,東漢王朝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農民革命,史稱『黃巾之變』,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場打著宗教名義起家的農民革命,也是這場農民革命使得原本就外強中乾的東漢王朝更加搖搖欲墜,同時更暴露出東漢王朝『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實。 雖然黃巾之變很快地就被東漢王朝平定,但星星之火,足以燎原,隨之而來的白
Thumbnail
漢靈帝中平元年,東漢王朝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農民革命,史稱『黃巾之變』,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場打著宗教名義起家的農民革命,也是這場農民革命使得原本就外強中乾的東漢王朝更加搖搖欲墜,同時更暴露出東漢王朝『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實。 雖然黃巾之變很快地就被東漢王朝平定,但星星之火,足以燎原,隨之而來的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